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doc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

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

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

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

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农业概述1.1 农业概念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

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

农业工程概论

农业工程概论

公选课之【农业工程概论】问答题: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发挥农业工程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技术与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技术性、创新性、效率性和持续性。

效率与持续是目标,技术与创新是手段,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动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生产和农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农业科技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用机械装备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发展农机事业, 振兴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把大工业成果、自然科学和自然力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转化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推进非农产业发展,也使现代生物技术由于有现代装备和工程技术手段支持而得以实施和进一步发展。

所以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现代化发展。

二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机械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

发达国家大多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体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先后实现现代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先行因素而不是同步因素,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时间比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般要早20-30年,农业现代化是在机械化基础上的更高级发展阶段。

二、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到社会大系统各个领域的协调与配合。

《农业生态学》word版

《农业生态学》word版

第一章绪论1.农业生态学产生与发展.生态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学.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态学2.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系统及系统特性.生态系统及特点.农业生态系统3.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及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1)自然环境(2)人工环境(3)环境对生物的制约(提问)最小因子规律(水桶原理)、耐性定律、生活型与生境(4)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生态型、生态位(5)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 .农业生态系统的种群(1)种群结构大小与密度、年龄结构与性比、出生率与死亡率、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2)种群的动态(图示)生命表与生命曲线、种群的增长型( J 型与 S 型)(3)种群间的相互作用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正相互作用(偏利、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次生代谢产物的作用。

