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顾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齐书·顾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1、《南齐书·顾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顾欢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

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

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

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

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

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

及践阼,乃至。

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

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
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

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

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

言既尽矣,请从此退。

”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

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

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

”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

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

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

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

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

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

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

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

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

”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

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
译文:
顾欢,字景怡,是吴郡盐官人。

祖父顾赳,在晋朝隆安末年,为躲避战乱迁徙定居在吴郡盐官。

顾欢二十多岁时,跟从豫章的雷次宗学习玄学和儒学的各种道理。

母亲去世,他连续六七天一口水都没喝,在母亲的坟墓旁盖起一间草庐为母亲守墓,于是隐居起来不再走入仕途。

在剡溪边的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境内)开设学馆,聚徒讲学,前来接受教育的有近百人。

顾欢早就成了孤儿,每当读《诗经》读到“哀哀父母”时,总要拿着书悲痛地哭泣,学习的人因此放弃《蓼莪篇》,不再让老。

太祖(萧道成)辅佐政事,对顾欢通过诗歌教育教化百姓的方式非常喜欢,征召他担任扬州主簿,派宫中的特使迎接顾欢。

他到太祖登上皇位时,才到任。

顾欢称自己为“山谷臣顾欢”,上表说:“臣听说想拉起渔网要提渔网的总绳,抖动皮大衣要抓住大衣的领子,总绳、衣领处理好了,皮衣上的毛、渔网上的细孔自然就会张开。

既然这样,那么道德就是纲,事物的具体表现及发展趋势就是目。

上面理顺其纲领性的东西,那么各种事务就会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下面处理好具体的事物,那么百姓和官员就不会荒废自己的事业。

因此商汤王、周
武王得到天下而师从正道,那么他们的基业就会绵延不绝。

秦始皇、项羽不重视正道,任意使用手中的权势,结果身遭杀戮。

臣希望陛下查考历代先王的治国之道,仔细斟酌运用到当今的治理中。

不因为是割草打柴人说的而废弃他的意见,也不因进言者身份低微而废弃他讲的道理,那么这就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微臣的万幸了。

臣的志向全在深山幽谷之中,不想参与获得荣耀和权势的事情,自己满足于云霞辉映的山间野食,不需要俸禄的供养,陛下既然从很远的地方寻到我,并召见我,我怎敢不全部说出我的真心话?臣的话说完了,请求就此退隐。

”皇上下诏说:“朕思考着光大治国之道,长期以来梦想着能像武丁在傅岩遇到傅说,周文王在渭河边遇到姜尚那样遇到贤臣,这件事情始终萦绕心头,以至于吃不下饭。

吴郡的顾欢来自乡村,能够献书于天子之门,进言于朝廷之上,辩析明白了治国之道,对朕的想法很有帮助。

现将他的奏表发往各处,朝外官员可以详细地选择认为适宜的内容选用,按时上奏给朕。

”顾欢东归,皇上赐给他麈尾、素琴。

永明元年,皇上下诏征召顾欢担任太学博士,没有应征。

佛道两家确立的教义不同,两派的学者互相否定诋毁对方。

顾欢论述这件事说:“既然器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宗教也有不同的功用。

佛教是破除邪恶的方法,道教是兴盛良善的法术。

兴盛良善,则将取法自然作为最高准则,破除邪恶,则将勇猛进取作为最可贵的品质,佛教的事业公开宏大,适宜教化万物,道教的事业邃密而微妙,利于自己修身养性。

二者孰优孰劣,大体上就在于此。


顾欢晚年按道教方式进行修炼,不与人交往。

每天早上出门,
山中的鸟儿就聚集在他的手掌上啄食。

当初元嘉末年离开都城时,就寄住在东府。

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赋诗言志道:“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

”在剡山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归葬在旧坟中,有连理树长出在坟墓旁。

《南齐书·顾欢传》
2、《南齐书·明僧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明僧绍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

祖玩,州治中。

父略,给事中。

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

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

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

淮北没虏,乃南渡江。

明帝泰始六年,征通直郎,不就。

升明中太祖为太傅,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旍币之礼,征为记室参军,不至。

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

建元元年冬,诏曰:"朕侧席思士,载怀尘外。

齐郡明僧绍标志高栖,耽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贲饰。

"征为正员外郎,称疾不就。

其后与崔祖思书曰:"明居士标意可重,吾前旨竟未达邪?小凉欲有讲事,卿可至彼,具述吾意,令与庆符俱归。

"又曰:"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

在今宁得息谈邪?聊以为笑。

"
庆符罢任,僧绍随归,住江乘摄山。

太祖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

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遗僧绍竹根如意,
笋箨冠。

僧绍闻沙门释僧远风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见之。

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僧绍曰:"山薮之人,正当凿坏①以遁。

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②故事耳。

"永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绍,称疾不肯见。

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卒。

子元琳,字仲璋,亦传家业。

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
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泰始初,为青州刺史。

