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及常见病害防控课件_OK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白斑综合征
• 病因:由白斑病毒感染引起。 • 病症:病虾离群独游、空胃、摄食量大减,体微红,
头胸甲及腹甲易剥开,有的甲壳可见白斑,鳃水肿, 肝、胰肿大,变黄糜烂,体表黏附污物,染病虾易 在大雨后死亡,或在水温20~26℃期间产生暴发性 死亡。 • 白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原的广泛传播、虾苗的 种质下降、虾池老化和水质恶化等。防治该病的方 法应从彻底清塘、改善虾池环境和使用健康无病毒 感染的虾苗几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封闭式养殖模式,以 切断病原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病因:由拖拉病毒感染引起。
22
• 病症:病虾有急性和 慢性症状表现。急性 期:体表呈淡红色, 尾扇及游泳足均变红, 空胃、活力低下、甲 壳变软、表体红色扩 张、Hale Waihona Puke Baidu塘,大多会在 脱壳时死亡,死亡率 高达80%~95%。慢 性期:是急性期发作 后的幸存者,虾壳表 面出现多重损坏性黑 斑,能正常摄食。此 种虾病是在南美白对 虾较为常见的,其原 因是池水变质,抗生 细菌较多,诱因多是 雨后不消毒或换水后 不消毒引起。
29
30
31
细菌病 • 南美白对虾的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主要是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气单胞菌中
的一些种类。通常情况下,水体和虾体外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弧菌和气单胞菌, 但不会对南美白对虾造成明显危害;当环境条件恶化、虾体营养不良或抵抗 力下降时,弧菌和气单胞菌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
32
1.红腿病
• 红腿病是由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该病 常发生于高温高盐度的水体,病虾主要症状是附肢发 红,头胸甲和鳃区呈黄色,鳃部肿胀,鳃丝糜烂,游动缓 慢,厌食。
21
2.拖拉病毒综合征
• 拖拉病毒综合症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是一种无囊膜的、大小 为30 nm、二十面体的单链RNA病毒。拖拉病毒综合症病原是随着南美白对虾亲 虾的引进而传播到我国的,于1999年在我国台湾地区大规模暴发,目前在南方各省 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均有发现,2001年出现大面积暴发。
5
对虾养殖模式
根据养殖条件的不同,在养殖模式上可采用主养、 混养、套养等不同的养殖模式,目的是在不同养殖 环境条件下即不浪费水体资源又能取得更高产量和 效益。
• 混养:混养模式为三种①南美白对虾与河蟹混养, 不但充分利用水体饵料资源(水草、残饵等),还 具有防虾病的作用,河蟹可将体弱多病的虾或死虾 吃掉,减少病原的传播。②南美白对虾与刀额新对 虾、罗氏沼虾混养,以增加虾的养殖品种和产量效 益。③南美白对虾与花白鲢混养,在养殖期间,淡 水池塘藻类易繁殖过盛,造成“转水”,利用花白 鲢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习性,控制水中藻类数量,以 调节改善水质。
10
• 发病特点:
• 南美白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其循环系统是开管式 的,病原体感染虾体后易经血淋巴送达靶器官或全身各组织, 导致疾病的快速发展,从而造成虾的大量死亡。如虾幼苗期发 生的弧菌病,可使虾苗全军覆灭;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 病———托拉病毒综合症发生后,其死亡率高达80 %以上,且 从发病到大量死亡只需10d。
特点:南美白对虾的病害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2大类。传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立 克次氏体、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引起的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环境恶化、 营养失衡、有毒物质和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疾病。许多虾病并不是由单一的病原 或病因引起的,往往是多病原或多病因的结果。
12
传染性疾病:
• 病毒病: 病毒病是危害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疾病。对虾病毒目前已发现有DNA病 毒和RNA病毒2大类,20多种。对南美白对虾危害特别严重的病毒病有:细小病毒科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引起的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杆状病 毒科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SBV)引起起的白斑病或白斑综合症,弹状毒科黄头症 病毒(YHD)引起的黄头病和小RNA病毒科托拉病毒(TSV)引起的托拉病毒综合症 或红体病。
•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 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 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 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我国厦 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 货
3
•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 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 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 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 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 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
