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章节测试 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提出者是()
A.勾践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慈幼观念的演变。

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再幼,以及人之幼”,便是王道的实质。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机构是()
A.邸舍
B.慈幼局
C.及幼堂
D.京师育婴堂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3.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弓矢纸笔等物品供其抓取,古代称这种慈幼礼仪为()
A.“试儿”
B.“洗儿会”
C.“命名”
D.“接子”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慈幼礼俗。

“试儿”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是指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各类器物,让小儿自己抓取,“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贫廉愚智”。

4.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浅近知识的蒙养教材是()
A.《千字文》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兔园册府》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的教材有《高厚蒙求》《名物蒙求》《史学提要》《龙文鞭影》《兔园册府》等。

5.宋代问世的经典蒙学读物是()
A.《千字文》
B.《三字经》
C.《文字蒙求》
D.《幼训》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后来在宋代问世的《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

6.古代幼儿启蒙游戏中,最符合儿童意趣的艺术形式是()
A.娱乐游戏
B.戏弄游戏
C.生活游戏
D.智力游戏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的游戏启蒙活动。

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可分为智力游戏、生活游戏和戏弄游戏。

其中,戏弄游戏作为一种表演剧是对儿童吸引力最大、最符合儿童意趣的艺术形式,因而也是儿童游戏模仿的对象,成为古代幼儿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7.“燕几图”属于古代幼儿启蒙活动的()
A.娱乐游戏
B.戏弄游戏
C.生活游戏
D.智力游戏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的游戏启蒙活动。

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可分为智力游戏、生活游戏和戏弄游戏。

其中,智力游戏主要是通过棋艺、拼图和其他涉及数学、几何等原理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比较有名的七巧板、燕几图、包你迷、华容道等。

8.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亲朋会集庆贺,给婴儿洗身的礼俗是()
A.试儿
B.洗儿会
C.命名
D.接子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慈幼礼俗。

有一种慈幼礼俗叫“洗儿会”。

此俗约起源于东魏,盛行于唐宋以后。

“洗儿会”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届时亲宾盛集,在盆中煎上拌有香料的热水,放进果、枣、彩钱、葱蒜等,给婴儿洗身。

“洗儿会”也是父母借以表达自己对子女期望的郑重仪式。

9.下列不属于王筠蒙养识字教学的观念是()
A.形象对比
B.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C.分任鼓舞
D.言入于耳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蒙养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王筠认为,教育儿童识字要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法。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把握三个原则:其一,形象对比,将文字与实物结合起来;其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其三,言入于耳。

1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提出者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意思是说齐家是的国的基础,而人的教育又是齐家的基础。

11.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游戏遵循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原则是()
A.崇尚礼乐
B.崇尚俭朴
C.崇尚正德
D.崇尚趣味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幼儿的游戏启蒙活动。

游戏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品格,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要服从一定的理论价值观念。

综合来看,中国古代的游戏大体遵循
了以下三个原则:其一,崇尚礼乐的原则;其二,崇尚俭朴的原则;其三,崇尚正德的原则。

12.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是()
A.齐桓公
B.管仲
C.勾践
D.韩非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慈幼观念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人口死亡率大幅增长,造成了诸侯各国土地大片荒芜、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局面。

为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口流入本国并能维系本国人口有较高的出生率与存活率,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

13.中国最古老的学校是()
A.痒
B.举子仓
C.姜寨
D.邸舍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慈幼与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既是原始氏族部族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14.我国古代学龄前儿童分年教育规划内容,“能言,男唯女俞”出自()
A.《孟子·万章下》
B.《礼记·内则》
C.《涑水家仪》
D.《孟子·离娄上》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家庭学前教育的规则。

《礼记·内则》根据幼儿入学前不同年龄阶段发育的特点,提出了对幼儿进行分年教育的系统规划。

“能言,男唯女命。

”意思是说,在孩子能说话的时候,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应答大人的招呼,这是古代礼仪的基本要求。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女孩应声“俞”,声音委婉。

15.“爱子者慈于子。

重生者慈于身。

贵功者慈于事”的提出者是()
A.勾践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慈幼观念的演变。

韩非从母爱和家庭教育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

他在《韩非子·解老》中说:“爱子者慈于子。

重生者慈于身。

贵功者慈于事。

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

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


16.早期慈幼机构的制度化及普及,始于()
A.东汉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

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17.提出胎教理论,为我国古代胎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
A.贾谊
B.孙思邈
C.王明清
D.魏源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胎教的作用。

