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导论资料-言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导论资料-言语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2.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间接性、改组性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每一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2.概念的种类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3.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有两种学说:
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
1.假设检验说(hypothesis test theory)
人物:布鲁纳
观点: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北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挑战:有人研究了某一刻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刺激、反应、反馈情况和所形成的假设的记忆情况。

结果并不完全符合假设检验说。

2.内隐学习说(implicit learning theory)
人物:里伯(Reber,1978)
观点: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

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支持:里伯实验
程序:设计一种“人工语法”,可以组成一个个字符串。

被试分成“努力记住字符串”组和“找出字符串排列规则”组。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让被试判断一些新的字符串是否符合语法。

→没有意识到有规则的被试成绩显著高于找出规则的被试。

这说明,当刺激结构复杂时,才取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2)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

(3)概念结构理论
概念结构的理论主要有层次网络理论、特征表理论和原型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
人物:柯林斯(Collins et al,69)
观点:概念是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

评价:简洁地说明了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它所概括的概念间的关系类型较少。

有实验表明,这种概念结构不一定具有心理现实性。

特征表理论(feature list theory)
人物:波纳等(Bourne et al,79)
观点: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两类。

前者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

后者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相当于非本质特征。

该理论认为,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评价: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但目前还难以解释某些自然概念。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
人物:茹什(Rosch,1975)
观点: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

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实验表明,每一概念范畴,其成员的典型性程度是不同的。

如:家具中椅子、沙发是典型成员,而橱柜的典型程度则较低。

最能代表该概念范畴的成员称为原型。

该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的成员来组成的。

评价: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此理论只适用于部分概念。

4.概念的掌握
概念的掌握可采取两种办法:(1)规则-例子-规则;(2)例子-规则-例子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新增)
推理-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2.推理的种类
(1)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
①武德沃斯认为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这就是气氛效应;
②查普曼认为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
③约翰逊·莱尔德认为推理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

(2)条件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

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

(3)线性推理:又叫关系推理。

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

其中休腾洛切尔认为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克拉克认为推理的前提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得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教育心理学中分为四个阶段:(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①识别有效信息,②理解信息含义,③整体表征④问题归类。

(2)寻求解答阶段:可能存在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4)评价结果阶段。

3.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

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

(2),启发法。

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

它有以下几种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
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一种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2),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备这种能力。

专家和新手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的不同。

(3),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有:1,知识表征的方式; 2,定势; 3,功能固着; 4,动机; 5,情绪; 6,人际关系。

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page]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增)
(1)思维的流畅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独创性(4)思维的精密性(托伦斯承袭了吉尔福特的观点新增的特性)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新增)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华莱士在1926年提出四阶段论:①准备,既搜集信息的阶段。

②沉思,既处于酝酿状态。

③灵感或启迪,即突然涌现出问题解决办法。

④验证,即检验各种解决办法。

(见教育心理学)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酝酿和社会因素。

但他人的评估和观看能限
制人的创造性。

酝酿:稍稍休息后突然找到答案。

定势和功能固着等心理因素在某一时刻阻碍着问题解决,这些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排除。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
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2.表象的特征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表象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概括性——表象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可操作性——人们可以早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心理旋转)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3.表象的种类(新增)
表象的种类:
(1)、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动觉表象如体育活动的动作,等等。

(2)、根据表象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知觉表象,感知事物时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记忆表象是指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想象表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或者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

(3)、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或单一表象:是反映某一具体客体的形象。

一般表象: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表象。

4.表象理论(新增)
(1)空间框架理论观点、证据
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

该模型强调,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突出原因有两个。

其中,一个原因是,上下维度与地心引力相关,而地心引力对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有着不对称的影响。

而前后、左右两个维度都不具备这种性质。

另一个原因是,上和下非常容易区分开。

在突出性方面次之的
维度是前后维度。

判断相对较快,尽管不如判断上下维度那样快。

最不突出的维度是左右维度,常难以区分。

我们偶尔地会混淆左边和右边。

(2)、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想象的含义:对头脑中已有的表型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也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不自觉进行的想象。

如看到天上的云层,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它象奇峰异兽,象大海,象草原等。

(2)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想象。

包括: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和幻想。

如作家的创作,画家的构思等。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消极的幻想是指离开现实,脱离实际,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想象,也叫空想。

3.想象的功能(新增)
(1)预见的作用。

(2)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代替作用。

(4)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
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具有创造性、结构性、社会性与个体性、指代性、意义性等特征。

2.言语的功能(新增)
1、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2、保存、传授、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学习、分享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3、进行智力活动的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3.言语的种类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语言活动
外部语言内部语言
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对话独白
4.言语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的表征: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
心理词典:保存在人脑中的一部字典。

它储存了大量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词的拼法、写法、语音及词义等信息。

它们按照一定方式组织起来
语言加工: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加工两种形式;也可分为模块化加工和交互式加工。

(请对照实验心理学启动范式研究来看——MJ注)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

语言的发音机制: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

1.言语运动中枢(新增)
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位置:大脑左半球额叶(额下回)。

病变或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表现为: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虽然知道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

其他布洛卡区受损伤的表现及可能原因:1)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等,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电报式的语言。

2)语言调节机制破坏:词语反复现象。

3)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的障碍。

4)语言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2.言语听觉中枢(新增)
威尔尼克区(语言听觉中枢):1874年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

位置:大脑左半球颞叶上回处。

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与语言的接受有密切关系。

病变或损伤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一种语言失认症。

表现有:1)词盲: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音的复杂声音模式。

2)对词义作出错误的估计。

3)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意义。

切断弓形束(联系威尔尼克区和布洛卡区的神经纤维束)也有同样结果。

3.言语视觉中枢(新增)
角回(语言视觉中枢):位置:顶—枕叶交界处,威尔尼克区上方。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

