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隐身书海去串门儿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隐身书海去串门儿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隐身书海去串门儿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作为阅读策略单元, 人文主题借用了杨绛的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围绕这一主题设定,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既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也为本单元的阅读策略的学习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运用阅读策略“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时,带着不同目的,去不同“人"家里“串门儿”, 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感悟和积累,尝试运用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策略。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梯次渐进的设计安排。

《竹节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即使是同一篇文章, 目的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则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前两课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自主展开“有目的地阅读”。

后面的课文都是对前面课文所习得的方法的提升。

“交流平台"同时也对课文中使用到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根据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本单元习作用来落实“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要素,习作的关键点在于:一是写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二是写
清楚这个东西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并让生活变得如何美好的。

此次习作是学生由阅读场走向生活的一次练笔,是学生将阅读积累转向知识应用的过程。

为了落实这一要素,习作部分首先给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让生活更美好", 并给出了八个不同的词语,帮助学生来发散思维;接着,在第二个部分,教材以三个泡泡语的形式,给出了三个具体的例子, 点拨学生思考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怎么样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最后,教材给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 以及分享作品的方式。

可以说,习作板块对学生的指导是细致而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任务群定位)
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和定位, 以及学习内容的要求等具有一致性。

()
()
()
第三单元
该任务群致力于实用性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服务。

其相关内容分散在教材的各册之中,如各册策略单元内容的编排、日常应用文的写作、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日常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以及一些课文中课后习题的编排等,都呈现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教材中的实施路径。

在第三学段中, 明确指出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具体到本单元的学习中,《宇宙生命之谜》走进科学世界,《故宫博物院》走进社会, 习作记录美好生活, 以及在学习任务群下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写玩具制作指南、设计故宫参观路线、梳理故宫解说词都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场景,紧扣实用性的特点,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开展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极为紧
密。

(学习主题)
本单元导语页以杨绛先生的话开篇,将“串门儿"和读书联系起来, 以此作为单元学习的切入口,创设“隐身书海去串门儿”这一主题情境,将主题情境与生活场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大情境、大主题、大任务的学习活动,实现了以任务为驱动的单元整体教学。

在这样大情境的驱动任务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统整为“穿越时空去串门儿"书海串门儿方法多”“制作串门儿纪念册"这三个任务。

“穿越时空去串门儿”,重点在于明确本单元的大主题情境。

“书海串门儿方法多"中, “逛逛老玩具大院”的活动重点在于体验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通过玩转竹节人,梳理怎么玩的任务要点,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探秘宇宙生命馆"活动可以通过开展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的活动,培养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方法, 学习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 “走进故宫博物院”活动则引导学生梳理整合景点的解说词,并能够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讲解。

在“制作串门儿纪念册"这一任务中,学生把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好体验记录下来,写完后以“展现美好生活”为题,分享习作,交流生活中的美好, 同时, 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与步骤。

以“阅读与串门儿"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整体规划学习情境,整合了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生活动, 以任务群为导向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学习目标)
1. 能用楷体正确书写26个生字以及38个词语,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2.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3.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4. 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并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

5. 通过感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
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语文六年级( 上)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能自主识字学词, 丰富语言积累;会写方格里所有的字,做到正确美观, 熟练运用。

☆☆☆阅读与鉴赏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
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 完成阅读任务。

☆☆☆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阅读的问题, 并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

☆☆☆
表达与交流选择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一件事情、一样事物或者一种品质写下来。

☆☆☆
写清楚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生活的,把它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写具体。

☆☆☆
梳理与探究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梳理、整合, 丰富阅读经历,提升主动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

☆☆☆
根据阅读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
第三单元
任务一:穿越时空去串门儿
(学习目标)
1. 体会在阅读中“串门儿”的乐趣。

2. 梳理已学的阅读策略,初步了解“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
2. 学生准备:梳理已学的阅读策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开启串门儿之旅
(一)课堂导入。

