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
一、预测评价范围
矿井范围内所有采掘工作面。
二、预测评价内容
采掘影响范围内的施工层位、地质构造、突水可能性、涌水量大小、防治水措施。
三、预测评价方法
预测评价实行逐月评价,每月末根据各采掘工作面影响范围内(要适当超出下月的掘进或回采进度范围,以确保评价的连续性)的施工层位、涌水量、附近老空区、物探异常区、封闭不良钻孔、水井、地表水、防排水设施、通讯设施等情况,在对前方施工层位、地质构造、突水可能性、涌水量大小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防治水措施作出具体评价,评价结论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并报总工审核后方可组织作业。
四、预测评价的组织和实施
1.采掘工作面水害预测评价:
每月末根据下月生产计划安排,以采掘工作面为单元进行水害预测评价,确认预测及评价合理完善后,返回采掘队组落实执行。
2.水害预测评价日常管理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
各业务部门分工如下:
2.1防治水中心负责工作面施工进度及防治水工程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防治水措施指导实施工作。
2.2机电管理部部负责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排水设施(供电、水泵、管路)管理工作。
2.3安全管理部负责防治水措施的落实监督工作。
2.4供应科负责防治水材料购置与日常管理工作;财务科负责预测评价有关费用的落实。
3.水害预测评价由矿长负责,总工程师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收集采掘工作面有关防治水信息并填写水害评价表,地测科负责汇总。
五、预测评价的监督和考核
1.总工程师具体负责本矿井水害预测评价工作,评价出的水害隐患及措施必须落实到人。
凡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掘进工作面不准发放施工通知单,不准测量放线;没有参与评价或未通过评价的采煤工作面不准进行生产。
生产过程中发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必须立即组织修订防治水方案或措施,重新进行评价和审核,及时调整水害监控重点。
2.安检科对采掘工作面的水害评价和防治水技术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落实,发现没有评价或评价未通过及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的采掘工作面,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无条件停止施工。
3.根据矿井水害评价提出的重点监控项目表,将监控对象落实到个人。
业务部门要及时对条件复杂、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的重点采掘工作面进行督导、对技术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隐患或条件变化立即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4.安监科对水害评价的组织和评价结果及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定期召开水害隐患处理会议,督促落实进展情况。
5.预测评价实行“谁评价(审核)、谁签字、谁负责”制度。
以加强、调动评价审核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2)
是一套用于评估和管理水害风险的体系,以确保对水害风险进行科学、客观和系统化的分级评价和管控。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分级评估: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水害风险,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即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分级评估可以根据历史水害数据、地形和地貌特征、气象预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 风险管控:对不同级别的水害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于高风险区域,需要加强防汛设施建设、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防洪演练等措施,以提高水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对于中、低风险区域,可以采取适度的防范措施,如加强水害宣传教育、建设防洪堤坝等。
3. 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水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水情信息,提前预警。
利用气象、水文、遥感等相关技术手段对水害风险进行监测和预测,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人员培训:加强水害防范和救灾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防灾减灾的应急响应能力。
5. 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发布水害风险评估结果、防灾减灾措施等信息,提高公众参与水害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害带来的灾害损失,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3)
是指针对水害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和评价的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水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确定不同风险等级下的管控措施,以减少水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风险评估方法:制定科学可靠的水害风险评估方法,通过综合考虑气象、地质、水文等多种因素,对潜在的水害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2. 风险分级:根据评估结果,将水害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
分级可以根据影响范围、灾害强度、频次等指标进行,以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 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防范设施建设、预警系统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
高风险区域应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应急预案,中风险区域应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低风险区域则可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
4. 评估更新:定期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更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分级和管控措施进行修订。
同时,还需进行事故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以不断完善制度。
通过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估和管控水害风险,提高对水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4)
是一种目标明确、科学规范的水害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旨在对水害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评价,为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风险分级标准:对于各类水害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划分,根据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发生频率等指标,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或更多等级。
2. 风险评估方法:根据一定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各类水害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历史数据分析、模型模拟、专家判断等。
3. 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预防措施、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应急响应方案、防灾设施建设等,以减少水害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4. 风险评估与管控的监督与检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对风险评估与管控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 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
通过建立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可以提高水害安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害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5)
水害是指由于水的涨落、滞留、涌动、泛滥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设施的破坏。
水害的发生频率和灾害程度一定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有关。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水害的发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制度目标和原则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水害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以最小化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制度的设计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水害风险的影响。
2.合理性原则:制度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保证安全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公平性原则:制度的实施应公正、公开、透明,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4.风险导向原则:制度的设计要以风险评价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安全风险水平,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5.综合性原则:制度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各种水害类型的综合影响,不仅关注单一水害的防范和应对,还要注重水害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
二、制度内容
1.水害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水害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但不限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流速度、水位高度、水质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
(2)确定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现场调研、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综合评价水害风险等级。
(3)建立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水害分级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将各项指标综合为一个综合评价指数,以此来评估水害风险的级别。
2.水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划分
(1)基本防范措施:针对低风险区域和人群,制定基本的水害防范和应对措施,包括规土制度、防洪工程建设、早期预警系统等。
(2)中级防范措施:针对中等风险区域和人群,制定更加细化和完善的水害防范和应对措施,包括生态恢复、疏浚河道、加强应急响应能力等。
(3)重点防范措施:针对高风险区域和人群,制定更加严格和专业化的水害防范和应对措施,包括提高堤防强度、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等。
3.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的建立
(1)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制度,对不同区域和人群的水害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将评估结果反映到防范和应对措施中。
(2)风险监控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包括人工监测、遥感监测、自动监测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水害风险的动态变化,为防范和应对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4.风险管控策略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1)风险管控策略:根据不同水害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包括防范策略、治理策略、降低风险策略等。
同时,注重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的准备工作,提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水害事件。
三、制度实施和效果评估
1.制度实施的组织和协调:建立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的组织和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制度的实施。
2.制度效果评估: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制度效果评估机制,对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防范和应对能力的提升、灾害损失的减少等指标,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的内容和措施。
四、总结和展望
水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水害防范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内容和措施,提高评价和监控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共治,形成制度和机制的合力,共同应对水害风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