雌、孕激素受体及细胞色素芳香化酶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的
TGF-β1、VEGF、Ki-67、MMP-9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表达及意义
TGF-β1、VEGF、Ki-67、MMP-9 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表达及意义发布时间:2021-09-03T01:03:15.1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王淼[导读]王淼(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浙江台州318000)【摘要】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
绝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疾病,但该病的复发率高,可引起不孕。
目前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大多数研究普遍认为体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失衡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
另有报道VEGF、β1 、Ki-67、MMP-9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也与子宫内膜息肉有关。
本文就VEGF、β1 、Ki-67、MMP-9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做一综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原癌基因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由子宫内膜腺体和含有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可单发也可多发,发病率为25%[1]。
EP常常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量增多。
EP大多为良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增加,其恶变率可高达0.8%~10% [2-3]。
子宫内膜息肉(EP)病理特征为:息肉的间质成份比内膜间质更加致密、纤维化,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厚壁血管、腺体多样化,与周围内膜不同步。
EP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到目前尚不明确,有报道VEGF、TGF-β1等许多细胞因子的表达也与子宫内膜息肉有关,另有报道称Ki-67、MMP-9的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生成。
一、TGF-β1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研究TGF-β1 GF-β1是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功能的多肽超家族因子,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具有正向调节上皮细胞分化、增强血管壁稳定性及促进血管网生成的重要作用。
TGF-β1对细胞炎症反应、移动及增殖等产生调节作用。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芳香化酶表达的对比研究
SUN Sh u ho n g。 ,W ANG S h uh e ,SUN Ya n bi n
,
Z H A O Q i a o m i a n ‘ , J I H a ta i n ,Y U S h u l i , X U J i n h u a n , a n d MA X i u q i n . 1 .
2 4 8
2 0 1 5年 3月
第2 6卷
第 3期
M e d J C h i n P A P F
.
V o 1 . 2 6. No . 3. Ma r c h. 2 01 5
绝 经 前 后 子 宫 内膜 息 肉 芳 香化 酶 表 达 的对 比研 究
孙淑 红 , 王树鹤 , 孙艳 斌 , 赵 巧棉 , 吉海 莲 , 于淑 莉 , 徐 金 环 , 马 秀 芹
【 摘要 】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子宫 内膜息 肉芳香化酶表达 的异 同。方法 选择 临床诊 断子宫 内膜息 肉且行官 腔镜手术
的患者 , 按照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及绝经后组 , 每组 2 0例 。绝经后组取其 息 肉组织 为实验 1 组, 取远 离息 肉的子宫 内膜组 织为对照 1 组; 绝经前组取其息 肉组织为实验 2组 , 取远离息 肉组织 的子宫 内膜 组织为对 照 2组 。采用免 疫组化二 步法和 图 像分析软件检测绝经前后子宫 内膜息 肉及远离息 肉的内膜组织 中芳香化酶 的表 达情况 。结果 实验 1 组 和 2组芳 香化酶 的
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 2 1 . 1 6 , t = 8 . 4 9, P均 < 0 . 0 1 ) 。结论
的机 制 。
无论绝 经前后 , 子宫 内膜息 肉中的芳香化酶 的表达均高 于相应生 理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佘远萍;陈正勤;杨冰;李丽军;张逢春;黄玉梅【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内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患内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3页(P142-144)【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作者】佘远萍;陈正勤;杨冰;李丽军;张逢春;黄玉梅【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广西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R711.74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一定的恶变率,是常见子宫内膜病变之一,总体人群中发病率约25%,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
