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知道设计调查
表,需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了解调查记录数据的方法。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对多个对象数
据进行比较,制作时要有图例说明,会根据给定的图例绘制条形统计图。

3.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了解统计
的一般步骤,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给定的图例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理解情境
1.提问
师:同学们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下面就来看一条
信息,读一读你都知道了什么?
图1 课件演示(见图1)
2.交流
预设:目前,我国中国小学生近视
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预设2: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师:“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件
变红)(随机举例点拨:如果你们家长这一代人患近视的年龄是15岁,那么你
们患近视的年龄要比15岁大还是小?)
3.小结
师:信息中告诉我们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二)提出问题
师:到底是不是真提前了?(贴问题)下面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呈现信息,引导学生弄清“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这句话的含义;进而提出本课主要问题“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为后续统计解决问题提供素材。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一)调查收集数据
1.体会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1)提问
师:怎样才能知道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
(2)思考交流
预设:统计一下学生和家长患近视的年龄。

师:统计什么?统计谁的年龄才能比较出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
(3)小结
师:先调查收集学生和家长患近视的年龄,再比一比。

2.学习设计调查表
(1)提问
师:要调查收集数据,我们就要先设计一个调查表记录数据。

(出空表)想一想,调查表中需要记录什么?
(2)思考交流
预设:需要记录家长、学生的姓名和他们开始患近视的年龄。

(讨论点拨)(3)小结
师:看来,设计调查表既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又要确定调查的内容。

(边说边出示对象和内容)
3.学习调查方法
(1)提问
师:有了这个调查表,你打算怎样收集这些数据?
(2)思考交流
预设:拿着表格问问同学和家长。

……
(3)小结
师:很好,你说的是实地调查的方法。

其实调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还有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等……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已经对45名中小学生和45名家长他们患近视的年龄进行了调查。

(边说边出示课本调查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设计调查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设计简单调查表的方法,以及调查、记录的方法。

(二)整理数据
1.观察、比较调查表,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1)提问
师:观察这两张调查表,比一比,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有什么感觉?
(2)交流
师:数据多、乱,不能清楚地看出来。

(3)小结
师:是啊,调查表中的数据太多,太乱,为了让数据更清楚,更便于比较我们可以用复式分段统计表来整理这些数据。

(见图2)
图2
2.用复式分段统计表整理数据
(1)提问
师:请组长做好分工,每人负责数一个年龄段,一个人负责数7岁以下学生和家长的……组长负责汇总记录,开始。

(2)交流汇报
师:大部分小组都已经完成了。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整理的结果?(数的时间要仔细,数后要进行验证。


3.观察统计表,分析解决问题
(1)提问
师:看着这个复式分段统计表你们再来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
(2)思考交流
预设1:7岁以下学生有2人,家长有1人,学生多;7-9岁的学生有……
预设2:13岁以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较多,13岁以后家长患近视的人数才逐渐多起来,所以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3)小结
师:看来用统计表整理数据会使数据更清楚、更条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和感悟用统计表整理数据能更加清楚、条理地反映出数据的多少,为描述和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描述数据
1.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1)提问
师:同学们,为了让这些数据更直观、形象,我们还可以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进行描述。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
课件演示(见图3)
图3
师:观察这两幅条形统计图,比一比,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有什么感觉?
(2)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观察的吗?有什么感觉?
(4)小结
师:刚才大家在比较的时候都是先看看左边学生的、再看看右边家长的,总是这样在两幅统计图之间来来回回的比较,很麻烦、很累。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幅单式统计图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在两幅统计图中比较两种数据的不便,自然生成探究的问题,从而产生改进方案的需求。

2.学习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提问
师:怎样设计统计图更便于观察比较?(如果学生回答,把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的条形靠在一起,把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明确将两幅图合在一起更方便。


(2)尝试制作
师: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这样的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作业纸上制作统计图。

(教师巡视,选取典型代表)
(3)展示交流
(4)小结
师:同学们,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我们把两幅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了一幅。

这样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它方便比较多个对象的多少。

在制作时要标注图例。

(贴示课题,课件呈展示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的不便,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质疑,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认识了图例,经历了探究的过程,感受到用一幅统计图来描述、比较多个对象数据的直观和便捷,学习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四)分析数据
1.问题
师:看着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你们再来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交流
师:先自己看看,再同桌说说。

