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局年度工作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局年度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一)压降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一般事故持续稳定下降,且不发生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做到基本规范;

一般企业力推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逐步规范运行。(三)落实监管责任。着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紧盯重大隐患整改,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专委会履职尽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导组各项要求,及时调整安委会成员名单,修订完善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制定并落实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进一步完善“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属地负责”责任体系,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督促指导各专委会健全完善运行机制,日常工作高效运转。

2.严格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加

大对街道、园区安监机构建设、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建设等工作的考核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对事故监测监控,定期向党委政府通报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生产控制目标,通报各地好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检查督导。全面推进区安委办实体化运行,对各街道、各部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情况、时间节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等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重大事故隐患严格落实“一患一档”和分级挂牌督办制度,进行跟踪督导。

(二)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监管,深化专项整治。

4.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专项整治。理清责任,明确思路,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和时序进度,对照检查表的要求,通过自查自纠、边查边改、检查督查等方式,全面排查治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建立抽查通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现场设备设施存在的重大隐患一律采取停产整改、挂牌督办。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或单位,一律依法关停。严格审核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经营条件,落实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责任。

5.开展冶金等工贸行业专项整治。围绕全面深入开展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于金属冶炼类企业,可与工信等部门(重点围绕淘汰落后工艺)联合,压实属地责任,淘汰一批占地大、污染大、安全风险高的企业;

对于涉爆粉尘类企业,加强“回头看”的工作,对设备设施不正常运行和维护,粉尘清扫不及时的企业加强执法检查的频次和处罚力度;对于涉及散乱污的一般工贸企业,及时通报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络协调制度。通过一年的专项行动,使规模以上企业、重点监管企业、安全风险等级比较低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再落实,安全管理水平上台阶。

6.继续开展“小园区、厂中厂”整治。进一步摸清全区“小园区、厂中厂”企业底数,依托各街道交叉整治专项行动,治理“小园区、厂中厂”管理混乱、隐患众多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自查自纠长效机制,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晰安全生产责任。对于违规出租及违规项目发包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力保整治成果,防止“散乱污”企业回潮。

7.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牵头开展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重点督促相关部门按国务院安委会制定的《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全面排查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并录入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排查评估化工企业及企业内部安全风险和城镇燃气安全隐患,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依法规范监管。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和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消除监管盲区。

8.推进危险与外包作业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企业危险作业票证管理制度和外包作业备案制,收集相关危险及外包作业案例,制作宣传资

料发放至所有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危险及外包作业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加强危险及外包作业过程安全监护,确保作业过程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全面落实危险及外包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从业人员劳动保护责任;

严格外包方管理,杜绝非法转包、层层分包,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9.建立安全生产“绿色”产业链。督促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供应商安全生产审核制度,将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准入的必备条件,定期或随机监督检查供应商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供应商安全生产考核评估与淘汰力度,引导建立安全生产“绿色”产业链。

(三)强化企业基础建设,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10.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动企业开展全员安全风险辨识活动,评估风险程度,建立风险清单,制定管控措施,规范岗位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各级部门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全员参与、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严格落实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本单位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报告属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突出企业自主创建,做到“真创建、真运行”,通过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融合起来,在持续运行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生产

管理水平。

11.指导企业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覆盖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个部门、车间和班组所有管理、保障和操作岗位的全员岗位行为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清单,并在企业公示。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抓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生产作业现场管理,特别要落实场所出租或项目发包安全职责。指导企业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改进安全监管工作方法和执法方式,通过暗访暗查、约谈曝光、专家会诊、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2.加大安全标准化审计运行力度。重点抓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现场评审实行重大隐患、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整套制度及台帐的“一票否决”,严把质量关,加大安全标准化审计运行力度,将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为一体。在规模以上和重点企业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同时,扩大到所有规模以下的危化品和冶金等工贸企业。

13.提高新企业准入门槛。与工信局、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商议新企业准入制度,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从安全、技术、投资、用地、管理能力和从业人员学历资质等方面严格准入门槛,高标准发展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管理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化工项目。

14.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指导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和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