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作业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意义和不足是什么?
○1主要观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并且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2意义
马斯洛将需要层次理论作为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应用到组织行为实践中,组织在认真了解员工的种种需要的基础上,把员工的合理需要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唤起、引导和维持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该理论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由内在的逻辑性,对组织激励措施和组织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为认识人们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需要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为激励工作的评价提供有益的基础。

○3不足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个人的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这是由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基础决定的必然结局,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相背离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上谈的是人的自然需要,有些也赋予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是没有提及认得社会需要。

(3)自我实现作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不够的。

(4)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一级的需要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层次的需要,这样由低到高,逐渐递升,这种观点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倾向。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改变需要层次的主次关系。

2.解释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答:需要是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
东西的状态。

动机是人们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它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指引行为去满足某种需要。

动机是有需要产生的。

行为是指个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人的任何动机与行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需要,也就无所谓动机和行为。

人们产生某种需要后,只有当这种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需要才会产生动机,动机才会成为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

但并不是每个动机都必然引起行为,在多种动机下,只有优势动机才会引发行为。

3.激励的实质是什么?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4.举例说明归因理论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行为结果归因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大多数人习惯上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为客观原因,把成功的原因归因为主观原因。

这样就造成了,成功了,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失败了,推卸责任,避重就轻。

而影响工作的改进。

比如:甲工作时出现质量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常推卸为设备有问题、原材料不合格。

质量问题始终得不到改进。

乙工作时出现质量问题,认为是自身的责任,主动向领导和技术员请教,质量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5.什么是态度,态度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态度:人们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态度的组成部分:
(1)认知成分。

认知成分由个体对某个事物的各个属性的信念所构成。

(2)情感成分。

情感成分是个体对某个事物的感情或情绪性反应。

(3)行为成分。

行为成分是个体对某事物或某项活动做出特定反应的倾向。

6、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

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1)生物遗传因素
总结以往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第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第三,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改变。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其作用表现在:
第一,社会文化对人格就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第二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
第三,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因素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三类: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二,放纵型教养方式。

三,民主型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还可以形成与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校风和班风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够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性、独立性、和遵守纪律等品质。

在学校,老师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人格同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个人主观因素
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它去思考与行动。

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
7.什么是气质?气质的分类及其特点有哪些?
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

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灵活性,主要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强度主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指向性即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现实还是倾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般认为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具体表现如下:
(1)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感情易表露且体验不深,易适应环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

(2)胆汁质。

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灵活性,直率热情,表里如一,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有顽强拼劲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具有外倾性。

(3)粘液质。

安静沉稳,喜欢沉思,反应缓慢,灵活性不足,比较刻板,注意稳定,不易习惯新环境、新工作,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坚韧执拗,具有内倾性。

(4)抑郁质。

敏锐稳重,情感体验深刻、持久、少外露,行动缓慢,胆小、孤僻、不善交往,遇困难或挫折易畏缩,有较强敏感性,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事件,具有内倾性。

8.简述能力的含义及其分类?
能力是潜藏在人体身上的一种能动力,包括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是影响青年成才的一种智能要素。

9.什么是意志,意志如何影响行为?
意志(Will)是人自觉地确定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去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部分,人对客观现实总是自觉和能动地反映,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去适应,这种对客观现实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的影响和作用就是人的意志表现。

意志对于行动的支配和调节可反映在两个方面,即发动和制止。

发动在于推动人采取达到预定目的时所必需的行动。

制止在于停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