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通用19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1
梅园新村纪念馆,算是故地重游了,记得十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学生党员活动就已参观过,这次作为一名援外医疗预备队员再次踏入这一方圣土,更是感触颇多。

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会让人想起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纪念馆的一辆黑色小轿车。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董必武、廖承志、邓颖超等领导同志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住进梅园新村17、30、35号。

为了工作方便,代表团领导请人在上海买下了这辆1941年美国制造的“别尔克”小轿车。

这辆看似平凡的小轿车,正是历史无声的见证人,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

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它那铮亮的车身,明亮的车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诉那段光荣的岁月。

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多次坐着这辆汽车去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拜访民主人士、护送地下党员,还在这辆车中秘密会见过许多重要人物。

1946年初夏,中共特别党员国民党徐州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来到南京,当时正值淮海战役前夕,由于梅园周围环境已被特务重重监视,为了不暴露张克侠同志的身份,这辆小轿车便充当了周恩来同志与其会面的场所。

傍晚这辆车刚驶出梅园就被国民党特务盯梢了,司机老段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甩掉尾巴,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接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张克侠。

在疾驰的汽车里,汇报了徐州的军事战况,周恩来听后当即指示:选择有利时机,争取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部起义。

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张克侠率部起义,打开了徐州东北大门,对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像这样的例子真的是不
胜枚举。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辆“别尔克”小轿车静静地陈列在纪念馆大厅,虽然式样陈旧,历经风雨,却依然闪耀的光泽。

每次来这,我都要驻足片刻,它仿佛使我看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们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艰苦岁月。

如今的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而是一名光荣的援外医疗队预备队员。

在明年的六月,将远赴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期间定有许多困难艰辛,但是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一定会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牢记使命,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

梅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承载着中共代表团的光辉业绩。

梅园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2
北方有座小城叫大庆,大庆有种精神,叫铁人精神。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大庆市铁人纪念馆参观学习,这里传承的不仅仅是铁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劳动者的灵魂。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

一走进纪念馆广场,这幅王进喜的铁汉写真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拾阶而上47个台阶,代表着穿越了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一瞬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铿锵的誓言,跨过时空,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迫不及待的走进纪念馆,迎面是一组国内最大的铸铜雕像《石油魂》,它气势磅礴,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脚步,走向新生活!
进入展厅内,通过解说员姐姐的讲解,和文史资料、图片视频记录、场景再现等丰富的感官体验,我感受铁人爷爷当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祖国的发展强大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

铁人爷爷火热的激情和蓬勃的干劲儿一点点在我胸臆中蔓延开来;一个个复原场景,一句句传世名言,爷爷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拼搏洗涤着我的心灵。

此刻才真正的感悟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才是难……
走过一个个展馆,也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后备力量,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3
大家都去过铁人纪念馆吧。

没错,那里面记录着王进喜从小到大一直死后的故事。

铁人纪念馆在昆仑大街和铁人大街的交汇处。

铁人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

第一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所谓的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

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

“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概括地说就是“爱国。

创业。

求实。

奉献”。

而所谓的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主要包括:为国分忧。

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王进喜不屈的童年。

王进喜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

6岁拉着父亲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进油矿当童工。

第三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王进喜艰苦创业。

10世纪60年代第一春,在外受经济封锁。

内遇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松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夺油大战中,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知难而进,“创造条件上”,以震撼民魂的英雄壮举,带动大会战迅猛发展,实现了高速度。

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甩掉“贫油落后”的帽子的奋斗目标,成为英雄的铁人。

第四展厅向我们介绍了王进喜死了之后,他的精神却与我们同在。

铁人王进喜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业绩不朽。

精神永存。

他用终身实践所创造的铁人精神,犹如基因和血脉一样在一代又一代石油
人中不断传承,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发扬光大,内化为人文品质,铸造成精神动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鼓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这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4
7月1日在钢业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一行43人来到了淄博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很受感动鼓舞,也很受教育启发。

他为我们树立起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学,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不仅要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要学习他的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觉得应该做好有以下几点:
一、立足本职岗位,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

