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翅目——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鞘翅目
定义:体躯坚硬,前翅鞘质,静止时覆盖于身体背面,口器咀嚼式,前胸发达,完全变态。

通称“甲虫”。

鞘翅目金龟子科鞘翅目通称甲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具如下特点:体型大小差异甚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等。

俗称
鞘翅目通称甲虫。

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

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

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

种类及分布
多数种类属于世界性分布,如步甲、叶甲、金龟甲和象甲科的某些种类少; 鞘翅目--锹甲科数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至温带地区种类渐少,如虎甲、吉丁甲、天牛和锹甲科的某些种类;个别种类的分布仅局限于特定范围,如水生的两栖甲科仅分布于中国的四川、吉林和北美的某些地区。

本目中许多种类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关系十分密切。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体小至大形。

复眼发达,常无单眼。

触角形状多变。

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七星瓢虫翅下。

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

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

蛹为离蛹。

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

头部
头壳坚硬,头式一般为前口式或下口式。

象甲类的额与头顶向前极度延伸,形成象鼻状的“喙”,口器生于喙端。

触角有丝状、棒状、锯齿状、彬齿状、念珠状、鳃叶状和膝状等,一般11节,少数1—6节。

复眼通常发达,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有的退化或消失,很少种类具单眼。

上唇发达,有的隐藏于唇基下或消失,上颚多发达,有的种类非常强大,几与身体等长;下领显著,肉食亚目的下颚分为外叶和内叶,外叶分2节,呈须状,内,叶发达呈叶状;下唇的颏颇发达,亚颏存在,或与外咽片愈合,下唇须通常3节,少数2节,个别种类不分节[1]。

胸部
前胸发达,能活动,前胸背板自成一骨片,背板与侧板间在肉食亚目中有明显的缝分开,而多食亚目则两者愈合。

前胸腹板为一骨片,其上有l对前足基节窝,该基节窝后缘若被骨片环绕,即称为“闭式”,反之则称为“开式”,此特征常用于分类。

中、后胸愈合,中胸小盾片三角形,常露出鞘翅基部之间,中、后胸背板的其余部分为鞘翅所覆盖。

中、后胸基节窝的形式,也常作为分类依据。

前翅由于角质化,翅脉已不可见,静止时合拢于胸腹部背面,主要司保护虫体和后翅的作用。

后翅膜质、宽大、少翅脉,平时纵横折叠于前翅之下,是飞翔的主要器官。

足一般适于步行或奔走,但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在功能和形态上也常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地下活动种类的前足适于开掘,水生种类的中;后足适于游泳,某些行动活泼的种类其后足适于跳跃等。

3对足跗节的数目按前、中、后足顺序排列,称为跗节式,通常是分类的重要特征。

如5—5—5则表示前、中、后足跗节均为5节;5—5—4则表示前、中足跗节为5节,后足为4节等。

跗节的着生情况通常有两类,一种是跗节5节时,第4跗节甚小并隐于第3跗节之间,称为隐5节或伪4节;另一种是跗节4节时,第3跗节甚小并隐于第2跗节中间,则称
为隐4节或伪3节。

