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蛙生存环境优化的滨湖景观岸线设计类型学研究以东湖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aking Wuhan East Lake as research subject and by arguing that the current hard lakefront revetment design is only based on the convenience of humans, but failing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wildlife ecology, which results in the poor quality of wildlif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convenience of wildlife mobility along the hard lakefront revetment, this paper carries research and empirical study on frogs to explore, in lakefront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guarantee the smoothness of human traffic and improve the wildlif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eco-environment level and biodiversity along East Lake reve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has determined specific monitoring parameters of revetment ecology design by measuring the largest grade of side slope that frogs are capable of reaching. By referring to related materials and cases from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ecological design of lakefront revetment, and coordinate the functionality, ecology and economy of roads, so as to settle the problems of the absence of attentions for 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lakefront revetment gradients have on wild lives such as frogs. At the end,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esigns should integrate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lakefront with existing revetment typologies to create a mixed shore. Key words: Wuhan East Lake; Hard Lakefront R e v e t m e n t ; Fr o g s’ G r o w t h E x p e r i m e n t ;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Wild Lives; Hybrid Revetment Typology Foundation item: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HUST2014QN174)
EastLakeExperiment
邬峻林晓倩张久芳 WUJunLINXiao-qianZHANGJiu-fang
以远超自然灭绝速率的高速率灭绝状态中[1-2]。 其中的原因已有多种解释,许多学者认为这与 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有着直接关系 [3-4]。高国 柱[5]在研究两栖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中提 到生境破坏与丧失、环境污染、病菌感染、 外来物种入侵和人为过度捕捉5大因素。除了 生境丧失外,许多学者从景观破碎化、景观 异质性、景观互补性对两栖动物种群的影响 进行了探讨[6-7]。在此基础上,王波[8]从生境丧 失和景观破碎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两栖动物 进行多尺度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有利于考察影 响两栖动物整个群落和其它种群的变化、生存
1 研究意义、目标与现状
本研究探讨利于青蛙生存的岸线模型的 “东湖实验”有如下意义:首先是推动只以 人类需求为唯一需要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 共同需要的景观设计研究转变;其次是以青蛙 岸线研究为先导开拓改善其它野生动物生境的 景观设计研究;最后希望通过实验手段在景观 设计研究中引入实证主义的方法与路线。
2.1 研究区域概况
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 部,总面积62.4km2,其中湖面面积32.5km2, 岸线长133.7km,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风 景区内部山水资源丰富,是构成武汉市“两 轴两环、六楔入城”的城市生态框架中重要 的生态节点 [18]。近年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与旅 游建设使东湖从“城郊湖”演变为“城中 湖”,选择该区域进行实验研究对于我国目 前大规模城市开发的其它可能受影响城市滨 水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1.2 国内外生态岸线研究现状
关于生态岸线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
114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与设计/ 专题
