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主题设置与实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期刊主题设置与实现

学术期刊主题设置与实现 [ 摘要]移动阅读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引导学术共同体关注和感知学科前沿或重要课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议题。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公众认知的重要方式。学术期刊主题设置的价值在于学术引导,而其演进路径则与期刊历史发展阶段及稿源充足性相关。主题设置在学术期刊出版中有多种表现,而其实现离不开编辑的主体性及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化,并依赖于编辑综合素养的提升。

[ 关键词]议程设置;主题设置;学术引导;编辑主体性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公众认知的重要方式。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对特定议题的强调可以提高这些议题在公众感知中的显著度,影响受众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具体到学术出版领域,编辑可以运用议程设置的方式来发挥类似的学术研究选题引导功能。置身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征程上,在与西方国家竞逐知识高地、学术话语权的场域中,学术期刊必须强化主题设置理念,以问题为导向,设置栏目专题,组织研究议题,建构与议题有关联的思想辐射结构,从而促进社会议题、研究议题与受众议

题的不断互动与转换。特别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出版、移动阅读逐渐兴起,学术期刊主题设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移动阅读时代,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主题设置,引导学术共同体关注和感知学科前沿或重要议题,显然更具挑战性。

一、学术期刊主题设置的价值:学术引导学术界对编辑在期刊出版中所扮演的“把关人(gate-keeper)”角色业已形成共识,但对于“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学术界仍存在争论。对于编辑是否引领学术研究,以及学术引领的责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划分,包括期刊层级的划分、编辑和作者分工的划分、办刊阶段的划分等,因此,不能笼统地谈编辑的学术引领作用。在这里,笔者更愿意称之为“学术引导”,而且认为应当将其放在具体的、历史的情境下实事求是地讨论。譬如,由于创刊时间(历史积累)、创刊人或创刊单位的级别和拥有的资源、起步条件等要素禀赋的不同,期刊之间往往参差不齐。另外,期刊编辑在学术出版实践中是否能够发挥学术引导作用,与其本身的职业态度、抱负和愿意付出的主观努力也密切相关,这涉及到编辑的主体性问题。在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编辑是联系作者、审稿专家以及读者的中介,在整个期刊生产和传播过程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按照编辑学

“文化缔构原理”,编辑对于学术期刊的生产,起着引导、设计和组织等开发性作用,对学术稿件,起着鉴审、选择、淘汰和修正等把关作用,

而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大厦又起着构成、审验和革新等作用。编辑的创造性不在于独自的原始创造,而在于综合组织、装配构成整体结构的创造。如前所述,现有文献对于“编辑与学术引领”话题的探讨集中于第一个层面,即该不该引领的问题;关于第二个层面如何引领的问题,有学者提到议程设置理论,但鲜有从主题设置的角度探讨。其实,学术编辑同时还是一个议程设置者(agenda-setter),其对本学科的学术出版生态和学术研究生态,通过选择、设计、规划、推动等方式施加着影响。可见,学术期刊的编辑在期刊生产、开发、组织、把关、传播、引导等方面负有重要作用和责任。已有实证研究发现,CSSCI 期刊中排名前十的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 20__—20__ 年选题策划的论文,不同学科间策划效果差异显著。由此可以管窥,期刊编辑的主题设置对于引导学术界对学术议题的关注或争论是有积极效果的。

二、学术期刊主题设置的演进学术期刊的主题设置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有所不同。关于学术期刊主题的设置,根据期刊发展阶段、稿源充足性,可分为无主题设置、有主题设置两种情况,其中有主题设置的方式又可归纳为主动设置和被动设

置两种。通过对新闻传播学类期刊、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自然科学类期刊三类不同类型的学术期刊相关文本的分析,可以将学术期刊主题设置与期刊历史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见表 1)。在期刊创办初期,由于面向内部服务的定位及稿源不充足等问题,期刊通常没有主题设置。例如,《现代传播》在创办初期(1979-1990年)的定位主要是为学校内部教学工作服务(这也是当时高校学报的普遍特点),导致所选的论文驳杂(没有明显的主题设置意识),大量文章跟传媒研究无关(如体育、外语、思想政治等学科领域的论文)。但随着不断发展和改革,期刊逐渐走向成熟,稿源也逐渐充足,具备了主题设置的客观条件,编辑在期刊生产实践中开始逐渐形成不同的设置方式。近几年来,《传媒观察》《传播文化》《新闻学与传播学》等栏目逐渐固定,刊物特色愈加鲜明。所谓“主动设置”,是指编辑主题策划在先,根据策划的主题征集稿源或约稿,进而组稿出版。而“被动设置”是指先有稿源,通常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期刊,且稿源比较充足丰富。编辑从这些稿源中寻找主题相近或类似的稿件,把它们归纳组合为一类主题。因此,关于期刊主题设置,通常需要根据期刊的发展阶段和稿源等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从期刊发展规律的角度,一般而言,在期刊创办早期,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没有建立起来或仅在小范围内被知晓,稿源比较有限,为了保证刊物能够连

续出版,一般设定为季刊或半年刊等相对较长的周期。在这一阶段,作为学院派的学术期刊,大多是从内部(本校或本学院的教师或研究生)征集稿件。在主题设置方面,面对“稿荒”的实际,即便有主题设置意识,但往往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之后随着期刊的不断积累发展,在学界业界形成一定影响力和稿源越来越充足的情况下,

逐渐改为双月刊、月刊甚至半月刊。至此阶段,对于期刊主题,无论是主动设置还是被动设置,编辑或编委会均有相对充足的稿源作为依托。在当今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学术期刊主题设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议题遴选上,即内容上需强化选题的策划与论证。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已不再是传播链上的终点或终端,而是融入了知识生产和传播链条的全过程,所以需要增强期刊选题策划的创新力;而且受众具有议程设置的自主权,他们的相关意见和反馈信息,是检验议题设置是否准确、合理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传播渠道上,借力新媒体渠道,增强期刊议题的显著性,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在出版形式上,对新媒体上的内容呈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为增强受众对学术成果的关注,将相关热点问题的显著性研究成果放在网络平台的显著位置,通过对相关专业研究领域问题的挖掘,输送更多有思想、有深度的优质内容,引导受众深层次思考问题,等等。为适应不同介质(传统纸质媒体、新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