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每个人对读书一事都有自己的理解。

杨绛奶奶曾说: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
指一名学生谈谈对杨绛奶奶说的这句话的理解。

2. 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师生齐读。

读书就是这样有趣,小小的书不仅能带着我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和古人对话,领略世界各地的精彩,还能让我们隐身在文章之中,读自己所感。

这就是杨绛奶奶说的“隐身的串门儿”。

3. 创设情境:让我们跟随着杨绛奶奶的脚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一起走进书中,开启串门儿之旅吧!
(二)整体感知。

1. 在本单元中的“串门儿"中,会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三篇课文,勾画感兴趣的语句,边读边思考在课文中“串门儿”的所见所闻,可以在旁边批注。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串门儿"的见闻,并在班级分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示例)
师:在《竹节人》这篇课文中,我们去哪里“串门儿”了小小的一本书让你突破了怎样的限制回到作者的童年
(时间的限制)
师:从当地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览,我们又突破了怎样的限制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通过课本跨越空间的距离,领略故宫的雄伟壮观。

(空间的限制)
师:在《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里,我们又突破了怎样的限制去
了“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来今曰宙"的宇宙
语文六年级( 上)
(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师:我们坐在这小小的一方教室,通过读书穿梭了时空,见到了不同的风景, 这不就是杨绛奶奶说过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吗正因为阅读,我们才能自由突破时空的束缚,感受“串门儿"的乐趣。

……
3. 利用思维导图, 回顾已经学过的阅读策略,并写出本单元新学的阅读策略。

活动二:盘点基础字词
(一)集中指导。

1. 出示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 抓住规律,进行写字指导,如重点指导“疙、瘩”等半包围结构的字。

3. 学生自主练习写字,教师随机指导。

4.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做好积累与运用。

(二)学习《春日》。

1. 交流关于春天的古诗,学生回顾、背诵,说说大意。

2. 学生自读《春日》,读准读通。

3. 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并通过查字典大体了解诗意。

4. 介绍作者,领悟含义。

任务二:书海串门儿方法多
(学习目标)
1. 学习《竹节人》,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达到阅读目的。

2. 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梳理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

3. 学习《故宫博物院》,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筛选阅读材料。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
2. 学生准备: 自主阅读老师推荐的文章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逛逛老玩具大院
(一)导入课文。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阅读可以带我们跨越时空任意“串门儿"。

今天,我们就
第三单元
要跟随作家范锡林,一起跨越时间去他的童年时代“串门儿”,看看他的童年玩具。

(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阅读课文导语, 了解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2. 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围绕竹节人写的内容。

3. 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

(1) 过渡: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

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2) 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方法和玩法的相关内容,作上记号。

(3) 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方法(第3~ 7 自然段) ;竹节人玩法(第8~ 19 自然段) 。

(三)聚焦任务,学习策略。

1. 我来教你玩玩具,完成《竹节人制作指南》。

(1) 回顾生活中见过的指南。

(2) 细读重点段落,完成《竹节人制作指南》表格。

小组学习活动:完成制作指南并交流是怎么做的。

竹节人制作指南
制作材料毛笔杆、纳鞋底的线
制作工具钻子、锯条
制作步骤1.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把这一截当作竹节人
的脑袋和身躯,在上面钻一对小眼, 用来装手臂
2. 再在毛笔杆上锯下八截短的当作四肢
3.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起来
方法:快速浏览第3~ 7 自然段,找到需要细读的第3 自然段,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2. 玩起来真快乐,完成《竹节人玩法指南》。

(1) 这么有趣的竹节人要怎么玩呢
默读第8~ 19 自然段,找一找竹节人有哪些玩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单独玩:嵌入、拉紧、一松一紧。