庆符,建元初为黄门。

僧胤子惠照,元徽中为太祖平南主簿,从拒桂阳,累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对领直。

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绥怀蛮蜒,上许为益州,未迁,卒。

(选自《南齐书·明僧绍传》,有删改)
注:①坏:同“坯”,屋的后墙;②戴公,宋元嘉年间的隐士。

译文: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郡鬲县人。

祖父名玩,为州治中。

父亲名略,为给事中。

宋元嘉年间明僧绍两次举为秀才,通晓经义,儒学造诣很深。

宋永光年间,镇北府征召他为功曹,一概不就职。

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聚徒讲学。

淮北陷落于敌手之后才南渡长江。

宋明帝泰始六年,征他为通直郎,不肯就任。

宋顺帝升明年间,齐太祖当时为太傅,教采用以旌旗币帛为礼品的征聘大礼去聘请明僧绍及顾欢、臧荣绪等人,征召明僧绍为记室
参军,他也不来。

明僧绍之弟明庆符,任青州刺史,明僧绍因为缺乏粮食,所以随明庆符一起到郁洲,住在弇榆山,栖云精舍,喜欢赏玩水石,竟然一次也没有进过青州城。

齐高帝建元元年冬,诏书说:“朕辗转反侧地思念贤士,以怀想尘俗之外的隐者。

齐郡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朴,幽静贞节的操守,应当加以褒奖。

”征召他为正员郎,明僧绍借口有病而不肯就职。

以后齐高帝在给崔祖思的信中说:“明居士立志值得敬重,我以前的旨意竟然没有传达给他吗?天气稍凉想举办讲习之事,你可以到他那儿,把我的意思全部告诉他,令他和明庆符一块儿回来。

”又说:“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粮食却采食周朝野菜,在古时候尚且受到人们议论,现今难道能息止这种议论吗?姑且把它当做笑话罢了。


明庆符解除现任职务后,明僧绍跟着他返回,住在江乘摄山。

齐太祖对明庆符说:“你的兄长高尚隐逸之事,这也是尧的方外之臣。

朕虽然没有与他直接交往,有时却在梦中相通。

”赠给明僧绍一支竹根如意,一顶笋箨冠。

明僧绍听说佛教教徒释僧远有高尚的风范品德,前往定林寺守候他。

太祖想出寺庙去见僧绍。

僧远问明僧绍说:“天子如果到来,居士你怎样和他相见?”明僧绍说:“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以躲避。

假如得不到同意,便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办法行事了。

”永明元年,齐世祖敕命召明僧绍,他借口有病不肯相见。

下诏征聘他为国子博士,也不肯就任,去世。

其子明元琳,字仲璋,也能继传家业。

明僧绍的长兄明僧胤,能谈玄说道,宋朝时为冀州刺史。

明僧
绍之弟明僧暠,也爱好学问,宋武帝见了他,亲自迎接并颂扬其名声,当时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

宋明帝泰始初年,他任青州刺史。

明庆符在齐高帝建元初年为黄门官。

明僧胤之子明惠照,宋元徽年间,任齐太祖萧道成的平南主簿,跟随拒守桂阳,多次升官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同为值班管领。

齐高帝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对蛮蜓人采用绥靖怀柔政策,高帝答允让他作益州刺史,(但他)还未升迁便去世了。

《南齐书·明僧绍传》
3、《南齐书·王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王琨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王琨,琅琊临沂人也。

琨少谨笃,为从伯司徒谧所爱。

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

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

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州镇旧有鼓吹,又启输还。

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家资多少。

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

”帝说。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坐误竟囚,降号冠军。

元徽中,迁金紫光禄,
弘训太仆,常侍如故。

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

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

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

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遂不过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

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

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

”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

”遂得病,卒。

《南齐书·王琨传》(有删节)
解释:(1)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译文:
王琨,琅玡临沂人。

王琨少时拘谨笃重,为堂伯父司徒王谧所喜爱。

宋朝永初年间,武帝因其娶了桓修女儿,授他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年,迁任廷尉卿,竟陵王骠骑长史,加授临淮太守,又转为吏部郎。

