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动车论坛_日本城市交通现代化与城市发展

合集下载

哪个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更为发达和便捷?

哪个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更为发达和便捷?

哪个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更为发达和便捷?公共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然而,不同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在规模、质量、效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那么,哪个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更为发达和便捷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说是超级强大。

日本的高铁系统以其极高的速度和准确度而闻名于世。

同时,日本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全球最为发达和便捷的之一。

无论是地铁、有轨电车,还是单轨列车,日本的城市内部都能够实现快速、方便、经济的出行。

此外,日本的城市公共汽车系统也覆盖面广,普及度高,可以使出行更为便捷。

2.德国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的强国,其公共交通系统也非常发达。

其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全面,包括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和城市铁路等。

着重强调的是,德国铁路的路网是全球铁路网中最为密集的之一,长途高速列车连接全国,早晚班次相当频繁,能够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

此外,德国的公共汽车网络也十分发达,总体而言,是一个交通资源丰富、公共交通发展成熟的国家。

3.新加坡新加坡作为一座都市型国家,其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被誉为全球最为现代化和高效的之一。

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系统以地铁为主,可以覆盖几乎整个城市。

此外,新加坡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互联工作模式也十分优秀,既能满足城市内的短途出行,也能连接周边地区,实现区域性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

此外,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还融入了高科技元素,例如全自动行车系统和智能票务系统等,可以给但是乘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4.中国中国是一个交通基础设施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目前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率和总线路长度均居首位,在许多大型城市中,地铁已经成为了市民主要的交通方式。

此外,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也是全球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就建在中国。

日韩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群建设的做法

日韩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群建设的做法
其次,高度重视综合交通设施,特别是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日韩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超前发展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综合性、网络化公共交通设施,不仅增强了城市的承载功能,也为市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次考察的首尔、东京和大阪等城市交通网络发达,运行间隔短、密度高、速度快。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注重满足长远发展需求,交通设施往往把20年甚至30年后的需求考虑在内。比如,日本现在使用的地下铁道、大型车站、地下街道等大型设施,多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著名的新干线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设,1964年开通,现在是城际交通的主力。大阪1960年制定城市道路规划,当时就考虑到20年后交通会发展到什么样子、有什么需要,为此确定了10大放射状道路和3条环线的道路建设规划,以后的历次修订基本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二是多元化、综合性强。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城市交通系统庞大,选择性强、便利程度高。各大城市的电气铁道、地下铁道、路面电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构成了地面、地下、空中三张立体交叉的公共交通网络。地面网包括电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服务城市内部短距离交通。地下网主要是地铁,集中在市区中心,目前东京大约有50多条地铁线路,延伸到市区的每一个角落,是城市交通的主力。空中网主要是高架的新干线、高速公路,解决中长距离交通问题。首都圈高速公路呈“三环九射”形状,确保都市中心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再加上11条环线、36条放射线和294条辅路组成的普通公路,构成了东京都市圈公路交通骨干架。三是强调无缝衔接。各大都市圈交通复杂多样,但线路布局合理,干线、支线配合,铁路、地铁与公路交通在都市区纵横交错,交通节点上往往多种、多条线路重叠在一起设立车站,实现了无缝对接、自由换乘。同时,强调轨道交通自动化、公共设施人性化和交通管理精细化。乘坐新干线列车,购买车票、检查均由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通过系统还可以方便获知列车的到站时间及一些其他信息。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在结合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日本相关经验进行借鉴性分析,为提出一套包括机制建设、政策法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在内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障碍的综合解决策略提供依据。

正文:与我国部分地区相似,日本土地、能源、资源短缺,人口密集。

但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努力,克服阻力,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新干线、城市电车(即电气化火车)和地铁,加上空中和水上交通,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十分发达。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发展,此过程中要想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日本交通发展特点1.管理政策及相关法规的构筑有别于我国按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各方政府分别设立若干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条条管理的管理模式.而日本综合交通规划的制定则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借助法律、法规确保交通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

日本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历经多次变革,总的变革趋势体现了由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向集中统一和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的改革取向。

目前,日本交通运输实行纵横结合、以横为主的管理体制,从总体上加强对全国交通运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有着鲜明的特征即:a中央层面组织规模较大,业务范围较广。

b对不同运输方式实施统一管理,注重相互协调。

c地方管理权限在逐渐变大,逐渐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同时,日本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竞争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是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和高效运行的原动力。

因此,日本政府始终把开放、统一的市场体制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通过市场增强运输企业的活力,提高运输效率,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高效运行。

