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解剖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颌骨的血供较上颌骨少,且周围有 强大致密的肌和筋膜包绕,当炎症化 脓时不易得到引流,所以骨髓炎的发 生较上颌骨多
第56页,共71页。
二、肌肉
可分为浅(表情肌)和深(咀嚼 肌)两部分
主要功能为咀嚼、语言、表情和 吞咽动作
第57页,共71页。
表情肌:主要有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上唇 方肌、额肌、笑肌、三角肌和颊肌等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第36页,共71页。
一般左右同名牙 多同时期萌出, 上下颌同名牙则 下颌牙较早萌出
智齿阻生 :第三 恒磨牙
第37页,共71页。
静脉:颌面部静脉系统较复杂且有变 异。常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
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 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第60页,共71页。
第61页,共71页。
四、淋巴
颌面部的淋巴组织分布极其丰富
常见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和位于颈部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
淋巴结对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肿 瘤的治疗、转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 要的临床意义
颌下腺: 分泌浆液为主,少量粘液,开口于舌系
带两旁的舌下肉阜 ,易赌塞致颌下腺炎
舌下腺: 最小,分泌粘液为主,小导管多
第67页,共71页。
第68页,共71页。
七、颞下颌关节
全身唯一的联动关节,具有转动和滑动 两种功能
组成:下颌髁突、颞骨的关节凹与关节 结节,关节盘、包绕关节周围的关节囊
每侧三条关节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碟 下颌韧带和颞下颌韧带
85 84 83 82 81 │ 71 72 73 74 75
如72代表左下颌乳侧切牙。
第39页,共71页。
(四) 牙体的组成
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第40页,共71页。
牙髓腔 :髓室,根管,根尖孔
牙冠的形态 :唇(颊)面、舌(腭) 面、近中面、远中面和咬合面五个 面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其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2.其外表形态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口底
第14页,共71页。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
磨牙
第15页,共71页。
第16页,共71页。
口腔颌面部解剖演示文稿
第1页,共71页。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第2页,共71页。
以经过眉间点、口裂 水平的二水平线为
界,可将颜面部分 为三等份,上1/3、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第12页,共71页。
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 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经 此口注入造影剂或药液
第13页,共71页。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
以牙列为界, 分为:
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第9页,共71页。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第10页,共71页。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第11页,共71页。
系带(frenum)
(三) 牙位记录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第38页,共71页。
第62页,共71页。
五、神经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facial nerve)
三叉神经出颅后分为三支:眼神经、上颌 神经和下颌神经 ,其中后两者与口腔颌面 部关系密切
第63页,共71页。
(一)三叉神经
上颌神经: n 四段:颅内段、翼腭窝段、眶内段和面段 n 主要分支:颧神经、蝶腭神经、上牙槽后
神经、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 下颌神经: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神
经纤维 n 出颅后分为2股,后股较大,主要为感觉神
经,有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
第64页,共71页。
第65页,共71页。
(二)面神经
运动纤维:分五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分泌纤维:泪腺、舌下腺、颌下腺、腭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乳牙编号:
55 54 53 52 51 │ 61 62 63 64 65
中1/3、下1/3。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第3页,共71页。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 能
摄食 咀嚼 感受味觉 吞咽 表情 辅助言语和呼吸
第4页,共71页。
三.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暴露 2.血供丰富 3.解剖结构复杂 4.自然皮肤皮纹 5.影响形态及功能 6.易波及毗邻器官
第5页,共71页。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6页,共71页。
第1节 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第7页,共71页。
口腔(oral cavity) : 消化道的开端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
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第8页,共71页。
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在下后牙的颊侧。
第31页,共71页。
第32页,共71页。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第33页,共71页。
一、牙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第34页,共71页。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舌扁桃体:舌根部黏膜的圆形淋巴滤泡 突起
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和咀嚼
第23页,共71页。
第24页,共71页。
舌的肌肉 横纹肌 纵横、上下等方向 排列,活动灵活
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 -舌前2/3为舌神经 ;后1/3为舌咽神经 及迷走神经;运动 神经-舌下神经; 味觉神经-面神经 的鼓索支
第25页,共71页。
第69页,共71页。
第70页,共71页。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人体口腔颌面部、 牙列的正常解剖形态结构、功能活 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简要阐明口 腔、颌面的层次关系和器官形态, 辨识其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活动原 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 续口腔临床护理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71页,共71页。
(三)腭(palate)
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
切牙孔(incisive foramen) 腭大孔(greater palatine foramen)
腭垂(又称悬雍垂) 腭腺
第26页,共71页。
硬腭: a.腭中缝 b.腭皱襞 c.切牙孔 d.腭大孔
及鼻腔黏膜的腺体
第66页,共71页。
六、涎腺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腺
(parotid gland)、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 和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以及小粘液腺
腮腺: 最大,主要分泌浆液,有面神经分支穿
过,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膜上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 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右
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
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腔内 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第35页,共71页。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第27页,共71页。
软腭: a.腭帆张肌 b.腭帆提肌 c.舌腭肌 d.咽腭肌 e.悬雍垂肌
第28页,共71页。
(四)口底(floor of the mouth)
指舌体以下,下颌骨体以内的口腔底 部
重要解剖结构和标志有:
舌下肉阜:颌下腺导管的开口
口底黏膜下有颌下腺导管和舌神经走行
第29页,共71页。
第41页,共71页。
二、牙体和牙周组织
第42页,共71页。
(一)牙体组织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髓
第43页,共71页。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二)牙周组织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第44页,共71页。
第3节 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
第45页,共71页。
一、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 (一)表面形态标志 1.睑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2.鼻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3.口唇区域的表面标志 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 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第21页,共71页。
(二)颊(cheek)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肌和 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标 志之一
第22页,共71页。
(二)舌(tongue)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3)解剖薄弱部位的临床意义:骨 折线易形成一定的规律
第52页,共71页。
(二)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le)是颌面部唯一 可以活动且最坚实的骨骼
分为下颌体与下颌支两部分
第53页,共71页。
第54页,共71页。
第55页,共71页。
下颌骨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骨折易发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 下颌角、髁突颈部
第46页,共71页。
(二)协调关系 1.水平比例关系 2.垂直比例关系 3.鼻、眼、眉的关系 4.鼻、唇、颏的关系 5.左右对称关系
第47页,共71页。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第48页,共71页。
一、颌骨
第49页,共71页。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 突和腭突
第50页,共71页。
上颌骨体:分为一腔四壁,即前、 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
上颌骨突:
1、额突2、颧突 3牙槽突 4腭突
第51页,共71页。
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支柱式结构的临床意义: 传导 外力(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 柱)
(2)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 折后愈合较快
咀嚼肌: 1.闭口肌群(升颌肌):咬肌(masseter)、 颞肌(temporalis)、翼内肌(medial pterygoid) 2.开口肌群 :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 骨肌 3.翼外肌
第58页,共71页。
第59页,共71页。
三、血管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有 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颞浅 动脉等
牙冠的表面标志
第17页,共71页。
第18页,共71页。
第19页,共71页。
(一)唇(lips)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构 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皮 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发部 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第20页,共71页。
皮肤
第30页,共71页。
(五)咬颌关系、牙合 与牙弓关系
1 牙合 在各种运动中,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 就成为牙合 。
2 正中 牙合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来判断咬 颌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上下颌牙尖交错,达到 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在正中牙合 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于同一矢状 面上;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的唇侧,覆盖度不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