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新生社交恐惧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线快递■
〔关键词〕初中生;社交恐惧;对策
小学升入初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新起点。

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新的班级以及新的学习任务,难免会有陌生感,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一些学生在与新同学交往时极易产生恐惧感。

而学生的初中生活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学间的相处怎样,人际关系如何。

因为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初中生而言,不仅影响着学业的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健全人格的形成。

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社交恐惧心理加以剖析,研究对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社交恐惧的概念及表现
社交恐惧是一种因心理紧张造成的交往失调。

社交恐惧通常始于青少年,青春期最为明显,表现为:在他人面前怕说话、怕活动、不敢表现和展示自己,脸红、发抖。

还怕被别人注视,怕与别人对视,更怕与异性接触等。

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特别害怕到公共场所去,在汽车或火车上不敢面对旅客就坐,也不敢从人面前走过。

有些人只有在夜幕中或在天色朦胧不易被人注意时才敢外出。

而这些回避行为加重了恐惧的恶性循环。

二、成因
1.直接经验所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
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在情绪上产生
种种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体验,久
而久之,就会形成紧张、不安、焦
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

这种状
态定型下来,形成固定心理结构,于
是在以后遇到类似刺激情境时,便会
旧病发作,心生恐惧感。

2.间接经验所致。

当看到别人或
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
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
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
怕。

一些青少年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
经验,来预测自己在特定社交场合的境
遇,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

这种情
绪状态的泛化,导致了社交恐惧。

3.个性不良所致。

产生社交恐惧
与人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关系。


动、害羞、依赖、胆小、多思多疑的
个性特点为社交恐惧提供了迅速滋
生的土壤。

三、解决社交恐惧的对策
1.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对自己
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
卑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求全责
备也没有必要。

可以暗示自己:“我只
不过是集体中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
盯住我,注意我一个人的。

”摆脱那
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


记住:“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
如此。

”以此来增强自信。

2.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
改善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交往能
力。

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较内向,应
注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体育文
艺等集体活动,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
动课上,要积极参与,尝试主动与同
伴和陌生人交往,在实践活动过程
中,通过交往,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
能力,逐渐去掉怯懦、恐惧感,使自
己开朗、乐观、豁达。

3.转移刺激。

即暂时转移引起社
交恐惧的外界刺激。

由于外界刺激在
一段时间内即可消失,其条件反射在
头脑中的痕迹也会逐渐淡漠,有时还
会消除。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
的,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因此必须要
学会社交、懂得社交。

社会心理学家
认为,人的社会交往是个体适应环
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
角色、形成丰富健全个性的基本途
径,初中生也不例外。

因为社交具有
很多重要的功能,如:获取信息功
能、自我表现功能、自知知人功能、
人际协调功能、身心保健功能等。


此,社交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
质之一。

面对初中新生活,指导与帮
助学生克服、消除社交恐惧心理,使
其健康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责任。

(稿件编号:100826011)
(作者单位:吉林省安图县教师
进修学校,133600)
编辑/于洪终校/何妍
□王金福
李桂英
成因及对策初中新生社交恐惧的
4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9(上半月刊)总第16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