随着宫腔镜的广泛应用,目前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就诊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的4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同时取远离息肉组织但正常形态的子宫内膜组织,均经病理科医生明确诊断。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息肉表达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息肉表达的研究进展作者:黄建邕来源:《右江医学》2012年第06期【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873-03 中图分类号:R 711.3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51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腺体、间质、厚壁血管组成的突出于宫腔内的良性病变,常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总体人群的发病率为24.00%~25.00%,恶变率为1.00%~160%[1]。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有炎症和内分泌紊乱两种观点,然而治疗炎症后并不能控制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及复发,较多研究表明,激素及激素受体的不平衡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笔者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子宫内膜息肉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
ER、PR在子宫内膜不同部位的表达ER与雌激素结合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而孕激素的抗增殖作用则依赖于 PR[2]。
子宫内膜息肉腺体可以对雌激素、孕激素均有反应或只对雌激素有反应[3]。
国内学者[4,5]对ER、PR 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进行研究,研究中所有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果在息肉组织与正常内膜组织中,ER的表达无差异,PR在息肉腺体和间质中低表达,在息肉组织中,孕激素由于PR的低表达未起到抗增殖作用,ER的正常表达使得局部内膜组织持续接受雌激素的刺激而过度增生。
Mittal等[6]认为EP的形成不仅与PR在息肉组织中的低表达有关,尤其是ER(即ERα)和PR在EP间质细胞中表达下降(与正常循环周期的子宫内膜相比),使EP对周期性激素变化的反应性降低。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在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中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h e n X i a o w e i ,E— ma i l :x i a o w e i d o c t o r @1 6 3 . c o n r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 E R) ,p r o g e s t e r o n e r e c e p t o r( P R) a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n g c e l l n u c l e a r a n t i g e n K i - 6 7 i n t h e e n d o m e t r i a l p o l y p s ( E P )a n d a d j a c e n t n o r ma l e n d o me t r i a l t i s s u e s f r o m p r e m e n o p a u s a l w o me n .M e t h o d T h e E P a n d a d j a c e n t
u a t e d b y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b e t w e e n E P a n d a d j a c e n t n o r ma l e n d o me t r i a l t i s s u e s .Re s u l t s I n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
者年 龄 2 ~ 1 , 5 4 岁 平均 3 6岁 。绝 经 后患 者 年龄 5 ~ 7岁 , 36 平 均5 6岁 ; 绝经 时 间 1 2 ~ 0年 , 均 9年 。 平
12 方 法 .
绝经前 后 E 病 灶间质 E M R平 均 秩 次 分 别 为 1 .9和 67 2 .2 双侧检 验 P 00 7 P<O0 ) E 51 。 = .0 ( . , R在 绝 经后 E 病灶 中 5 M 比绝 经前 病灶 中明显 增 多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具体 见 表 1 。
表 1 绝 经 前后 E 病 灶 间 质 E n) M R【
例 。绝经 后 子宫 内膜 异 位症 患 者 1 , 中 , 8例 其 卵巢 子宫 内膜 异位 囊肿 8例 , 宫肌 腺 症 1 例 ; 子 0 并且 子 宫 内膜 病 理均 为 萎
缩性 子宫 内膜 。所有 患 者手 术前 未进 行激 素 治疗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运用 S S 1 P S1 . 5统计 软件 进行 配对 秩 和检 验 。
2 结 果
21绝 经 前 后 E 病 灶 间 质 E . 情 况 . M R的
选取 2 0 0 5年 8月 ~ 0 1年 8月 在 北京 协 和医 院 手 术 治 21 疗 并病 理确 诊 为子 宫 内膜异 位 症 的患 者 4 0例 。绝经 前 患 者 2 例 , 中 , 巢 子 宫 内膜 异 位 囊 肿 1 2 其 卵 2例 , 宫 肌 腺 症 1 子 0
增 高 的 雌 激 素 同时 也 促 进 了 P 的增 多 ,故 绝 经 后 腺 上 皮 R P > R 绝经 前 腺上 皮 P R。可能 是 因为腺 上皮 P R对 激素 的敏 感 性相 对 较 高 , 腺上 皮 P 故 R发 生 了改 变 而对 激 素 相对 不 敏 感 的 间质 P R未 发 生 明显变 化 ,所 以 绝经 前后 间质 P R无 统 计 学上 的差 别 。 本 实 验 表 明绝 经 后 E 病 灶 局 部 的雌 激 素 增 多 可 能 和 M 芳香 化 酶 有关 , 经后 E 灶 的雌 孕激 素 受体 相 对增 多 可 能 绝 M 是 绝 经后 E 灶发 生 的条 件之 一 。 M [ 参考 文献】
芳香化酶抑制剂与雌激素依赖性妇科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有关_ 1 ] 。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的最后一步限速酶 ,在许
多组织 ( 如卵巢 、脂肪、肾上腺等)中均有表达 。芳香化酶
代的氨鲁米特 ,第二代 的法倔唑 ,第 三代 的来 曲唑和 阿
那 曲唑 。甾体类 AI s包括第 一代 的睾内酯 ,第二代 的福 斯 坦 和第三代 的依西美 坦 ;非 甾体类 A I S ,能 够与 内源性 底 物竞争芳香化酶 的活 性位点 ,通过 与亚铁血 红蛋 白 中的铁 原子结合 ,从而可逆地抑 制肿瘤组 织和外周 组织 中芳香 化 酶的活性 ,有 效地 阻断 睾酮及 雄烯 二 酮 向雌激 素 的转化 , 并 且非 甾体类芳香化 酶抑制剂 能够选择 性地 只降低肿瘤 部 位和卵巢部位 的雌激素水 平 ,而不影 响其他部 位 ( 如脂 肪