(根据学生交流,适时点拨方法。

13岁以
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较多,13岁以后家长患近视的人数才逐渐多起来,所以中
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3.小结
师:通过对一组组条形的比较,我们知道13岁以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较多,
13岁以后家长患近视的人数才逐渐多起来,所以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大的优点。

4.建议
师:刚才同学们借助直观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目
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确实是提前了。

你能谈一谈原因,给大家一些好的建议
吗?(引导学生说出注意坐姿、少玩电脑……)
师:已经近视的同学要特别注意爱护眼睛,不要任其再发展了,没有近视的
同学也要防患于未然。

【设计意图】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复式条形统
计图的本质特征,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感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价值和作用。

(五)梳理统计过程
师: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统计解决问题的。

首先我们一
起调查收集了数据;接着我们用统计表对调查表中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然后用复
式条形统计图来直观地描述了数据;最后对照统计图进行分析。

经历了统计的全
过程。

(课件、贴示板书要跟进)
【设计意图】及时引领回顾统计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再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图4
1.课件出示(见图4)
(1)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结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统计的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梳理新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冀教版义务教育标准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

本课时内容为以后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读统计图、测量学生的身高等奠定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进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征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
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效果分析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

教师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通过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观察,使学生初步了解,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依照图例,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通过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强调突出重点、难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有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这时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判断。

到此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便结束。

接下去的环节是实践应用、巩固拓展深化。

在这个环节中的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事例,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在本节课中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适合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环境。

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的呈现数据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的统计图也可在实物投影仪上充分展示。

本节课上,我把握和发挥评价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火花闪现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尽可能使师生、生生间的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

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

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
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首先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呈现了家长和学生患近视的年龄,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知道图中两种颜色的直条分别表示家长和学生。

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相应的复式统计表,进一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依次比较家长和学生的人数,在比较中感受并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进而获得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从体质健康测试的诸多项目中选出一个,了解全班男、女生在这个测试项目中的等级情况,并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呈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感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
评课人:李磊
张文娟老师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细细品味,耐人寻味。

开放的
设计,流畅的教学,和谐的氛围,充分的互动,真实的生成,有效的调控,处处体现着新的课程理念,对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变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本节课,张老师既关注了学生有关统计知识的获得,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
自主活动的时机,让学生设计描述两种数据的方案,探索图例,分析数据,进行预测并作出解释,发表建议,实践应用。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获得了知
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创新和应用意识,感悟到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发展了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善于倾听、用心思考、积极合作,敢于坚持,遵守规则,勤于反思等多方面的数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抓住核心教学资源,凸显了统计教学的数学本质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根据现实需要,不断生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复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展现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创作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揭示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作用。

抓住识图,发现息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出预测,进行解释,发表建议,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凸显了统计知识教学的本质。

3、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

教师把教材中的先让学生完成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再合成一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只画直条的操作活动改为现在的教学流程,为学生留有了较大的探究空间。

学生变被动的按要求操作为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设计方案,改进方案,探索图例。

亲身经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形成的创作过程,体验到了合并直条和图例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体验到成就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这样的效果是走教材不可能实现的。

真可谓“一变多得”。

5、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体现了师生的民主与平等。

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语气,循循善诱的引导,平等民主的对话,语重心长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畏,乐学,愿思,
敢说,使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感悟,经验让学生总结,使学生真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评测练习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单式、复式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个教学重点,重视制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

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以下几点: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做为教学内容。

以两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材的内容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就达不到高效率。

因此,我没有选用课本中的教材,而是选择的数据来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
图。

学生对这个素材比课本中提供的教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因此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从中了解多种信息,并提出各种问题,巩固、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索,探究出制作统计图的方法。

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复式统计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幅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精心设计的提问,立刻引起了学生要制作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欲望。

在画图的时候我要同桌之间互相提醒:画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地方?因为在四年二学期学生知道怎样画统计图,所以,紧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图。

之后,我分别展示了几个学生的作品,比较其中制作的优缺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制图的分析能力。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我花了两周的时间精心准备,反思这堂课,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教学评价上较为单一;课堂激情性不够高。

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

上完这堂课,现在想一想,原来里面的课内涵却是这样的丰富!教师的课不是上给教师的,而是上给学生的!不是要老师带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走,教师跟着学生走,在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地明白了教学不只是教教材上的知识,而应该结合学生来进行教学,真正的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