可将书面语言和口语互相转换。

切除或损伤角回会引起:1)阅读障碍: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2)听—视失语症:在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物名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

4)语义性失语症:角回部位存储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

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在各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彼此协同活动,共同执行着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

1)惠特克(1972):脑内语言代表区的模式图;两个主要的解剖组织。

2)欧杰曼(1991):语言的加工不只局限于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可能分布在脑的更广泛的区域内。

其研究用微电极刺激大脑外侧裂周围不同区域的单个细胞,发现对命名和阅读任务的干扰现象。

3)普赖斯(1996):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对比了复述词、听词和安静休息时大脑的活动过程。

(脑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磁共振(MRI)和功
能磁共振、EEG和MEG等。

) 4,语言在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割裂脑的研究),。

对大多数失语症病人来说,失语症是与大脑左半球某些脑区的病变相联系的。

语言主要是左半球的功能。

大脑右半球在语言理解中也有重要作用,如贾斯特等人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

在大脑左半球切除或损伤后,右半球的在语言功能方面的代偿作用。

[page]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新增)
语言理解首先要有正确的语言知觉,特别是在口头语言的理解中,正确辨别、分隔语音信息对口头语言的理解十分重要。

听觉、视觉形式的语言知觉。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声音对应于物理学上的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等等。

1、音调:(对应于物理学上的频率)语音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和松紧程度。

2、音强:(振幅)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

常用单位分贝,学听觉时讲过。

3、音长:(时间)语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波形)语音的特色。

取决于:1)发音体的性质;2)发音的方法;3)共鸣腔的形状和大小。

例如汉语拼音、英语元音音色不同。

(二)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
元音:气流通过声道不受阻碍清辅音:声带振动浊辅音:声带不振动,在发音通道上受阻根据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发音体的不同,可以确定每个音位的一些特征。

例如英语辅音的9对区别性特征。

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助于解释人对语音的感知,每个音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别性特征的模式。

特征觉察器(提问,见P126相关内容)
(三)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5点) 清晰度和可懂度——语音知觉的效果指标
1、语音类似性:两个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共同包含的特征越多,就越容易混淆。

如,ma和na等。

2、语音强度:5~130分贝(dB)
3、噪音掩蔽:信噪比(信号、噪音的比率)。

语音因语境作用,当语音低于噪音强度时,人仍可听懂语音。

例如,在人群中听到自己的名字,阈限低。

4、语境(context):狭义说,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

单词语境和句子语境。

句子语境条件下的“音位恢复效应”,说明人们对于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到语境影响的,也说明人们感知语言的主动性(主观意识的作用)。

例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句法、语义的作用: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情绪度都有重要的作用。

2.言语理解(新增)
言语理解: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言语理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词——最小的意义单位;句子——需要句法和语义的知识,也要在语境的帮助下;文本——以句子为基础推理、整合、提取意义。

3.句子理解
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句法分析的方式不同,得到句子的意义也就会不同;语义分析也不可缺少。

例如:英语中的成语理解。

影响因素有:
(一)句子的类型:句子的类型影响着句子的理解。

1)理解否定局比理解肯定句需要较长的加工时间;2)陈永明句子—图画验证任务研究表明验证汉语句子时间: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

3)可能的原因。

(二)词序: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例如单词复数、时态等等。

(参考陈永明〈基于记忆的句子理解研究〉)不同语言的词序不完全一样。

如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

(其他如英语、日语)
(三)语境:语言活动的具体情境,提供各种背景知识,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

1)波拉克的实验;2)歧义句的理解:语境的重要作用是提供一般性的知识背景。

(四)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相当于分析表层结构)
1)标准句策略:按照常见的句子结构来分析句子。

2)最小依附策略:人们倾向于采用最简单的句子结构来理解句子。

3)晚终止策略:在分析句子时,不要急于根据前面的材料对句子的结构作出判断。

例如,阅读英文长句的体验。

语义分析:语义知识帮助人们理解,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有关。

(相当于理解深层结构)
4.语篇理解
影响因素有:
(一)推理:如前面所讲,语言理解是个主动、积极的过程。

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象语言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

例如,在读到或听到这样的故事开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和“在一个漆黑而寂静的夜晚”,接受者就有不同的期待;再如,阅读侦探小说中
读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

(二)语境:见课本P312。

布朗斯佛尔德的实验。

(三)图式的作用: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1)故事图式(人脑中保存的故事结构的表征):人们熟悉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般知识。

桑代克(P. W. Throndyke,1977)提出故事的一般结构。

一般包括背景、主题、情节和结局。

研究表明,当故事按故事图式组成时,人们较易理解;相反就困难一些。

例如,倒叙的小说故事、悬念故事等等。

2)特定生活经验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特定生活经验对语言理解也有重要作用。

桑克(Schank)和阿伯尔森(Sbelson)(1977)把这种特定的生活经验称为“脚本”(Script)。

例如,上
饭馆吃饭的脚本(吃西餐的脚本等);早晨去上课的脚本;还有如经典的电影桥段(大团圆结局)。

当“脚本”形成以后,人们在语言交往中往往会根据头脑中的关于事件进行的标准顺序,去补充和预测所获得的语言信息。

例如,对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的更大兴趣。

总之,语言理解不仅依赖于对语言材料的正确感知,而且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各种形式的知识经验。

例如,阅读专业书籍就需要专业知识,否则很难看懂;或者有某种特定生活经验或情感体验再读有关的故事就更容易理解。

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相互作用饿过程,是根据过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在语言理解中起重要作用,它包括句法、语义。

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交际的环境,人们利用语境提供的背景知识,组织当前信息,对信息做出解释,产生期待和预测。

句子与课文的结构——语言的结构能从潜意识层面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暗示。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

更多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