上 ,是细胞色素 P 4 5 0产物 中唯一由单基因编码 的酶 ,是雌 激素合成过程 中的最后 一步 限速 酶 ,生育年 龄妇女 的卵巢 是雌激素合成 的主要部 位 ,其合成是 由卵泡 膜细胞 和颗粒
细胞在卵泡刺激素 ( F S H)和黄体 生成 素 ( L H) 的共 同作
用下完成 的,在这个过程 中芳香化 酶的主要 作用是 将睾 酮 和雄烯二酮转化 为雌二醇 ( E 2 )和雌酮 ,进入 卵泡液 和血
mR NA ̄无 肌瘤的子 宫 中无 表达 ,而在 子宫 肌瘤 中表达超 过 9 O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芳香化 酶在黑人 妇女 的肌 瘤 组织 中表达水平 明显 增高 ,导致雌 激素水 平升 高 ,从 而导
芳香化酶抑制剂 ( AI s )可特异性 的抑制芳香化酶 的活 性 ,降低雌激素的水平 。按 作用机制 的不 同 AI s可分 为两
三 、芳香化酶及其抑制剂在妇科中的应用 (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在 治疗子宫肌瘤 中的应用 1 .子 宫肌瘤 中芳香化酶 的表 达 :子宫肌瘤是性 激素依 赖性的 良性 肿瘤 ,绝 大多数发 生于育 龄期妇 女 ,提示 其发 生 、发展可能与雌激 素 的含 量有关 ,已有研 究证 明 ,肌瘤 中雌激素受体浓 度明显高 于子宫肌层 ,雌 激素 可 以促 使子 宫肌瘤的生长 。绝经后 的妇女 ,雌 、孕 激素 水平 降低 ,肌
芳香化酶P450及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
8 51 ・
第2 l卷
第 8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o dc lP s r d ae o r a fMe ia o t a u ts g
・
V0 . No 8 121 .
20 0 8年 8月
Au . 0 8 g2 0
达率分别为 5 . % 、1 5 、7 5 、 1 1 和 6 . % , R阳性表达 率分 别为 7 . %、 3 1 7 . % 、2 2 和 95 6 .% 5.% 6.% 03 P 3 8 7 . %、3 7 7 . % 7 .% , 4 1 各组问无统计学 差异 , 且与芳香化酶 P5 4 0的表达无相关性 。芳香 化酶 P 5 4 0在子宫 内膜癌不 同临床分期 、 不同分化级别 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结论 : 芳香化酶 P 5 4 0的不 同表达与子宫 内膜增 生、 癌变 的发生 发展
t r n n t e ts u fe d mera y e p a i n n o tilc n io e o e i h is e o n o tilh p r l sa a d e d mera a cn ma,a ay i h o r lto ft n lsst e c reain o he e d mera a cn ma p t o e e i n o ti l r io ah g n ss,c i c lsa e a d c l di e e tain. M eh d c l a tg n el f r n ito ni f t o s:rh mmu o it — r ei n hso
达, 分析与子宫 内膜癌发生机制、 临床分期 、 细胞分化 的相关性。 方法 : 应用 s 免疫组 化法对子宫 内膜单纯性增 P 生5 2例 、 复杂性增 生 3 8例、 不典型增生 3 6例、 内膜样腺癌 5 8例患者 的芳香化酶 P 5 4 0表达及 E 、 R进行检测 , RP 并 以4 2例正 常增生期子宫 内膜 作为对照 。 结果 : 常增生期子宫 内膜无芳香化酶 P5 正 4 0的表达 , 而在单纯性增生 、 复杂性增生 、 不典 型增 生 的子 宫 内膜组 织 、 内膜样 腺癌 组 织 中芳香 化 酶 P5 4 0的表 达均 为 阳性 , 达率 分 别 为 表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彭雪冰;夏恩兰【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27)1【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息肉(E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试图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EP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切除息肉及周围内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P组织和周围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同时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结果 ER在息肉组及内膜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无差异.PR在息肉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患者的血清6项性激素检测结果均属正常水平.结论 E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局部子宫内膜对周期性变化的雌、孕激素不敏感有关.PR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异常表达与EP的形成可能有关.【总页数】3页(P117-119)【作者】彭雪冰;夏恩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相关文献】1.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J], 彭雪冰2.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在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封意兰;谌小卫3.宫腔粘连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分析 [J], 欧小凤4.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J], 彭雪冰5.乳腺癌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上皮性钙黏附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杨德法; 王克俭; 池堂春; 李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起月经异常的子宫内膜息肉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引起月经异常的子宫内膜息肉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作者:姜华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检测有月经异常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月经异常的机制。
