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秧歌的场面描写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秧歌的场面描写作文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
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
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
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
和小伙子。

“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
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
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
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
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

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
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
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
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上个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气,使我们忍不住要出去转一下,地点是宁溪的一个农家
山庄.我们吃惯了城市的大鱼大肉,现在品尝一下乡村的特色农家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就在我们酒醉饭饱的时候,那边传来了一阵热闹的锣鼓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
原来是广场上正在举行扭秧歌活动.这个广场四面环山,虽然是冬天,但周边的有些树木
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平坦宽阔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特别是小孩子,异常兴奋,东奔西跑,也想上去扭两步.这时候,人越来越多,连小山坡
都站满了.欢快地乐曲中,一个穿着绿衣裤,右手拿着金边大扇子,左手捏着红色绸带一
角的人,脚踩着鼓点,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一刹那,广场上红绸飞舞,鼓声惊天,她
们动作整齐,手中的绸布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摆动,如银蛇,似飞练,让人眼花缭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双手不断变着花样,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红扇子.八角巾一会儿甩在肩上,一会儿摇下来,扇子一开一合,灵活无比,真是精神十足,绝不逊色于那些小伙子.
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左右,喇叭声,锣鼓声,把这个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净.我们都在看着,听着,在幸福和欢乐中陶醉着……。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
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
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
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
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
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
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

正扭到
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
的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
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只见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

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船里那水灵
灵的“大姑娘”在忸怩作态。

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他们手拿棒槌,身穿青大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爪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
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跟前,与“老汉”开始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似
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

绥德可谓陕北秧歌的中心,那里的农村至今仍保留传统的秧歌表演程式、礼俗和风格
特色,其中既有古代乡人驱傩的"神会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后才兴
起的新秧歌。

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
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

沉浸在欢乐愉快的喜庆气氛中的
陕北高原秧歌表演十分红火。

秧歌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
浩荡荡的秧歌队。

早年多是男扮女妆。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的也参加。

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的秧歌服,男的用毛巾包头,女的手持彩肩、汉巾。

拜年有排门子秧歌,彩门秧歌;正月十五有酒曲秧歌、花灯秧歌。

小场子秧又叫踢场子,分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

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局憨厚、开朗乐观的
性格。

陕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点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即在锣鼓乐器伴奏
下以腰部为中心点。

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脚下以"十字步"作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

上下谐协,步调整齐,彩绸飞舞,彩扇翻腾,同时还可以伴随着唱。

陕北秧歌主要有三种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

陕北秧歌的领头人叫伞头,
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两种道具都有吉祥的含义。

伞,寓义庇护众生,风调雨顺;虎撑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

据说孙思邈曾为老虎治病,为便于观察和治疗,曾用一铁圈撑开老虎的嘴,这铁圈就叫"虎撑"。

后来,虎撑演化为串乡治病民间医生手中发出声响的"串铃",成为民医的标志。

它在
伞头的手中,则成为消灾却病的象征物,又是指挥秧歌队表演和变化队形图案的响器。

伞头是秧歌队的领头人,通晓传统秧歌唱段,能即兴编唱新词,根据场地气氛或各家
的情况出口成章。

演唱时,他领唱,众队员重复他最后一句,形式简朴、热闹,词句生动、易懂,唱得观众皆大欢喜。

现在的秧歌舞,经过改革后角色有所不同,服饰可为现代装,腰系红绸带。

手中道
具可以是镰刀、锤子,可用花伞。

丑角也可不要,也可和霸王鞭结合起来。

如果您对我的答案满意,望采纳,谢谢。

第一篇秧歌的文章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
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
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
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
和小伙子。

“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
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
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
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
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

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
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
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
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
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验扭秧歌吧!
第二篇秧歌的文章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充满诗意的国画、有价值连城的陶瓷、还有
栩栩如生的剪纸。

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秧歌了,它是由人们在田里插秧的动作慢慢演变出来的一种民间
舞蹈。

非常的大众化,简单易学,可以锻炼身体,是很多老年人首选的锻炼方式,现在的
街头巷尾一到傍晚,就会响起咚咚的鼓点声,成群结队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有序的
扭起来!远处散步的人也会不自觉的跟着扭上几步!
传统秧歌的形式有踩高橇、地蹦两种。

高橇是经过加工后的木制品。

高橇越高,扭起
来就越好看,说明人的技艺越高,后来人们嫌麻烦,就改成了地蹦,地蹦就是直接在地上跳。

是现在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

扭秧歌时也要有秧歌的服饰。

种类也也很多,比如说花冠上面扎很多的小花,彩珠等,还配合有有彩带、扇子等扭起来更好看。

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其实传统秧歌里也分角色的,比如各种传说里的
经典人物,像《白蛇传》里的青、白蛇,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

还有像小丑一
样的角色但在秧歌里叫“傻柱子”,也是画着滑稽的妆,穿着特殊的衣服,这角色可不要演,需要会几个绝活才能选上,还需要特别的滑稽表演惹人笑,也是传统秧歌里的重要角色!
它的扭法也很讲究,有龙摆尾、别杖子、卷白菜、变大象等。