(4)种群的生活史对策( r 、 K 对策)(5)种群的调节密度制约(种间牵制和种内调节)、非密度制约、 IPM3 .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1)群落的基本特征(2)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3)群落的演替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旱生演替与水生演替)演替的发展趋势利用演替原理建造农业群落(4)协同进化(5)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4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农业活动、特殊性、威胁因素、保护与开发利用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1 .概述( 1 )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举例子引出概念)(2 )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2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1 )农业生态景观与水平结构(图示)景观多样性、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农户庭院经济( 2 )自然条件对水平结构的影响温度、水分( 3 )农业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水平结构的影响(图示)农业区位、杜能农业区位、生态经济区位3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1 )自然地理位置与垂直结构(图示)流域位置、地形变化(大地形和小地形)( 2 )农田立体模式(先提问,再图示)农作物间作、稻田养鱼、稻萍鱼、农田种菇等(图示)( 3 )水体立体模式(先提问,再图示)鱼的分层放养、鱼牧结构( 4 )养殖业立体模式(图示)分层立体养殖、林鱼鸭立体种养( 5 )农林立体模式(图示)农林业系统;农林业模式(桐粮间作、枣粮间作、林胶茶、林药间作4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食物链(举例)( 2 )食物链类型(图示、提问)捕食、腐食、寄生食物链( 3 )食物链结构类型(图示)食物链加环作用、类型(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加工环等)、食物链的解列、食物链结构举例5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1 )作物套作(提问)( 2 )轮作、轮养(图示、提问)( 3 )农业生产模式的演替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1 )能的形态、度量、来源(提问:地球上能量主要来源于哪里)(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4 )普里斯津的耗散结构理论2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1 )初级生产的能量平衡(图示)( 2 )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地球表面的分布、我国状况、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3 )提高初级生产力的途径3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1 )次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2 )次级生产的作用( 3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 4 )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4 .生态系统中的辅助能( 1 )生态系统中的辅助能(提问)自然辅助能和人工辅助能(包括工业和生物辅助能)( 2 )人工辅助能的作用( 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和转化效率5 .生态系统的能量关系( 1 )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图示)( 2 )生态效率与生态金字塔(图示、提问)6 .能量生态学上的生态系统类型( 1 )生态系统类型( 2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物质循环的几种基本类型( 1 )物质循环的概念(举上面的例子引出概念)( 2 )物质循环的几种基本类型:水循环、气相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水循环( 1 )水贮量及分布(提问:水是从哪里来的)( 2 )水循环过程:文字加图示( 3 )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文字加图示)输入项:降水、灌溉、地下水上升输出项:蒸发蒸腾、渗漏、排水( 4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提问:目前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水资源短缺(文字加图示)水污染(文字加图示)( 5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水循环问题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提问:修建水利工程的利与弊);过度开采地下水( 6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管理扩大土壤水分库容;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先提问);减少水体污染;加强水资源的跨流域管理3 .碳循环( 1 )碳的贮存库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岩石圈、水圈(提问)( 2 )碳循环过程不同层次水平上(图示)( 3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提问)( 4 )温室效应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4 .氮循环( 1 )氮的贮存库大气圈、岩石圈(很少参与循环)( 2 )氮循环过程(图示、提问)输入:生物固氮、工业固氮、高能固氮输出:燃烧、挥发、反硝化、渗漏等( 3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亚硝酸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氮素利用效率低(提问)( 4 )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调控合理施肥、灌溉、水土保持5 .磷循环( 1 )磷的贮存库岩石土壤圈:主要是地壳( 2 )磷循环过程(图示、提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磷循环(提问)输入:施肥、作物残体、大气沉降、灌溉输出:作物收获、土壤流失及侵蚀、渗漏( 4 )人类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磷矿开采、施肥、水土流失6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1 )养分循环特点( 2 )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图示)( 3 )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平衡(提问)( 4 )农田养分循环的调节7 .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1 )有毒污染物在食物链的浓缩( 2 )主要污染物的危害及其防治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饲料添加剂污染等第六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1 .农业资源( 1 )农业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 )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3 )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 1 )自有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 2 )公共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律3 .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益•农业的社会效益农业就业与人口城市化、食物营养、农产品代用品、农业收成与社会稳定( 2 )农业经济效益收入递减规律、资源相互替代效益( 3 )农业的生态效益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的原因与控制( 4 )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1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例子引出)( 1 )自然信息流(提问)( 2 )人工信息流( 3 )自然信息流和人工信息流的区别( 4 )信息的量度(提问)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 1 )资金流的基本构成( 2 )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提问)耦联关系、单独的资金流、单独的能物流关系( 3 )农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外部性问题成本外摊、收益外泄( 4 )经济外部性的解决途径(讨论)( 5 )高斯( Coase )理论 : 产权的确定3 .资源环境影响的经济核算( 1 )资源定价( 2 )资源分类( 3 )资源定价的方法( 4 )资产评价实例4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特点( 1 )基本特点中心式和非中心式调控( 2 )自然调控:程序调控、随动调控、最优调控、稳态调控( 3 )人工直接调控( 4 )社会间接调控第八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提问)(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科技属性( 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2 .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1)历史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替代农业( 2 )发展思潮农业现代化思潮、绿色革命思潮、自然农业思潮、可持续农业思潮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1 )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内容( 2 )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3 )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SARD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1)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2)生产与管理支持系统(3)经济与市场支持系统(4)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5)政策与法律支持系统(6)文化与伦理支持系统5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2)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与方法(3)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4)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6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1)关键技术体系(2)高新技术创新体系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1 .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挑战( 1 )世界农业发展的阶段( 2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2 .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2 )中国生态农业的目标( 3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阶段( 4 )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3 .中国生态农业的模式( 1 )不同区域的典型,模式( 2 )模式的适用性及变化规律以沼气和基塘系统为例( 3 )环境梯度对农业模式的制约气候土壤梯度、流域地形梯度、人口密度梯度、城乡经济梯度( 4 )传统模式向生态模式的转变4 .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1)特点(2)技术体系(3)农业技术的生态化改造5 .中国生态农业的组织管理(1)组织管理体制(2)政策法规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思路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思路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思路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变化的加剧,农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下面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思路。

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可持续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同作用。

生态农业的前提是“生态优先”。

只有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农业注重自然循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提高水平技术等手段,实现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农业多元化传统的大规模种植和单一作物种植往往导致土壤贫瘠、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多元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农业多元化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农户中灵活地种植多种作物和养殖多种家畜,实现“三农”协调发展。

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间作和配套种植,可以促进土地生态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收益。

另外,农业多元化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农业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科技创新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好的条件。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例如,基因改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农业物联网可以实现农村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主发起,围绕生产、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经营、统一利益分配的农民组织形式。

它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保护农民利益和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有助于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环境。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摘要:农业被视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虽然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从多个角度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十分重视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的增长也需要将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基础,但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参与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大量减少,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计划中,都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1 新常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1.1 指导思想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各省、市、县区定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及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促使各地的区位比较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综合竞争力以及农业效益等,从而实现大力提升农民收入的发展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发展进程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