腹部
腹部变化较大,一般10节,第l腹节退化,第3—9腹节明显。

由于腹板多有愈合或退化现象,可见腹板通常为5—8节。

雌虫腹部末端数节变细而延长,形成可伸缩的伪产卵器,平时缩于体内,产卵时伸出。

雄性外生殖器也多不外露,而是缩在第9或第10腹板之间。

幼虫
头部通常发达,坚硬,胸部3节,腹部10节。

头部每侧有单眼1—6个,触角3节,口器咀嚼式。

胸部一般有胸足3对,具全部分节,包括明显的跗节和1对爪。

腹部无腹足,但有的在第9节背板上有l对骨化的尾突。

气门共9对,第1对着生在前胸与中胸之间,其余8对着生于第1—8腹节上。

体鞘翅目昆虫的蛴螬型幼虫
型一般分为蠋型、蛴螬型和象甲型等3种基本类型。

蠋型幼虫体表坚硬,体形扁长;胸足发达,5节,具跗节和成对的爪;触角和口器发达,腹末有能活动的尾须;行动非常活泼,营自由生活。

属该类型的主要有肉食亚目、隐翅甲类的幼虫及芫菁科的第1龄幼虫。

蛴螬型幼虫身体柔软,肥大而弯曲成“C”形;胸足4节,行动迟缓;具触角,口器发达,无尾须;生活于隐蔽和阴暗的场所。

金龟甲类的幼虫属此种类型。

象甲型幼虫身体柔软,粗圆,弓弯;触角退化,无尾须;胸足退化或完全消失。

如象甲类的幼虫等。

此外,还有属于上述3种类型之间的一些中间类型,如金针虫型、叶甲型等。

生物学特性形态
全变态。

但有部分种类如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大花蚤科和豆象科等均具有复变态,即幼虫各龄出现多种不同形态。

如芫菁科的豆芫菁属,幼虫共6龄:第1龄炳型,或称三爪蚴,行动敏捷,在土中取食蝗卵,第2—4龄为蛴螬型,第5龄为象甲型,第6龄又转变为蛴螬型。

雌虫产卵于土鞘翅目昆虫
表、土下、洞隙中或植物上。

产在植物上的卵,常包围在卵鞘内,如肖叶甲科的部分种类;产在水中的卵,多包于袋状的茧内,如水龟虫等。

产卵方式多是以伪产卵器直接产于土内或植物上;但天牛类可用上颚咬破树皮,然后产卵其中;而某些象甲类则可用喙先在植物上挖洞,再将卵产于内部。

幼虫一般3龄或4龄,在一些大的类群中龄数常固定而一致,如步甲科和金龟甲科幼虫多为3龄,叶甲科中的某些类群多为4龄。

蛹在地表下者,多藏于土室内;在植物上化的蛹多具茧,象甲的蛹茧系由马氏管的分泌物构成的。

很多种类的成虫具假死性,受惊扰时足迅速收拢,伏地不动,或从寄主上突然坠地。

有的类群具有拟态,如某些象甲外形酷似一粒鸟粪。

食性
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阎甲)、粪食性(url]粪金龟)、尸食性(葬甲)、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捕食性(步甲、虎甲)和寄生性等。

植食性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有的生活于土中为害种子、块根和幼苗,如叩头甲科的幼虫(金针虫)和金龟甲科的幼虫(蛴螬)等;有的蛀茎或蛀干为害林木、果树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如天牛科和吉丁甲科幼虫等;有的取食叶片,如叶甲类及多种甲虫的成虫;有的是重要的贮粮害虫,如豆象科的大多数种类专食豆科植物的种子等。

捕食性甲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敌,如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蜗等害虫,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种小形昆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强的捕食能力。

芫菁幼虫寄生于蝗卵和蜂巢内,大花蚤有些种类的幼虫寄生于蜚蠊体内,有些在蜂巢内营寄生生活。

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葬虫科、蜣螂科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清洁环境。

还有一些甲虫具有医药价值,其中应用较广的如芫菁科的某些种类成虫分泌的芫菁素(亦
称斑蝥素),具有发泡、利尿、壮阳等功用,近年来在中医学上也用于治疗某些癌症。

编辑本段分类及重要科简介在分类系统上,各学者的见解不一。

一般将鞘翅目分为2—4个亚目、20一22个总科。

分类
肉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
杂食亚目(金龟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拟步甲科豆象科)
象甲亚目(象甲科)
多食亚目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中国记载7000余种。

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

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鞘翅目昆虫也就是甲虫,是些微小至大型的昆虫。

它们的前翅高度角质化,坚硬,没有翅脉,叫鞘翅,后翅膜质,静止时折叠于前翅之下。

口器咀嚼式,属完全变态类型。

幼虫寡足型,或无足型。

蛹多为裸蛹。

本目昆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含有25万多种甲虫,其食性也很复杂:有肉食性、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等等。