已有很多优秀的成果。西方学者的观点主要 是设计结合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减少 对驳岸的人为干扰 [11-13] 。麦克哈格认为城市 河道驳岸生态设计应从宏观到微观研究人与 大自然的关系[2],这种朴素的“生态观”对于 突破传统城市河道驳岸设计思路很有启迪。 西蒙兹建议城市河道驳岸生态设计要遵循河 道生态原理和过程,注意驳岸设计何时平淡 何时精彩,尽量减少水岸线不受干扰,使之 符合城市河道发展和变化的自然规律[3]。按照 威廉・M・马什的观点,水是影响景观发展的最 为重要因素,一旦地形和水系的基本体系形 成,景观中的其他组分如植被、土壤和栖息 地等就开始形成。河道驳岸生态设计必须遵 循水体在水文上的特征[4]。 国内学者对驳岸生态设计进行了具体的 实践总结 [14-17] 。这些驳岸生态设计的成功经 验,对本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周维权在 研究园林史学的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历史时 期水体驳岸的常见做法,这些对于当代城市 河道驳岸生态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孟 兆祯主要把园林驳岸单独加以研究,侧重于 工程设计,兼顾了驳岸的生态设计,其中杭 州西湖苏堤驳岸及花港观鱼公园的驳岸做法 就是属于驳岸生态设计[5]。李树华通过对园林 水岸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结合日本国内 比较先进的河道驳岸做法,把园林驳岸总结 为石岸、砌石驳岸、混凝土岸和土岸。其中 土岸主要运用岸线空间加以配置湿生植物; 混凝土岸和石岸因质感较硬,用观赏较佳的 植物树木、花卉加以美化和修饰;砌石驳岸 属古典做法,驳岸空间随园林建筑、地形不 断变化,再辅以花木陪衬,产生写意山水的 意趣[6]。刘滨谊对城市河道非生态化滨水驳岸 的做法加以批判,认为城市的滨水地区应尊 重生态自然,不要被城市里的挡土墙、堤坝 等硬质建筑物阻断,要留出生物走廊,滨水 驳岸生态设计的倾向性十分明显[7]。胡长龙认 为园林中的水景驳岸是重要的景观,必须首 先保证工程经济性,注意驳岸形体与环境协 调。然后把一般驳岸分为土基草坪护坡、沙 砾卵石护坡、自然山石驳岸、条石驳岸、钢 筋混凝土驳岸、打棒驳岸几种类型[8]。 以上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岸线是水陆自 然系统的重要界面,必须考虑生态需求,将 人工与自然结合在一起。但是目前研究未见 人工岸线对野生动物生存影响的实证研究和
Special /LANDSCAPEARCHITECTUREECOLOGCIALPLANNINGANDDESIGN 中图分类号:TU1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4)05-0114-05 DOI:10.14085/j.fjyl.2014.05.0114.05 收稿日期:2014-06-12 修回日期:2014-09-24
通过对青蛙运动习性进行实验研究具体测定了青蛙能爬行的最大边坡坡度从而得出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具体控制性参数并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案例提出优化沿湖驳岸生态化设计协调道路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经济性解决以往生态化设计未考虑不同湖岸坡度规格对青蛙等野生动物适用性的问题并建议将湖岸自然条件和已有的驳岸类型相结合形成混合岸线缓解目前问题
1.1 确定wenku.baidu.com究目标
近年来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类动物正处在
基于青蛙生存环境优化的滨湖景观岸线设 计类型学研究
以东湖为例 AResearchontheDesignTypologyofthe LakefrontLandscapebasedonImprovementof LivingEnvironmentforFrogs
两栖动物失去逗留场所。其次,湖面驳岸的 大量硬质化设计和滨水用地过多的被建设用 地侵占造成水陆过渡带生境的阻断。动物缺 乏适宜生境导致生态系统食物链破坏,现状 植物种类单一,缺乏稳定的植物群落。
2.3 岸线类型现状调研
自从2000年武汉东湖被评为首批国家4A 级风景旅游区以来。随着每年接待游客人数 不断递增,为了快速缓解交通和旅游压力, 硬质垂直护坡成为最常见的岸线建设方式。 长期以来,沿湖大道边坡防护主要采用浆砌 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
状态的结论。因此可成为包含其它野生动物的 可构建尺度上的景观生态设计研究的起点。 以往学者对破碎化对两栖动物影响的研 究多是斑块尺度下[9],本文从景观设计的尺度 对景观破碎化对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类动物 的影响进行研究。青蛙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 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如图01所示。 吴迪等学者研究表明: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 是造成湖泊生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 要原因 [10]。东湖地区在近年开发中从“城郊 湖”转变为“城中湖”的过程中,单一而不 合理的岸线类型是这种不合理开发的主要表 现之一,而青蛙是益虫,是食物链承上启 下的重要环节,因而堪称生物多样化的晴雨 表。东湖部分硬质驳岸简单的割裂了水陆过 渡带,造成了小尺度上的景观生境破碎化, 破坏了成蛙上岸这个关乎生存的小尺度“景 观基础设施”。因此有必要通过利于青蛙上 岸的东湖岸线相关调研和设计研究实验探索 逐步建立利于野生动物的新型滨水岸线设计 方法。
2.2 岸线生境主要问题
生境健全的滨水岸线是水陆间的重要过 渡带和生态链上的重要枢纽,能为生物提供 栖息地和营养源,形成陆地植被-湿地植被-水 生植被的圈层结构,在保护湖泊生态平衡、 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 外,生境健全的岸线可以提高湖泊地带的蓄 水能力,提高地下水位,防止水土流失 [18]。 然而,作为滨水旅游区的东湖,湖面区域已
不利于成蛙上岸的岸线模型(水箱1) 利于成蛙上岸的岸线模型(水箱2) 制定对比实验方案 图01 图02 图03
相关设计建议,因此有必要通过典型动物在 典型地段开展先期探索研究。
经成为众多游客水上嬉戏的娱乐场所。为保 障游船的顺利划行,湖面原本存在大量的浮 水植物被人为的打捞或直接破坏,使青蛙等
2 研究区域与主要问题
摘要: 以武汉东湖为研究区域,针对目前硬 质滨湖驳岸仅从以人的因素为主要设计出发 点,而缺乏对野生动物的生态关注,造成沿湖 硬质驳岸动物通行与生存环境差、生物濒危的 问题,以青蛙为研究点展开相关实验和实证研 究。在滨湖景观岸线设计中,保障人车道路顺 利通行的同时,力图改善现行滨水动物通行环 境、提升东湖沿岸的生态环境水平和滨湖物种 多样性。通过对青蛙运动习性进行实验研究, 具体测定了青蛙能爬行的最大边坡坡度,从而 得出驳岸生态化设计的具体控制性参数,并结 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案例,提出优化沿湖驳岸 生态化设计,协调道路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经 济性,解决以往生态化设计未考虑不同湖岸坡 度规格对青蛙等野生动物适用性的问题,并建 议将湖岸自然条件和已有的驳岸类型相结合形 成混合岸线,缓解目前问题。 关键词:武汉东湖;硬质滨湖驳岸;青蛙运动 性试验;野生动物适宜环境;混合岸线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HUST2014QN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