1.2 基本原则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项目需要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具备较好资源保障、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支撑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以保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年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结構调整和转移定性的问题,其中定性分析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演讲稿

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演讲稿

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如何在农业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传统的农业模式往往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农业发展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挑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粮食安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挑战。

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这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

新一代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全球各国也在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和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条件。

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推动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让我们的农业更加繁荣,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谢谢大家!。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我国幅员广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样化。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吸收传统农业好的做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各地区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并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如今,中国原生态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生态环境、生态耕地成为生态资本。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落后地区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不足,但在生态资本方面,却具有相当的优势,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中西部落后地区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和强大发展的能力。

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实现效率、和谐、持续发展?四川省蓬溪县给出一个漂亮答案:发展效率、和谐、持续的生态农业。

蓬溪县的普通矮晚柚原来5元左右一个,按照生态农业标准和方式生产,现在卖到了98元一对,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而且食品也更加安全,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凸显。

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优美的环境中,从自己的土地上实现增收,走向美好富裕的生活。

生态农业是绿色经济的一种体现,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坚持“人本自然”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作物种植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种植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种植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作物种植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等严重问题。

为了促进农作物种植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确保农作物种植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作物种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利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生态友好产品,可有效替代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

同时,采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污染,并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细菌等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将这些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达到环保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例如,将秸秆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或者制作有机肥料,不仅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还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3. 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对于实现农作物种植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布局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构建。

例如,通过建立农田防护林和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同时提供生态保护和景观效应。

4.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推动农作物种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环保技术和生态种植模式,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服务。

同时,加强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反环保规定的农业生产行为进行惩罚,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农作物种植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转型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和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我们可以为农作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追求目标之一,而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产业,也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发展。

下面将介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一、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

首先,农业生产要注重保护土壤。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少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

其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另外,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二、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农业生产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首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发展农业产业链,提供农民多元化的经济收入来源。

通过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社会原则社会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农业生产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农民的福祉。

首先,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农民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

其次,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另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他们的利益。

四、文化原则文化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

农业生产要注重传承和保护农耕文化,以及农民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首先,加强农业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

其次,鼓励农民参与传统农耕活动和农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另外,保护农村传统建筑和风貌,维护农村的文化特色。

总结起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和文化原则。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政府支持和农业政策的引导,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整体福祉。

农业生态学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学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
Choctaw 生态工业园区 • 中国: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
示范园区
丹麦:Kalunborg 生态工业园区
• 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 板厂4个厂为核心企业,把一家企业的废弃物 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家企业的投入或原料,通 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 建立“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 “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
• 主张:低投入、不施化肥、农药、小型 农业。
3、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思潮
• 农业现代化思潮 • 绿色革命思潮 • 自然农业思潮 • 可持续农业思潮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增加粮食生产,妥善解决粮食问题 (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消除农村贫困
状况 (3)合理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
沼气
加工厂
沼制泥污
制取
液沼
经 济 产 品
水废
乡镇 工业
灌污 水废 预处理
水产养殖 氧化塘 水生生物
沼 气 沼液 气
产 出
渣 畜禽饲养
用生 能活
用回水污
农田

林地 草地

菜地
太阳能
(5)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植被恢复及 水土保持生
态工程
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区
• 生态工业: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 方式来规划工业生产系统的一种工业模式。
• 产量:减产 5-10% ,干旱年代则相等或高于, 投入工业辅助能大大降低,收入下降。
(3)生态农业
• 1971年 Acres 杂志提出生态农业思想
• 1981年英国科学家定义为“生态上能自 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 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 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这与 中国的生态农业是有明显区别的。

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世界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农业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生产方式,承担着保障人类食物安全的重任。

然而,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收入,同时维护农业的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因工程、温室种植、水肥一体化、精准农业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升农业的抗灾能力。

首先,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作物的培育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能够使作物具备更强的抗逆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温室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温室内部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都可以进行精确调控,使植物在最佳的环境下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以及合理施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肥的浪费,并且使作物的根部能够得到充分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此外,精准农业技术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农田的相关数据,可以精确确定农田的需水量、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等,从而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往往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农业产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一: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

