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范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范
文5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一)
名利淡如清水责任重于泰山
——记陈氏传统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马虹老师
西北工业大学讲学之行
五月的古城西安,骄阳似火,热浪滚滚。
在繁华的大街上,人们为名、为利、为生计,四处奔波,谁也不曾注意有一位不图名利,只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老者――他就是81岁高龄的传统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马虹老师。
五月十六日,马虹老先生应西北工业大学之邀,千里迢迢的从石家庄来到人杰地灵的西安讲学。
他要求接待简朴,被安排在老校区公寓里。
他虽然81岁高龄却精神饱满,走起路来却脚底生风;他既是著书立说知名度很高的学者,又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锋,更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长者。
晚上,他不辞辛苦驱车赶往50多里外巍巍秦岭脚下新校区----人文与经法学院。
晚七点半,人文与经法学院能容纳800人的礼堂已座无虚席,在热烈的掌声中,马虹老师向在座的同学们挥手致意步入大礼堂。
在三尺讲台上,马老师向西北工业大学的莘莘学子和传统陈氏太极拳陕西同学会的同学作了题为《中国传统太极文化与太极拳》的报告。
马老师从中国太极拳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技击性及独特的运动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古老而又流行的运动项目。
报告会上,马老师引经据典从中国传统的《周易》学说到古典哲学;从体育运动的健身性到武术的技击性;从学拳先明理到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作了精彩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他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和渊博的知识,让莘莘学子们无不折服。
九点四十五分,尽管马老师讲授了两个半小时的课,实在是很累,但是为了让同学现场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陈氏太极拳,马老师满足了同学的强烈要求,汇报演练了陈氏(一路)传统太极拳,赢得了阵阵喝彩。
第二天清晨,当一缕阳光洒满古城的时候,八十一岁高龄的马老师来到古城边的晨练场,向在场60余名弟子们打招呼问好,观看陕西同学会同学的汇报演练,从他专注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对学员的殷切期望,边看边记,对学员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做了纪录。
下午三点,马老师冒着酷暑来到西安邮政大酒店,对早晨记下来的
问题向学员分别作了讲解,且亲自演练,步法稳健,指出每个动作的要领及练功的方法。
后又不厌其烦的解答了学员们20余个问题,用他的言行弘扬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美德。
座谈会上,马老师对陕西同学会认认真真学拳,和和睦睦相处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同时,对陕西同学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大家为健康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这次马老师西安之行尽管时间短,却让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同学会的同学真正领略到大家的风范---- 即平易近人又和蔼可亲。
翌日,马老师又踏上征程,那是一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路,他留下了传播传统陈氏太极拳文化的一种精神,带走了陕西同学会的祝福。
衷心祝愿马老师一路顺风,健康长寿!
陈氏(照奎)太极拳陕西同学会杨智高贺义轩
2007年5月23日
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二)
编号:H1(2014)17-04-01
作者:杨建平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进步决不能离开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
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对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古诗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1.古诗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是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
随着电脑、游戏机、手机、电子书等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多样,各种现代思潮的广泛传播,孩子们的现代知识日益丰富,现代观念日益增强.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文化知识日益贫乏,传统思想观念日益淡化,素质修养日益低下。
具体表现为自私任性,唯我独尊,贪图享受,不爱劳动,只知索取,不讲奉献;经不住
挫折,缺少毅力和恒心;吃苦精神差,干事浅尝辄止;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理想信念严重缺失,爱国主义思想淡薄,崇洋媚外观念深重,盲目追星现象突出。
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之甚少,对外国的、时尚的、甚至低俗的东西趋之若骛;知道老夫子而不知道孔夫子,知道四大天王而不知道四大发明,知道周杰伦却不知道蔡伦;对影视明星的身高、年龄等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共和国的国土面积和年龄!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已成为教育界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残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并引导孩子背诵经典古诗文,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古诗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是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课程目标上看,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情操、追求高尚
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
高考试卷中所选的古文阅读的材料,大多选的是古代那些为人正直清廉、忠心报国、乐善好施的人物传记。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滨高中464400)
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三)
【声】I家横I心百纵
立足古诗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杨雅娟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们语言凝炼。
境优美,意。
的魅力。
学习古诗文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人文修养。
陶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
科学技术、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
贡献,而提文从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励他们为振兴中华激
而勤奋学习。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
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
、
通过古诗文教学。
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可
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坚认识。
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
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爱和平,求真理,热追注重礼仪,而且
《三峡》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
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
诗人、山异水、女、君、奇神昭屈原,三峡几乎
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
在作者笔下,三峡。
只是传统不
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
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战国末期秦国想用诈骗的手段吞并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