方法选择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患者,有月经异常组55例,无月经异常组45例以及无子宫内膜息肉的对照组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和PR在三组中的表达,并对三组患者的ER和PR进行比较。
结果三组患者ER均呈强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月经异常组中PR呈弱阳性表达,无月经异常组中PR呈中等阳性表达,对照组中PR呈强阳性表达。
三组患者间P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中图分类号] R71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34-03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
子宫内膜息肉也是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1],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故难以根治且易于复发。
临床上有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淋漓出血等月经改变症状,有的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彩超检查或者宫腔镜检查时发现。
本研究通过对有月经异常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测定,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月经异常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患者。
其中,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淋漓出血等月经改变,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腔内赘生物并行诊刮术,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55例作为有月经异常组,年龄23~42岁,平均(31.62±3.82)岁。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关联性研究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关联性研究1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对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影响作用,为今后病因学的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的ER、PR含量。
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组织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的ER表达低于对照组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象的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的PR 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R和PR表达失衡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存在关联性,特别是低表达的PR可能参与了息肉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EP)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它是由间质、腺体、厚壁血管共同形成的突出于宫腔内的病变[1],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基底层子宫内膜表面覆盖不同厚度有功能的内膜,可见腺体增生,间质纤维化以及大量成簇的厚壁血管[2]。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高达34%[3],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同时具有一定的恶变风险[4]。
由此可见,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从而控制并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与患病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作对比,研究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与ER、PR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病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康华医院住院部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象,所有对象均经宫腔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同期选择其它因病手术或诊刮患者,病理诊断为正常子宫内膜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
两组患者均无内科合并症、妇科生殖器官疾病,月经周期正常,术前3个月内均无激素用药史。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对宫腔镜术后妊娠影响的研究
药导 报,0 3()0 614 . 2 1, 8: 4 -0 8 l0 1 [ 王伟 牛 国忠, 等. 拉奉 治疗急性 脑梗 死 的疗 效 分析 [ . 4 ] 金石, 依达 J ]
中国现 代应用 药学杂 志, 0, ( : 416 2 7 421 —5 . 0 2 )5
[ 胡 洋, 绍谦 . 微球 前列地 尔 治疗 急性 脑 梗死 的临 床观 察 [ . 5 ] 王 脂 J中 】 国实用神经疾 病杂 志, 1, ( : — . 2 21 13 3 0 5 )4 5
【 摘要 】 目的 研 究雌 激素 受体 (R) 孕激 素 受体 (R)在 不 孕症 子 宫 内膜 息 肉 (P 组 织 中的表 达 ,探 讨 其 与 宫腔 镜 术后 妊娠 状 况 的 E 、 P E)
关 系。方 法 采 用逆 转 录 一 聚合 酶链 反应 ( TP R)检 测 16例子 宫 内膜 息 肉组织 中 E R -C 0 RmR A 、P R A 表达 , N Rm N 以宫腔镜 术后 36个 月 - 是 否妊 娠 分 为 两组 :妊娠 组与 非妊娠 组 ,比较 两组间 术前 子 宫 内膜 息 肉组 织 中 E m N R R A、P mR A 表达 差异 ,并进 行 分析 。结果 妊娠 R N 组E RmR NA 的表 达低 于非妊 娠 组 ,但差 异 无统 计学意 义 (> . ) RmR A 在妊娠 组 的表达 显著 高于在 非妊 娠 组 中的表达 ,差 异有 统 P 0 5 ;P 0 N 计 学意 义 (< . ) P 0 5 ;非妊娠 组 中的 复发 病例 组 ,其 息 肉组织 中 E R A 表达 显著 高 于非 复 发组及 妊娠 组 (< . ) 0 Rm N P 0 5 ,而 P N 在 复 0 RmR A
