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
《竹枝词九首》(并引)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诗名《竹枝词九首》(并序),我们先从序开始解读起: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字词典故“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赏析刘禹锡说,四方的歌曲,不同的口音而相同的音乐。

这一年正月(据说是822年,即唐穆宗长庆二年),我来到夔州这个地方,这里的儿郎一起唱着《竹枝》歌,吹着短笛,击打着鼓去赶赴节日。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字词典故“睢huī”:仰视的样子。

“聆”:听。

“中黄钟之羽“:以黄钟调为基音,当中的羽调(宫商角徵羽)。

“卒章”:结尾的段落。

“激ji1讦jie2”:激烈昂扬。

“伧chen儜ning2”:杂乱粗劣。

“含思”:含情,含意。

“淇、濮”:【太行东侧,有淇水,也有濮水,二水为文化之河,常见于《诗经》、《左传》等早期作品之中。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
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赏析刘禹锡说,唱歌的人都扬起衣袖,仰视跳舞,使用的乐曲多是先贤写的。

我聆听其中的音乐,主要是以黄钟为基音的羽调。

它们的结尾部分激扬像吴地的声调。

这样的词曲虽然听起来有些杂乱粗劣,而有些分辨不清,不过感觉还是很含情婉转的,大有类似于古代淇,濮地区的艳情。

“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字词典故“俾bi3”:使。

“飏yang2”:通“扬”。

“歈yu2”:歌。

赏析刘禹锡说,昔日,屈原居住在湘水和沅水之间,看到其间的人民在迎接神的时候,唱的歌词都很鄙陋,于是屈原为他们创作了《九歌》。

到了如今,荆楚之地的人民都是以《九歌》的词来敲鼓舞蹈的。

所以呢,我也作了《竹枝词》九篇,叫善于唱歌的人在宣扬歌曲的时候,附加在它们那些曲子的后面。

可是呢,后来我听巴蜀这里的歌,知道要改变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是靠它自发的。

看了序以后,我们知道了,刘禹锡是在模仿屈原,屈原创作《九歌》是为了让荆楚的百姓去唱。

而刘禹锡创作《竹枝词九首》是为了让巴蜀的百姓去唱。

好,我们来看原诗: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字词典故“白盐山”:(“白盐山”是“夔门”的右岸绝壁山峰,与“赤甲山”共同构成了雄奇险峻的夔门,相传夔门是大禹治水时劈开的长江疏水通道,巴蜀大地从此沧海变桑田。

白盐山北临长江,绝壁千刃,是夔门的右扇大门,无人从此登顶。


赏析刘禹锡说,白帝城头的春草生出来了,白盐山下的蜀江清又清。

很直白的话,事实基本不用翻译。

因为刘禹锡这是要写民歌山歌,让平头百姓唱的,所以一般不会有什么生僻字。

而歌词就从当地的名
胜写起。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赏析刘禹锡说,南方的人上到山上来,就歌唱一曲。

北方来的人呢,还是不要上山了,会动思乡情的。

这刘禹锡,说是写民歌山歌,事实还是把自己扯进去了,呵呵。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字词典故与分析“满上头”:有很多解释都没有注意到,是“满上头”,而不是“满山头”。

所以这里并不仅仅是桃树的红花满山都是,而且是满到姑娘的头上了,就是指姑娘们也把桃花插到自己的头上了。

赏析刘禹锡说,山上的桃树开满了红花,满山都是,满到了姑娘的头上。

蜀江的春水啊,拍打着高耸的蜀山往前流。

水是柔情的象征,更不用说是春天的流水了。

而山有往往是铮铮男子的象征。

这春水拍打着山在流,言下之意,我就不多说了,接下来两句就讲到姑娘的心思了: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字词典故“侬”:在这里是“我”的意思。

赏析刘禹锡说,花红了就容易衰败,这多像情郎的心意啊。

水流无限就像我不断的忧愁。

情郎的什么心意呢?就是说姑娘像花,花红的时候非常好看,可是也担心容易衰败,如此情郎对我的爱意可能也会一样的易衰。

这样的忧愁啊,就像那无限的水流一般。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字词典故“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

(我们看过刘禹锡的《堤上行》,知道大堤上是一溜的酒楼。

也可以叫红楼。

)“瀼rang4”:(“瀼水”分西瀼、东瀼;西瀼又称大瀼。

都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境。

)“縠hu2”:(古称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为“縠”,也称绉纱。

)“文”:通“纹”。

赏析刘禹锡说,江边上的红楼,雨过天晴后,显得特别清新。

瀼西的春水啊,波纹重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赏析刘禹锡说,桥东桥西都是美好的杨柳,人来人往都是唱着歌在行走。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字词典故“兰lan2桡nao2”:兰木桨,泛指美舟。

赏析刘禹锡说,太阳升出有三竿高了,春天的雾气也渐渐消散。

在江水的一头,我这个蜀地的异乡客驻足于一艘美好的兰舟上。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字词典故“凭寄”:就是凭借,托付的意思。

(在本诗可能要解释成凭着寄给。

)“狂夫”:指杜甫。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里,写下
《狂夫》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狂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分析杜甫因为给予他厚禄的故人“严武”书信断绝,他全家饥寒交迫,后来被迫离开成都,也来到了夔州这里居住。

那么刘禹锡现在在夔州做刺史,很自然会想到杜甫了,杜甫在夔州呆了两年,也做了不少诗。

刘禹锡想到杜甫的遭遇,要是他能够和自己同时代多好啊,这样自己就可以凭着现在的职务与方便,写信给他,让他到夔州来。

而信就放在万里桥就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万里桥是杜甫和严武分别的地方,杜甫困难的时候,自然会去万里桥眺望。

言下之意,刘禹锡要接替严武,去帮助杜甫。

赏析刘禹锡说,凭借着我现在的任职,我多想寄给杜甫“狂夫”一纸书信啊,把信就放在成都的万里桥上。

除了我们上面所分析的,还有一点,为什么刘禹锡在船上游蜀江的时候,想到杜甫,也许也因为杜甫在《狂夫》诗中写的“百花潭水即沧浪”。

“百花潭水”是杜甫的“沧浪之水”,而刘禹锡此时脚下的江水,夔州的江水,也是他的“沧浪之水”。

所以他多么希望能够和杜甫同一时代,邀他过来,一起畅游蜀江。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