都是特别有看头的!
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民族特伟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元宵节那天,阳光还未走出地平线,烟花已经急不可待地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绽放起
来了.平日里寂静的夜空在元宵节的夜晚变得格外热闹.五彩缤纷的礼花在空中伴着清脆的
响声一朵朵盛开,点缀在无垠的夜空,将黑沉沉的天幕装点成美不胜收的画卷.既像是有
一双灵巧的手儿在空中织着美丽的刺绣;又像是衣袂飘飘的仙女们挥舞长袖,婆娑起舞,
洒下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好多好多盏孔明灯在空中明亮闪烁,飘飘荡荡,放飞着人们美
好的祝福和愿望.礼花们俨然像一个个技艺超群的演员,在天空举行着盛大的演出,精彩
绝妙,美轮美奂.地上的人们也在大聚会,黑压压一片,抬头观看着这场演出,目光全被
空中绽放的烟花吸引着,不时发出长长的赞叹声和鼓掌声.孩子们看着美丽的礼花手舞足蹈,嘴里“啊、啊”的欣喜声不绝于耳,更有拍着手兴奋跳跃的孩子将元宵节的快乐渲染
到了极致.烟花绽放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的像五彩缤纷的圆球,有的像满天洒落的星星,
有的像壮美的瀑布,有的像满天纷飞的雪花,有的像下起缤纷的细雨,有的像绚丽美妙的
彩虹……烟花们在砰砰声中竞相怒放,把天空辉映得如诗如画,观看的人们则如痴如醉……这时,我清晰地看到一朵晶莹闪烁、美丽无比的心花也绽放在了夜空里.她明亮、
清晰而暖彻心扉,暗淡了此刻所有的一切.那绽放的,是思念,是盼望,是美好与期待,
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深沉最美丽的情感.她穿越时空而来,绽放在夜空,闪耀在天际,仿佛
穿透黑夜的阳光,那么温暖而明媚地、晶莹而闪亮地绽放在我的心底.这朵花,丰盈灿烂,清新隽雅,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永开不败的花.。

第一篇秧歌的文章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
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
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

领头的
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

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

“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
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
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

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

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
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

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

正扭到
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

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
的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

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
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朋友们.来体
验扭秧歌吧!第二篇秧歌的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充满诗意的国画、有价值连城的陶瓷、还有栩栩如生的剪纸。

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秧歌了,它是由人们在田里插秧的动作慢慢演变出来的一种民间
舞蹈。

非常的大众化,简单易学,可以锻炼身体,是很多老年人首选的锻炼方式,现在的
街头巷尾一到傍晚,就会响起咚咚的鼓点声,成群结队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有序的
扭起来!远处散步的人也会不自觉的跟着扭上几步!传统秧歌的形式有踩高橇、地蹦两种。

高橇是经过加工后的木制品。

高橇越高,扭起来就越好看,说明人的技艺越高,后来
人们嫌麻烦,就改成了地蹦,地蹦就是直接在地上跳。

是现在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

扭秧歌时也要有秧歌的服饰。

种类也也很多,比如说花冠上面扎很多的小花,彩珠等,还配合有有彩带、扇子等扭起来更好看。

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其实传统秧歌里也分角色的,比如各种传说里的经典人物,像《白蛇传》里的青、白蛇,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

还有像小丑一样的角色但在秧歌里叫“傻柱子”,也是画着滑稽的妆,穿着特殊的衣服,这角色可不要演,需要会几个绝活才能选上,还需要特别的滑稽表演惹人笑,也是传统秧歌里的重要角色!它的扭法也很讲究,有龙摆尾、别杖子、卷白菜、变大象等。

都是特别有看头的!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民族特伟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上个星期,雪后晴朗的好天气,使我们忍不住要出去转一下,地点是宁溪的一个农家山庄。

我们吃惯了城市的大鱼大肉,现在品尝一下乡村的特色农家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就在我们酒醉饭饱的时候,那边传来了一阵热闹的锣鼓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出去一看,原来是广场上正在举行扭秧歌活动。

这个广场四面环山,虽然是冬天,但周边的有些树木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平坦宽阔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特别是小孩子,异常兴奋,东奔西跑,也想上去扭两步。

这时候,人越来越多,连小山坡都站满了。

欢快地乐曲中,一个穿着绿衣裤,右手拿着金边大扇子,左手捏着红色绸带一角的人,脚踩着鼓点,拉开了这次活动的序幕。

一刹那,广场上红绸飞舞,鼓声惊天,她们动作整齐,手中的绸布时而向前直伸,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摆动,如银蛇,似飞练,让人眼花缭乱,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群老奶奶,你看,她们左扭一下,右扭一下,双手不断变着花样,左手拿着八角巾,右手拿着红扇子。

八角巾一会儿甩在肩上,一会儿摇下来,扇子一开一合,灵活无比,真是精神十足,绝不逊色于那些小伙子。

热闹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下午三点左右,喇叭声,锣鼓声,把这个寒冬的冬意吹得一干二净。

我们都在看着,听着,在幸福和欢乐中陶醉着……。

我的家乡在都安的一个小县,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小县的大秧歌,更是小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真是家喻户晓。

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县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过不了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

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妻子和儿女。

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

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

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地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此情此景,引逗得一些青年人和孩子心里发痒,也争着加入到秧歌队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家常,自在悠闲。

唢呐不时的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就看不厌不疲。

这样喧器的场景一直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项目。

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也粉墨登场,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喜庆。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你好,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