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法浅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细究
NEW WRITING
语文教学研究 2020.7
心态,以及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基于此,教师应借助德育因子,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阳光积极的态度,认真学习文本知识。
首先,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心。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调整阅读内容,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中持续阅读,从而在丰富学生阅读情感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鼓励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其次,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帮助学生找寻学习信心。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对能力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就很容易使这些学生在体验挫败感后放弃语文学习。
基于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性的精神安抚。
通过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困难,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最大限度上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学生能够全力以赴,努力学习阅读知识。
正所谓“无目标,不成功”。
为了提升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合理的阅读任务。
通过让学生自行制定学习目标,不断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满意阅读学习的期望值。
首先,教师应坚持“心理契约管理”理论,不断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动物王国开大会》时,可以利用一些德育语言,给学生布置一些“查找资料”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或者观看纪录片等,了解和掌握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从而促进学生完成文本阅读任务。
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阅读任务。
通过指导学生制定周、月、季度的阅读计划,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制定阅读目标。
通过采用“佩戴小红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按照计划实现阅读目标,促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总之,想要点亮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教育与语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灵活多样地创设各种心理契约情境,让孩子们在各种数学活动中就能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通过考量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行为、心理素质等因素,不断将德育种子埋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使学生在心理契约管理理念的驱动下,不断提升阅读学习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法浅议
◇解 慧·江苏省海安立发中学
针对具体篇章,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情境中去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是当下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若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为例,那么可以说,教师正确的教学思路,是学生从文章基础知识掌握,顺利过渡到廉颇和蔺相如精神品质理解的基本保障。
一、基础内容的积累巩固
基础内容的积累巩固,是后续一切深入理解的保证,为此,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审视学生的预习效果,比如要对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程度、句式及文化知识的理解效果等进行考查分析。
常见的做法是由学生回答问题,而教师负责随时点拨和纠错。
比如在开展《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词类活用产生基本的认识,像“完璧归赵”中的“完”字,是“使……保持完整”之意,“大王必欲急臣”中的“急”字,是“逼迫”之意,“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字,是“在朝堂上”之意,等等。
再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对于特殊句式产生一定的了解,包括作为被动句的“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作为固定句式的“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等等。
除此以外,《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相应的文化知识等,均需要教师做出明确的预习引导,如何为“上卿”,何为“九宾之礼”,若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有了充足的储备,则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则可更加顺利地开展。
二、文本细节的人物感知
在做好基础巩固工作之后,对于《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类故事性特点突出的文章来说,从文本细节处感知人物特点的做法,不失为比较理想
的途径。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笔者选择的是分别
84
细究
NEW WRITING
2020.7 语文教学研究
从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物角度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师生共同评点蔺相如,这样的评点式教学,侧重于从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出发,逐步过渡到对于各个细节的思考,并鼓励学生说出或书写自己的感想。
在本文中,关于劝说门客的选段,教师可要求学生首先齐读本段,进行自由评点,而教师则可以基于学生所做的评点,分别从人物形象与阅读方法两个角度加以指导,让学生更准确地发现选段中的哪句话或者哪些词能够显现出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与品质。
学生将会意识到,“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是对蔺相如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一个“先”字和一个“后”字,形象地强调了这一点。
而关于避匿廉颇的选段,教师可同样要求学生自读本段,并进行自由评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提示,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词出发,找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因为本段文字在叙事上具有简洁、表现力强的特点,因此更容易取得文本细节的人物感知效果,比如蔺相如本人的称病、不争列等行为中,都有较为生动的细节描写,这是值得学生注意的。
其次师生共同评点廉颇,由于有了前面对蔺相如进行评点的经验,评点廉颇的过程将变得比较顺畅,教师可借助这一优势,将评点适度升级,要求学生重新研读文本,以小组为单位对和廉颇有关的几个选段描写进行深入思考,可使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选段分析任务,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开展研究,而教师则负责巡视并指导,比如当面对渑池诀别这个选段时,在学生齐读段落之后,由第一组重点负责本项任务,当其讨论完成之后,推荐代表完成评点成果的展示,而其他小组成员则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给出质疑性与补充性内容。
在此之后,学生将会感受到在渑池诀别的过程中,廉颇所具有的深谋远虑品质、以国事为重的风范等。
再比如当面对公开挑衅这个选段时,仍然可由学生齐读段落,由第二组重点负责本项任务,当其讨论完成之后,推荐代表完成评点成果的展示,此时教师可视情况需要,提出有益于学生深化理解的问题,像文章中有廉颇三次直呼蔺相如姓名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在本部文段中所出现的一些虚词,是否可以说明出场人物的特定心理活动。
学生可在思考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像:廉颇称呼蔺相如为“贱人”,且直呼其姓名,很生动地表现出他蔑视蔺相如的心理,而两个“而”字的用法,具有明显的转折与对比意味,而另外一些虚词的应用,则和廉颇内心愤愤不平的意味相得益彰。
也就是说,师生共同评点廉颇的过程中,对于细节的关注,是评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与此同时,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学生对
于文章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学生可通过独立思考进行点评,并及时发现细节的微妙之处,此时教师需要积极给予鼓励,引导其走向正确的研究之路。
三、思想情感的整合升华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文本基础的巩固、文本细节的感知进行升华,也就是使之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感受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魅力,感受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艺术价值。
比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感受廉颇和蔺相如的语言特色,让学生通过朗读,真切体会在特定故事背景之下二人的内心状态及性格特点。
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古代学者的一些精彩评论,比如清代学者李晚芳在其所著《读史管见》中,对于《史记》中的很多人物都做了比较精彩的评论,他对蔺相如的评论是:“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教师用PPT将李晚芳的评论展示出来,并要求学生思考:李晚芳认为蔺相如的思想品质是怎样的,何为“公尔国尔”,学生在理解“公尔国尔”一词是“公尔忘私、国尔忘家”的略称之意后,将看到其对蔺相如的钦佩赞许之情,内心会受到很大触动。
第三,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一些更具探究意味的问题,在问题中增加文本整体性思考的可能性,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中包括的几个选段重新阅读,并通过对比的形式,总结得到廉颇与蔺相如一将一相分别具有的闪光品质。
学生可通过宏观的分析,了解到蔺相如头脑清醒、宽容大度的一面,也会对其能够顾全大局的优良品质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很多学生存在褒蔺贬廉的心理,因为两相对比,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廉不如蔺,此时的深入阅读与思考,这一情况将得到改观,廉颇的坦率与真诚、以国事为重的闪光点,以及知错能改的勇敢,都将逐一浮现在学生面前。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将相和的深层次原因展开思考,进一步明确“将相和则国安”的事实,并将这一连串发生在千年之前的历史事件与现实联系起来,起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品格修养的作用,这一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升华意义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事实证明,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当使学生意识到,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并非理想做法,在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关于品格的、能力的养成至为关键,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时,基础知识的巩固任务完成后,于对以廉颇和蔺相如为代表的人物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他们的优良品质,是该篇文章教学的较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