鞘翅目共有157个科,分属于三个亚目。

肉食亚目
(一)肉食亚目Adephaga 肉食亚目的昆虫绝大多数为肉食性种类,成鞘翅目昆虫
虫、幼虫靠捕食其它小虫为生。

本亚目的特征为:第一腹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割为左右两部分。

三对足的跗节均为5节,本亚目常见的为两个科:
步甲科(Carabidae):步甲科昆虫通称步行虫,是些小至大型的昆虫,多数种类具有金属光泽。

头部常窄于前胸,前口式,上颚前端相接,但不互相交叉。

成虫、幼虫均为捕食性,是重要的害虫天敌,如中华广肩步行虫,大艳步甲等等。

虎甲科(Cicindelidae):虎甲科昆虫,为中等大的甲虫,•一般有鲜艳的颜色和斑斓的色斑。

头较大,前口式,上颚大,左右交叉。

虎甲白天活动,经常在路上觅食小虫,当人接近时,常向前作短距离飞翔,如中华艳虎甲。

杂食亚目
(二)杂食亚目Polyphaga 杂食亚目的甲虫食性多种多样。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头部正常,第一腹节腹板不被后足基节窝分割,三对足的跗节数不一。

常见的科有:金龟科(Scarabaeidae):金龟甲昆虫,身体小至大型。

触角鳃片状,•前足为开掘足,胫节外侧有齿。

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在地下生活。

金龟子按食性可分为两大类群:粪食性金龟子,俗称"屎蚵螂"和植食性金龟。

很多植食性金龟是农林上的大害虫,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等。

叩头甲科(Elateridae):叩头甲科昆虫,是小至大型的昆虫,前胸很发达,前胸腹板后缘中央有一强大的突起向后延伸于中胸腹板的深凹窝之中,能够弹跳。

握住腹部,它可以做叩头的动作,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前胸背板后侧角明显后突。

幼虫身体光滑、坚硬,大多呈黄色,在地下取食植物根茎,通称金针虫,是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如沟金针虫。

吉丁甲科(Buprestidae):吉丁甲科昆虫,很象叩头甲,•大多数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身体流线型。

前胸和中胸紧密相接,不能弹跳。

前胸背板后侧角不向后突。

幼虫体扁,以钻蛀枝干为食,它的幼虫俗称"扁头哈虫",如金缘吉丁虫。

瓢虫科(Coccinellidae):瓢虫科的昆虫,身体小至中型。

•体背隆起呈半球形或半卵形。


小,一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

触角呈锤状。

它的跗节式是隐4节,也就是第3节很小隐藏在第2节中间,外观好似只有3节。

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大多数捕食蚜虫、介壳虫、等害虫,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但也有象茄28星瓢虫这样植食性的种类。

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
天牛科昆虫,是中至大型的甲虫,身体狭长。

•触角长,通常超出身体,11-12节,鞭状。

复眼呈肾状,围绕触角基部。

跗节为隐5节,也就是第•4节藏在第3节里面,外面看好象只有4节。

天牛幼虫又叫"哈虫",身体呈乳白或者黄色。

胸足消失,胸腹节两面都有称作步泡突的骨化区,司运动功能。

多数天牛幼虫营钻蛀木材生活,是林业上的大害虫。

叶甲科(Chrysomelidae):叶甲科昆虫,也叫金花虫,•是些小型或中型的甲虫。

它们的身体有的是卵圆形,有的是长形。

触角丝状,11节,长不超出身体的一半。

跗节与天牛一样,也是隐5节。

叶甲的成虫和幼虫都是植食性,•象这种榆兰金花虫,就是林业上的一种大害虫。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拟步甲科昆虫,小至大型,扁平,颜色多为黑色或暗棕色。

后翅多退化,不能飞翔。

跗节式为5-5-4。

如网目拟地甲。

豆象科(Lariidae):豆象科昆虫,体小型,卵圆形,额突出成短喙形,触角常呈锯齿状。

鞘翅短,不能盖住整个腹部。

本科昆虫主要为害豆科植物的种子,如绿豆象。

象甲亚目
(三)象甲亚目Rhynchophoro
象象甲
甲科(Curculionidae),本科是些小至大型的甲虫,它们的头部延长成喙状,因而习惯上叫它们象鼻虫。