种植业使用农药、化肥过度会导致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畜牧业中饲养管理不善则会导致大量的饲料浪费,养殖粪污污染也严重。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大了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的压力,难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策一:1. 推广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 加强土壤肥力的保护,降低农药、化肥用量;3. 着力改善水资源利用,提倡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充分利用;4. 发展有机农业,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问题二: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受到气候、政策、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市场波动大。

在短时间内,农产品价格可能会发生大幅度波动,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收入难以稳定。

这不仅影响着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运作,也影响着农业从业者的生计。

对策二:1.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对农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进行实时跟踪和预测;2.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储备体系,利用政府指导性购销和储备制度来稳定市场价格;3.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为农业从业者提供风险保障。

问题三: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产中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养殖业粪污排放和养殖排泄物处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危及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三:1.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3.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村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环保、生态友好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对农业发展的新期待。

在如今社会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农村绿色农业正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村绿色农业的出现,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一种冲击和改变。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而农村绿色农业的出现,则是为了减少这些污染,保护环境。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绿色农业的推广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农村绿色农业的发展。

企业可以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和模式的投入和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农民则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探索绿色农业的发展途径,为可持续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农村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农村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村绿色农业的发展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绿色农业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采用生态农业方式,可以减少农业对土壤、水资源等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建立农田生态系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农村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和人才问题,农村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和农业科技创新。

其次是市场和资金问题,需要拓宽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农业领域。

再者是政策和法规问题,需要政府对绿色农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保障。

农村绿色农业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农村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第一章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概述 (3)1.1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1.2 国内外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现状 (3)1.2.1 国内现状 (3)1.2.2 国际现状 (3)1.3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4)1.3.1 挑战 (4)1.3.2 机遇 (4)第二章农业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4)2.1 土地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4)2.2 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5)2.3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5)第三章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 (5)3.1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5)3.1.1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3.1.2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3.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6)3.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措施 (6)3.3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 (6)3.3.1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概述 (7)3.3.2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措施 (7)第四章农业生产方式创新 (7)4.1 精准农业技术 (7)4.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7)4.3 循环农业模式 (8)第五章农业绿色生产标准与认证 (8)5.1 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制定 (8)5.2 农业绿色生产认证体系 (8)5.3 农业绿色生产政策支持 (9)第六章农业绿色市场体系建设 (9)6.1 农产品绿色市场培育 (9)6.1.1 市场定位 (9)6.1.2 品质保障 (9)6.1.3 市场营销策略 (9)6.1.4 政策扶持 (10)6.2 农业绿色产业链构建 (10)6.2.1 产业链上游 (10)6.2.2 产业链中游 (10)6.2.3 产业链下游 (10)6.2.4 产业链协同 (10)6.3.1 品牌策划 (10)6.3.2 品牌宣传 (10)6.3.3 品牌营销 (10)6.3.4 品牌保护 (10)第七章农业绿色金融与投资 (11)7.1 农业绿色金融政策 (11)7.1.1 政策目标 (11)7.1.2 政策措施 (11)7.2 农业绿色投资引导 (11)7.2.1 投资方向 (11)7.2.2 投资引导措施 (11)7.3 农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11)7.3.1 产品类型 (12)7.3.2 产品创新方向 (12)第八章农业绿色政策与法规 (12)8.1 农业绿色政策体系构建 (12)8.2 农业绿色法规制定与实施 (12)8.3 农业绿色政策宣传与监督 (12)第九章农业绿色人才培养与教育 (13)9.1 农业绿色人才培养体系 (13)9.1.1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13)9.1.2 人才培养模式 (13)9.1.3 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 (13)9.2 农业绿色教育普及 (13)9.2.1 教育内容与方法 (13)9.2.2 教育对象与范围 (14)9.2.3 教育政策与措施 (14)9.3 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推广 (14)9.3.1 技术创新方向 (14)9.3.2 技术推广模式 (14)9.3.3 技术推广政策与措施 (14)第十章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监测 (14)10.1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4)10.1.1 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15)10.1.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15)10.1.3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15)10.2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监测体系 (15)10.2.1 监测内容 (16)10.2.2 监测方法 (16)10.2.3 监测频率 (16)10.2.4 监测数据管理 (16)10.3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监测政策建议 (16)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6)10.3.3 优化政策体系 (16)10.3.4 强化监测评价 (16)10.3.5 推广成功经验 (17)10.3.6 加强国际合作 (17)第一章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概述1.1 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上,遵循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设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农村发展目标