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专门列出一门“养胎”,首次从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外界环境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上,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胎教原理,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下列属于趣味性教育的原则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居必择乡,游必就土
D.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关于趣味性的原则,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二、名词解释题
19.庠
【解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既是原始氏族部族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20.男唯女俞
【解析】在孩子能说话的时候,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应答大人的招呼。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女孩子应声“俞”,声音委婉。

21.京师育婴堂
【解析】京师育婴堂是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始建于康熙元年广渠门内,京师育婴堂定有详细的育婴条例,由官方出资和民间捐助。

不过,清代的育婴堂有养而无教,仍属于一般的慈善机构。

22.《三字经》
【解析】《三字经》相传由南宋学者王应麟编写,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

全书采用三言韵语的方式,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上述王朝兴废,下至宋代历史故事,后由明清学者续补辽金元以下的历史内容。

该书编次顺序或按门类,或按时序,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23.《百家姓》
【解析】《百家姓》是一部典型的蒙学识字教材,它集古今姓氏为四言韵语,内容虽无文理,但字音押韵,便于诵读,且篇幅简短,切于实用,因而深受民间乡塾与家庭的欢迎。

24.及幼堂
【解析】及幼堂是清代道光年间学者唐鉴在贵州筹措创办的社会慈幼机构,收养社会弃儿。

唐鉴的及幼堂不仅解决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且教给他们文化知识和一技之能,为儿童将来谋生立命打下基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25.《千字文》
【解析】南北朝时期,周兴明提的《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之一。

它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一千个字,编为四言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儿童不仅可以习字认字,还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

26.胎教
【解析】所谓胎教,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
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27.四毋责
【解析】崔学古认为,批评责罚要留有余地,讲究分寸。

在时机上,他提出了“四毋责”,即“空心毋责,方饭毋责,毋乱责,毋出不意从背后掩责”。

28.立志
【解析】立志这个概念是孟子首先提出来的。

立志不仅是有理想,有志向,更要具有为高尚的理想和志向奋斗到底的意志与决心。

这种意志、决心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精神动力。

29.“三百千”
【解析】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后来在宋代问世的《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

30.邸舍
【解析】邸舍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由东汉邓太后所创办。

召集宫室之女5岁以上者40余人及邓氏子孙30余人,教学经书,并设置师保,抚循教导。

三、简答题
31.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作用。

【解析】中国古代非常重视胎教的作用,认为胎教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是十分重要而秘密的行为,所以要置于宗庙,藏以金柜。

(1)胎教被看作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

(2)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

(3)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32.简述古代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解析】家庭道德教育都是从幼儿时就开始进行,一直到成年乃至终身,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伦理纲常教育。

古代家庭教育强调严格遵从伦理纲常,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立志教育。

立志不仅是有理想,有志向,更要具有为高尚的理想和志向奋斗到底的意志与决心。

(3)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自身要躬行俭训,为官要正直廉洁。

(4)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33.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有哪些?
【解析】中国古代的胎教内容十分丰富,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3)注意环境的影响。

34.简述古代蒙养教育的主要任务。

【解析】古代蒙养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1)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保养性真,主要是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依据提出的教育目的论,是相信儿童生来就有向善的本能,有不学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

蒙养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保全这种生来就有的善性,使其不被外部的物欲所污染。

(3)打好文字基础,掌据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学、道德、生活礼仪的基本知识和生产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论述题
35.试述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则。

【解析】家庭教育原则是指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1)以身示教的原则。

以身示教是以父母的身体力行来感化教育幼儿,就是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将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因材施教的原则。

朱熹在《大学或问》中就提出对幼儿的教育学习,要“以其少长习异宜,而有高下、深浅、先后、缓急之殊”。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3)重视环境陶冶的作用。

陶冶教育的基本原理是自觉地利用环境对少年儿童进行积极影响。

包括“陶情”和“冶性”两个过程,而这都是通过熏陶来实现的。

(4)爱与教相结合的原则。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也是教育子女的必要条件。

父母爱儿女要有原则,不要溺爱。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要对儿童施之有效的教育,就要使其“喜悦”,顺从儿童“乐嬉游”的特点,使其在“嬉游”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受到教育。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父母欲教其子,必先知其子,只有准确地了解儿童的爱好和禀性,才能选择良好的方法进行教育,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这为了解其子女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所谓“均爱”,就是指父母对自己的儿女一视同仁,切不可偏爱一个,厌恶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