口器位于喙的前端,触角大多呈膝状弯曲。

象甲幼虫体胖,白色。

头部发达,但无足,在植物体内营寄生生活,如蒙古灰象甲,椿树沟眶象甲等。

辨认显著特征:
前翅强烈骨骼化、坚硬,后翅膜质,后翅平时折叠于前翅内。

飞行能力不强。

常见昆虫(俗称):天牛、瓢虫、萤火虫、屎壳郎、斑蝥、独角仙、吉独角仙
丁虫、芫菁、金龟子、锹形虫、叩头虫、龙虱、米象……
介绍:
昆虫纲第一大目,种类繁多,系统复杂,共4亚目(原鞘亚目Archostemata,肉食亚目Adephaga,菌食亚目Myxophaga,多食亚目Polyphaga),178科,36万种,其中象甲科7万种。

本目昆虫中国记录1万余种。

食性多样化,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和寄生性均有,具有一定的假死性。

完全变态昆虫,芫菁等少数昆虫复变态。

多食亚目
(四)多食亚目Polyphaga
该亚目种类多,包括特征差别很大的一些总科,共分18或19个总科。

葬甲科(Silphidae),触角锤状;前足基节大,圆锥状,左右相连;腹端露于鞘翅外。

葬甲(Nicrophorus),有埋葬小动物尸体供幼虫食用的习性,故名。

水龟甲科(Hydrophilidae),水生种类,触角着生在头前缘复眼前方,下颚须长于触角,前胸腹板甚短,中胸腹板大,常有纵隆起。

后足有毛,适于游泳。

已知1700多种。

水龟(Hydrous),黑色大型甲虫,食植物;幼虫肉食性。

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鞘翅很短,腹节大部外露。

以腐败物为食。

已知20000 隐翅虫种以上。

隐翅甲形似蚂蚁。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有强酸性剧毒!分布广。

小到中型,体狭长、两侧平行,鞘翅极短,末端截形,腹部大部外露。

体呈褐、黄与蓝色,较光滑,并覆细毛。

复眼小形或大形,
单眼1或2个。

口器发达。

触角10~11节,很少为9节,丝状或棍棒状。

腹板6或7节,末端具尾毛状突起,跗节因种而异。

幼虫外形多与成虫近似。

食性复杂。

性活泼,跑动迅速,善飞翔,如遇惊扰立即逃逸。

一些种类常有夜间飞集灯光的习性。

很多种类生活在海滨与水边湿地,常潜伏在枯枝落叶、树皮或朽木下,有的居住在鸟类和啮齿动物的巢穴里。

有300余种在蚁巢中与蚁共栖,还有的在大黄蜂与胡蜂巢中生活,捕食它们的幼虫和蛹。

其中,毒隐翅虫对人有威胁。

毒隐翅虫
萤科(Lampyridae),体扁而软,前胸背板常盖住头部。

夜行性,腹部末端有发光器,能发光,幼虫亦可发光。

已知2000种。

习见种如萤火虫。

叩头甲科(Elateridae),触角锯齿状、栉状或丝状;前胸背板后侧角突出成刺状,腹板有1突起,伸入中胸腹板沟内。

虫体仰卧时,能迅速跳起。

前胸能背腹向作激烈屈折,如叩头状,故名。

幼虫生活地下,称金针虫,地下害虫之一。

有8000多种。

叩头甲(Pleonomus),体细长,黑色。

瓢甲科(Coccinellidae),体呈半球形。

色艳,常有明显黑斑点。

头小,嵌入前胸内;复眼大,触角11节,棍棒状,末3节膨大。

跗节为隐4节(即第3跗节小,隐于第2跗节间)。

大多数为益虫,成虫与幼虫均捕食蚜虫,也有植食性种类。

约1800种,澳洲瓢虫(Rodoliacardinalis)能消灭柑桔的吹绵介壳虫,为著名益虫。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le),鞘翅橙黄色,有7个黑色斑点。