在培育和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

_动车论坛_国外高速铁路的现状与发展——日本

_动车论坛_国外高速铁路的现状与发展——日本

国外高速铁路的现状与发展——日本
继东京——大阪东海道515公里新干线建成通车以后,其他主要运输方向也都修建了高速新干线,主要有东海道(东京——大阪)、山阳(大阪——博多)、东北(东京——盛冈)、北陆(高崎——长野)和九州(八代——鹿儿岛)等新干线组成,总长2175.2公里。

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全国高速铁路网建设规划,初步计划到2013年建成的线路有:从八户到青森长96.5公里高速线(东北新干线延长线);从青森到札幌长300公里的高速线(北海道新干线);长野—富山—小松—大阪长473公里的高速线(北陆新干线延长线);福冈—熊本—八代长130.9公里和福冈——长崎长140公里的九州新干线的2条支线。

日本的城市交通管理如何实现智慧出行

日本的城市交通管理如何实现智慧出行

日本的城市交通管理如何实现智慧出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城市交通管理的智慧化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运行效率的关键。

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实现了智慧出行,为全球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日本城市交通管理实现智慧出行的基础在于其完善的交通规划。

日本的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等因素。

在城市中心区域,密集的地铁和公交网络确保了大量人员的高效流动。

而在郊区,道路规划宽敞合理,便于私人车辆的通行。

这种规划模式有效地减少了交通拥堵,并提高了出行的便捷性。

日本高度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地铁、公交、有轨电车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地铁系统尤为发达,不仅线路众多,而且运营时间准确,换乘方便。

公交车辆则采用了智能化的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交通状况和乘客需求调整发车时间和线路。

此外,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也十分人性化,通常与商业设施、居民区紧密结合,方便乘客上下车。

智能交通技术在日本的广泛应用也是实现智慧出行的重要因素。

交通信号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能够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在高速公路上,电子收费系统(ETC)的普及减少了车辆在收费站的停留时间,缓解了拥堵。

同时,智能导航系统为驾驶员提供了实时的路况信息和最优的出行路线,帮助他们避开拥堵路段。

日本在交通管理中还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包括车流量、车速、拥堵情况等。

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为交通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适时调整公交线路、增加或减少交通设施等。

另外,日本的交通法规和执法也相当严格。

严格的交通法规规范了驾驶员和行人的行为,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高效的执法力度确保了法规的执行,对于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罚,维护了交通秩序。

为了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_动车论坛_接触网教案-东京都市圈的交通系统

_动车论坛_接触网教案-东京都市圈的交通系统

东京都市圈的交通系统东京都市圈的交通系统是此次考察的重要内容,它的交通解决方案给整个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东京圈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面临东京湾。

区域定义是以东京都厅为原点,半径65Km左右;含横滨、川崎、土奇玉等150多个市镇,总面积约12000Km2,居住人口为3200万人,通勤通学人员为2100万人。

东京圈的公共交通主要由城市电气铁道、地下铁道、单轨与导向轨、路面电车、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等6大部分构成。

●城市电气铁道。

东京圈的城市电气铁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JR(Japan Rail)所属;另一部分为私铁。

JR(国铁)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所属的线路共计17 条,全长887.2Km。

私铁部分由西武铁道、东武铁道、东京急行电铁、京滨急行电铁、京成电铁、京王电铁、小田急电铁、东京临海高速铁道、首都圈新都市铁道等13 家公司所属,总计33条线路,全长963.1Km。

东京都内的JR路线,除了东海道新干线属於JR东海管辖外,其他皆属於JR东日本管辖。

东京都内新干线部份:东京站是东海道新干线与东北新干线的端点站,同时也是列车最主要的起迄站;此外也有许多经由这两条新干线而直通其他新干线(九州新干线除外)的列车自此发车。

