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取火》习题1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课后习题1

九年级课后习题1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1. 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 cm。

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2. 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请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3.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哪一杯更甜?为什么?4.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上拉玻璃板(图13.1-8)。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5.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第二节1. 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和子弹的内能是在增大还是减小?机械能在增大还是减小?(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

(2)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3)飞行的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嵌在木板中,温度逐渐降低。

2.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3. 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4. 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

第三节1、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

用水做输运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2、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 ·°C),这表示质量是1 kg的铝块温度升高1 °C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

五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补充习题答案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歌谣寂寞咆哮茂密蹦跳裸露荒山野岭枝繁叶茂二、词语搭配。

拥抱——果园金色的——秋天撑起——大伞茂密的——树丛结束——煎熬寂寞的——荒山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裸露)的山岩披上绿袍,山下的喝水不再(浑浊),(寂寞)的荒山涌起林涛,流淌的溪水滋润(树苗)。

2.(松鼠)快活叫,(小鸟)抖彩翼,(小猴)开心条,(小兔)不怕雕。

四、完成练习。

1.轻抚补充句子:柔和的春风轻抚着迎春花儿,让她绽开了微笑的脸庞。

仿写句子:西湖抱着阮公敦,哼着摇篮曲,哄他入睡。

2.踏、洒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按要求答题。

{本题详情见:春天真热闹阅读答案}1.第三小节、第一小节(奇妙和热闹能区分得很清楚吗?):太阳在笑,小鸟在叫,柳枝头的绿在闹,春天的世界多奇妙。

捉住枝头的绿色,捉住小鸟的啼叫,捉住整个春天的奇妙,春天真热闹!2.看到、听到、感觉到。

可以说不一样,也可以说一样,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观察。

不一样的话,因为其中有细微差别。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捉”表示仔细地观察,第二个“捉”表示仔细地聆听,第三个“捉”表示用心去仔细地感受春天。

)2.暖流补充习题答案一、比一比,再组词。

抑扬琼玉贤能仰望掠过浏览二、多音字组词。

兴xīng兴奋曲qū曲折禁jīn情不自禁xìng 高兴qǔ歌曲jìn 禁止三、把画线部分换成成语。

1.情不自禁2.抑扬顿挫3.悲欢离合五、回答问题。

1.C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只拣儿童多处行补充习题答案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欢畅旺盛舒展四肢解数二、比一比,再组词。

魔鬼倚靠栏杆摩托车椅子阻拦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1.zhǐ2.rǎng rāng3.jiě xiè xiè四、在正确的说法后打√1.√2.3.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成千盈百、挤、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2.很多孩子从颐和园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木匣子里,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习题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习题 (新版)沪科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一、单选题1.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需要散热,散热器里装的是用来冷却发动机的液体,下表提供的液体中冷却效果最好的是()A. 酒精 B. 水C. 煤油 D. 蓖麻油2.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这些气体的温度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A.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温度升高,内能不变C.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A. 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 0℃的冰块没有内能D.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4.骄阳下的露天泳池边,水泥砂石地热得烫脚,而泳池里的水却凉凉的.这主要是因为()A. 砂石的比热容大B. 水的比热容大 C. 砂石的密度大 D. 水的密度大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高温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具有的内能多B. 发生热传递的过程实质是内能转移的过程C.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对物体做了功6.下列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用砂轮磨菜刀,刀的温度升高 B. 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C. 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D. 用蒸锅加热食品,食品温度升高7.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C. 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8.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质量为2kg的水,温度由25℃降低到20℃放出的热量是()A. 4.2×104JB. 2.1×105JC. 1.68×105JD. 3.78×105J9.下列流程如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A. 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0.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搓动双手感到暖和B. 用嘴向手“哈气”感到暖和C. 冬天晒太阳感到暖和 D.围坐火炉烤火感到暖和二、多选题11.小莉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等B.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定相等C. 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 初温相等的酒精和砂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酒精的末温可能比砂石的末温高三、填空题12.小雨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13.将一铜块放在炉子上加热,在铜块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它的内能 ________,比热容 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4.如图甲是一种新型插座,它能即时显示接在该插座时的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和所耗电费等信息(插座本身消耗电能由内部电池提供),小明将装有质量为2.4kg 、初温为10℃水的电水壶插在该插座上,这时插座屏幕上显示如图乙所示,当水烧开至100℃时,屏幕显示如图丙所示,这段时间内电水壶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J ,实际功率为________W ,电水壶烧水的效率为________.[电费单价:0.5元/(kW•h);c 水=4.2×103J/(kg•℃)]15.“炙手可热”与“钻木取火”,从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来说,前者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计算题16.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 ,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 (/kg•℃) 五、实验探究题1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80kg 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 内完全燃烧了3kg 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 .求:(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4)写出该煤炉此时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六、综合题18.近年来,汽车逐步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1)现在汽车的发动机大多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汽油机.如图所示的汽油机正处在________ 冲程;(2)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加剧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现在很多地方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一种由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替代能源,其中普通汽油体积占90%,乙醇(即酒精)体积占10%.某型号汽车使用上述乙醇汽油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920N,每行驶100km耗油10kg.则10kg乙醇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乙醇汽油热值q=4.6×107J/kg)(3)该车此时的效率为多少?(4)请写出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最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解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发动机中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效果最好.故选B.【点评】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可做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2.【答案】A【解析】【解答】解:当内燃机内部的高温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会减小,气体的温度会降低;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3.【答案】A【解析】【解答】A.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A符合题意.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B不符合题意。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假期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内容。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1]文中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杜处士“尤所爱《牛》”。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再做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虎以为然,故送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_(2)兽见之,皆走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_____________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1]解释:①择(_______)②望(_______)③懦(_______)④立(_______)⑤功(_______)⑥长(_______)⑦辄(_______)[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钻燧取火的阅读答案