为习见种类。

芫菁科(Meloidae),体圆筒状,粗而软,后头缢入如颈状,前胸夹于鞘翅基部。

有2300种。

斑蝥(Mylabris)含斑蝥素,可入药。

豆芫菁(Epicauta)危害豆类。

金龟子科(Scarabaeidae),体粗壮,色黑;触角鳃叶状;前胸背板很大;足强壮,适于掘土。

粪食性,多夜间活动。

成虫取粪做球,埋于地下,供食用;或产卵于其中心,幼虫孵化出食用。

幼虫蠕虫状,白色,称蛴螬,为著名地下害虫。

约有15000种,蜣螂、屎壳郎为常见种类。

天牛科(Cerambycidae),体长筒状,触角丝状,12节,常超过体长。

足长而坚,跗节隐5节(第4附节极小,隐于第3跗节间)。

幼虫蠕虫状,乳白色,穿孔于木材或树皮下为害。

已知约7000种。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体黑色,鞘翅上有不规则的白色斑点,危害果树等。

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均为常见种。

叶甲科(Chrysomelidae),体长卵形,常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短,向前伸出;复眼肾形;跗节隐5节。

成虫食叶,幼虫食根叶或潜叶。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la vittata),黑色鞘翅上有黄色弓形纵斑纹。

分布全国,危害蔬菜。

榆兰叶甲危害榆树。

另外还有蜣螂科,锹甲科,吉丁甲科,花萤科,皮蠹科,谷盗科,锯谷盗科,拟步甲科,芫菁科,豆象科,小蠹科,象甲科等。

编辑本段经济意义鞘翅目通称甲虫,前翅角质化为鞘翅,体躯坚硬,铠甲似的体壁保护着虫体,使它们能抵御自然界中的各种伤害。

精巧的身体结构与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它们成功地占领陆地、空中和水中的各种生境,成为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

其中一些种类是农业、林业、果树和园艺的重要害虫和益虫,或由于商业运输等原因而成为各类仓储物和人类居室中的世界性害虫。

食性
甲虫的食性很复杂,包括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

植食性的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

重要的科叩头虫科
有叩头虫科,其幼虫通称金针虫,生活于土中。

中国重要的种类有沟叩头虫和细胸叩头虫,为害土内的种子、块根和幼苗。

金龟子总科的幼虫通称蛴螬,也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在中国严重为害的有异丽金龟属和齿爪鳃金龟属。

天牛科中重要的种类有家茸天牛、双条杉天牛、
蔗根天牛等,在中国为害木材、林木、果树或经济作物。

叶甲总科的成虫和幼虫都是植食性,中国重要的种类有为害水稻的稻负泥虫和稻铁甲虫,为害柑橘的恶性叶甲等。

马铃薯甲虫在欧洲和北美是马铃薯的大害虫,为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

在象虫总科中,中国有玉米象、米象和谷象,为害粮食和种子,是仓库害虫中的毁灭性种类;甘薯小象虫是甘薯的重要害虫。

在北美和中美严重为害棉花的棉铃象虫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

在仓库害虫中,皮蠹科的谷斑皮蠹为害谷类、豆类、花生、油料植物加工品和动物性食品等,其幼虫抗药性强,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

此外,豆象科的蚕豆象和豌豆象也是中国重要的仓库害虫和检疫对象。

拟步甲科中的黄粉虫、黑粉虫、杂拟谷盗和赤拟谷盗等都是重要的储粮害虫。

益处
在捕食性的甲虫中,有很多是对人类有益的,如瓢虫科、步甲科和虎甲科等。

瓢虫科中的澳洲瓢虫是有很大经济价值的天敌昆虫,中国已从大洋洲引进以防治吹绵蚧;隐唇瓢虫原分布于印度至澳大利亚,中国也曾引进以防治介壳虫。

步甲科中重要的种类如中华广肩步甲和赤胸步甲捕食粘虫和切根虫等鳞翅目幼虫,捕食率很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