东京都内虽然各条电气铁道线路密密麻麻像电路图一样,但布局非常合理,而且并不影响公路交通。

东京都在修建“电车”线路之前首先要对地区客流量和乘客需求等要素进行充分全面的调查,以此为基础进行修建。

管理当局还根据新出现的交通问题筹划建设新的线路。

比如,东京都内最主要的一条电气铁道线路便是JR山手线,它是一条环状铁路。

由于这条交通干线客流量过大,东京都交通部门便又修建了一条中央线,横穿山手线,从而大大缓解了山手线的紧张状况,也为乘客节省了时间。

东京的JR电车,有各自的标志色。

车体全身被涂成该色,或者在不锈钢车体上示意性地涂上带状标志色。

山手线的标志色为黄绿色,京浜东北线为浅蓝色,中央快速线为红色,中央总武慢速线则为黄色。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及其启示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及其启示
虽 【 城 市 交 通 】
达谈站.从旁边的新挢车站 可以看科y u r I k a mO me 线・
图1 山手 线 与 其 他 线 路 连 接 情 况
为 日本 政治 中心 。1 8 6 8 年 江 户改称 东 京 ,正式 成 为
进入 2 0 世 纪后 日本工业 化 加速 发展 ,向东京 集
路 、无轨 电车 、钢索铁路 、磁悬浮列车和其他铁路
(  ̄ 1 2 0 0 5 年 开通 的爱 知县 I MT S 一 中低 速 磁 悬 浮交 通) 。 日本 普通 地 面 铁 路 在 1 9 4 0 年 就完 成 了通 达全 国各地 的铁 路 网 。从 营业 里 程看 ,二 战后 发展 起来 的新干 线 、城市 地 下铁 等只 占现今 轨 道交 通系 统 的
虽 【 城 市 交 通 】
别 是 东北 本线 电车线 ,直 接连 通 了琦玉 县南 部 与东 挂 式 单 轨 铁 路 、跨 座式 单 轨 铁 路 中央 引 导 式 铁
京都心 ,大宫到上野之间的时间缩短3 1 1 4 0 分钟 ,每
天往 返 合 计 2 0 6 个车次。1 9 8 3 年l 2 月 在 大 宫一 羽 冠 间局 部 开 通 了新 交 通 系 统 。沿 线 都 是 都 1  ̄ , 4 0 公 里 圈 内 ,轨 道交 通从 此替 代 了 巴士成 为通 勤通 学 的主 要 手段 。 1 9 8 5 年琦 京线 的开通让 大 宫站 直连 东京 副
心 ,山手线上 的车站成为郊县与都心交通的换乘节
点 。从 都 心 向全 国各个 方 面 的列车都 以这些 车站 为 起点 ,从 全 国各 地来 东 京 的列 车 也 以这 里 为 终点 。
私铁公 司在山手线上 的车站周 围建设 大量 商业设 施 ,涩谷 、新宿和池袋等地借助轨道站点的位置优 势 ,吸引大量客流 ,发展为东京的副都心。 二 战后东 京都 内的轨道 交 通建设 ,主要 是地 下 铁 路 建设 以 及 对 战 前 铁 路 进 行 电气 化 、复 线 化 改

日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

日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

日本轨道交通站城一体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发布时间:2021-11-28T15:14:50.49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2期作者:吴欣燕[导读] 形成以轨道线网、车站为中心的紧凑城市结构和通勤生活方式。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轨道交通及周边综合开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革新作用越来越显著。

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区轨道交通发展起步较早,在公共交通导向下的站城一体化发展程度较高。

其中,日本的“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轨道枢纽周边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日本在二站后为应对经济高速增长、人口急速扩张导致的城市核心区负载能力不足所引发的住房紧缺、郊区无序扩张等问题,提出“紧凑城市”发展目标,即通过公共交通导向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形成以轨道线网、车站为中心的紧凑城市结构和通勤生活方式。

一、日本站城一体实践案例田园都市线连通东京市区与西南部郊区新城,长约32公里,设27个轨道站,为引导新城与市区双向客流均衡集散,东急电铁在田园都市沿线规划了不同的城市功能枢纽站节点,如居住、商业、教育、文体功能等。

田园都市线与城市联动发展,郊区新城、轨道线路、枢纽站交融互为动因,致使促使人流、客流、商流三个者之间角色相互转化;通过引导轨道沿线职住平衡、培育沿线差异化功能节点,促使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提升;轨道主体同步作为新城开发与土地使用主体,保证线网与物业开发选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同步,站线也随后期新城发展而增密延长;以利益返还模式吸引土地所有者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减轻征地资金压力。

筑波快线是东京的近郊通勤快线,全长约60公里,设20个轨道站,是市域轨道交通设计、建设、运营的典范。

筑波快线在前期规划时,按“土地收储先行于轨道建设”的时序,低价收储轨道沿线土地后再快速进行周边综合开发;在实现轨道线网盈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沿线品质、集聚人口和企业、带动沿线土地溢价、增加城市税收等措施,促使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反哺轨道建设运营。

东京城市发展形态及交通结构

东京城市发展形态及交通结构

东京城市发展形态及交通结构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级的大城市,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交通服务始终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逐步走向国际化。

一、东京城市发展形态(一)土地与人口东京都的行政区域东京作为行政区被称为“东京都”,包括三大部分,即东京23区、多摩地区、太平洋的伊豆群岛等岛屿。

如果以东京为核心,30公里为半径,包括附近的千叶、琦玉、神奈川3县,则构成日本最大的城市圈——“东京圈”。

到2000年,“东京圈”已发展到70公里半径范围,包括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山梨县在内的一都七县。

2000年白天从各地流往东京都的人数,东京圈“一都七县”示意图东京圈占地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城市圈面积稍小,但总人口达到3400万。