6
• 套养: 套养模式一般有三种①草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②鲤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③鲫鱼 池套养南美白对虾,这三种养殖模式都是利用了水体的养殖空间及水体饵料 资源,可以很好的控制水体中轮虫的数量,调节改善水质。但是需要注意的 是在十月份要出池,否则水温低于十四度南美白对虾就会死亡,影响虾的产 量,从而影响到池塘的经济效益。
9
2. 生活习性表现出对病害的易感性
南美白对虾对水体环境的要求很高,适于栖息于水质清新而肥 嫩的环境中。在养殖周期中,要求保持水质的主要理化指标相 对稳定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3~30 ℃,当水温高于41 ℃或低于 7~9 ℃就出现死亡;在pH 7。5~8。5 的弱碱性水体中生活较 好,低于7 时生长受限制;适宜透明度30~40 cm。南美白对虾 耐低氧能力比鱼类差,也低于中国对虾和刀额新对虾,溶氧量 4~8 mg/ L 时生长较快,低于2 mg/ L 生长受限制,缺氧窒息点 在0.5~1.5 mg/ L ;氨氮0.6 mg/ L 以下;硫化氢0.01 mg/ L 以下。 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 ,适宜盐度为2~34 ,实验 证明养殖南美白对虾水体的盐度不能低于2 。虽然南美白对 虾能适应淡水环境,但在淡化过程中盐度及其相应变化对南美 白对虾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期间虾体的生理功能 低下,因此虾体在适应盐度变化的过程中,较易感染病原体。 养殖环境的恶化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4
• 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 规格;适盐范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 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 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 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 达生长所需。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使其养 殖地域范围扩大。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虾苗规格 要在2厘米以上,经淡化到零度的种苗,池塘以3-5 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 水温在20℃以上,一般养殖条件下,亩放虾苗2万尾, 并搭养500-100尾花、白鲢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定 期使用光合细菌和水质调节剂,调控水质,预防虾 病。
对虾养殖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
1
对虾简介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 虾。另外还有南美白对虾,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 目,对虾科,对虾属。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 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 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对虾为广 温广盐性海产动物。体呈长筒形,左右侧扁,身体分为头、胸 和腹部,由20个体节组成。腹部较长,肌肉发达,分节明显 2
7
对虾常见病害
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 对虾发病是对虾、环境和病原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南美白对虾的分类位置、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决定 了其病害发生具有明显的特点。
• 发病原因 : 1.生理特征表现出对病害的易感性 南美白对虾是较低等的水生动物,其生长、发育的生 命周期短,机体各器官系统形成迅速、结构简单,较高 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较低等的器官结构导致了南美白 对虾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偏弱。南美白对虾的鳃与 水体直接接触,在完成呼吸和排泄功能时,外界恶劣的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鳃结构,因此病原体较易感染或进 入鳃部而影响全身。
23
24
• 防治:①泼洒。池虾感染了桃拉病毒应立即停止进排水,先用卓越降解灵 (500克/亩·米)+卓越高稳C(250克/亩·米)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绿 康露(200克/亩·米)全塘泼洒。②内服。将卓越保肝促长灵(1%)、护肝宝 (1%)、红白灵(1%)、健长灵(1%)用卓越粘合剂(0.2%)包埋拌料每天2次,投喂 5~7天即可。
25
3.黄头病毒
• 黄头病是由黄头症病毒包括来自于东南亚的黄头病毒(YHV)、淋巴器官病毒(LOV) 和来自澳大利亚的斑节对虾鳃联合病毒(GAV)引起的。黄头症病毒可引起多种对 虾发病,并可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合并感染。黄头病对幼虾和成虾均有危害。
• 感染黄头病毒的患虾,初期摄食量增加,然后突然停止摄食,2~4天内出现死亡, 可观察到一些病虾集聚与池塘角落附近的水面,虾体发白而头胸甲呈黄色。