ER与PR等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ER与PR等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作者:肖艳景,张全武,谢林森,赵红梅【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CL2、Ki67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
方法:选择27例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本。
所有样本均未进行过激素治疗。
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和萎缩子宫内膜中ER、PR、BCL2、Ki67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息肉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ER、BCL2、Ki67的表达升高(P<0.05);PR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雌激素受体可能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它可能通过直接刺激局部子宫内膜增生或者抑制凋亡而发挥作用。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s,Progesterone Receptors,BCL2 and Ki67 in Postmenopausal Endometrial Polyps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trogen receptors(ER),progesterone receptors(PR),BCL2,Ki67 and postmenopausal endometrial polyps.Methods thirtythree postmenopausal endometrial polyps and twentyseven postmenopausal endometrium were selected,none sample was using hormonal therapy.The presence of ER,PR,BCL2,Ki67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Results In both the glandular epithelium and stroma of endometrial polyps,ER,BCL2 and Ki67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positive staining than the inactive endometrium from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 of PR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ER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menopausal endometrial polyps.Which either by direct stimulation of prolifertion or by inhibition of apoptosis.Key words:Postmenopausal endometrial polyp;Estrogen recepter;Prosterone recepter子宫内膜息肉在生育年龄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间出血或不孕,绝经后妇女则表现为少量点滴状出血。
生育期和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中VEGF、Cox-2、ER及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曹云桂为本文通讯作者
肉及子宫内膜组织中 VEGF、Cox2、ER及PR的表达。免疫 组化试剂采用迈新公司生产试剂盒。结果判断:显微镜下观
察切片,取半定量评分方法,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视野,在 高倍光镜(200×)下分别测定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息肉旁内 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阳性细胞的平均百分数。每张切片
根据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给予判断:(-)为未出现反应细 胞,0分;(+)为<25%阳性细胞,1分;(++)为25%~50% 阳性细胞,2分;(+++)为50%~75%阳性细胞,3分;(+ +++)为75%~100%阳性细胞,4分。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0.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计 量 资 料 用 (狓珔±狊)表示,采用狋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 χ2 检验。 以犘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x2、VEGF、PR 及 ER 在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及息肉 中总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见图1、2、3、4,表1),Cox2、VEGF在患者的 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同一患者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犘<0.05);PR 在患者 子 宫 内 膜 组 织 中 的 表 达,均 低 于 同 一 患者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犘 <0.05);ER在患者的子宫内膜组 织中的表达,均低于同一患者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犘 <0.05)。 2.2 Cox2、VEGF、ER 及 PR 在绝经前和绝经后两组子宫 内膜息肉中的表达情况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 EPs在本院行宫腔 镜 EPs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共200 例,其中生育期组 100 例,绝 经 后 组 100 例。生 育 期 组 患 者 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为(43.16±9.66)岁;绝经后组患 者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为(55.14±8.53)岁。入组病例 6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 1.2 设备与方法