中心城区东京都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736人,是日本所有辖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并且昼夜人口极不平衡,白天人口是夜间人口的倍多。

随着城市中心区发展、地价增加等原因,东京23区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白天人口呈增加趋势,这种情况缓解了城市中心区压力,但同时也增加了通勤高峰期城市交通压力。

(二)经济发展水平东京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5万美元,金融业和商业发达。

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东京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

东京霞关一带还聚集着国会议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务省、通产省等内阁所属政府机关。

各种文化机构也密集于此,其中有全国80%的出版社和设备先进的国立博物馆、西洋美术馆、国立图书馆等。

东京的大学占日本全国大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就读的学生则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东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还经常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东京音乐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等。

二、东京交通结构规划(一)东京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大规模的市郊铁路系统。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里程为公里,其中包括超过1900公里的铁路系统,连接东京都周围的神奈川、琦玉、千叶三县。

同时,短编组的城市型列车建立起便利的城市中心地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联合大规模的铁路系统实现了通勤交通。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2)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2)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城市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日本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行剖析,包括其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日本城市交通的特点1. 高效性:日本城市交通系统以高度的准时性和可靠性而闻名。

无论是地铁、电车还是巴士,都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为居民提供便利。

2. 多样性:日本的城市交通系统多样化,包括地铁、电车、巴士、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这使得居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交通方式。

3. 公共交通优先:日本政府向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因此,公共交通在日本城市中得到了优先发展和支持。

二、日本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城市交通主要依靠人力车和马车。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些交通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地铁系统的建设:20世纪20年代,日本开始建设地铁系统。

东京地铁系统于1927年开通,成为日本第一个地铁系统。

随后,其他城市也相继建设了地铁系统,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便利。

3. 电车和巴士的发展:除了地铁系统,日本还发展了广泛的电车和巴士网络。

这些交通方式覆盖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

4. 高速铁路的兴起: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如新干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系统之一。

它们以高速度、准时性和舒适性而闻名,成为连接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三、日本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交通的推广: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日本将进一步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电动车辆和自行车。

这将有助于减少交通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

2. 利用科技创新:日本将继续利用科技创新来改进城市交通系统。

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将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3. 跨城市交通的整合:日本正在努力实现城市之间交通的无缝衔接。

通过整合不同城市的交通系统,居民将能够更方便地在城市之间出行。

东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及启示

东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及启示

准确、安全、舒适、节能、污染小的优点。日本东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分
为地铁、JR(原日本国有铁路系统Japanese Railway)、私有铁路三部分。
通常,东京人把在轨道上行驶的电气化列车视为电车或城市铁路,并不严
78
格区分地铁、国铁、私铁的概念。
东京都行政管辖 23 个区,面积 620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约为 820 万。
海外视窗HAIWAISHICHUANG
由 55.6% 提高到 56.5%,仅提高了 地 铁 “ 帝 都 高 速 度 交 通 营 团 ” 为 2 ~3 分钟,地铁车辆长度多为
0.9 个百分点,仍然占举足轻重的 (TRTA)变更为特殊公司“东京地 18~20 米,采用 8~10 辆编组,全
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地铁比重提 铁 株 式 会 社 ”, 简 称 东 京 地 铁 列乘客定员超千人,运输能力是公
日本东京都有两大地铁运营系 合计全程109公里,承担地铁客运总 人,最高运行速度100 公里/小时。
统:东京地铁和都营地铁。东京地 量的 29.4%。平均每个乘客的乘车 仅东京地铁高锋小时输送能力就超
铁是亚洲最大规模的铁运输机构。 距离为 7.0 公里。从 2004 年 4 月起, 过 80 万人。
高了 0.8 个百分点,说明地铁相比 (Tokyo Metro)。东京都交通局从 交汽车无法比拟的。有乐町线采用
于 JR 线、私铁发展得更快些。
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修建地铁,到 10000 系列车,编组方式为 5 动车 5
1.东京都地铁发展情况
2000年共建设和投营4条铁路线路, 拖车的 10 节编组,编组定员 1518
63.0 63.0 64.0 63.0 63.0 64.0 63.563.562.8 62.562.0 62.0 62.161.5 60.459.859.058.357.2 57.3 56.856.7

日本当代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析

日本当代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析

日本当代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析摘要:介绍了日本当代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并对尚未应用的HSST磁悬浮系统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单轨电车;直线电机电动车组;自动导轨电动车组根据笔者曾在日本研修轨道交通问题和近年来多次赴日考察的体会,主要介绍日本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并就HSST常导磁悬浮系统在日本的发展前景及其实用性问题进行简析。