建设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农村发展目标

建设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农村发展目标实现可持续农村发展目标2023年,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型年份,我们迈向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一年里,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绿色农业,力求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在2023年实现绿色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及相关政策。

绿色农业的实现需要与农业科技的融合推动。

农业科技的发展将带来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023年,我们可以预见到农业科技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农田管理、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化等方面。

例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节约用水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进行农田监测和植物精细管理也将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

为了实现绿色农业的目标,我们需要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

有机农业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产生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2023年,我们可以预见到有机农业将得到更多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采用天然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此外,绿色种植技术也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

例如,温室种植和垂直农业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实现绿色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田水源保护。

在生态建设方面,政府可以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此外,农民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农村发展中,政府还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例如,加快农村电网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技术水平。

这将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论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农学学号:xx姓名:xx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意义:生物灾害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提高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防治水平,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

农业生产,就是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工程。

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必须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局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相互间的依存制约关系,使农田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利用天敌,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群体蔓延扩展的方向发展,保护作物的高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统一。

植物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是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防止生物灾害的发生,而不是消灭有害生物。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方法: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要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这也是我国农业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防治、自然防治农业防治就是根据病、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点与农业因素的关系,在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项农业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以达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

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①整地改土整地改土、深耕、耙地等措施,可改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影响某些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生活条件。

②改革和调整耕作制度如棉花与小麦或油菜间作,特别是棉麦套作,不仅可以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为害,同时还可使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受到一定抑制;大豆和禾谷类作物轮作,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③合灌溉和施肥水肥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一些病虫的为害加重。

④科学播种、合理密植⑤种植抗病虫作物良种三、物理防治1、汰选法汰选法就是利用健康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体、大小和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虫种、苗的方法。

如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每一寸耕地。

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防止非法占用和滥用耕地。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另一方面,要推广科学的土地耕作方式,如轮作、休耕等,以保持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

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和改良工作,治理水土流失、盐碱化等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浪费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灌溉渠道和排水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此外,还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造成破坏。

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精准控制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例如,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发展林下经济、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建立农业生态园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发展。

农业工程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工程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工程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农业一直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正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农业工程技术在农村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详细介绍其应用和效果。

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工程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首要作用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很多劳动密集型工作,劳动力成本高且效率低下。

而农业工程技术的引入,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系统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例如,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耕种、种植和收割,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因此,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可以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首先,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这就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人们就地就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其次,农业工程技术可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推动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农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福祉。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和土地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而农业工程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农业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管理,根据土壤状况和气象条件的不同,精确判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剂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农田水利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美国农业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美国农业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美国农业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农业领域的舞台上,美国农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挑战的涌现,美国农业经济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过去,美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和化学投入品的使用。

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满足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土壤侵蚀和肥力下降、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美国农业经济开始了转型之路。

首先是农业技术的创新。

基因工程、精准农业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精准。

基因工程帮助培育出了抗病虫害、耐干旱等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精准农业则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也是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逐渐向多样化、综合性的农业经营模式转变。

许多农场开始同时种植多种作物,并发展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形成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还降低了市场风险,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方面,美国政府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更加倾向于支持环保型、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对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此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推动了美国农业经济的转型。

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农民调整生产方式,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生产更加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同时,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组织农民、整合资源、提供技术和市场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美国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工程学科作为一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农业信息技术、精准农业以及绿色农业等。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是农业工程学科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劳动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因此,农业机械化成为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农机作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以及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而农业自动化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延伸,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工程学科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无人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及农业大数据等。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农作物和农畜产品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精准农业是农业工程学科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精准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精确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实现农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作物产量的最大化。

精准农业主要包括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植保以及精准种植等技术。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水量、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灌溉、植保和种植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绿色农业是农业工程学科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绿色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主要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及低碳农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工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要:通过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农田排灌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农用废物资源化工程及农事活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阐明了合理的农业工程措施是农业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可靠保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关键词:灌排工程;水土保特;农用废物资源化;农事活动;可持续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与研究是以人类的持续发展为目的,农业工程自然是人类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