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1 3 结果判定 : . 阳性染色为细胞质 内出现 棕黄色颗粒 ,随
机选择 5个高倍视野 , 每个 视野计数 1 0 细胞 中 的阳性 0个 细胞数 , 取其平均数作 为结果 , 其中阳性染色细胞数 >5 % 0
维普资讯
山西医药杂志 2 0 0 7年 7月第 3 6卷第 7期
S ax dJj l 2 0 , o 6 N . hn i Me ,uy 0 7 V l , o 7 3
・
59 ・ 9
细胞色 素芳香化酶 P 5 4 0在 子宫 内膜 增生症及 子宫 内膜癌中的表达
JANG a —u P I Y nh a, ANJn bn S an n m n h MrnHop tl T iu n 0 0 1 Chn i—ig、 h xiWo  ̄ a dC i e s i , ay a 3 0 3, ia a
【 b r t O j te o be e h loa m t e y cr e 40ite ahgns dm tah— A sa 】 b c v tc e i T s v t re fr a s ct ho 5 t ees fno ei y o r e o o a o m P nh p o i e o rl
细胞色 素芳香化酶 P 5 4 0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症与子宫 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 , 为选择细胞 色素芳香 化酶抑制剂治疗
子 宫内膜增生症 和子宫 内膜癌提供 了理论依据 。
【 关键词】 芳香酶 ; 子宫 内膜增生症 ; 子宫 内膜肿瘤 ; 免疫组织化学
r e e p eso fa o ts y o h o ' 5 n e d me ra y e p a i n n mn t il a c r Z L nl x r s in o r ma a e c tc r me I 0 i n o t ilh p r lsa a de d e ra n e F 40 e — i g。 4 c W ny n
PDGF—B与TGF—a、EGF和8—Br—cAMP共培养对PCOS患者颗粒细胞生成雌激素的影响
PDGF—B与TGF—a、EGF和8—Br—cAMP共培养对PCOS患者颗粒细胞生成雌激素的影响作者:王雪梅张展贾丽婷王兴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通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a(TGF-a)和8-Br-cAMP共培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离体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二醇(E2)生成的影响,探讨PDGF-B在多囊卵巢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PC0S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在培养0、48、120 h时以睾酮(10-7mol/L)作为底物,分别添加剂量相同的(10µg/L)PDGF-B和TGF-a(A组);PDGF-B和8-Br-cAMP (B组);PDGF-B和EGF(C组);PDGF-B、TGF-a和EGF(D组);PDGF-B、EGF、TGF-a和8-Br-cAMP (E组)于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3 h,收集培养上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2含量。
以不加任何细胞因子为空白对照。
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PCOS患者颗粒细胞经四种因子共同培养,A组在Oh和120h E2分泌量显著增加(P【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8-Br-cAMP;颗粒细胞;多囊卵巢【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60-02随着生活环境的污染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mme,PCOS)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占育龄妇女的6-8 %[1],以持续不排卵和雄激素增高为主要特征。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转化生长因子-a (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a,TGF-a)、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8-Br-cAMP在PCOS发病机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 南 大 学 淮河 医 院妇 产 科 ( 河南开封 4 7 5 0 0 0 )
【 摘要 】 目的
观察绝经前妇女子 宫内膜息 肉 腺 上 皮与 间质 中雌 激素 受体 ( E R ) 和孕 激素受体 ( P R ) 、 细胞
选择 不孕不育 患者 8 6例 ,
色素 芳 香 化 酶 P 4 5 0 ( P 4 5 0 a r o m) 的表 达 , 探 讨 绝 经前 子 宫 内膜 息 肉 的 发 生 机 制 。方 法
者的子宫 内膜或息 肉, 采用免疫组化 方法测 定腺上 皮与 间质 中 E R、 P R、 P 4 5 0 a r o m的表 达。结果 两组患者 雌二 醇、 孕 酮、 卵泡刺激素 、 黄体 生成素、 睾 酮水平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E R在对 照组与 息 肉组 患者腺 上皮 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 0 . 3 l 3 ) , E R在 对照组 与息 肉组 患者间质 中的表达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P R在 息 肉组患者腺上皮和 间质 中的表达均低 于对照组 患者 ( P< 0 . 0 5 ) 。与子 宫 内膜息 肉周 围正 常 内膜 相比, P 4 5 0 a r o m在子 宫内膜息 肉中的表达较 强( P<0 . 0 5 ) ,P 4 5 0 a r o m在子 宫 内膜 息 肉周围正常 内膜 中相对呈低水 平表 达 , 且其表达水 平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 , 增 生期 和分泌期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P 4 5 0 a r o m与 E R、 P R 在 绝经前妇女子宫 内膜息 肉中的表达无显 著相 关性 ( r = 0 . 1 2 4 、 0 . 2 4 7 , P>0 . 0 5 ) 。结论
.
3 0 3 2.
