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34例的综合医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性眩晕34例的综合医治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治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式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颈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口服西比灵,观看组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颈椎牵引、手法医治、颈部中药热熨疗,均医治一个疗程,随访5个月。

结果观看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别离为%和%,两组疗效比较不同有显著性意义(P<)。

结论综合医治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颈性眩晕供血不足综合医治
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稳失调,引发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要紧病症的临床综合征。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常见类型,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有年轻化偏向。

我院自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医治颈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看组进行比较观看,现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式
1.一样资料本研究68例均为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住院病人,按时刻随机分对照组和观看组,对照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病程7天~10年。


看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病程5天~11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情形经统计学处置,无显著性不同,具有可比性。

2. 纳入标准①以头晕、颈部不适为主诉。

②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③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④颈椎X线摄片或MRI多数提示有异样改变。

3.排除标准①由内耳疾病或脑部炎症、出血、肿瘤、外伤及眼病等引发眩晕者;②因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引发的眩晕患者;
③怀胎或哺乳期妇女;④归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峻原发性疾病,神经病患者;⑤急性椎间盘突出,或颈椎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感染者;⑥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阻碍疗效和平安性判定者。

4.医治方式本研究68例患者均常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药业生产) 250 ml静脉滴注医治。

每日一次,连用10天,为一疗程。

观看组另予综合医治:①颈椎牵引:患者取坐位,颈前屈15度,行颈椎颈颔布兜牵引,牵引重量为3~5 kg,时刻为30分钟,天天2次,10天为一疗程。

②颈部中药热熨疗:热熨药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药为主。

大体方:白芷、川芎、赤芍、丹参、杜仲、独活、鸡血藤、姜黄、威灵仙、七叶莲等。

中药研为粗粉剂备用,历
时经米酒浸泡30分钟后装于棉布袋中,蒸热后置于颈部。

热熨时刻为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③手法医治:操作方式: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侧面或后面,先用手法在颈、肩、背部做轻柔的按揉与拿捏操作5~6遍,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缓肌肉的痉挛和疼痛。

用一指禅推法在颈椎棘突上或棘突旁压痛处,推按约3分钟,按揉风池、肩井、天宗、风府等穴位。

做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纠正偏歪的棘突,并配合颈部屈伸被动运动,在颈背部及双肩臂部用滚法和搓揉法来回操作4~5遍。

以上施术每次15~20分钟,每日一次,10 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另予西比灵 5 mg口服,每日1次,睡前服,10 天为一个疗程。

5.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1]。

显效:自觉病症、体征全数消失,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恢复正常,随访 5 个月无复发者。

好转:自觉病症、体征部份消失,TCD检查结果明显改善者。

无效:自觉病症、体征无改善,TCD检查结果无改善者。

6.统计学处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纳χ2 查验,P<为不同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本研究68例均获随访,随访情形见表1,两组疗效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医治成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 =,△P<讨论
颈性眩晕多因长时刻以不妥姿势看电视、操作电脑,屈颈机遇大幅增加,过量利用空调等,加速颈椎增生退变,引发椎间孔变窄,使椎动脉受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显现眩晕、颈强、恶心等病症。

颈性眩晕的医治方式很多,有保守疗法和手术医治,临床上大多项选择择保守医治。

复方丹参注射液要紧成份是丹参、降香,现代药理研究以为[2],其通过加速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毛细血管网而使微循环改善,不管对梅尼埃病和梅尼埃症候群引发的眩晕,仍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颈性眩晕,利用后可使血黏度降低、血细胞聚集减轻、血流速度加速及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多等转变,从微循环水平上为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提供了可能,从而使突发性眩晕病症得以改善[3],加上颈性眩晕患者TCD大多提示全身血液流变性改变、血液粘稠度增加,应选择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常规基础方式。

颈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特点。

其病理基础是椎基底动脉硬化狭小和颈椎间盘吸收而使颈椎相对变短,造成椎
基底动脉迂曲或椎动脉受压,从而致使脑部血流减慢,供血量不足。

颈椎牵引能够使其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开大,拉长颈部肌肉和韧带,使椎间盘回纳,有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椎动脉、颈神经根压迫或刺激而减缓病症。

故颈椎牵引是医治颈椎病的重要手腕。

中药不仅能治标以解除病症,还能治本减缓或终止病理进程。

颈部中药热熨疗系依照中医学中“内病外治”、“热治百病”、“热蒸治骨疾”等理论,对人体患病部位、穴位、经络病变区进行热熨,该疗法能加速人体对中药的吸收,较快减缓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紧张,改善血液循环,以达到医治疾病的目的。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围,历代医家有“无风不作眩”、“无瘀不作眩”的论识,故手法医治首选治风要穴风池,通过对风池、风府、肩井、天宗等穴位的有效刺激,可使椎动脉痉挛的血管取得减缓,使局部的血液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基底动脉血供取得改善。

以上医治方式有机的联合利用可发挥更大作用,能解除颈肩部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解除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压迫和刺激,改善脑血液循环,排除病症。

总之,综合医治涉及到病症医治作用与病因病理医治作用二个方面。

研究结果说明观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医治颈性眩晕有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行运用。

但目前本病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尚未形成标准化医治操作,尔后的研究应在探讨疗效的基础上,朝着加倍客观的观
测指标加倍具体、简单、标准化的医治方向进展,尚需不断深化现存的研究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2]王世军,李定格,史仁华,等.川芎嗪、丹参注射液对正常状态及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小鼠脑循环的阻碍[J].中国微循环,2000,4(4):213-215.
[3]金静宣.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医治颈性眩晕 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