两个放在一起玩:对打、卡住、挺着、挨揍。

取名号玩:系上、刻在、找到、装在、剪、系、做、装上、取、粘上、雕成、招呼、打、磕飞、大呼。

(3) 朗读、品味玩法的相关段落。

(4) 播放《竹节人玩法》视频。

(四)学以致用,类文阅读。

阅读推荐文章《竹蜻蜓》,尝试完成《竹蜻蜓制作指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完成的。

(五)作业设计。

结合本课课后练习“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完成综合实践性作业—“与竹节人的美丽邂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写的《玩具制作说明书》,找一个小伙伴跟他一起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 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语文六年级( 上)
(六)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

1. 回顾小组内讨论竹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热烈场景,感受人物当时入迷的状态。

2. 阅读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例句,感受人物入迷的样子。

引导学生阅读三个句段,感受其中人物的入迷状态,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他们的入迷
3. 归纳提炼,小结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提炼。

4. 联系生活,运用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某个(些) 人做一件事非常投入、非常入迷的状态,试着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表现其投入;也可以在完成“与竹节人的美丽邂逅”实践活动后, 回顾当时的情景,写写自己入迷的状态。

活动二:探秘宇宙生命馆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回顾学习《竹节人》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兴趣。

(二)聚焦任务,学习策略。

环节一:寻找神秘星球的印记。

1. 读课文导语, 明确阅读任务—解决“宇宙中, 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的疑问。

2. 分解阅读任务, 明确阅读内容。

思考、交流:探究“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分解成两个问题。

(1) 问题一: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 问题二: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3. 细读文段,探究问题。

(1) 引导学生快速默读第3 自然段。

思考: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圈画出关键语句,边读边画, 比一比谁读得又好又快。

生阅读,小组交流。

出示交流提示:通过(阅读方法) ,我得出的阅读结论是___ 。

因为___ , 所以___ 。

(明确生命存在至少应有四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足够的光和热。

通过圈画关键词阅读, 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2)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4 和第7 自然段,思考: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生默读、圈画、交流。

出示交流提示:通过___ (阅读方法) ,我得出的阅读结论是___ 。

因为___ , 所以___ 。

总结:细读课文后,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和比对筛选快速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3) 课文中有的关键语句可以直接揭示结论,引导学生快速找一找。

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第三单元
总结:寻找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抓住主要意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得出结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
环节二:关注旁批,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旁的批注:今天的课堂有位“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为完成“解决‘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的疑问”这一阅读任务,他是如何阅读的课文有六处随文旁批,是这位“伙伴"带着目的阅读课文、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2. 出示六处旁批,默读课文旁批,看看学习伙伴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帮助,试着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常用方法。

3. 生自由读文,小组交流批注的作用。

小结: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根据阅读目的,灵活地运用策略,筛选出有关系的部分,选择合适的方法,提取出相关的信息,再对提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拓展阅读,运用方法。

1. 导入:课文对于“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
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永不停歇的。

2019年,《科学之谜》杂志就刊登了《外星生命越来越难找》这样一篇文章,介绍了科学家对于“其他星球中有没有生命”最新的研究和发现,让我们走进文中继续探索。

2. 自由阅读《外星生命越来越难找》,找到文章的阅读目的:解决“我们迄今发现的4000多颗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疑问。

3. 为了解决阅读目的,你准备重点关注哪些内容你打算用什么阅读方法来达到阅读目的请你和小组同学运用这几节课学到的方法,根据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完成阅读任务。

4. 通过阅读这两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仍未止步,我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与“天宫计划"正一步步把古老东方的宇宙探索之梦变成现实,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就能找到“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用先总说观点、再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表达一个观点。

1. 研究例句,发现表达方法。

学生阅读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例句,交流讨论。

师总结:这几句话一是“总—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二是有序地列举出相关条件,逐条说明;三是几个条件之间用分号隔开。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表达的好处。

