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建筑特色.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建筑特色
贵州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史迹。
以下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贵州建筑特色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贵州民居具有依山就势、高低参差,表现独特与环境结合的山地建筑形态的特点。
此篇我们将主要以黔中地区、黔东南地区及其他地区为主介绍贵州民居的特点,希望对大家了解民居文化有所帮助。
在贵州中部地区,天然岩溶发育形成大量沉积岩(又称水成岩),这种石材岩层外露、硬度适中、节理分层,运用简便的器具即可开采。
因此,在黔中地区布依族和汉族居民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沉积岩建造民居,这些民居朴实而多彩,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
总体上黔中的岩石建筑分为三种,以镇宁县石头寨为主的“板波森”、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为主的布依族与汉族杂居建造的“石板屋”、以安顺市西秀区本寨为主的汉族建造的“屯堡民居”。
黔东南是苗族、侗族的主要聚居地。
苗族主要分布在凯里、台江、雷山一带;侗族则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主要聚居地。
两个民族在民居建筑上都有多种形式,其中,苗族以吊脚楼、侗族以干栏式木楼,闻名遐迩。
以下将以这两个少数名族为主介绍黔东南的特色民居。
苗族吊脚楼
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
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
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
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
两层者则不盖顶层。
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现多以改为瓦顶。
侗寨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侗寨社会、文化、政治的中心。
由聚会议事的“公房”演化为公众性军事、政治、组织、议事、约款、娱乐的场所。
有厅堂式、楼阁式、门阙式、密檐式等类型。
侗寨鼓楼形式与特点:几何形规则平面、檐层多而楼层少、密檐塔式造型、标志特殊的顶部、楼身不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