1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特点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历史悠久,以东京地铁为例,早在1953年就出现了以营团地铁丸之内线用300型电动车组为代表的现代城轨系统的雏型,至今已有5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化,旧有的路面电车和地下铁道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既有设备不断更新,并出现了各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已在各大中城市正式投入运用的新系统可分类为单轨电车、自动导轨电动车组(AGT)、轻轨 (LRT)和直线电机电动车组。

此外,还有计划即将投入实际运用的HSST系统。

作为具有大量输送能力的地面轨道系统,与既有的路面电车、地下铁道系统相比,可列举以下主要特征。

1.1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日本的各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均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产品,在设计中采用大量新结构和新技术,其车体结构类似高速车辆,均为不锈钢或空心型材的铝合金材料,轴重一般在10t以下,并具有良好的空气力学和动力学性能。

在控制系统方面多采用带有再生电力制动的VVVF逆变器控制,具有节能优点。

驱动系统均由动力分散的动车组成,有较强的起停能力。

制动控制也多采用电子指令的复合制动方式。

此外,还大量应用了列车自动控制(ATC)、车载列车信息技术、无维修化等新技术。

1.2对城市交通的适应性根据客流量大、区间距离短、停站多等城市交通的特点,新型城轨系统作为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能满足通勤、通学等短途旅客运输的需要。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城市交通系统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日本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一、地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日本的城市交通以地铁系统为主,其建设和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在20世纪初,日本开始引进欧洲的地铁技术,并在东京和大阪等大城市建设了第一条地铁线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地铁系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和改进。

在地铁系统建设中,日本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

他们引进了自动驾驶技术,使地铁的运营更加高效和安全。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先进的信号系统和列车控制系统,以确保列车的准时和频率。

二、公交系统的优化和改进除了地铁系统,日本还注重公交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他们引入了智能公交卡,方便乘客刷卡乘车,并实现了不同公交车之间的无缝连接。

此外,他们还推出了电动公交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噪音。

日本的公交系统还注重乘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他们在公交站点设置了候车亭和座椅,以提供更好的等候环境。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乘客服务活动,如提供免费WiFi和充电设施等。

三、自行车道和步行街的建设为了鼓励人们骑自行车和步行,日本在城市规划中设置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

这些道路和街区不仅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方式,还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日本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他们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道,并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有效的隔离。

此外,他们还在步行街上设置了休息区和绿化带,以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

四、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为了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日本引入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这些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了交通流量的智能调控和交通事故的预防。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信号灯的优化,交通流量的监测和调控,以及交通事故的预警和处理。

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日本的城市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大减少了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日本的城市规划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日本的城市规划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日本的城市规划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当今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日本作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城市规划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日本的城市规划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生活质量。

在规划之初,便广泛征求民众意见,让居民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中。

这种参与式规划不仅增强了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确保规划方案更贴合实际需求。

例如,在社区建设方面,规划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日常活动范围和出行便利性,设置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园、图书馆、医疗机构等,打造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交通规划是日本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日本的城市交通系统高效便捷,这得益于其科学合理的规划。

城市中地铁、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网络密集,站点分布合理,换乘方便。

同时,为了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出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置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运营线路和时间等。

此外,还大力推广自行车出行,建设了专用的自行车道,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能源规划方面,日本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通过在城市中大规模安装太阳能板、风力发电设施等,提高了能源自给率。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智能电网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和使用。

在建筑领域,推行节能标准,新建建筑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降低了建筑能耗。

信息化建设也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城市中广泛覆盖高速宽带网络,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路灯、智能垃圾桶等。

这些设施能够根据实时情况自动调整工作状态,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另外,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充分应用,通过对城市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为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城市的精准规划和管理。

日本高铁发展史动车论坛

日本高铁发展史动车论坛

日本高铁发展史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载客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已经安全行驶了近半个世纪。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举办前夕,这条凝聚着一代日本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并在运营的第二年达到了令世人艳羡的210公里时速。

东海道新干线把京滨、中京、阪神城市群结成一个“4小时经济圈”,创造了沿线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

半个世纪来,新干线极大地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其自身也成为外国人赴日旅行的必到之地,被称为日本的“名片”。

然而,任何一种新鲜事物诞生之初皆会遭受误解。

作为耗资巨大的国家基建工程,东海道新干线从筹备、建设到通车,一直饱受来自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质疑。

打开尘封的历史,半个世纪前围绕新干线展开的那场争议,对于现代的启示依旧深远。

落后国的追击日本的铁路网初建于明治时代,由于历史局限性,其轨道比国际通行的标准轨略窄。

此后数十年,在战争的影响下,修建较宽轨道的计划一再被搁置。

列车在窄轨上的运行速度严重受限,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铁路列车运行时速仍被限制在100公里以下。