广东医学
1 0 月第3 6 卷箜 ! 塑 G u a n g _ 3 6 , N o . 1 9
雌、 孕 激 素 受 体 及 细 胞 色 素 芳 香 化 酶 在 绝 经 前 妇 女 子 宫 内膜 息 肉 中 的表 达 及 意 义
增 殖期 局 部 子 宫 内膜 表 达 的 失 衡 是 不 孕 症 子 宫 内膜 息 肉形 成 的 原 因。
P R在腺 上皮及 间质 中的
低表 达可能与绝经前子 宫内膜 息肉的形成 密切相 关, 是导致不孕症 的重要 因素。而 E R与 P R、 P 4 5 0 a r o m在 月经的
【 关键词 】 子宫 内膜息 肉; 雌激 素受体 ; 孕激素 受体 ; 细胞 色素芳香化酶
子宫 内膜息 肉是常见 的妇产科 疾病 , 可发生 在青
子宫 内膜异位症 、 子宫 内膜增生症 、 子宫 内膜 癌等疾病 治疗应用也 已有报道 。本研究检测增殖期 子宫 内膜 与
春期后任何 年龄 。随 患者年 龄增加 发病 率逐 渐升 高 。
A N A S T A S I A D I S等 的研究显示 年龄每 增加 1 0岁 , 发
增殖期子宫 内膜 息 肉患者 的 E R、 P R等 表达 并进 行 比
较, 探 讨不孕症子宫 内膜息 肉的发病机制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选择2 0 0 9年 l 0月 至 2 0 1 2年 3月 于
生子宫 内膜 息 肉的危 险性 升 高 1 . 7 5 % 。子宫 内膜 息
肉的发病 高峰年 龄在 5 0岁 。生 育年 龄妇女 主要 表 现为月经量 增 多 、 经期 延 长 、 经 间期 不规 则 出血 或 不 孕, 而绝经后妇 女则 表现 为不规 则 阴道 出血 。雌 激
淮河医院妇产科就 诊 的不孕不 育患 者 8 6例 。其 中阴 道 B超检查 发现宫腔 内膜异常 回声 团块 、 宫 腔镜检查 宫腔内赘生物并经病理证实为增殖期子宫 内膜的患者 3 3例作为对照组 , 宫腔 镜检查并 经病 理证实 为增殖期 子宫 内膜息 肉的患者 5 3例作 为息 肉组 。均 以知情 通
( P R) 是配体活化 的核 内受体超 家族一员 , 当其与孕 激 素结合 , 起转 录调节作 用 。性 激素 与子 宫 内膜 组 织 中的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 。在 子宫 内膜增
殖期 , 随着雌 激 素水 平 逐 渐升 高 , 子 宫 内膜组 织 中的 E R、 P R表达升 高 ; 而分 泌期 内受到 雌 、 孕激 素 的联 合 作用 , 子宫 内膜 组织 中的 E R、 P R 表达 降低 , 孕酮( P )
其 中经 病 理 证 实为 增 殖 期 子 宫 内膜 的 患 者 3 3例 作 为 对 照 组 , 经 病 理 证 实 为 子 宫 内膜 息 肉的 患 者 5 3例 作 为 息 肉
组。在月经期收集 两组 患者血 清, 采用化学发 光法测 定基础 性激素 。于子 宫 内膜增 殖期在 宫腔镜 下收集 两组 患
知书形式告 知患 者 , 并 获 医 院伦 理委 员会 批 准 。( 1 )
素受体 ( E R) 是一种 糖蛋 白, 其与雌激素结 合形成二 聚 体, 通过与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刺激转 录 , 从 而促进 细
胞 的增殖与分化 。E R作为一种反式激活 因子 , 能 调节 与细胞分裂有关 的基 因如 C— m y c 、 C— j u n和c— f 0 s 等 的表达而影 响细胞 的增殖 、 分裂 与调亡 。孕激 素受 体
纳入标准 : 年龄 2 4~3 5岁 , 均经 B超 及 宫腔 镜 检 查。
子宫 内膜息 肉的诊断标 准 : 借 细长 的蒂附着 于子宫 腔 内壁的肿块 , 其 由子宫 内膜基底层腺体 和问质组成 , 组
织三 面被覆单 层柱状 上皮 , 间质 由梭 形纤维母 细胞 和 结缔组织 以及大 的成 束或成 索 的血管组成 。 ( 2 ) 排 除 标准 : ①子宫 畸形 : 双 角子宫 、 单角 子宫 、 残角 子宫 、 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