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性评价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
【摘要】简述中等职业学校现行教学评价方式及过程性评价的特征,说明过程性评价在中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
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进行了过程性评价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希望以此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社会教育教学评价企业改革总体设计方案》,其中提及“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丰富评价形式,实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元评价方式”。
目前,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正在尝试改革教学评价方法,以此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师生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反馈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为中职院校探索出新的评价体系,来培养既富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过程性评价在中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
1.中职院校现行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主体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大多数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评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却往往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机会在教学评价方面享有对话的空间。
教学评价方法方面,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主要采用期末集中考试结合平时表现的考核方式,通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部分学校的部分科目甚至占到100%。
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对于教师来说,期末考试成绩的延迟反馈,使其无法及时、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影响有效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来讲,浅层片面的教学评价会导致他们继续采用浅层次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浅层次的学习方式,又只能达到浅层次的学习效果,是一种恶性循环。
教学评价内容方面,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期末考试通常是针对编程原理、数据处理以及相关程序概念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
这种方式题型固定,在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促进学生对程序原理的掌握。
但在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大方向下,如果学生学期总评成绩还是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是与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的”背道而驰的。
2.过程性评价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新评价观,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注重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过程性评价是只重视过程而完全否定或摒弃结果的评价,与此相反,过程性评价非常关注学生智能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性结果,例如根据实际需要,获取、分析数据的信息意识;观察、分析问题的计算思维;进行实践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个体在不同方面的信息社会责任。
过程性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如下:
1.价值取向方面,过程性评价始终是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人格健全和终身发展;
2.评价主体方面,过程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以民主参与为主的教师评价,
个人自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评等学生自评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逐步掌握更加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
3.评价方式方面,将评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学习活
动的积极性,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取得深度学习成果,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4.评价内容方面,过程性评价是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提倡对学生所有
具有良好教育实践意义的教学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肯定,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增加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2.过程性评价在中职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
1.实践原则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化原则。
考核要素的权重安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的总体管理规范,另一
部分适当赋予授课教师自主选择权,避免以往“一刀切”式的考核办法。
2.公开性原则。
对教学过程中的考核结果予以恰当形式的公开,以便每位学生都可以随
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教师来讲,公开性原则可以督促教师对每位同学进行公正的评判,避免随意赠分的不良现象。
3.累计性原则。
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记录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最大程度
地减少个人主观评价,每个考核要素的评价标准都应具有累计性特点,以方便对同类考核要素的平均考核结果进行计算。
2.评价方案与实践
针对既含有上机编程环节,又含有计算机理论的中职程序设计类课程——《C 程序设计》,笔者结合授课班级实际情况,采取如下方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课程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即:课程成绩=平时成绩25%+上机实验操作30%+阶段性考核成绩25%+期末考核成绩20%;
1. 平时成绩=必选要素50%+教师自选要素50%;
必选要素=课前预习20%+作业60%+课后复习20%;
教师自选要素=课堂笔记30%+课堂提问70%;
平时成绩分为必选要素和教师自选要素两大部分,其中必选要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统一规定的考核内容,可包括课前准备、作业成绩、考勤结果、实验设计与操作、课后复习等几项不同的要素。
教师自选要素是指教师自行选择的考评内容,例如课堂笔记、组间互评、课堂参与表现、临时安排的课外任务等,允许教师根据授课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便达到切实可行。
在发展性评价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实践效果与教学评价主体工作量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而且笔者所在职业中学,大多数学生住在学校,每俩周休假的时候才可以回家。