而欧美国家普遍的火车时速已超过120公里,其中英国伦敦-爱丁堡间运行的特急列车“飞翔的苏格兰人”用蒸汽机车牵引,以16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德国国铁列车以150公里/小时以上的最高速度运行;美国铁路甚至达到了180公里/小时的高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特别是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着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

1957年,日本运输省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东海道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1958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修建东海道新干线的设想。

调查会当时提出三种方案:一是将已经复线化的原有窄轨铁路线再复线化;二是铺设窄轨新线;三是修建标准轨新线。

日本三大都市圈快速轻轨交通网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三大都市圈快速轻轨交通网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三大都市圈快速轻轨交通网的形成与发展1 日本三大都市圈快速轻轨交通网的形成快速轻轨交通在日本的三大都市圈非常发达,发挥着城市综合交通网干线交通的作用。

日本的快速轻轨交通通常实行10辆以上编组运行,一列定员1200~2000人。

在早晚两个高峰时间带内实行2分钟间隔的高密度运行。

最高运营速度达80km/h,平均运营速度不低于60km/h,单向运输能力最高可以达到50000人/小时以上。

合理服务半径在10~80km之间。

据统计,东京大都市圈每天快速轻轨交通的旅客交通运输量高达2710万人次,其中通勤、通学旅客交通运输量1790万人次,占城市旅客交通运输量的66%以上。

[1]日本的铁路建设始于1872年(明治5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铁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主要承担中心城市间的交通联络。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开始对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随着电力机车的使用、线路的专用化改造,以及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外围地区中转站的建设,传统的铁路开始向快速轻轨交通的方向发展,承担起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联络的功能。

在20世纪20年代,东京大都市圈郊区私有铁路的路网就已基本上形成。

1927年在城市中心地区开通了上野——浅草间的日本第一条地铁线路,1939年又开通了浅草——涉谷间地铁线路。

1942年日本成立了帝都高速交通营团,专门负责地铁的建设与运营。

从此,东京大都市圈的地下、高架、地面线路相结合的快速轻轨交通开始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帝都高速交通营团开始修建地铁丸之内线,并于1954年建成通车。

1955年在东京召开了城市交通审议会上,根据东京大都市圈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进一步加强东京大都市圈快速轻轨交通的建设,确定了东京都政府作为新的主体参与东京大都市圈地铁建设和运营。

1960年随着东京都负责建设的押上——浅草桥间的地铁全线开通,揭开了帝都高速交通营团和东京都政府共同建设和运营东京大都市圈快速轻轨交通网的历史。

日本交通状况浅析

日本交通状况浅析

日本交通状况浅析日本交通状况浅析一、高度发达、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在日本,轨道交通包括城市间的火车、城市中的地铁和有轨电车。

轨道交通第一个优势是经济。

日本汽车售价相对便宜,但保有和维护私家车的经济支出很大。

相比之下,轨道交通则要划算得多。

便捷也是轨道交通吸引乘客的重要原因。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在东京,居民一般步行10分钟至15分钟就可以到达最近的车站。

日本轨道交通车辆充足。

为了保证乘客的需要,东京的地铁、有轨电车在白天一般5分钟左右一趟,高峰时则每隔两分半钟就发一趟车。

轨道交通乘坐环境也非常舒适。

地铁、电车车辆一般都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做到车厢冬暖夏凉。

车厢每个车门上方都安装有液晶显示器,提示站名,提供换乘指南、线路运行状况等信息。

日本轨道交通依靠自身的优势吸引了乘客,同时降低了人们驾驶私家车出门的需求。

在东京,有超过90%的人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工具上下班,选择私家车的只有6%。

这不仅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对保护环境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除地铁之外,日本的高架轻轨列车也很方便。

这种“空中列车”与地铁一样,也是间隔2~3分钟1趟,与地铁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构成日本都市的立体公交,激活和促进了日本社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速聚散与运转。

二、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日本东京的电脑自动化智能管理交通的流程,使借助遍布主要路段的6000部车辆感知器、90部自动摄影机,将路面情况传送至警视厅的21个电视屏上,通过电脑分析,将各路段的车流拥挤程度、车速等数据,用红、黄、绿等颜色自动显示出来,而指挥中心很快就可以掌握全盘情况,然后通过电台广播直接指挥。

(一)车辆导航系统为了使驾驶员在驾驶中可以采取最佳的行动,通过分散交通流等为驾驶员提供便利,将经过路线的堵塞信息、所需时间、交通管制信息、停车场的满空信息等通过双向通信的导航系统或信息装置提供给驾驶员。

此外也可事先在家中、办公室等地获得同样的信息以便制定合适的出行计划。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