吏部选官,朝中权贵往往要来开后门,王琨规定从公卿到士大夫,以例任用两门生。

江夏王刘义恭曾要王琨照顾两个人,后又派来给王琨做下属,王琨回答说不行。

出都任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南方富实肥沃,在任者往往能聚敛巨富,世人
称“广州刺史但凡从城门一过,便可得三千万”。

王琨不仅分文不取,还上表献上俸禄的一半。

州镇原有鼓吹一部,他也上启送还朝廷。

及卸任,孝武帝知道他清廉,问他还有多少资?王琨说:“臣买房用了一百三十万,别的东西就是应得的了。

”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

明帝临崩时,王琨出京任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左军将军、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因失误竟被关押起来,降号冠军。

元徽年间,迁任金紫光禄、弘训宫太仆,常侍如故。

任本州中正,加特进。

顺帝即位,进号右光禄大夫,常侍等如故。

顺帝逊位时,王琨陪同他交还帝位并辞别祖庙,都痛哭流涕。

太祖即位,王琨领武陵王师,加侍中,配给亲从二十人。

其时王俭为宰相,示意王琨用东海郡安排部下,王琨对传话的人说:“告诉他,中央的三台五省,都是他定人用人;外方小郡,应当让给寒贱人士,省官还能再剥夺去吗!”于是不答应这事。

王琨性情古板谨慎,但过于俭啬,家人杂事,都要亲自操持。

公事朝会,都是半夜就早早起来,检查衣裳,料理冠帻,如此再三再四,世人因此笑他。

建元四年,太祖驾崩,王琨闻这个噩耗时,牛车不在家,离朝有几里地,就步行入宫了。

朝士都说王琨:“你实在应坐车,这样有损国家威严。

”王琨说:“今日奔赴国丧,都应如此才是。

”不久得病,亡故。

《南齐书·王琨传》
4、《南齐书·江谧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江谧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

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

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

谧系尚方,孝武乎京邑,乃得出。

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

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

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

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

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

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

射慈云十九犹为殇。

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

”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

准以事例,亦宜及咎。

”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

政治苛刻。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为有司所奏,征还。

明帝崩,遇赦得免。

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

性流俗,善趋势利。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
左丞。

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

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

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

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

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

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

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译文: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

他祖父名秉之,做过临海太守,是宋时的清官。

他父亲名徽,做过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太初皇帝杀害。

江谧也被拘押在掌管制造供应帝王用的器物的官署,即名为尚方的地方,待到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得脱身出来。

脱去布衣入仕做奉朝请,又为辅国行参军、于湖令,能干称职。

宋明帝刘或为南豫州刺史时,江谧竭尽全力侍奉他,被刘或当作亲信看待。

刘或即皇帝位,以江谧为骠骑参军。

江谧转尚书度支郎,很快迁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死了,十九岁,未行成年的仪礼。

礼官提议依照成人丧礼穿戴丧服,诸王服大功。

左丞孙复义奏告说:“《礼记》上有女子十五岁行成年礼,郑注说这年龄是指已许嫁的人。

那些没许嫁的则是二十岁才算成年。

射慈说十九岁死还应算是未成年死。

礼官背离经典,丧服礼仪没有依据。

博士、太常以下官职以免官赎罪论处;江谧因罪过杖责五十,罚扣百日劳俸。

江谧又启奏说:“孙复原先不研讨分辨清楚,附和错误议论,参照有关事例,也应该追究他的责任。

”孙复也应以免官赎罪论处。

皇上下诏“可以”。

江谧外出任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

执政治理繁琐刻薄。

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一起到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僧遵道人撕裂身上的法衣吃,吃完后就饿死了。

江谧被有关官吏弹劾,被征返京。

明帝崩,遇赦,免受处罚。

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时,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朝为游击将军。

秉性鄙俗,善于趋炎附势。

元徽末年,朝野都属意于建平王景素,江谧更是曲意逢迎巴结,景素在京口起兵败死,江谧仅仅能躲免受牵连的祸害。

苍梧王被废黜后,人心归向尚在犹疑困惑,而江谧却独自竭诚归附太祖,原任官职未动又领尚书左丞。

升明元年,迁黄门侍郎,尚书左丞职务依前不变。

沈攸之起兵发难事起,朝臣议论把天子用的仪仗黄铁加给太祖,就是江谧的提议。

沈攸之的事平定后,江谧迁吏部郎,逐渐被太祖当亲信看待。

迁太尉谘议,领绿事参军。

齐朝建立,江谧为右卫将军。

建元元年,迁侍中,外出做临川乇平西长史、冠军将军、长沙内史、行湘州留事,先派他到湘州镇治,不久骠骑豫章王萧嶷领湘州刺史,以江谧为长史,将军、内史、知州留事依前不变。

