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一、对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童病人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活动情境而迅速变化。
因为他们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又比直率、外露和单纯,只要依据其心理活动特点进行护理,易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因病情需要而必须住院的患儿,最好允许母亲陪护,尤其对乳婴更应这样做。
因为他们身患疾病,蒙受着生理的痛苦与折磨,正当需要亲和、依恋和支持的时候,突然连亲人也看不到了,这对他们幼上的心灵容易留下创伤。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乳儿从6个月到1周岁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母爱。
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焦虑和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
心理学家认为,人体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天生的需求,有人把这种需求称为“皮肤饥饿”。
儿童的皮肤饥饿现象,在家庭中可由父母的搂抱等方式满足。
在医院里,护士对他们轻拍、抚摸及搂抱,可使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
我国当前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
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
所以儿童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
是对家属的心理支持。
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父母对护士不满意可以变成患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亲的倾向性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性,如要某阿姨喂饭;不要某阿姨打针等等往往正是这样形成的。
由于儿童病人病情急、变化快,又善于表达,所以要求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机智灵敏,善于从观察到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突然事故发生。
儿科护士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要成为儿童的贴心人。
病房应有玩具,护士要带领儿童游戏玩耍。
有的国家提倡儿科护士不穿白大衣,穿一些带小花的衣服,以消除儿童病人的恐惧感,博得他们的喜爱。
给患儿打针治疗时要利用儿童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疼痛感。
儿科护士应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温暖、体贴、爱护颗颗受创伤的幼小心灵。
某医院儿科病房里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个8岁的白血病女患儿离开病房不见了,护士找到后问她到哪里去了,她说:“阿姨,我去看太平间在哪儿,看我死了放的地方。
”这句催人泪下的话,说明不能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他们也有自我意识和丰富的情感。
另外,对于致残儿童,要倍加爱护。
他们往往悲伤、恐惧、啼哭或夜里突然惊醒等,护士应经常巡视,给他们讲热爱生活的小故事,讲身残志坚的小榜样,以调动他们的个性积极性。
不同年龄的儿童个性差异极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
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只能从其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情、目光、体态等)中仔细体会理解。
所以,儿科护士是否懂得儿童心理学,应成为考核儿科护士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青年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很大的震惊。
他们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得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弱才逐渐默认。
青年人一旦承认有病,主观感觉异常敏锐,而且富有好奇心,事事询问:为什么打这个针、吃这个药?病程需多长?有无后遗症等等。
他们担心疾病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对自己恋爱、婚姻、生活和前途有不利的影响。
有的青年不愿意把自己的病情告诉自己的同志或同学。
青年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有时欢快,有时不愉快或愤怒。
从自信到自贬,从自私至利他,从热心至冷漠,从兴高采烈至消极失望,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他们对待疾病也是这样。
倘若病情稍有好转,他们就盲目乐观,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
但病程较长或有后遗症的青年病人,又易于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情感变得异常抑郁而捉摸不定。
由于疾病的巨大挫折,他们会出现严
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甚至导致理智失控,产生自杀念头,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青年人较注重友谊,具有向群性,最好把青年人安排在同一病室。
他们在一起可激发生活的乐趣,并消除孤独感。
另外,青年人一般较重视自我评价,自尊心强,任何消极刺激对他们都会是一种伤害。
反之,调动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对克服困难与疾病作斗争都能起良好作用。
所以,护理人员对青年病人要注意多给于心理支持,要多关怀、同情,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
三、中年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一般认为,中年是人生历程中最值得回首寻味的年代。
在这个时期,中年人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心理活动尤为沉重和复杂,他们担心家庭经济生活,牵挂着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成就等。
对中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一是要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
使他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
在日常交谈中,也可有意识地给他们介绍一些不耐心治病而使疾病长期迁延的实例。
对中年人的心理护理还要动员其家庭和工作单位妥善安排病人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
减少他在养病治病时的后顾之忧。
再是利用中年人世界观已经成熟稳定,对现实具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强等特点,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
四、老年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
他们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
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
有的情感变得幼稚起来,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
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
因此,对老年病人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品德。
对他们的称呼须有尊敬之意,谈话要不怕麻烦,常谈谈他们的往事;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
老年病人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告诉家人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等。
对丧偶或无儿无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心,格外尊重。
老年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
老人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也有时固执,除治疗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
如有的爱吃甜的,有的爱吃面食,有的
爱吃米饭等等。
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将换来这些老年病人良好的心境,做到医患配合,更好地促进他们病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