焦裕禄同志无论是在厂矿企业工作,还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尽职尽责。

为尽快改变兰考县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在钢业主要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忍者鞥工作,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产品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纸上谈兵,尤其对于我们制造业来说,质量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我们不肯把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精、做细、做到位,不能迎难而上,而是一味地用“还好”、“足够了”等标准来衡量,就会因没有把“地基”打牢,各项细节没有抓好,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

然而,在这个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只有将细节做得越到位、越完美,才能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率,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吃苦耐劳。

二、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的疾苦。

在展示的图片资料中,展现的
在大雪纷飞、道路结冰、老百姓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焦裕禄同志带领干部冒着严寒为群众送救济物质,看望年老多病的老人,为他们送衣送粮送钱,视老百姓为父母,充分体现了焦裕禄同志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刻体会到了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三、实事求是,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了治理三大自然灾害,在任一年多时间,焦裕禄同志跑遍了兰考县140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找群众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是焦裕禄同志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策动写照,在十分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他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创了给沙丘“贴膏药”、“扎上针”、“栽泡桐”等办法治理“三害”,造福于兰考人民。

任何工作也一样要有终结问题的气魄,要有不断挑战困难的勇气。

面对新产品、新问题不断涌现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态势,如果我们不牢牢抓住创新这个本原,就无法实现“以需定产,产需结合”,更无法实现“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一句话,无法生存和发展。

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每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只要我们以焦裕禄为楷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一定能得到实现,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一定能不断推向前进。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5
大庆这个地方,开采石油是一大风景。

在早年开发打井时杰出的王进喜,更是引人注目,于是我们去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一进馆门,一幅大型石雕像映入眼帘,这是一支以王进喜为首的打井队伍,在两旁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着,我们进入到馆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王进喜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小时侯生活十分艰苦,连草鞋都是破烂不堪,被选中做国家的
第一批石油工人以后,他带领这支队伍在北大荒地区打井,分别打出了松潘一井、松潘二井、松潘三井。

而后,我们又参观了王进喜住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简陋,看起来像一场大雪就能压垮似的。

他们的棉袄,也都是补了好几回了。

北大荒常常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王进喜在打松潘三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如不及时抢救,定会井毁人亡。

王进喜果断决定向井里倒水泥,可水泥一倒下去就沉了底,无法压住井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跳下井,用身体搅拌泥浆,终于压住了井喷。

有一次,王进喜到北京去开会,突然胃疼痛难忍,周总理把他送到解放军301医院治疗,结果王进喜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王进喜说:“你们大胆地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干他20年,治不好,也总结点经验。

”此时王进喜浑然不知,癌细胞正在扩散,医生正在为治不好他的病而落泪。

1970年10月15日,王进喜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将世代永存!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6
记得在我小时候常和家里人去铁人广场,休闲玩耍,在铁人广场上有一座雕像,自己老在雕像前学着雕像的样子做。

那时候觉得这只是一座普通的雕塑,还好奇的问妈妈这是谁呀?妈妈告诉我,这是铁人王进喜爷爷,是石油会战的大英雄。

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了些关于铁人的事迹,觉得这雕塑不是普通的雕塑了,而是带有灵魂的。

王进喜爷爷雕像眺望的地方出现了一座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我有幸参观到了,那不只是一个人的纪念馆,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灰色的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的草地,充满生机。

我的右侧是一个小型雕像叫作“北京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拾阶而上,这石阶可有大秘密,一共有47个石阶,代表了铁人和他的战友们奋斗了47年终于把“中国贫油”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

进了序厅,宏伟的“石油魂”展现在面前展现了52个人物,这可
是我一个一个数的。

他们面带微笑,喜悦和兴奋。

在会战的硝烟中走出来的,抖落历史的尘埃,迈着坚定、刚毅、自信的步伐。

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

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

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

走进展区,与铁人的物品近距离接触,馆里静静地,觉的那些文物有轻微的呼吸声。

有王进喜的雕像,还有马灯,摩托车等。

再仔细看这些文物,每一个纹痕都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马灯上一块块胶布已经泛黄,但抹不去铁人勤俭的痕迹。

那时铁人必须要勤俭,因为“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铁人精神,大庆的铁人精神!
是物品都要腐烂的,但是铁人精神永不腐烂,它会千年百年的在大庆传承下去!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7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