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记录每俩周进行一次,最终平时成绩取多次均值,具体评价内容及标准如下:
表2-1 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总分 第1-2周
个人自评 组内互评 老师
评
价
必选要
课前预习
能做预习笔记
1
分
素,
记
录
知
识
点
(
看
懂
)
(
4
分
)
能
做
预
习
笔
记
,
记
录
知
识
点
(
未
看
懂
)(4分)能提出问题(2分)
作业完
成
必
做
的
练
习
(
10
分
)
(
若
作
业
全
3
分
20分)对做错的练习能弄懂并更正(10分)主动多练习,能完成
练习(10分)
课后复习每
上
完
新
课
,
就
进
行
归
纳
(
7
分
)
1
分
每
一
章
上
完
,
可
本
章
内
容
进
行
系
统
归
纳
(
3
分
)
教师自选要素 课堂笔记 能
记
录
老
师
堂
上
的
板
书
(
重
要
部 15分
(5分)能记录老师口头讲授的重要部分内容(5分)哪些知识
明白(5分)
课堂提问老
师
讲
新
课
前
对
上
节
课
布
置
的
思
考
题
的
提
问
,
能
正
3
5
分
答(10分)主动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
)平时经独立思考后对仍未弄懂的问题能主动地与同学、老师交
直到弄懂为止(15分)
总分(个人自评30%+组内互评30%+老师评价40%)1 0 0分
家长签名与
2.上机实验操作=预习实验10%+实验过程50%+实验总结30%+小程序10%;
教师在检查上机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辅以一定的笔试和提问,内容涉及该实验的相关原理、所实现的功能和具体操作细节等,题目、形式由教师提前准备,灵活多样。
表2-2 上机实验操作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评
价
标
准
总
分
第1次个
人
自
评
组
内
互
评
老
师
评
价
预习实验明
确
本
次
上
机
任
务
,
复
习
与
本
次
实
验
1
分
的内容(5分)选用或设计适用的算法,编写程序代码(5分)
实验过程输
入
源
程
序
时
,
有
良
好
的
编
码
规
范
(
10
分
)
5
分
对
源
程
序
编
译
、
连
接
过
程
的错误进行积极思考,灵活解决(10分)对程序运行结果进行多
试、认真记录、观察分析(10分)上机全程遵守机房纪律(10分
上机过程中态度认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10分)
实验总结撰
写
实
验
报
告
(
3
分
)认真思考,完成实验思考题(10分)记录实验成功过程或调试
中遇到的警告、错误以及解决方法(10分)
小程序发
挥
个
人
创
造
性
,
编
1
分
有个人特色的小程序(10分)
总分(个人自评30 %+组内互评30 %+1 0 0分
老
师
评
价
40
%
)
3.阶段性考核成绩=第1次阶段性考核成绩30%+第2次阶段性考核成绩30%+第3次阶段
性考核成绩40%;
期末考试前,每学期组织三到五次阶段性考核,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考核内容以计算机编程为主,辅以客观理论。
根据一定百分比将阶段性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成绩,笔者建议该百分比不超过30%。
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进度来安排适合的考试时间,防止学生临阵磨枪,让学生养成平时就用心学习的好习惯。
4.期末成绩=期末卷面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主要分为两种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能够进行机器统一阅卷的标准化测试,占比60%;主观题以程序设计类、算法分析题为主,占比40%,主观题目的设置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判断、应用能力。
根据一定百分比将期末成绩计入课程成绩,笔者建议该百分比在20%到40%之间。
3.实施效果
实施过程性考核以来,在笔者所授课的班级中,学生普遍提高了学习《C程序设计》的热情。
通过本次实践可以看出,过程性评价能够对促进中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进步,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维度一点一滴的提高,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同学、家长以及自己多方参与的评价,既能督促教师对学生日常表现的管理,将原来只重视考试结果向重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自我完善。
2.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大部分中职学生能够更容易地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进一步意识到认真对待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在学生看来,上机实验操作是最有趣的部分,在完成一些难度适中的程序例题的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积累编程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专业课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和能力,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3.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过程性评价内容多元化,比单一的考核方式而言更加准确和全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查转变为注重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这使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机械记忆来获得理想的成绩,促进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
如在检查上机实验操作的时候辅以笔试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编写个人小程序部分,要求学生不仅熟悉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自己不断尝试、积极探索,甚至主动学习还未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过程性评价能够对整个教风、学风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为中职院校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办学活力。
4.总结
运用过程性评价,中职院校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他们在本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其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考核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此考核方法手续繁琐,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难以获得教学任务较多的教师认同。
因此如果想要在教学一线保质保量地实施过程性评价,有必要开发实用的在线管理系统,建立教育大数据智能评价环境,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曹先仙. 中职生电子成长档案评价的现状与反思[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赵明蕊. 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平台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钱薇旭. 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模型的探究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4.胡青玲.多元化评价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0):36-37.
5.汤小燕. 信息技术课程积分制评价对学习效果和态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
学,2017.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