钻燧取火的阅读答案

钻燧取火的阅读答案导读: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

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

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

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

文言文阅读《燧人钻木取火》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燧人钻木取火》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燧人钻木取火》并回答问题一、文言文原文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

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

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⑤燧:读作su 。

二、回答课后习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音______义________②默而识之音______义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译文:②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译文: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题参考答案1.①sh 知道,懂得②zh 记住2.①遂明国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②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取火的道理,回去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

3.“有鸟若鸮,啄树则灿然火出”4.牛顿思索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而发明了蒸气机等。

参考译文:遂明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

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

后世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休息在这棵大树下。

(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

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

于是后人就称为他为燧人。

能量的转换练习题

能量的转换练习题

《能量的转换》练习题一、填空1.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是_____。

2.钻木取火的过程就是_____转化为_____的过程。

3.电能转换成______,可以用来照明;电能转换成_______,可以用来烹饪。

4.吃饭上学的过程是把食物中的______转换成______。

二、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点燃花生米,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2.电能通过家用电器可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3.声音具有能量,能使扭扭蛇转动起来。

()4.每一种能量都是一成不变的。

()5.能量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6.搓手是把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声能。

()三、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很多的能量转换装置。

A.需要B.不需要C.个别需要2.电熨斗在使用过程中,电能转化成了()A.热能B.化学能C.蒸汽能3.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会发热,是由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B.当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会跳动,这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C.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光能。

4.下列用电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与其他二种不同的一种是()A.电风扇B.电饭煲C.电烙铁5.下面( )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A.点亮台灯B.电池C.电话6.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A.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B.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C.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

第二节内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节内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精心整理第二节内能练习题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做功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钻木取火( X )(7)炽热的铁块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 X )(8)停在路边的汽车没有机械能有内能。

( X ) (9)任何状态下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

(V )(10)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 X )( 11)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X )(12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V )( 13)物体温度降低,它一定放出了热量。

(X)( 14)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X )( 15)热的物体热量多,冷的物体热量少。

(X)制棒C.磨刀时刀刃发热D.热开水变凉5.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 )(题型三)A.双手摩擦能发热B.烧水时水温升C.锯木材锯子发烫D.钻木取火.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题型一)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8.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A )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2.2003年10月15日,是中国人最自豪的日子之一,标志着中国的航天工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神舟”五号是10月15日由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动火箭发射升入太空的,它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内幕古四子王旗北的阿木古郎牧场上,“神舟”五号飞船在减速降落的过程中,其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__内能__能,能量的转化是通过___做功__方式进行的。

3.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D )(题型一)渐降低9.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