但常规农业或高投人、高产出的现代化农业引起了一系列资源、环境和经济方面的弊端,如环境污染、资源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逐渐意识到,现行的农作方式是不可持久的或不可持续的,并且发现现代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农业生产的支持系统是否稳定.以及它能否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因此国际社会提出了持续农业,轮种农业.再生农业.生态农业和低投人农业及节水农业等。

2纪的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农业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只有持续农业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农业工程措施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农田排灌工程与可持续农业1.1 灌溉与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 984年出版的《发展中国家土地潜在供给能力》一书中估计.在无水利投入的情况下,中国的土地仅能养育4.1 6亿人,然而中国的现实是,以全球6.4 的国土面积和全世界7.2 的耕地,养育了全球22 的人13。

这里农田灌排事业无疑在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全球来看.水浇地平均扩展速度在6O年代初约为1% .到7O年代初达2.3 %。

在过去40年中,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满足人13需求所需增加的大部分产量,尽管食及其它植物产量的增长是综合措施作用的结果,但溉灌事业的发展起了主导作用。

1.2 灌排与农业环境溉灌在使农业提供足够粮食的同时.其诱发的环境问题又在灌排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水资源总量占据世界第10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极度缺乏。

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大量开发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多处大积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如我国华北平原的山前平原地带,约有200万hm2 以上的高产粮田。

50年代,这里的浅层地下水一般埋深4~6m,到了80年代下降到1Om 多,到90年代则下降到20m 多。

这一带地下水平均以50cm/a速度不断下降,开采地下水的代价不断提高。

这样的情况长久持续下去.就很难保证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因此这一带的农业将不是持久的。

由此可见,持续农业需要一个持久的水资源系统支持。

灌溉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不当.成为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大问题。

许多干旱地区河谷阶地,因上游用水过多,下游水量减少,遇早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植被枯死.加剧风蚀,引起沙化,再加上旱情持续发展.引起水资源恶性循环。

如1 996年黄河断流150d,断流河长600km 以上;1997年断流达半年以上,断流河长700km 以上,已严重影响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生产。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配套,灌溉技术落后,实行大水漫灌,重灌轻排,导致灌区盐碱化严重。

许多地区灌溉制度不合理,灌溉次数增多,定额过大,其中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5 。

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因此建立高效节水农业,是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的主要出路。

灌溉工程还会引起一些农业环境地质问题,如对黄土温陷性、边坡稳定性、泥石流、土壤水渗漏、泥沙嫩积、洪水、干旱灾害的影响等。

而且灌溉工程在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改变而诱发出对资源的破坏,如工程施工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施工和穆民迁人对植被的一次性破坏,可能导致抄尘暴的发生等1.3 灌排工程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农田灌溉应根据各地人、土资源和经济状况统筹规划。

灌溉工程实施时,要把抗旱与防洪,灌溉与排水、建设与保护相结合,坚持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做到天上水、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四水”齐抓,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保证农田灌溉面积,留足农业用水量,才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

灌排事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灌排事业的发展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恶劣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依靠灌排工程来实现,灌排工程的建设也应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服务。

可持续农业为灌排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前提是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关键是灌排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农业2.1 水土漉失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土之不存,人将焉附?”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以“土”为率,土壤的本质是具有肥力,只有肥祆的土地,才能发展持续的农业。

水土流失. 破坏了土地资源,阻碍了生产力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坡耕地每公顷年流失量300~600m ,流失表土15~75t,最高可15Ot以上,每吨流失土壤中含有机质6~ 8kg,全氮0.5~ 1.2kg,全磷I.I~1.5kg,全钾20~2Ikg。

通常在侵蚀土壤上种植农作物的产量只有未侵蚀土壤上产量的20 ~5O ,甚至只有8 ~1O%。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河床淤积,水库库容减少。

据水文资料”,黄河每年通过三门峡断面下泄的约l6亿t悬沙中,其中约有I/4泥抄沉积在长约800km 的下游河道中,使两岸大堤内河床平均每年以8~lOcm 的速度抬高,使黄河在下游成了地上悬河。

水库淤积也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最大环境问题。

如印度1957年修建的梅通水库,设计时预计寿命Z46年,可实际上运行24年就淤满了。

一些人为的因素,如矿山开采,修筑铁路、公路,水电工程,工业排放粉尘、废渣等也增加了河流的输抄量,加重了河流下游淤积为害和洪水威胁,同时造成水土资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水土流失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人民生活长期处于贫困境地。