一
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
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
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三以死相拼,不辱使命。
《木兰诗》述了木兰女扮男装.父从军。
心头起伏不定,记代征战沙场,回朝,功受封.凯旋建辞官回乡,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矫情不
夸张,不却在平和之中带
一
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师表》出的作者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他在政治上,严明法他
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
《朱元思书》与中写景别开
生面,辟奇境,明快,新节奏如陡板走丸,彩夺人。
作者泛舟于精
浩浩江面之上.饱览着沿途悦
目赏心的绮丽风光。
“ 风烟俱净” ,写其天空之高爽明净。
作者从大处着眼。
为下文的工笔描摹.勾
度,发边疆。
开注重农业,其擅长外交;尤在军事上,出奇制胜。
他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的才干和智慧,中国人民的骄他是
傲。
表” “ 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贤
远佞的建议,亲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阳楼记》岳以作“ ” 记为名。
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 以物不
喜。
以己悲” 不的旷达胸襟和“ 天下之忧而忧。
先后天下之乐而
勒出一幅背景。
同时。
它又成为“ 山共色” 天的陪衬。
天山共色” “ 。
峻山耸入九天,挺拔秀劲。
仰视之时,山相连,天万里无云,呈共一
色。
《勒歌》“ 敕,敕勒川,山下,阴天似穹庐。
盖四野,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中“ 三月下扬州”《,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家新燕啄春中“ 谁
乐” 的政治抱负.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体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日月之行,
出其中。
星汉灿烂,出其里” “ 若若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出塞》但使龙城《中。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中“ 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弘。
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
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泥”《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江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崇(,惠春
江晚景>中“ 蒿满地芦芽短,是河豚欲上时”《出净慈寺》萎正,晓
送林子方》“ 天莲叶无穷碧,日荷花别样红” 诗篇以清中接映等
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
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
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
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
的情操,在培
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过古诗文教学,通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
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
《岳阳楼记》写了洞
庭湖的广阔浩渺,描气象的千变万化。
“ 远山,衔吞长江,浩浩荡荡” 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
的力量;“ 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
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
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
民间乐的图画。
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语》则、孟子》论十《二章等古
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集伦理观念、道德修
养、育原则、教教育方法等。
比如,温故而知新,以为师矣” “ 可,
《满井游记》紧扣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景物特征,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画了一片生机勃勃,勾活力无限的满井初春景象。
冰雪消融,波光粼粼,山川氤氲,弱柳扶风,麦苗青青。
山川大地春意盎然。
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
字里
“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乏其身。
拂乱其所为”“ 空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扁鹊见蔡桓公》等《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
《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
雕从
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
行间流露着作者游览时轻快喜悦的心情和对自然重
新焕发生机
的赞美。
所有这些诗文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包蕴一种诱人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奋发的力量,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讲解这些神。
核舟记》《中的“ ”用现在的眼光看。
核舟,属工艺美术品。
通过
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
诗文,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要山川壮丽、民勤劳和新人
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巨大,际地位日益提高,国以培养学生人的精湛技艺。
口技》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现了一位树立热爱祖国、《记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
(秦岛市抚宁县抚宁镇初级巾学)
2
0.-8098◆7
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四)
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诵读比赛语文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的目的:
一、掌握诵读方法,提高诵读水平。
二、激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三、增加古诗积累,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
四、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实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
活动时数:1课时。
活动准备:赛前组织多媒体教学
活动步骤:
一、课前欣赏。
二、导入。
(教师)
…… 下面我们班举行“诵读经典古诗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古诗诵读比赛决赛。
1、有请主持人——同学。
2、有请评委就座。
三、主持人宣读诵读要领。
1、PPT关于朗诵的名言。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学者观书,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2、主持人宣读朗诵要领。
PPT
⑴、细致感知作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意境。
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
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起伏高低的脉络。
⑵、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歌的言外之意。
对读诗有神圣感。
对诗人有亲近感。
对诗作产生共鸣。
⑶仔细把握朗读节奏,体验诗歌音韵之美。
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
3、主持人宣读朗诵比赛评分标准。
PPT