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

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东京都人口密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较显得特别高,整个城市密度达到500人/km2,行政商务中心区密度为13,000人/km2,城市化基本上在半径50公里向四周发展。

东京圈要协调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化费很大精力,特别是交通问题。

一、城市问题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事务机构过分集中、活动频繁、人口不断增多,交通、住宅、环境、垃圾清除及防灾等问题越来越尖锐。

近几年来,土地价格突如其来的上涨,致使中等收入的家庭很难购买市内房屋。

因此多数住宅远离市区,市民甚至购买更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工作一般却在市中心,造成住宅和工作地点或者学校之间交通上的压力。

市中心的商务、社会活动十分集中,人来往返,车辆增多,使原已饱和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交通阻塞、环境问题,如由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

另外,1995年1月,阪神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公共建筑、城市道路设施和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但也唤醒了人们要重视保护城市,防止突如其来的灾难。

二、集中在市中心的交通1、通往市中心的交通量逐渐增加目前,各项社会活动机构都集中在市中心区,也推动了东京都本身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信息对它们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人口也十分密集,将近有1200万居民,占整个日本国10%人口居住在东京都,每天近360万职工和学生涌入行政商务中心区(618km2),该行政商务中心区内本身居住着800万居民,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东京都的一大特征,因此,道路和铁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线。

2、与交通不相适应的道路系统以往的想法,使市民交通出行方便,小汽车当然占绝对优势,特别是随着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市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增加汽车数量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1965年,小汽车是107万辆,到1992年,汽车数猛增,已达到420万辆,比以前增加了4倍,但是与此同时,道路面积发展得不快,道路总长度仅仅增加了1.2倍,道路的建设量远远不能适应交通量的增加,因此就出现了交通阻塞情况。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对其城市化的影响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对其城市化的影响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对其城市化的影响
姜阳(编译)
【期刊名称】《世界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日本经济新闻曾报道说,欧洲铁路工业联盟(unife)新近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2015—2017年全球城市铁路的车辆需求为每年360亿欧元。

地铁等需求将比2009—2011年增长20%。

相比之下,同期内高铁和干线列车的需求仅为260亿欧元,增幅为13%。

全球轨道投资的重心已经从高铁转向城市地铁和轻轨。

【总页数】1页(P55-55)
【作者】姜阳(编译)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5
【相关文献】
1.走出高城市化的误区--日本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启示 [J], 王德;彭雪辉
2.日本早期的城市化及其社会影响 [J], 马约生
3.城市轨道交通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J], 聂阿新
4.浅析美国、日本城市化对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启示 [J], 马坤
5.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化进程研究 [J], 孙久文;张翱;周正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城市交通现代化与城市发展
1 前言
日本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日本于1889年设立市制,当时设立了39座城市,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城市仅有6座,其人口总和为22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左右。

但此后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猛增。

1955年日本都市人口达到约5,000万人,为全国人口的56.1%,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至1992年,日本共有城市663座,人口总和约9,630万人,占全国同期人口的77%,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了城市化高度发达阶段。

日本城市迅速发展与壮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明治维新以来工业持续发展使城市面貌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彻底改变以外,交通发展也对城市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 日本城市交通的发展
2.1发展背景
日本历史上较为封闭,城市主要是封建藩主割据的领地,城市道路多为两车道,街面狭窄,以河网水运居多。

1858年,日本实行对外开放,开始引进西方技术与文化。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展,城市间交流频繁起来,自1870年起进行全国铁路大建设,电车、公共汽车与地铁也相继出现,城市进入了铁路与汽车时代。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发展一度萧条,但1950年代借美国侵朝战争又逐步恢复,1960年代经济高速起飞,从而导致城市迅速发展。

由于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导致城市病严重,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原有道路建设已无法适应交通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已意识到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对交通建设与发展也更加重视起来。

2.2 发展政策及相关法规
日本的城市发展一开始走的就是自上而下的道路,政府的政策及意图对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代就已确立了交通先行的城市发展政策,此后一贯重视交通发展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

相关法规除城市规划法外,还有更高层面的国土利用规划法和国家主干高速公路建设法,专项法有道路法、汽油税法(确保道路建设的资金来源)、有轨电车法及停车泊位法等。

另外,国家还设置了大都会地区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直接参与大型道路设施建设。

中央政府力求通过这一系列法规和开发手段,达到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发展的目的。

2.3 城市交通发展轨迹
封建时代的日本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明治以后马|考试/大|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长达30多年。