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
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
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时代相传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学习铁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要印证铁人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学习的他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不断的钻研观察我的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利益,也要学习铁人不断的自我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努力完成!
公司已经分配给我指定的工作地点,一定不辜负公司对我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时刻想着铁人的工作态度与热情!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8
清明节前夕,学校为了纪念铁人王进喜,组织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一进铁人纪念馆馆门,一幅大型石雕映入眼帘,这是一支以铁人王进喜为首的打井队伍。

在两旁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着,我们进到馆内,讲解员为我们介绍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事迹。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馆内王进喜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简陋,可见
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他的被子已经缝了好几次了。

那时的冬天很冷,每天穿着厚棉衣,戴着厚棉帽。

铁人在打松基三井时,突然发生井喷,铁人果断地向井里倒水泥,可水泥一倒里就沉了底,无法压住井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铁人纵身跳入坑里,用身体搅拌泥浆,在铁人的带动下,许多工友也都跳入水泥坑里,终于压住了井喷。

他们就是靠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石油工业。

有一次,铁人到北京开会,突然胃疼难忍,周总理把他送到解放军301医院,结果诊断为肝癌晚期。

铁人坚强地说:“你们大胆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干20年,治不好,也总结点经验。

”医院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970年10月15日,铁人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将世代永存,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9
一个人,一座城市。

很少有一个人的名字能够与一座城市息息相关。

与大庆息息相关的人的名字就是曾震惊中华大地的王进喜,大家惯称他为铁人。

而今天,阳光明媚,我们步行去铁人纪念馆。

来到铁人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个金黄的大字:“铁人纪念馆”。

共有47个台阶,表示铁人47年的艰苦奋斗。

进入展厅,讲解员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的艰苦生活,因家贫,6岁时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8岁时给有钱人家放羊。

,铁人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

1938年他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干活时被砸伤了腿,被厂主赶出大门,,他作为一个干杂活的穷工人,多少年里连铺盖卷也没混上,盖的是破羊皮,铺的是稻草。

但他说为中国一定要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他还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有一天突然发生井喷,寒冬腊月为了压制井喷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泥浆中充当搅拌机。

铁人的英雄事迹太多了。

通过参观学习,我要向铁人学习。

学习他顽强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我将来也像铁人那样做一个对
社会有用的人。

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有感篇10
在网络上,尤其是微博平台中,诋毁国家英烈、肆意抹黑的现象重复上演,而这些言论基本上都是采用偷换概念、混淆逻辑等手法,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进行造谣、捏造,因其迎合了部分喜欢猎奇的人群,所以有一定的传播空间和忽悠能力。

今天我到李大钊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参观李大钊纪念馆的时候,看到了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照片(没有任何说明,讲解员在讲解时也没有任何解释),我们知道“一大”13位代表脱党和被党开除的有7位,其中周佛海与陈公博最后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脱党及被党开除的“一大”代表的命运充分的说明了党在成长时的艰难,我认为应说明其和烈士相比对党奉献的区别及最终命运,以完整的传播烈士的崇高的形象。

也会对参观者传递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是一路坦途,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伟人引领、全党不懈努力、烈士为信念牺牲,一步一步的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李大钊虽未亲自见证“一大”的神圣时刻,但是他是一大的发起人,比参加“一大”最后叛党或被党开除的代表形象要高大的多)烈士形象传播的建议
1、尊重历史,全面传播烈士的内在知识、智慧、能力、素质、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

全方位的塑造烈士的形象,不给别有用心的人留出诋毁抹黑烈士的造谣空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传播烈士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态度,继而达到教化和团结民众的作用。

2、加强对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培养。

思想上轻视、忽视甚至漠视烈士形象传播的,必然导致行为上的疏远,越疏远就对越对烈士形象传播不利,要让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对烈士形象传播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重点发力。

3、在网络及现实中,毫不客气的对抹黑我党历史、丑化革命烈士">革命烈士、质疑早已为人景仰的先进典型人物的种种行径有理有据的批判。

事实证明,前段时间,被抹黑的英烈没有一个是真的,有的已经通过法律诉讼讨回公道。

但有不少被诋毁的英烈形象已遭到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