完成任务后于次日凌晨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

《中国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

《中国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
A、枫树 B、桃树 C、湘妃竹 D、杜鹃花 41. 嫦娥吞下的长生不老药是从( )讨来的。
A、天帝 B、王母娘娘 C、尧 D、龙王 42. 泰山娘娘在( )的帮助下消灭了皇虫精。
A、蛙仙 B、玉帝 C、王母娘娘 D、天女 43. 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小女儿,其中负责管理天上的事,称为玉帝的是( )。
A、大儿子 B、小儿子 C、小女儿 44. 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小女儿,其中负责管理地上的事,称为皇帝的是( )。
30. 舜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A、贪心之人 B、心胸狭窄之人 C、德行出众之人 D、凶残之人
31. ( )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A、鲧 B、大禹 C、尧 D、舜
32. 长寿之王指的是( )。
A、仪狄 B、彭祖 C、采女 D、青精先生
33. 沉香的母亲是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叫( )。
《神话故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能够让神农起死回生的草叫灵芝草,让神农断送生命的含有剧毒的草叫__________。
2.太阳的精魂化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死后变成了一座巍峨无比的大山;他临死前抛出的手杖变成了____________。
4.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年轻人跋山涉水为乡亲们带来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这个
2. ( )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
1
3. 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 )。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
4. ( )造出了酒,被后人称为酒神。 A、仪狄 B、燧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
5. 舜帝因为消灭恶龙而死,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哭了九天九夜,最后两人的血泪洒在了一 种植物上,就是( )。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燃烧的学问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燃烧的学问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

【解答】水蒸气从铜管喷出,使P处火柴与氧气隔绝,不能燃烧;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加热铜管的目的是防止水蒸气遇到冷的铜管凝结成液态水,使水蒸气不能从铜管喷出,故需要用酒精灯加热铜管产生高温水蒸气。

故选A。

2.【答题】对下列成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水火不容——水可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充足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

【解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的蒸发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时以下;空气流通状况越好,氧气越充足,给燃烧提供充足氧气,燃烧会更旺;钻木取火,钻木过程中产生热量,使木头的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A。

3.【答题】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解答】A表示禁止燃放鞭炮;B表示是易腐蚀的物质;C表示禁止烟火;D表示易爆炸的物品。

故选C。

4.【答题】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

【解答】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故选A。

《7 钻木取火》习题1

《7 钻木取火》习题1

《7 钻木取火》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热能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O℃的物体没有热能
B、温度高的物体热能一定多
C、物体的热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动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热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热能大的物体,它一定能传递更多的温度
4、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
A、势能减少
B、热能增加
C、动能增加
D、势能增加
5、关于物体的热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热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热能
C、静止物体没有动能但有热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热能,冰冷冰块也具有热能,一切物体都具有热能
二、填空题
1、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有两种:和、这两种方法是的、下图中,是利用前者改变物体热能。

A B C D
2、水凝固时,温度保持在℃不变,凝固过程中,热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是3 ℃;将
它放在沸水中时,示数是93 ℃、(均为标准气压下)若将其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48 ℃,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初中物理练习题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初中物理练习题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00VB.人的正常体温是38℃C.一节新干电池电压为1.5VD.让人舒适的房间温度为36℃2.(2分)发射卫星的火箭常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比热容C.较低的沸点D.较高的热值3.(2分)《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4.(2分)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中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B.C.D.5.(2分)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A.B.C.D.6.(2分)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柴火烧水B .压缩空气发热C .冬天搓手取暖D .钻木取火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的温度升高得比甲液体温度升高得多7.(2分)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给它们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B .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负电C .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D .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8.(2分)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

若改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保护电路B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C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D .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9.(2分)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对滑动变阻器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8V 2V B .10V 2V C .2V 8V D .2V 10V10.(2分)如图甲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S 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 1和R 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11.(2分)智能手机可通过人脸、指纹或密码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识别解锁,每种方式相当于一个开关,用灯L发光模拟手机解锁成功,图中的模拟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B.C.D.12.(2分)下列操作能使图中的小灯泡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的是( )A.闭合开关S1、S2和S3B.只闭合开关S1和S2C.只闭合开关S2和S3D.只闭合开关S313.(2分)质量相同的两个金属块,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2,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9:4B.4:9C.1:1D.3:214.(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S1、S3断开,S2闭合时,L1和L2串联B.当S2断开,S1、S3闭合时,L1和L2并联C.当S2、S3闭合,S1断开时,只有L1灯亮D.当S1、S2、S3闭合时,两灯都亮15.(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完好,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指“零”,则不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A.L1的灯丝断了,其他完好B.L2的灯丝断了,其他完好C.灯 L1发生短路了D.电压表因接线不牢而断开16.(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XXX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出现了太阳和月亮。