学生交流讨论。

师总结:一是可以把观点表达得很清楚,便于读者抓住要点;二是可以把理由表达得有序, 条理分明。

2. 选择话题,迁移运用。

结合阅读《宇宙生命之谜》《外星生命越来越难找》两篇文章的收获,小组内提炼某一个观点,运用上面的方法逐条阐述理由。

利用教材中列举的两个常用话题,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着说一说,再在班里展示。

其他同学听完后互相评议。

活动三:走进故宫博物院
(一)图片导入, 引出课题。

1. 导入。

利用故宫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文《故宫博物院》。

语文六年级( 上)
2. 引出本课两个环节。

环节一:我带家人游故宫。

环节二:做个小小讲解员。

(二)聚焦任务,学习策略。

环节一:我带家人游故宫。

1. 锁定材料。

通过自主阅读,发现材料一写故宫的景物和方位,材料三写游客应按照由南向北的方向参观故宫,材料四是故宫平面示意图。

材料一、三、四对设计路线有帮助;材料二是关于太和门失火的故事,与路线规划没有关系。

2. 总结方法。

第一步: 圈出参观的景点名称。

第二步: 了解参观方向。

第三步:用箭头串联景点。

3. 整合信息。

先读材料一,圈出感兴趣的景点,然后回到材料四中,把这些景点圈起来,再根据材料三中的参观规定由南向北,从午门进,从神武门出,画对箭头的方向,这样就设计好了参观路线。

4. 设计个性化路线,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

5. 评选“最佳设计师"。

(三)多法联动,景点介绍。

环节二:做个小小讲解员。

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圈画出关键信息,再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课本上没有的资料还可以进行查阅,最后,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就可以讲解了。

(四)进阶任务。

假如你是故宫博物院的导览设计师,今天在网站留言板上发现以下两位游客的需求,请你想想处理方法。

游客一:我来自香港,想带爷爷看看北京故宫,但问题是只有半天时间, 看完就得去机场, 而且爷爷腿脚不方便,轮椅能进故宫吗我该怎么办
游客二:孩子小的11岁,大的16岁,都未满18周岁。

他们想去故宫参观, 需要购买门票吗没有大人陪同可以吗我们家这两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对没见过的东西很感兴趣,请多担待。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推荐讲解员,讲解处理方法。

(五)作业设计。

了解家人需求,根据家人意见,修改今天的设计,绘制故宫参观路线图并作景点介绍,让家人为自己评星级。

任务三:制作串门儿纪念册
(学习目标)
1. 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

2. 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交流生活中的美好。

3. 指导学生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初步了解作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
第三单元
2. 学生准备:完成习作,制作纪念册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展现美好生活
(一)交流平台。

1.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的内容, 了解学习伙伴梳理的阅读方法。

2. 回顾本单元课文,想一想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个阅读策略,交流从本单元的学习中还有哪些收获和心得。

3. 师生共同梳理出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

4. 引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要积极运用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二)记录美好生活。

1. 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就像串门儿一样学习了三篇课文,跟
随作者体验了童年时期做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快乐,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还一起去探索了宇宙的奥秘。

读书可以串起我们的生活,可以带我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给我们最美好的生活体验。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2. 打开思路,选择合适的内容。

(1)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想想自己觉得生活美好在哪里,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这么美好的。

(2)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泡泡语简单说一说。

提示: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继续拓宽思路,寻找合适的习作对象: 比如可以从个人兴趣爱好方面去想,可以从家庭日常生活的角度去想,可以从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角度去想,也可以从自己养成的好习惯、好品格去想。

3. 把这件事对生活的改变写清楚,把原因写具体。

(1) 确定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想想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的。

(2) 思考:这件事为什么会让自己觉得生活更美好可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列提纲,写的时候根据自己所列的几点,把原因写具体。

4. 组织学生对习作进行认真修改、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根据课本中的习作指导,梳理几条评价标准,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
①习作是不是围绕自己选择的某个词语来写的
②有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对自己的影响写清楚
③让生活变美好的原因是否写具体了
④读者是否有兴趣读下去
5. 修改后召开班级分享会
(1) 按照话题类别,分成不同的小组,如,课外兴趣组、家庭生活组、美好品质组等。

在小组
语文六年级(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