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题
1.节水灌溉: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当地农业气象条件及供水条件等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获得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

2. 渠系水利用系数:指通过末级固定渠道进入田间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灌溉总水量之比值。

3.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入田间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总水量的比值。

4.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氺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力经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农田上,达到喷灌目的。

5. 作物蒸发量(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供给植株蒸腾和课间土壤蒸发所需要的水量。

6. 节水灌溉水量最优分配:是指如何在整个灌溉季节,将有限的灌溉水量在时空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全灌区总的灌溉净增产值最大或减产值最小。

7.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长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8. 间歇灌溉又称波涌灌溉:它是按一定的周期,间歇性地向沟(畦)供水,使水流分阶段地推进到沟(畦)末端的一种节水型地面灌溉新技术。

9. 出水口:是直接向土渠供水的装置。

10. 给水栓:是接下一级软管或闸管的装置。

11. 集雨灌溉:是指通过一定的人为措施对自然降雨及其径流蓄存起来,并采用相应的灌溉措施在作物缺水季节补充限量灌溉。

12. 拦蓄系数:是指单位塘堰容积拦蓄的有效地表径流量,用于衡量塘堰拦蓄地表径流的能力。

13. 滴灌:就是滴水灌溉技术,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水成点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湿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

14. 保护地:是指在某种材料制作的骨架上,铺设塑料薄膜或其他透明材料而构成的封闭空间,在这个空间内的环境是人工制造的,供作物在裸地环境下不能生
长的季节生长,满足北方地区在冬季和春秋季对蔬菜的需要。

15. 喷洒水利用系数:是指净灌水量与喷头喷洒水量的比值。

16. 土壤墒情:是指作物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状况,通常用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或土壤水张力(负压)来表示。

17. 改水成数:是指沟(畦)首停水时膜孔沟(畦)灌溉水流推进长度占总沟(畦)长度的比例。

选择、判断题
1. 节水灌溉的范畴和特征节水灌溉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措施的综合生产系统。

具有明显的系统特征、效益特征和技术综合特征。

2. 覆膜灌溉包括:膜上灌、膜下灌和膜侧灌。

3.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方式:吸胀吸水、渗透性吸水和代谢性吸水。

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4. 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

5. 蒸腾作用的度量指标:(1)蒸腾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2)蒸腾比率:(蒸腾效率) 植物每消耗1 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

(3)蒸腾系数: (或需水量)是指植物制造 1 g 干物质所需水分
(g)。

6. 水分胁迫并非完全是负效应,在某些特定发育阶段经受适度的水分胁迫,往往在复水后可以产生生理、生长和产量形成上的补偿效应,不仅不降低作物的产量,反而能增加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7. 灌区子区类型:渠灌区、井灌区和井渠结合区。

8.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分两种情况:一种考虑净效益最大,另一种考虑毛效益最大。

9. 作物全生育期总的水分投入量包括:作物全生育期中的有效降雨量、地下水补给量、净灌溉用水量以及土壤储水量的有效消耗量。

10. 间歇灌溉系统一般由水源、间歇阀、自控器和田间输配水管道等组成。

其中,间歇阀、自控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11. 水平畦灌:是田块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田面坡度均为零时的畦田灌水方法。

12. 一般划分灌水方法的依据是:灌溉水向田间输送的方式和湿润土壤的方式。

13. 块灌技术需掌握三要素,即大流量、快速推进、及时封口,就能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14. 灌水沟的断面形状一般为倒梯形和倒三角形。

15.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1)水稻控制灌溉(2)水稻薄露灌溉(3)水稻叶龄模式灌溉技术(4)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就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

(5)水稻非充分灌溉(6)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16. 果园地面灌溉技术:坑灌、分区(格田)灌、环灌、沟灌和穴灌。

17.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给配水装置(出水口、给水栓)、附件(安全阀、排气阀)和田间灌水设施等部分组成。

18.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中输配水管网的工作压力P小于或者等于150kPa。

19. 灌溉管道系统(1)按获得压力的来源分为:机压式系统、自压式系统和机压提水自压系统。

(2)按系统可移动程度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半固定式和管渠结合式。

(3)按管网布置形式分为:环状管网和树枝状管网。

20. 低压管道系统输配水管网可布设成树枝状、环状和混合状三种类型。

21.管道的安装从进水端开始,按顺序进行。

22. 集雨灌溉系统由集雨设施、输水设施、蓄水设施和灌溉设施组成。

23. 滴灌系统的组成: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滴头、(控制、量测和保护装置)。

24. 滴头的基本要求:⑴出水量小、⑵出水均匀、稳定⑶抗堵塞性能好⑷制造精度高⑸便于制造和安装⑹价格低廉。

25. 滴头按滴头与毛管的连接方式分为:管上式滴头、管间式滴头和滴灌带管。

26. 滴灌系统工作制度分为:续灌、轮灌和随机供水三种情况。

27. 喷灌技术的三要素: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和水滴直径。

28. 喷灌系统中通常喷头需要的工作压力为~0.55M pa。

29. 农业生产中的喷灌系统选择三种主要形式: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和移动式喷灌。

30.对于经济效益较高、观赏性较高、劳动力比较昂贵、系统不便移动且选择了
喷灌作为灌溉方式时,通常选用固定式喷灌系统作为区域的灌溉系统,而对于灌溉区域经济价值一般的大田作物种植区、牧草种植区或大型农场的大面积集中种植但土壤为渗漏区等一般选用半固定或移动喷灌系统。