太阳每天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也是如此。

但是,太阳和月亮不停地轮流出现,没有停下来过。

这让夸父非常不满意,他觉得太阳和月亮太快了,自己跑不过它们。

于是,他决定追赶太阳。

夸父开始奔跑,但是太阳跑得太快了,夸父追不上它。

他想了一个办法,他用自己的力量把山丘压扁,把河流填平,让地面变得更平坦,更容易奔跑。

他觉得这样就可以追上太阳了。

但是,太阳还是跑得太快了,夸父气喘吁吁,口渴得要命。

他看到前面有一条河,就跑过去喝水。

他喝了很多水,但是还是渴,于是他又喝了很多水。

结果,他喝得太多了,把整条河都喝干了。

夸父感觉自己的体内像着了火一样,他开始发热,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热,最终化成了一堆灰烬。

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局限,不要盲目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自然资源,不要过度消耗它们。

其他的神话故事还有《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

这些故事虽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它们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会使用火,他们只能依靠自然界中的火山、闪电等现象来获得火。

有一天,燧人发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XXX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聪明人,他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用木头制造火。

他先找到一块干燥的木头,然后用一块坚硬的石头,在木头上磨擦。

经过长时间的摩擦,木头上就会出现火花。

这些火花会落在干草或者干树叶上,引燃整个物品,最终形成火焰。

XXX的发明对人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他的方法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点燃火,从而获得热和光。

这种方法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XXX钻木取火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智慧,就可以发现新的方法和突破,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XXX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祇,他曾经用泥土创造了人类,为人类带来了火种和智慧。

钻木取火习题1

钻木取火习题1

《钻木取火》习题
一、基础过关
填空题。

(1)钻木取火是把机械能转化成______热能。

(2)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还能转化为________能、___________能、__能等。

(3)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成了_________能。

(4)太阳能热水器是把__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二、综合训练
1.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

()
A.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
B. 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
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
D. 燃烧一粒花生米,并给水加热:花生米的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水的热能
2.下面哪些不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

()
A. 火石取火
B. 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
C. 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
D. 太阳能热水器把水加热。

三、拓展应用
1.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2.如何克服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3.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机械能;热能、势能,光能;热;光。

二、综合训练
1.B
2.D
三、拓展应用
1.答:用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玩滑梯屁股摩擦生热;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

2.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及时剔除异物。

钻头发热,及时用冷却液冷却。

3.答: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外,还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练习。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文字主要写这一场面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_______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_______写法,这种写法有_______作用。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四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天地。

画荻教子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_________________惟读书是务。

务: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①勿贪多,则拳可出矣②。

”(注释)①汝(rǔ):你。

②矣(yǐ):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

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B.瓶中的果子C.瓶口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

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育苦学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③,近学堂。

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

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

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

2022年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2年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①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②也。

(注)①攫:抓。

②掘株:截断的树桩。

[1]解释字义。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其:________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其:________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举:________ 其: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节选)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②。

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焉。

闲静④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⑤,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⑦知其如此⑧,或⑨置酒⑩而招之。

(注释)①何许:什么地方。

②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

③因:因此,因而。

④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

⑤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

⑥嗜酒:非常爱好喝酒。

⑦亲旧:亲戚朋友。

⑧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⑨或:有时。

⑩置酒:准备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________(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2]请你说出五柳先生的名号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木取火》习题
一、基础过关
填空题。

(1)钻木取火是把机械能转化成______热能。

(2)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还能转化为________能、___________能、__ 能等。

(3)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成了_________能。

(4)太阳能热水器是把__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二、综合训练
1.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

()
A.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
B. 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
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
D. 燃烧一粒花生米,并给水加热:花生米的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水的热能
2.下面哪些不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

()
A. 火石取火
B. 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
C. 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
D. 太阳能热水器把水加热。

三、拓展应用
1.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2.如何克服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3.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机械能;热能、势能,光能;热;光。

二、综合训练
1.B
2.D
三、拓展应用
1.答:用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玩滑梯屁股摩擦生热;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

2.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及时剔除异物。

钻头发热,及时用冷却液冷却。

3.答: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外,还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