8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过程中具有蜕壳的生理特点,蜕 壳前虾停止进食,蜕壳后虾体又很柔软,在此期间虾 体的活动能力减弱,对病原体和敌害的抵抗力差,极 易被病原体感染。由于南美白对虾的器官构造及 机能简单,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不成熟,对微生物病害 感染的抵抗主要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目前还 没有南美白对虾具有特异性免疫机能的有力证据。 因此,在水产养殖条件下,高密度养殖带来的应激以 及环境污染损害了南美白对虾的防御系统,增强了 南美白对虾对病害的易感性。
• 病因:由副溶血弧菌或气单胞菌等属中的一些种类 侵入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并大量繁殖而引起。
• 病症: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红色,头胸甲及鳃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 池边缓慢游动,厌食。血淋巴浑浊,镜检血淋巴血细胞少,可见许多运动活泼的 细菌。
33
34
35
36
• 防治:①提高水位,保持良好水质,不投喂鲜活饵料,绝对禁止投喂腐烂变 质的小杂鱼虾等,定期每10天泼洒卓越底改霸王(5亩/包)1次,发病之后,用 卓越噬菌皇(300毫升/亩·米) 稀释 100 倍后泼洒,2~3 天后用活菌王。②内 服。将卓越护肝宝(1%)、红白灵(1%)、绿康露(1%)、健长灵(1%)拌料,每天
•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南美 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 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目前我广 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 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 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隶属南美白对虾 的技术最为成熟。
26
27
28
4.肝胰腺细小病毒状病毒
• 症状:病虾外观无特有症状,只是厌食、行动不活泼、生长缓慢,鳃和体表有附 着的共栖生物,偶尔腹部肌肉变白。严重感染时,肝胰腺微白色、萎缩。
• 已经发生在中国明对虾、墨吉明对虾和印度明对虾等,我国台湾省和澳大利亚的 墨吉明对虾和斑节对虾,及从肯尼亚和澳大利亚到我国台湾地区的短沟对虾。主 要危害幼虾,并可能引起死亡。
• 在发病期间,并发、继发性感染较普遍,如感染固着类纤毛虫 往往是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发生的前兆;从患甲壳溃疡病 的亲虾体病灶处可分离出30 多种致病菌;拖拉病毒综合症高 发阶段,水体继发性感染源嗜水气单胞菌往往维持在相对高的 水平。南美白对虾对有机磷药物十分敏感,在防治病害时
11
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害及病理特征
14
15
16
17
18
19
20
• 治疗:①泼洒。如南美白对虾有白斑病,立即停 止进排水,先用卓越降解灵 (500克/亩·米)+ 卓越高稳 C(250 克/亩·米)泼水,第二天用卓 越红白灵(250毫升/亩·米)兑水全池泼洒,第 三天换水30~50厘米。②内服。将卓越健长灵 (1%)、绿康露(1%)、红白灵(1%)、保肝促长灵(1%)、 开胃解毒灵(1%)用粘合剂(0.2%),包埋拌料每天2 次,投喂7~10天即可。
1.白斑综合征
• 病因:由白斑病毒感染引起。 • 病症:病虾离群独游、空胃、摄食量大减,体微红,
头胸甲及腹甲易剥开,有的甲壳可见白斑,鳃水肿, 肝、胰肿大,变黄糜烂,体表黏附污物,染病虾易 在大雨后死亡,或在水温20~26℃期间产生暴发性 死亡。 • 白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原的广泛传播、虾苗的 种质下降、虾池老化和水质恶化等。防治该病的方 法应从彻底清塘、改善虾池环境和使用健康无病毒 感染的虾苗几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封闭式养殖模式,以 切断病原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病因:由拖拉病毒感染引起。
22
• 病症:病虾有急性和 慢性症状表现。急性 期:体表呈淡红色, 尾扇及游泳足均变红, 空胃、活力低下、甲 壳变软、表体红色扩 张、Hale Waihona Puke Baidu塘,大多会在 脱壳时死亡,死亡率 高达80%~95%。慢 性期:是急性期发作 后的幸存者,虾壳表 面出现多重损坏性黑 斑,能正常摄食。此 种虾病是在南美白对 虾较为常见的,其原 因是池水变质,抗生 细菌较多,诱因多是 雨后不消毒或换水后 不消毒引起。
29
30
31
细菌病 • 南美白对虾的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主要是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气单胞菌中
的一些种类。通常情况下,水体和虾体外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弧菌和气单胞菌, 但不会对南美白对虾造成明显危害;当环境条件恶化、虾体营养不良或抵抗 力下降时,弧菌和气单胞菌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
32
1.红腿病
• 红腿病是由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该病 常发生于高温高盐度的水体,病虾主要症状是附肢发 红,头胸甲和鳃区呈黄色,鳃部肿胀,鳃丝糜烂,游动缓 慢,厌食。
21
2.拖拉病毒综合征
• 拖拉病毒综合症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是一种无囊膜的、大小 为30 nm、二十面体的单链RNA病毒。拖拉病毒综合症病原是随着南美白对虾亲 虾的引进而传播到我国的,于1999年在我国台湾地区大规模暴发,目前在南方各省 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均有发现,2001年出现大面积暴发。
5
对虾养殖模式
根据养殖条件的不同,在养殖模式上可采用主养、 混养、套养等不同的养殖模式,目的是在不同养殖 环境条件下即不浪费水体资源又能取得更高产量和 效益。
• 混养:混养模式为三种①南美白对虾与河蟹混养, 不但充分利用水体饵料资源(水草、残饵等),还 具有防虾病的作用,河蟹可将体弱多病的虾或死虾 吃掉,减少病原的传播。②南美白对虾与刀额新对 虾、罗氏沼虾混养,以增加虾的养殖品种和产量效 益。③南美白对虾与花白鲢混养,在养殖期间,淡 水池塘藻类易繁殖过盛,造成“转水”,利用花白 鲢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习性,控制水中藻类数量,以 调节改善水质。