封永新县伯,食邑四百户。

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

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不久诏旨说:“江谧是
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们竞争高低等第。

然而他很有才干,可以赏识托付,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江谧的才干尤其长于主办文案,他任职的部门事情都办得不错。

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的缘故。

世祖即皇帝位,江谧又没能升官,因此。

心怀不满。

当时世祖有病,江谧拜访豫章王萧嶷挑拨离间说:“太祖皇帝驾崩发生太快,束宫太子又不具备天子的才干,明公现在有何计划?”
世担知道这些后,调江谧外出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尚未动身,世旦暗使御史中丞沈冲弹劾江谧前前后后的罪行,皇上下诏赐予死罪,江谧死时年龄五十二岁。

《南齐书·江谧传》
5、《南齐书·张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南齐书·张融传》原文及翻译南齐书
原文:
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人也。

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融,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

”宋孝武闻融有早誉,解褐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

孝武起新安寺,傣佐多覯钱帛,融独觀百钱。

帝日:“融殊贫,当序以佳禄。

’出为封溪令。

广越嶂险,獠賊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賊异之而不害也。

举秀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为仪曹郎。

泰始五年,明帝取荆、郢、湘、雍四州射手,叛者斩亡身及家长者,家口没奚官。

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辟太祖太傅椽,迁中书郎,非所好,乞为中散大夫,不许。

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

随例同行,
常稽迟不进。

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日:“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
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登阶。

及就席,上曰:“何乃迟为?”对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

”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何意忽来忽去。

”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

”公卿咸以为捷。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

融下车入门,乃曰:“非是。

”至户外,望澄,又曰:“非是。

”既造席,视澄曰:“都自非是。

”乃去。

其为异如此。

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融答曰:“臣陆处无屋,舟居非水。

”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上大笑。

建武四年,病卒。

年五十四。

(摘编自《南齐书》《南史》)
译文:
张融字思光,是吴郡吴人。

张融二十岁的时候,同郡的道士陆修静把一柄白鹭羽毛、塵尾的扇子赠给张融,说:“这既然是不同寻常的东西,就拿来送给不同寻常的人物。

”宋孝武帝听说张融早有声誉,賜官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

孝武帝兴建新安寺,官僚们都大量施舍钱帛,唯独张融只施舍了一百钱。

皇上说:“张融太穷,应当给他优厚的俸禄。

”(张融)外出任封溪令。

广州、越州一带地势险峻,獠族强盗抓住张融,要把他杀掉吃了,张融神色不改,正在吟咏洛下书生
的赋,强盗们认为他不一般就没有加害他。

推举为秀才,在朝廷对策中中选,被任命为尚书殿中郎,没有就任,改做仪曹郎。

泰始五年,明帝挑选荆、郢、湘、雍四州的射手,(凡是)叛逃者,他们自身和他们的长辈都要被处死,家属被罚作奚官。

元徽初年,郢州有叛逃的射手,张融议政时提出(叛逃者的)家属、长辈与此罪无关,(只应)判处叛逃者五年刑罚。

征召为太扭太傅椽,升迁为中书郎,不是他喜欢做的事,请求为中散大夫,没有得到允许。

张融言行举止诡异不同寻常,坐着常把漆部耸起来,走路则拖着步子,翘着身体,昂着头,很是做作。

跟着大家一块走,经常延迟处在后面。

太祖一向很看重张融,当初做太尉的时候,常常跟他来往,看见张融就笑着说:“这样的人不能没,也不能有两个。

”即位以后,亲自下诏书赐给他衣服,说:“看见你穿的衣服是旧的,的确是心怀清白,使你的衣衫褴褛,只是有失朝廷观瞻。

现在送一套旧衣服给你,我认为衣服虽是旧的,心意却胜过新的。

本来是我穿的,已经让人照你的审题改好了。

再送鞋子一双。

”高帝出宫到了太极殿的西室,张融进去问安,过来好久才登上台阶。

(张融)就坐以后,花上说:“为什么这样慢呢?”回答说:“地上升到天上,照理不应该很快。

”当时魏国君主率军进到淮河又退回去了,高帝问道:“他们为什么忽然来来,又忽然离开了?”没有人回答,张融当时坐在下位,高声说到:“由于无道而来,见到有道而去。

”公卿都认为他才思敏捷。

自己人和吏部上述何戢很好,去看望何戢,错通报给了上述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