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第11讲课时1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共51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
85
18 23
4 山西 478 95 35
109
131
33 75
5 河南 820 203 138
271
150
43 15
战争
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序号 省名
总数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6 陕西 1 281 46 201
432
365
158 79
7 四川 381 6 38
82
107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时空坐标
第11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 与危机
课时1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目标定位·明考向 主干梳理·理思路 考点探究·释难点 典例研析·立标杆
目标定位·明考向
素养考向
概念聚焦
1.结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 内阁;“票拟”
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面临的危机
大顺政权
主干梳理·理思路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_1_3_6_8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政治制度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 ①目的:为加强_皇__权__。 ②内容: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③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加强对_藏__族__地区的管理: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 等称号,并设立了_行__都__指__挥__使__司__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 上层人士任职。
(3)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 落首领封授官号。
〔概念阐释〕 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是中国明代 政府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管辖机构。奴儿 干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辖区内分置卫所,明朝政府还 任命各族首领掌各卫所,给予印信,照其习俗,统其所属,以时朝贡。 贡物相当于内地的赋税。
3.(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
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
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D)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批红”;司礼
2.结合西藏和东北的治理,从“唯物史观”“时空 监;朝贡贸易、郑
观念”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和下西洋;“海
3.结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禁”政策、倭寇;
和荷兰侵占台湾等史实,从“唯物史观”“时空观 鞑靼、瓦剌;乌斯
Leabharlann Baidu
念”“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藏;奴儿干都司;
2.平倭斗争 (1)背景 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 “_倭__寇__”。 ②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_海__外__贸__易__,导致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 海盗、奸商等与_倭__寇__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 成巨大破坏。 (2)斗争:明廷派遣大将_戚__继__光__、俞大猷等人平倭。 (3)结果: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政府逐渐放松了对_私__人__海外 贸易的限制。
2.(2020·全国高考Ⅲ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
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
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解析] 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可 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 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 掌握最终决定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政治状况而不是社会经 济情况,排除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且此时丞相制度已 经废除,排除D项。
(3)宦官专权 ①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的得到皇帝信任。(根源:君主专制) ②表现:内廷宦官机构_司__礼__监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 力,还负责提督_东__厂__,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 有权逮捕、施刑。
[拓展]内阁工作程序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 过 程 : 15 世 纪 前 期 , _明__成__祖__ 派 郑 和 率 领 船 队 先 后 七 次 远 航 海 外 , 访 问 了 亚 非 3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最 远 到 达 _非__洲__ 东 海 岸 和 红 海 沿 岸。
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魏晋南 隋唐
秦汉
宋辽金 元明
北朝 五代
4
3
13 11 76
2
5
10 17 61
2
0
13 28 80
11
8
31
2
78
0
0
1
1
45
682 1 677 1 411 620 1 141
注:京师:指北直隶,以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 一带;南直:即南直隶,以今南京为中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 一带。
——据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与前代相比,明代中后期的战争出现了 一些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1)特点:以和平交往、公平贸易为主;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 土人情;注重调查研究,重视资料的搜集;突出“朝贡贸易”。 (2)①变化:由陆上威胁向海上威胁变化(或东南沿海地区的战争数 量增加)。说明:明代以前战争威胁主要来自陆上,明代中后期后,来自 海上的威胁不断加强;明朝倭寇不断袭扰沿海地区;随着新航路的开 辟,西方殖民者也开始侵略沿海地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 湾)。
著作,这为研究当时各国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郑和下西洋,带动了亚 非许多国家与明朝进行朝贡和贸易,永乐六年,浡泥(今印度尼西亚的加 里曼丹)国王携王后来朝;永乐九年,满剌加国王率540余人来朝;甚至 远在东非的木骨都束和木剌哇,在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曾三次派遣 使节来明朝朝贡等,所有这些来访都受到了明成祖的高规格款待。
(2)设立内阁 ①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②设立者:_明__成__祖__。 ③性质:常设的辅佐_皇__帝__处理政务的_秘__书__机构。其官员称为某殿 或某阁大学士。 ④职责权限:日常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 为 “_票__拟__” 。 皇 帝 在 这 一 基 础 上 , 用 红 笔 正 式 批 复 奏 章 , 称 为 “_批__红__”。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 喻为_宰__相__。
“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D)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解析] 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 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 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 关系紧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项 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项说法错误。
(5)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 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 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
典例研析·立标杆
1.(2021·全国高考甲卷·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
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史料二]中国历代战争分布表(按明代行政区域划分)
战争
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序号 省名
总数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1 京师 712 89 73
116
228
60 146
2 南直 841 50 65
343
149
98 136
3 山东 437 141 67
(2)影响 ①地位: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 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 大的_财__政__负__担__,未能持续。
〔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 系,是两国或两个政府之间的一种承认尊卑地位的礼节性外交关系。古 代中国的朝廷对来朝贡的国家一般都有相当丰厚的回赐,这种“贡”和 “赐”的关系实际是不等价的,对朝廷来说是得不偿失,朝廷之所以明 知亏本而乐此不疲,是因为对这种交易怀有一种政治目的。
52 96
8 湖广 406 29 34
148
79
63 53
9 江西 126 1 8
37
14
15 51
10 浙江 208 1 4
20
35
21 127
序号 省名
11 12 13 14 15 合计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战争 总数
107 95 123 130 47 6 192
先秦
0 0 0 0 0 661
②变化:战争的性质由内部战争向反侵略战争转变。说明:中国古 代战争的性质主要是内部各政权和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明代中后期之 后,倭寇袭扰;西方殖民者侵略东南沿海,逐渐出现了反外部侵略的战 争。
[拓展]明朝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 (1)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最 典型的是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因为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 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的要求) (2)新旧交替:明朝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 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传入 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
(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 往理念,与西方殖民者的烧杀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交往理念与 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
(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 政治目的,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 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 重要原因。
2.明清易代 (1)清朝崛起 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__努__尔__哈__赤_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②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③1636年,_皇__太__极__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 为满洲。
(2)明朝灭亡 ①原因:明朝_政__治__黑__暗__,天灾流行,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 坠。 ②过程:1644年,农民军首领_李__自__成__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 朝灭亡。
3.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1)背景:_新__航__路__的开辟。 (2)表现 ①16世纪中叶,_葡__萄__牙__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_台__湾__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台__湾__。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内陆边疆 (1)鞑靼和瓦剌的威胁 ①背景: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_鞑__靼__、瓦剌两大 集团。 ②表现:鞑靼和瓦剌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 内地,包围北京。 ③解决:1571年,鞑靼首领_俺__答__汗__,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 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3)清军入关确立在全国的统治 ①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_山__海__关__,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 北京。 ②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 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考点探究·释难点
主题 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对外 交往的特点
[史料一]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必遵从当地习惯。如到印度古里,成 交时以拍掌为定,“自后价有贵贱,再不改悔”。到锡兰王居之城,得 知该国“崇信释教,尊敬象牛”等情况后,遵其习俗。到爪哇国,了解 到爪哇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不仅如此,郑和团 队还把各国的风土人情、山川道里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等进行详 细记载,并相继写成了《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