如1990年黄河上中游地区贫困县占到全国的40 ,而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65.5 的陕西省就有贫困县50个“,水土流失是贫穷落后的根源。

2.2 水土保持对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并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在我国广大的水土流失地区,通过大搞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如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的甘肃省庄浪县,1997年底全县已累计修水平梯田6.3万m ,占坡耕地的92% ;1996年粮食总产达16.25万t,单产达240.5 kg/667m ,农民人均产量425k 通过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如营造水土保持林,实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建设高标准梯田,修建沟谷防治工程,进行节节拦蓄,层层设防,就足以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突发性灾害的损失。

如庄浪县所修梯田在1997年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

粮食产量达1 52、8 kg/667m 。

而坡耕地仅为72 kg/667m。

因此水土保持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农事活动与可持续农业3.1 施肥化肥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是肯定的,目前地球上1/4人口的食物是靠施用化肥而得到的。

化肥的发展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化肥用量增加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化肥主要是氮肥和磷肥。

过量施用氮肥可增加植物体内硝酸盐的含量,而含高浓度硝酸盐的植物,被动物食用后,就会产生毒害作用。

另外氮肥还可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

同时过量的氮肥可髓地表水流移动进入水体、江河,或透过土层渗滤人地下水,造成水质污染。

过量的氮、磷也是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物质。

大量施用化肥是石油农业的重要特征。

偏施化肥会造成地力下降,作物养分失调,单位有效养分的增产率下降,并对水资源和大气造成不容忽视的面源荇染。

这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重新研究东方的有机农业。

但传统的有机农业,其生产力低下,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简单地回归传统有机农业是不可能的。

在现代条件下的有机农业,既有传统有机农业与环境、资源协调的优点,又吸收了现代科技,兼有石油农业生产力高的优点。

因此实现有机农业现代化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3.2 施用农药农药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等。

当今世界几乎每种形式的高产农业都十分依赖于使用一系列此类化学物质。

有些农药是活性和长效的,可能会过量使用或不适当处置从而进入地下水 1988年美国环保局的一项研究,从26个州地下水的样品中查出了46种不同的农药,其来源可合理地归于田间正常使用0 尽管多种农药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的精确含量水平尚有待确定,但其对生物的影响已成为严重关注的问题一些国家已采取行动限制农药的使用。

水的供给量70 采自地下水的荷兰,首先限制在保护带内的农用土地使用活性农药。

农药的作用是巨大的,如美国每年因病、虫、草害而造成的损失约为150亿美元。

我国病虫草害的危害损失,一般为农作物产值的30以上,如不进行防治,将损失1/4~1/3的产量。

因此开展科学试验,积极研制高教、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及生物制剂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4 废物农用资源化工程废物农用资源化的含义是用现代科技,以工业规模把工农业废物作为农用资源开发。

生产农用产品工农业废物指具有明显集约化特征(量大、集中)的废物,在这个意义来说,也包括市政废物,如垃圾、泥等,农用产品主要是肥料、饲料产品n 。

废物农用资源化是人类对于土圈、生物圈中物质运动的自觉的科学调控,是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等物质自然运动形式以外的一个新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一个化废为宝,化害为利的良性循环。

这一良性循环有利于克服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和资源的消极影响。

在现代条件下实施废物农用资源化,与农业社会有很大不同。

农业社会里,废物量小。

分散、种类简单,自然形态的废物用经济简单的手工处理就可作肥料施人土壤。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废物量大,集中,种类复杂。

自然状态的废物一般不能直接利用。

如垃圾、粪便等传统农田肥,或因其成分改变(垃圾中玻璃、金属、塑料增多).或因其臭、湿、养分含量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根据土壤、作物特点,运用代科技,把各种废物处理加工成与其自然形态有重大区别,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系列肥料产品才能广泛实施废物农用资源化。

开展废物农用资源化研究。

具有重大的环境、资源意义,是发展持续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5 结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足够的粮食,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方法。

持续农业是一种满足人类需要而不破坏自然资源,同时能改善环境的农业系统,而合理发展灌排事业,积极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废物农用资源化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实现有机农业现代化,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

开展上述工作的研究,也对发展我国农业工程地质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