10
• 发病特点:
• 南美白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其循环系统是开管式 的,病原体感染虾体后易经血淋巴送达靶器官或全身各组织, 导致疾病的快速发展,从而造成虾的大量死亡。如虾幼苗期发 生的弧菌病,可使虾苗全军覆灭;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 病———托拉病毒综合症发生后,其死亡率高达80 %以上,且 从发病到大量死亡只需10d。
特点:南美白对虾的病害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2大类。传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立 克次氏体、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引起的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环境恶化、 营养失衡、有毒物质和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疾病。许多虾病并不是由单一的病原 或病因引起的,往往是多病原或多病因的结果。
12
传染性疾病:
• 病毒病: 病毒病是危害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疾病。对虾病毒目前已发现有DNA病 毒和RNA病毒2大类,20多种。对南美白对虾危害特别严重的病毒病有:细小病毒科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引起的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杆状病 毒科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SBV)引起起的白斑病或白斑综合症,弹状毒科黄头症 病毒(YHD)引起的黄头病和小RNA病毒科托拉病毒(TSV)引起的托拉病毒综合症 或红体病。
•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 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 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 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我国厦 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 货
3
•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 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 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 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 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 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
6
• 套养: 套养模式一般有三种①草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②鲤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③鲫鱼 池套养南美白对虾,这三种养殖模式都是利用了水体的养殖空间及水体饵料 资源,可以很好的控制水体中轮虫的数量,调节改善水质。但是需要注意的 是在十月份要出池,否则水温低于十四度南美白对虾就会死亡,影响虾的产 量,从而影响到池塘的经济效益。
9
2. 生活习性表现出对病害的易感性
南美白对虾对水体环境的要求很高,适于栖息于水质清新而肥 嫩的环境中。在养殖周期中,要求保持水质的主要理化指标相 对稳定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3~30 ℃,当水温高于41 ℃或低于 7~9 ℃就出现死亡;在pH 7。5~8。5 的弱碱性水体中生活较 好,低于7 时生长受限制;适宜透明度30~40 cm。南美白对虾 耐低氧能力比鱼类差,也低于中国对虾和刀额新对虾,溶氧量 4~8 mg/ L 时生长较快,低于2 mg/ L 生长受限制,缺氧窒息点 在0.5~1.5 mg/ L ;氨氮0.6 mg/ L 以下;硫化氢0.01 mg/ L 以下。 南美白对虾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0~20 ,适宜盐度为2~34 ,实验 证明养殖南美白对虾水体的盐度不能低于2 。虽然南美白对 虾能适应淡水环境,但在淡化过程中盐度及其相应变化对南美 白对虾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期间虾体的生理功能 低下,因此虾体在适应盐度变化的过程中,较易感染病原体。 养殖环境的恶化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4
• 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 规格;适盐范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 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 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 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 达生长所需。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使其养 殖地域范围扩大。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虾苗规格 要在2厘米以上,经淡化到零度的种苗,池塘以3-5 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 水温在20℃以上,一般养殖条件下,亩放虾苗2万尾, 并搭养500-100尾花、白鲢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定 期使用光合细菌和水质调节剂,调控水质,预防虾 病。
对虾养殖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