31. 喷灌工作制度包括喷头在一个喷点上的喷洒时间、喷头每日可工作的喷点数(即喷头每日可移动的次数)、每次需要同时工作的喷头数以及确定轮灌编组和轮灌顺序。

32.管道的管径是在满足下一级管道流量和压力的前提下按费用最小的原则选择的。

33.小型渠道上选择U形断面,在大型渠道上,采用弧形坡脚梯形断面和弧形底梯形断面。

34. 砌石防渗的优点:能就地取材、抗冲流速大,耐磨能力强、抗冻和防冻害能力较强、防渗效果较好和具有较强的稳定渠道作用。

35.渠道量水按照量取的数据可以分为:水位量测和流量量测。

36. 土壤集水补灌技术分为:隔坡梯田截流补灌技术、水平梯田蓄水补灌技术、水平沟集流补灌、丰产沟集流补灌技术、深松铲鼠洞蓄水补灌技术和爆破腔蓄水补灌技术等。

37. 梯田设计时,考虑梯田可拦蓄量大于或等于梯田来水量时,梯田才可拦蓄全部设计降雨。

简答题
1.要将自然界的水转化为农作物的产量,一般要经过的四个环节:⑴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其成为农业可用水源;⑵将水从水源输送至田间;⑶把引入田间的水,均匀地分配到指定的区域并储存到土壤中;⑷作物经根系吸收土壤水。

通过作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转化形成经济产量。

2. 节水灌溉水量最优分配的内容包括:节水灌溉条件下农作物的最优种植模式、农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农作物间灌溉水量最优分配、灌溉渠系最优水量分配及地区间灌溉水量最优调配等。

3.间歇灌溉的灌水方法:定时段—变流程法(间歇灌每个灌水周期的放水流量及放水时间一定,而每个周期水流的新增推进长度不等)、定流程—变时段法(每个灌水周期的水流新增推进长度和放水流量相等,而每个周期的放水时间不等)
和定流程—变流量法(在第一个灌水周期内增大灌水流量使水流快速推进到总畦的3/4处停水,然后在以后的几个放水周期中,按定时段—变流程或定流程—变时段法以较小流量进行灌水,完成全畦灌水过程)。

4. 雨水资源富集叠加高效利用原理:是基于特定区域一定量相对稳定的降水资源通过微型工程和农艺措施,把一定面积上的降水叠加到另外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供作物生长利用,从而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实现稳定生产,提高水分利用率。

5. 裂缝分为死缝(稳定裂缝,其宽度和长度不再变化)、活缝(其宽度随外界温度和荷载条件而变化,长度不变或变化不大)和增长缝(不稳定裂缝,其长度、宽度继续增长)三种。

对以上裂缝需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对死缝可用刚性材料填充修补。

对活缝则应用弹性材料修补。

对增长缝首先必须消除引发裂缝因素,否则修补后裂缝仍会继续出现。

6. 滴头选择的一般原则:⑴滴头的耐久性好、可靠性强和价格较低。

⑵滴头的制造偏差小、水温对滴头流量影响小。

⑶根据作物种植形式选择点供水或线供水。

⑷滴头数克随作物生长而增加。

7. 田间管道系统的布置的原则:⑴应符合喷灌工程规划的要求。

⑵喷洒支管应尽量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

⑶喷洒支管最好平行等高线布置,如果条件限制至少尽量避免逆坡布置。

⑷在风向比较恒定的喷灌区,支管最好垂直于主风向布置,应尽量避免平行主风向布置。

⑸喷洒支管与上一级管道的连接,应避免锐角相交,支管铺设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

8. 弧形坡脚梯形断面和弧形底梯形断面的优点:较梯形断面流速分布均匀,近似最佳水力断面,流速较快;改善了防渗渠道冻胀变形分布的不均匀性,且渠底有一定的反拱作用,故可以减轻冻害,减少裂缝和错台现象,造价较低。

9. 玻璃钢渠道的优越性:⑴良好的防渗性能。

只要接头以及与建筑物的连接处理好。

⑵长久的使用寿命。

具有卓越的物理性能和优良的耐老化性能。

⑶良好的过流条件。

流速比混凝土渠的流速高50%,大大提高了过流能力。

⑷低廉的造价。

每平方米造价为32~35元,投入低。

⑸施工维修方便。

非常适合工厂化生产,铺设简单方便工效高。

维修也十分方便。

⑹减少占地。

渠槽断面很窄,可以极大地节省耕地。

论述题
1.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⑴可缓解农业水资源不足。

节约用水,潜力最大的当属农业,因为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相当于总用水量的70%以上。

农业不但用水量大、浪费严重,而且从科学用水角度上分析也大有潜力可挖。

⑵是确保农业增产的关键。

节约用水可缓解干旱地区的旱情,增加灌溉面积。

“有收无收在于水”,道出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水是农业基本要素,科学用水可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收。

⑶是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

节水灌溉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高效利用灌溉水。

发展节水灌溉不仅仅是由于水资源紧缺,同时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本身的需要,是农业现代化配套的多种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认为,推行节水灌溉既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缓解用水紧张的首要途径,又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因而它是保障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2.节水效益(节水灌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⑴经济效益包括:节水效益和增产效益。

各节水措施都具有显着的节水效益,如综合应用,其节水效益将更加突出。

节水灌溉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⑵生态效益。

节水灌溉有效减轻地下水的超采,防止海水入侵和地下水的恶化,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农药、化肥流失造成的二次污染,改善乡村气候,节约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⑶社会效益。

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增产增收,走可持续发展的节水高效的路子。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