a、朗诵内容(1.5分):朗诵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切实体现“中华经典”,宜选择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长远影响力、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为群众所称颂的名家名篇;
b、表现形式(1.5分):形式新颖,令观众耳目一新。
c、语言技巧(4分):普通话标准,声音条件较好,语言流畅,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分):着装大方得体,态势语言运用得当,
感情充沛,感染力强。
四、比赛第一部分。
继往开来PPT
1.有一位诗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有千古诗才,他有一身傲骨。
他犹如灿烂星空,群星簇拥的明月。
他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下面请听李白小组同学朗诵《登金陵凤凰台》。
2.他的诗忧国忧民,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他就是唐代的另一座高峰杜甫。
下面请听杜甫小组同学朗诵《春望》。
3.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之作,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奠定了他的一世诗名。
请听苏轼小组同学为大家朗诵《黄鹤楼》。
4.陆游有“小李白”之称,南宋一代诗坛领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下面请听李清照小组同学朗诵《游山西村》。
5.评委点评。
五、比赛第二部分。
古韵钩沉PPT
1. 晏殊,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不乏深厚的悲戚之感。
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请听李白小组同学为您带来的《浣溪沙》。
2. 他曾经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地要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出力,他曾经无忧无虑地准备着仕途生涯,但他的人生充满了诸多无奈,英雄报国无门、朝廷衰败,安史之乱爆发,个人穷困潦倒,流落饥寒,年老体衰,贫病交加。
请听杜甫的心声同学朗诵的《登高》。
3.晚唐时期有位杰出诗人,他渴望在仕途上大展鸿图,却无法忍受自己的人格尊严被践踏,他渴望拥有真情真爱,却无法摆脱始终笼罩在婚姻上的政治阴影。
终其一生,也未能走出自己心灵的束缚,给后人留下了”悲剧一生”的感慨。
他就是李商隐。
请听苏轼小组同学朗诵《无题》。
4.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请听李清照小组同学朗诵《观沧海》。
5.评委点评。
六、比赛第三部分。
星光灿烂PPT
1. 什么叫傲岸独立,什么叫豪迈洒脱,什么叫淋漓酣畅。
请听李白小组同学为您带来的朗诵《将进酒》。
2. 他是杏花春雨里的江南才子,他是秦楼楚馆里的风流词人,他是志不得伸的
落拓书生,他是漂泊无家的天涯倦客。
他是柳永,他用一生一场精彩的沉沦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他。
请听杜甫小组同学朗诵《雨霖铃》。
3. 他的诗境界开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自然奔放,圆美流动。
他的词
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启豪放词派之先河,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
他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雄辩滔滔,使他成了继欧阳修之后北宋古文运动的当然领袖。
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请听苏轼小组同学朗诵《水调歌头》。
4. 她是一朵乱世中的不朽奇葩。
国破,家亡,夫死却又老来无子,一生心
血毁之大半,……这一切的一切,让她完成了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到黯然神伤的怨妇的转变。
她用婉约的词无力的控诉着这一切。
和着泪,写下斑斑的长句。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词迷醉了苍生,却迷醉不了自己,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就是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请听李清照小组同学朗诵《声声慢》。
5.评委点评。
七、比赛第四部分。
大江东去PPT
1.有人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下面请听李白小组同学朗诵《行路难》
2.一个迫切需要英雄的时代,却是不能给英雄提供舞台的时代,注定了辛弃疾的一生是机遇、希望和失望、惆怅交织的一生。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
请听杜甫小组同学朗诵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苏轼一生,在坎坷与困难中不断追求、积极进取。
他以他全部独特的政治、思想、文学和艺术生活状态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和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能和生命智能,展示着灿烂的人格魅力。
下面请听苏轼小组同学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请听李清照小组同学朗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评委点评。
八、比赛第五部分齐诵。
经典永恒PPT
1.李白小组齐诵《行路难》
2.杜甫小组齐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苏轼小组齐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李清照小组齐诵《观沧海》
5.评委点评。
九、教师朗诵。
《将进酒》。
十、公布本次比赛结果。
十一、颁奖。
最佳个人奖前三名奖。
最佳小组奖前二组。
十二、课后反思:
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五)
弘扬传统文化,迈进古诗殿堂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孔顺金
内容摘要:从“引领古诗诵读,感悟诗情诗意”,“拨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琴弦,提高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读诗方法,激发学生读诗热情”、“拓展创新,活学活用古诗”这几方面谈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诗教学、诵读、兴趣、方法、拓展创新正文: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是这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深刻
的内涵、高远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的优秀文化,因此,小学古诗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如何让小学生学好古诗,浸润文化底蕴,获得美的熏陶,在此,我想谈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
一、引领古诗诵读,感悟诗情诗意。
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适合朗读,朗读是进入诗歌内心的一把钥匙,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古诗时,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是在
学生初步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
诵读可以分单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朗读,甚至可以适当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朗读。
待能背诵时,要学生结合字、词的意思理解诗意,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帮他们补充完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如教学唐代诗人吕岩写的《牧童》时,要学生读出牧童生活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教学时,通过加强古诗诵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更易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情诗意。
二、拨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琴弦,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你对某件事感兴趣了,那就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
所以,我们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每天都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