1
对虾简介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 虾。另外还有南美白对虾,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 目,对虾科,对虾属。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 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 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对虾为广 温广盐性海产动物。体呈长筒形,左右侧扁,身体分为头、胸 和腹部,由20个体节组成。腹部较长,肌肉发达,分节明显 2
7
对虾常见病害
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 对虾发病是对虾、环境和病原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南美白对虾的分类位置、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决定 了其病害发生具有明显的特点。
• 发病原因 : 1.生理特征表现出对病害的易感性 南美白对虾是较低等的水生动物,其生长、发育的生 命周期短,机体各器官系统形成迅速、结构简单,较高 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较低等的器官结构导致了南美白 对虾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偏弱。南美白对虾的鳃与 水体直接接触,在完成呼吸和排泄功能时,外界恶劣的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鳃结构,因此病原体较易感染或进 入鳃部而影响全身。
23
24
• 防治:①泼洒。池虾感染了桃拉病毒应立即停止进排水,先用卓越降解灵 (500克/亩·米)+卓越高稳C(250克/亩·米)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绿 康露(200克/亩·米)全塘泼洒。②内服。将卓越保肝促长灵(1%)、护肝宝 (1%)、红白灵(1%)、健长灵(1%)用卓越粘合剂(0.2%)包埋拌料每天2次,投喂 5~7天即可。
25
3.黄头病毒
• 黄头病是由黄头症病毒包括来自于东南亚的黄头病毒(YHV)、淋巴器官病毒(LOV) 和来自澳大利亚的斑节对虾鳃联合病毒(GAV)引起的。黄头症病毒可引起多种对 虾发病,并可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合并感染。黄头病对幼虾和成虾均有危害。
• 感染黄头病毒的患虾,初期摄食量增加,然后突然停止摄食,2~4天内出现死亡, 可观察到一些病虾集聚与池塘角落附近的水面,虾体发白而头胸甲呈黄色。
8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过程中具有蜕壳的生理特点,蜕 壳前虾停止进食,蜕壳后虾体又很柔软,在此期间虾 体的活动能力减弱,对病原体和敌害的抵抗力差,极 易被病原体感染。由于南美白对虾的器官构造及 机能简单,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不成熟,对微生物病害 感染的抵抗主要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目前还 没有南美白对虾具有特异性免疫机能的有力证据。 因此,在水产养殖条件下,高密度养殖带来的应激以 及环境污染损害了南美白对虾的防御系统,增强了 南美白对虾对病害的易感性。
• 病因:由副溶血弧菌或气单胞菌等属中的一些种类 侵入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并大量繁殖而引起。
• 病症: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红色,头胸甲及鳃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 池边缓慢游动,厌食。血淋巴浑浊,镜检血淋巴血细胞少,可见许多运动活泼的 细菌。
33
34
35
36
• 防治:①提高水位,保持良好水质,不投喂鲜活饵料,绝对禁止投喂腐烂变 质的小杂鱼虾等,定期每10天泼洒卓越底改霸王(5亩/包)1次,发病之后,用 卓越噬菌皇(300毫升/亩·米) 稀释 100 倍后泼洒,2~3 天后用活菌王。②内 服。将卓越护肝宝(1%)、红白灵(1%)、绿康露(1%)、健长灵(1%)拌料,每天
•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南美 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 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目前我广 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 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 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隶属南美白对虾 的技术最为成熟。
26
27
28
4.肝胰腺细小病毒状病毒
• 症状:病虾外观无特有症状,只是厌食、行动不活泼、生长缓慢,鳃和体表有附 着的共栖生物,偶尔腹部肌肉变白。严重感染时,肝胰腺微白色、萎缩。
• 已经发生在中国明对虾、墨吉明对虾和印度明对虾等,我国台湾省和澳大利亚的 墨吉明对虾和斑节对虾,及从肯尼亚和澳大利亚到我国台湾地区的短沟对虾。主 要危害幼虾,并可能引起死亡。
• 在发病期间,并发、继发性感染较普遍,如感染固着类纤毛虫 往往是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发生的前兆;从患甲壳溃疡病 的亲虾体病灶处可分离出30 多种致病菌;拖拉病毒综合症高 发阶段,水体继发性感染源嗜水气单胞菌往往维持在相对高的 水平。南美白对虾对有机磷药物十分敏感,在防治病害时
11
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害及病理特征
14
15
16
17
18
19
20
• 治疗:①泼洒。如南美白对虾有白斑病,立即停 止进排水,先用卓越降解灵 (500克/亩·米)+ 卓越高稳 C(250 克/亩·米)泼水,第二天用卓 越红白灵(250毫升/亩·米)兑水全池泼洒,第 三天换水30~50厘米。②内服。将卓越健长灵 (1%)、绿康露(1%)、红白灵(1%)、保肝促长灵(1%)、 开胃解毒灵(1%)用粘合剂(0.2%),包埋拌料每天2 次,投喂7~10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