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保存24小时质量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保存24小时质量评价
赵颖;曾娇;钟利;高加良;万浬科;张星剑
【摘要】目的:研究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保存24小时后的质量,为临床使用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提供质量标准和保存依据.方法:将60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份.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用一次性滤器滤除白细胞.将样本置于2~8℃冰箱保存,在保存24 h时检测游离血红蛋白等5项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数据的差别.结果:保存前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在24小时的保存期内各常规指标与未滤过的悬浮红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为使悬浮红细胞发挥最大的临床价值,尽量使用新鲜制备的制剂,有特殊要求者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2(038)004
【总页数】3页(P264-266)
【关键词】悬浮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回收率;溶血率;K+;Na+
【作者】赵颖;曾娇;钟利;高加良;万浬科;张星剑
【作者单位】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成都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81;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610041;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3.3
悬浮红细胞制品的保存期一般在35天以内。
在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内,白细胞的寿命只有5天[1]。
白细胞在失去生物活性之前遗留的代谢产物在输血之后可刺激
机体产生白细胞抗体,当再次输血时,白细胞抗原不合可引起受血者体内抗原抗体反应,出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因此,在保存悬浮红细胞之前滤除白细胞至关重要,但滤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制剂的保存有无影响呢?由于各种检测时间和制备时间的关系,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最短保存期一般在24小时以上,伴随全国范围内的血液紧张形势,大多数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都在检测、制备完成后很快发出。
为了研究滤除白细胞后对悬浮红细胞制剂的影响,我们于2011年10—12月对滤除白细胞后保存24 h悬浮红细胞制剂的常规指标变化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材料①血袋:威高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批号201008 03);②血液
采输器转移袋:南格尔一次性使用血液采输器转移袋(批号110125);③钠钾氯分
析仪:EasyLyte PLUS钠钾氯分析仪;④全血细胞计数仪:MEDICA CA620全血细胞计数仪;⑤分光光度仪:722光栅分光光度仪;⑥离心机:TDL80-2B离心机;
⑦pH计:雷磁PHS-3E pH计;⑧无菌接管机:泰尔茂SC-201A型无菌接管机。
1.2 方法抽取血液采集后48小时内因单纯ALT阳性而淘汰的红细胞悬液,按照GB18469-2001要求对红细胞悬液进行外观、红细胞压积检测,记录结果。
从合
格的红细胞悬液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袋,编成1~60号。
将单号归入对照组,双号归入实验组。
编号后再进行血常规、pH值、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钾离子、钠离子检测。
将实验组的红细胞悬液用一次性滤白器进行过滤,对过滤制备产生的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外观、血常规、pH值、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钾钠离子进行检测。
③将每份实验组和对照组红细胞悬液用泰尔茂SC-201A型无菌接管机接口后再等分为2份(等分标本为满足本文以外的其他实验需要),分别标为A和B。
将样本置于2~8 ℃冰箱保存24 h。
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每个样本的A、B份样本中随机抽出1份(如取A份则都取A份),进行外观、血常规、pH值、上清液游离血
红蛋白、钾离子、钠离子检测,并记录结果。
比较保存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
2.0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因素的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保
存期间与白细胞过滤对溶血率、pH值等指标的影响。
2.1 实验组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与红细胞回收率对实验组过滤前后的血样用全血
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计算RBC回收率和WBC去除率[2],结果白细胞去除
率为99.887%,红细胞的回收率为88.285%±7.388%。
2.2 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 2组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见表1。
2.3 2组溶血率的变化 2组保存前后溶血率检测结果见表2。
2.4 pH值变化 2组保存前后pH值变化比较见表3。
2.5 K+的变化 2组保存前后K+浓度变化情况见表4。
2.6 Na+的变化 2组保存前后Na+浓度变化情况见表5。
国内尚无统一的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剂的标准。
本实验中采用保存前滤除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研究其滤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制剂的保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标准提供一些初步的参考意见。
本次试验中的实验组悬浮红细胞经过滤,白细胞去除率达99.887%,红细胞回收
率达88.285%±7.388%,白细胞去除率与红细胞回收率都比较理想。
按照经验,过滤会造成部分红细胞破坏,理论上实验组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值和溶
血率会高于对照组。
经测试,若用F检验分别比较2组保存前和保存后2个参数值,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分析原因:其一,可能与保存期限仅为24 h,破
损的红细胞较少有关;其二,由于实验采取随机抽样,抽样误差也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经验出入。
因此,笔者在比较方法选择上充分考虑存在2个影响因素(即分组
因素和保存因素),为了避免重复统计造成的统计错误和排除交互作用的影响,采
用2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保存时间和过滤白细胞2个因素对游离血红蛋白和溶血率
的影响。
结果显示过滤后实验组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溶血率高于对照组,说
明滤过作用增加了短期内红细胞发生溶血的可能性。
2组比较pH值无显著性差异。
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伴随着细胞代谢,pH值会
逐渐降低。
虽然本文中实验组和对照组pH值在保存后统计未见显著性差异,但并不能完全排除2组间长期保存存在差异的可能。
K+、Na+的变化是判断溶血的指标之一,但从表4、表5中看出,保存之前是否
滤除白细胞其浓度变化影响不大,这可能与保存时间短,细胞保养液中本身含有
K+、Na+有关。
本次实验室采用无菌接合仪将已经制备好的悬浮红细胞再过滤的方式,由于无菌接合仪使用成本高,不恰当地使用可能导致发生不必要的污染,增加细胞溶血的速率。
要在保证滤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制备费用,最好采用一次性滤白采血袋,避免再次接合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同时降低污染的可能性。
在实验设计上,相关文献中存在将2袋血液混合均匀后再等分为2袋,1袋用于实验组,1袋用于对照组,采取配对设计模式。
这种设计在排除血液个体差异上有较大优势,但笔者认为血液成分是相当复杂的,2袋不同的血液的混合可能产生许多不可预计的影响,如在某一袋血液中存在不规则抗体将会导致溶血,从而直接影响到检测的各项参数值,因此笔者的实验设计采取了加大样本量的随机抽样。
综上所述,滤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24小时和未经过滤直接保存的悬浮红细胞各项常规指标差异不明显,且增加了由于过滤造成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溶血率的情况。
长时间保存滤过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是不是比直接保存的悬浮红细胞各项生理指标更稳定,需要进一步深入实验研究。
【相关文献】
[1]安万新.输血技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