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件+教师用书+试题) (3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2.局限
(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 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
[拓]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变的是对君主专制 统儒学的范畴 。 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 焕发了生机。不变的是,在君主专制强化、传 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影响下,未形成主流,影 响有限。可见,任何思想文化不可能脱离特定 的政治经济。
一读图明史——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解读]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 《几何原本》 , 这是中国最早翻
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影响深远。明代万历年间,以利玛窦 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同时带来西方科技、文化等, 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所触动。 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 同时,也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 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 阶段的西学东渐,由于雍正帝的禁令,加上罗马教廷对来华传 教政策的改变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入并未完全中止。
返回
(二)归纳总结——明清启蒙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异同 明末清初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 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我们称之为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它与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异同如下: 1.相同点 都关心人民疾苦。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 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 所以提倡当政都要重民、 爱民、 以民为本。
(1)演变过程: 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 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 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
[联]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经济上: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市 民阶层壮大。 (2)思想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受到冲击;明清之际的进步 思想家倡导个性发展,主张工商皆本。 (3)文学上: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化迅速发展,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4)艺术上:绘画、书法艺术更加追求个性化;戏剧繁荣,京剧产生。
返回
(三)评价 1.积极
(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 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 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 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拓]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 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代表 武 有责” ①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 王夫 之 在的, 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②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主要思想 作用 学风的先河 启示了近代 人们的思维
返回
顾炎 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 开一代朴实
方法,具有划 ③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时代的意义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天下”: “亡国”还 只是封建 王朝改朝 换代的事, 而“亡天 下”则是 民族、文 化的沦亡, 是关系到 整个民族 命运的大 事。
返回
(2)著作: 《藏书》 《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 。 (3)影响:
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 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返回
[辩]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们代表的是新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返回
训
返回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 、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
[注]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是一本“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
——鲁迅
返回
3.绘画和书法
(1)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 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 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
第13讲 明清时期的文化
目 录
课时过 关检测 主干知识
依托教材 高于教材
核心问题
训练设计
发掘高考 内化高考
把握主流 辐射多元
返回
主
干
知
识
依托教材·高于教材
返回
一、明清之际的思想 (一)背景
[注]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 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
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系统认知]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不同
返回
明清之际 时代 背景
清末民初
新航路开辟,西方资 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希 本主义萌芽兴起,资 望获得海外市场,对外扩张 本主义对外扩张的能 的能力大大增强 力比较有限 中国未被外国侵略, 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双方是 双方地位平等 殖民国家与半殖民地的关系 传入的主要是西方科 除西方科技外,还有西方的 学技术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只在少部分读书人中 传播范围较广,并引发了资 传播,没有使中国社 产阶级改良与革命运动,推 会产生根本性变革 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
(4)民国以来:京剧 逐步走向世界。
[ 拓 ] 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 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 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
返回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返回
重 难 点 一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探究] [提示]
根据史料,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主张君民平等,人民主权;主张地方自治;是非取决
于学校;实施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系统认知]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返回
特点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 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 反传统,反教条 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 假说教 反对封建君主专 黄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 制,带有一定的 主张限制君权,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 民主色彩 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致 提倡“经世致用” 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 学风等 反映资本主义萌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芽时代的要求 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 的文化气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返回
(4)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繁荣、开放和文化 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 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 的作品。
返回
一史料探史——黄宗羲的思想
史料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
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 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 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 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5)宋元:话本、词、戏曲、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和 壮大,也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6)明清: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 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 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 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返回
(二)概况 1.王阳明的心学
(1)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 知”和“知行合一”。 (2)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 影响。
[拓] 李贽,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 孤绝的理性自觉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 期启蒙思想的旗帜。但他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 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2.不同点
返回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 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 君主权力,君主应遵从人 目的,从巩固君主专制设想, 目 民的意愿,如黄宗羲提出 注重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 的 君民平等,倡导“学校议 背,主张通过维持民众的基 政”,在君主制度下进行 本生存条件来确保统治者地 “补天”,而不是“变天” 位的稳固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 客”,是由古代民本思想 主 向近代民权思想的过渡形 张 式,蕴含了强烈的民主意 识 “以君为心,以民为体”, 强调民为邦本、民贵君轻、 民水君舟、民体君心、损上 益下,依靠圣君贤相“为民” 做主
返回
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 《本草纲目》 :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 典”。
(2)《农政全书》 :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 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返回
2.文学:明清小说
[注] 明清小说在当时是世俗文化的 表现,难登大雅之堂,故许多小说的 作者不是很清楚。
2.李贽 的离经叛道 (1)思想:
返回
①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 “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定儒学权威: 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 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
③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尔”。
对 外
闭关锁国,中国落后于世界 发展潮流
对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 夺,建立世界市场
返回
三纵引横联——文学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 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楚辞《离 骚》 。
返回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 提出以“众治”取代“独
古代民本思想 强调人治(德治),倡
治”,以“法治”取代
治国方式 “人治”。其批判专制, 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 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行以德治国,强调统
治者首先要“修身正 己”并推己及人,主 张用道德教化人民等
返回
重 难 点 二
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返回
代表 黄宗 羲 主要思想 作用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后的反专制 ②提出“Leabharlann Baidu下为主,君为客 ” 斗争起了积极的 的民主思想 推动作用
[注]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
[注] 经世致用 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 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 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 [辩] “亡 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国”与“亡
(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
返回
[辩]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 是京剧的形成。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 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 展的最高成就。
4.戏剧 :京剧 (1)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2)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形成。
地位 传入 内容 影响
返回
(二)归纳总结——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中国 经 济 政 治 思 想 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 建制度日趋衰落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 取士僵化了人们思想
西方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 速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行反 封建斗争,确立了资产阶 级统治 兴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及启蒙运动,强调人文 主义,实现个人价值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 缓慢发展 ,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 技开始传入中国。
[联] 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 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 思潮反对禁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