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1.2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课时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2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课时规范训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2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2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1。
2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
B.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酶所必需的元素
C.蛋白质中的S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解析:选A。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所含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如红细胞中含Fe较多,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两者都含有C、H、O、N,B正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CHRH2NCOOH,因此蛋白质中的S存在于R基中,C正确;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正确。
2.下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甲、乙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甲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无关
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乙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解析:选C。
正常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是碳,再者是氢。
因此甲、乙分别为H2O和蛋白质,a、b、c分别为氧、碳、氢。
H2O和蛋白质共有元素为H、O,而O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胞脱水后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因此在脱水的细胞中甲为蛋白质,蛋白质是以碳元素为骨架建立的大分子物质,其中碳含量最多;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这与细胞中水的含量有关;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
B.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
8%的盐水,是为了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错误!、HPO错误!等离子有关
解析:选D。
细胞代谢的强弱不仅与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有关,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A错误;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而癌变细胞不具有这些特征,B错误;水中毒患者由于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注射质量分数为1。
8%的盐水,是为了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错误;HCO错误!、HPO错误!等离子与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有关,D正确。
4.下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结构简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
B.人缺Fe会导致贫血
C.Fe和Mg属于大量元素
D.人的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解析:选C.左图说明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人缺Fe会导致贫血;右图说明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关键元素,植物体缺Mg,叶绿素合成受阻,会影响光合作用;Fe属于微量元素。
5.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双缩脲试
剂
碘液斐林试剂
甲+--
乙-++-
甲、乙混合+++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解析:选D.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
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溶液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蛋白质;根据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可知其含有淀粉;甲、乙混合后,两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了还原糖,由此可知,甲溶液中含有淀粉酶,乙溶液中含有淀粉。
6.如图中能正确反映某植物种子含水量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选A.细胞呼吸需要水分,种子萌发时要先吸收水分。
在一定范围内,种子含水量相对越高,呼吸作用相对越旺盛。
7.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适宜浓度的硼有利于花粉粒的萌发
B.钙或硼对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同样的影响
C.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粒的萌发
D.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的生长
解析:选B。
由图分析可知,在一定的钙浓度下,随着钙的浓度升高,花粉管生长速率先升后降,而对花粉粒萌发率没有影响;在一定的硼浓度下,随着硼的浓度升高,花粉粒萌发率先升后降,而对花粉管生长没有影响。
8.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在完全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解析:选D.判断元素是否是必需元素通常用溶液培养法。
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
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
9.红细胞是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正常状态下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
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 )
A.水分比无机盐更容易进出细胞
B.红细胞运输氧气依赖于血红蛋白
C.只要将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细胞就会失去功能
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D。
据图可知,盐水浓度的大小能够改变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因此说明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题目信息并未比较水分和无机盐进出细胞的难易程度;红细胞运输氧气依赖于血红蛋白,但题目并未体现这部分信息;当将红细胞置于浓度稍大于生理盐水的浓盐水中,细胞不一定会失去功能.
10.下面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待测物试剂颜色反应条件
胰岛素双缩脲试
剂
①—
脂肪②橘黄色—
③斐林试剂砖红色水浴加热A.
B.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
D.红色、苏丹Ⅲ染液、果糖
解析:选C。
胰岛素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蔗糖无还原性,C项正确。
11.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
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
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选A。
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酶活性降低,A错误;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升高时,植物抗寒性增强。
随冬季来临,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含量上升,B正确;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使根细胞吸收的水分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C正确;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D正确.
12.如图曲线表示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吸收水和P的量。
以下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P的需要量不同
B.小麦吸收水和P在生长前期是同一过程,后期不同
C.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水的需要量不同
D.小麦吸收水和P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和P的需要量不同,在前期二者的吸收量均增加,在生长后期二者的吸收量出现明显差异。
注意到虽然生长前期水和P的吸收量均增加,但非同等程度增加,后期又不相同,故水和P的吸收不是同一过程。
事实上二者的吸收形式、原理均不同,因此二者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13.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__________,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__________,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__________,摇匀。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
解析:检测蛋白质应选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反应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反应越深.
答案: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①研磨③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④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14.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自由水的生理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牛奶、奶粉中都添加钙、铁等元素。
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对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非常重要,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Na、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神经兴奋的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的元素是________。
答案:(1)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③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2)构成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K、Ca、P、Mg K、Na
15.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玉米种子萌发时,要将胚乳中的淀粉转化成小分子可溶性糖类(如麦芽糖),发芽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中含有大量淀粉酶.(1)若B、D、F三支试管加入碘液后均出现蓝色,说明三支试管中均有淀粉剩余。
(2)题中实验温度是20 ℃、40 ℃、100 ℃,20 ℃比40 ℃时的颜色要浅,说明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一定高于20 ℃,100 ℃时酶活性已经丧失,所以可以就在二者之间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并以与上述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1)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2)在20 ℃和100 ℃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
以反应
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