1903年,有轨电车在东京出现后很快取代了马车,成为日常主要交通工具。

而早在1870年,日本即在英国人指导下开始修筑横滨通往东京的铁路,在1872年完成并投入运营。

此后日本就开始自己设计和建造全国的铁路网,铁路日渐成为运输的主力军。

到20世纪初,从东京到其他主要城市的铁路线已全部开通,从而为工业发展与城市向外扩展打下了基础。

日本的地铁于1927年始建于东京,长仅2.2公里。

此后大阪与名古屋相继建设地铁,后因战争停建多年。

19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导致日本都市地铁高度发展,形成了地铁交通网络,从市区延伸到郊区,与地面交通及各种快速轨道交通相互衔接形成了整体。

日本公路发展始于1950年代的经济恢复期,颁布了道路法并于1954年开始执行道路建设五年计划,此后道路建设投资成倍增加。

随着路况改善,公路客货运量猛增,货运从以铁路为主转为以公路为主。

日本早在1957年就着手建设高速公路,1969年东京至神户间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随后建设了南北相贯的5条大干线,与已有的东京、名古屋及阪神地区的高
速公路相接,形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体系。

日本对新交通系统的研究十分重视。

1964年就已建成时速100公里的新干线,往来于东京及大阪之间,这标志着日本在交通技术上开始超越欧美。

日本计划用新干线联系全国各主要城市,从而大大缩短城市间的时距。

近年来,日本城市新交通系统发展引人注目,目的在于解决中距离中运量交通,以弥补以往只注重发展长距离而导致近距离交通手段的不足。

其运输工具种类繁多,现代化程度极高,包括单轨磁性电车。

悬挂式单轨交通、封闭式专用公共汽车道、无人驾驶定时往复电车等。

现在,日本交通的现代化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3 交通现代化与日本城市发展
3.1 城市的扩展
交通发展为城市的扩展提供了前提。

在交通现代化进程中,日本国土的全面城市化也同时在进行。

日本城市人口密度历来较高,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使人口郊区化及城市结构调整成为可能。

以东京为例,明治维新时期,由于交通方式以徒步为主,远距离出行不便,因此市区一直未形成商业中心,城市面貌单一。

20世纪初随着电车出现及城市间铁路开通,以国营铁路东京站为中心,首次形成了城市商业中心区。

19200年代初关东大地震后,市区借交通发展实现了大规模改建,商业规模有了很大发展,同时近郊私营铁路与市内国营铁路相衔接,促使东京市区向郊外迅速扩张,1950年代后随着高速铁道向外延伸,交通网日益发达.郊外边远地区出现了大量居民住宅区,人口不断向郊外转移,同时带动了市区范围的扩展。

东京多心型城市结构以及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开始形成。

从1960年代开始,围绕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每年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面积与环境通常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齐全,因此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

逐渐地,城市外围就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些城市由于以|考试/大|上优点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口。

通过这样一波波向外扩张,城市范围愈来愈大,结果使城市间的空白地带也发展为新的城市,城市与城市渐渐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工业也在向郊区发展。

工业的外迁又促使一部分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发展为城市,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这种局部城市化(郊区化)全面城市化的现象与交通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随着日本后来新干线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开通,一方面强化了城市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带动了地区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面貌。

结构、功能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

3.2大都市圈的形成
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地铁、电气铁道、新干线、新交通系统组成了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整体化网络与便捷的换乘交通枢纽。

交通换乘方便使得人们不必出站即可到达全国任何大中城市。

由于交通发达,城市间的联系变得轻而易举,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不断形成,最终日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地域结构。

最典型的是东京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和大阪大都市圈。

东京在二战后就提出建设大都市圈的计划案,旨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首都功能。

1960年代提出对应于多心型城市结构构筑以高速道路网为主体的新交通体系,从而实现向高效率多心型城市结构的转变。

目前东京大都市圈内有东京、川崎、千叶、横滨等4大城市及一些中等城市,总人口为3,000多万,占全国人口25%强。

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东京大都市圈的地位与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日本三大都市圈分处关东南部、国家中部和关西地区,形成三大都市圈鼎立的城市格局,已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体,这一切皆由于强大的现代化交通网络的支持。

通过新干线的联系,东京到名古屋仅2小时,到大阪仅3小时,三大圈之间的往来是十分方便的。

若日本的超导飞车开通,那么东京到名古屋只要45分钟,到大阪仅1小时,三大圈将
变为一大圈,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日本交通现代化发展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交通系统的发展,使城市容量扩大、城市与城市间的迅速交流得以实现,城乡差距得以缩小,城市的活力增强,最终改变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结构。

日本对交通发展的重视、城市交通先行的发展形式以及对新交通手段的研究应用,对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应该是具有极高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杜建人.日本城市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傅克诚.东京CBD概况.建筑师,1999(6).
吕斌.“世界大都市”东京CBD的功能与形态.建筑师,1999(6).
唐子来,李京生.日本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199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