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1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的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并且习惯于做读书笔记和日记。
课外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为他们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我们也促进了教师们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
然而,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
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
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
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和多次师生座谈的结果分析显示,经过五
年的努力,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勤于阅读、喜爱阅读和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还养成了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活动拓宽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写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这项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催生出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
然而,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努力完善的方面。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
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
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
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
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
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
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
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文学家柯勒律治曾提醒我们,作为读者,我们首先需要挑选适合自己的读物,就像一位矿工在寻找宝藏时要将废矿弃之脑后,仅留下纯净的宝石。
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更是一种发现真正珍贵之物的探索旅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原有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均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召开家长会,并向每位家长发布课外阅读书目和具体要求,提醒他们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监督孩子的阅读情况,并
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有趣的原则来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下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不同年级的需求所做的调整: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会着重推荐一些经典童话故事集,比如《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等。
这些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构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中年级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感知理解能力,因此我们推荐《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和科技常识类书籍。
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会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比如《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同时了解中外古今历史,拓宽自己的视野。
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获取知识,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逐步提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这样可以保持阶段性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是根据市教研室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所做的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
学生有权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读物,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和控制进度。
然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
为此,建议每周安排一堂阅读指导课和一堂课外阅读课,以确保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阅读指导内容应包括推荐书目、月度阅读计划、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阅读技巧和阅读笔记的指导等。
具体来说,对于小学生,应重点引导他们摘抄优美的词句,进行朗读和讲故事练习,并教授背诵方法,同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
对于初中生,应教导他们提取主要内容,体会思想和情感,并指导感情朗读、讲故事以及撰写片段赏析式的读书笔记。
此外,还要教导他们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鼓励他们发表独特见解。
同时,还应教授现场竞技技巧,指导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文章进行朗读或复述,并引导他们撰写读书感受。
在指导方法方面,教师需要明确阅读的目标、层次和方法,并抓住合适的时机。
此外,还要变换阅读形式,完善阅读的评估与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
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
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引导者。
教师应正确处理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
我们要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束缚,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问题,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并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创新意识。
我们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带领他们延伸、修改、重组和再创造教材内容,引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如上网、读课外书籍、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加工。
我们激发学生在课前积极收集阅读材料,在课后根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支持。
我们重视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将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
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思维活动,他们的大脑、双手、嘴巴以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解放。
教师将多余的分析、讨论、提
问和机械练习的时间省下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际阅读、思考、提问、表达和实践,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师还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
例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能力、质疑问难能力、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前抽出5分钟进行演讲,开设语文开心辞典,了解成语的典故,巧妙地引用诗词,导读经典名著,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展示评价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可以进行对话,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向,从而促进内在需求,让他们从被动的“要我读”变为主动的“我要读”,真正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中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
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需要有创意地开展相关活动。
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望,并激发他们已有的阅读经验,及时满足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
通过因势利导,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毫无顾忌地表达、交流和碰撞彼此的阅读感受,从而让他们深刻体验到语言的力量、阅读的愉悦与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尽情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应该注意适度原则,防止过度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特别是在书写读书笔记方面,应注重实效而轻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写、摘、画、剪、贴等多种方式记录阅读内容,但绝不能因为强调书写而损害学生的阅读热情。
3、为了能够发挥课外阅读课程的最大效果,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并优化自身的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教师在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涉猎各种阅读
材料,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局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受到阅读面窄和知识储备少的最根本因素影响。
他们的语文阅读量和语文能力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
因此,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设定目标、选择读物、制定计划并控制进度。
但是,教师也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2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
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
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
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
我县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整体上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较为明显,但在一些教师和课堂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开始积极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其次,引入学案教学,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探索;第三,逐渐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这一目标维度,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初步认识到学生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最后,对于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能够正确把握“工具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3、我们县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
虽然整体来看,我们县的语文教学质量在全市中排名较靠后,但进步幅度很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均成绩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并且缩小得很明显;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也在逐年提高;各所学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于均衡,差异系数也在逐年减小。
尤其是在20xx年的中考中,我们县的语文学科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个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个市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xx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xx年和20xx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
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
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缺乏真正的内涵。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未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学习变得随意而无效。
在合作讨论前,教师未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思考和交流时间,也未考虑到是否有必要和有价值进行合作讨论,同时缺乏对学生明确分组和分工的指导,以及规范的合作讨论流程,使得合作讨论变得形式化而缺乏实质性内容。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未能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课题,并未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方法,导致探究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
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
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2、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
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
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
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
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的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的整体关系。
他们对于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深入研究,无法准确把握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以及学科基本方法,导致了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材处理过于全面,重点难点没有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不协调等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不要想着下面的岩石;③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④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⑤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
然而,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应该是:①学习朗读;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验思想感受;③品评文中人物,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④联系实际情况,探究文题和文末经验句的含义。
通过对比这位教师的课堂提问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提问不仅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而且大部分与教学
目标背道而驰。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
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
如一位教师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时,有两个环节便没有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剪取和重组:一是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没有将能够体现“安塞腰鼓”恢弘气势的视频资料剪辑,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为阅读文章奠定感情基础的目的;二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没有将用于朗读的材料进行剪取重组,而是全文朗诵,致使“通过朗读,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这一教学目标落空。
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教师需要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相应的阅读能力提出更多研究。
目前,教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本没有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
这导致课堂教学时容易脱离文本、曲解文本,
或者将其放大为人文教育内容,而非语文课。
举例来说,有位教师在教授《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时,让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首诗为游人设计一个游览钱塘湖的路线,该将哪些地方作为旅游的重点等问题。
这种做法将诗歌教学当做了写实用文的依据,忽略了古诗的文体特点和相关的阅读能力训练。
另外还有一位教师在教授《罗布泊,一个消逝的仙湖》这篇说明文时,在指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总结主要内容后,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讨论上。
然而,这种做法忽略了说明文这种文体相关的阅读知识理解和阅读能力训练,将语文课异化成了环保教育课。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时应该充分了解文本的文体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能力。
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紧密围绕着文本展开,避免脱离文本或曲解文本的情况发生。
3、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一是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
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
如《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本应该是严肃沉郁的,教师应该据此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情境,但一位教师在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