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调查报告
篇一:九年级经典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九年级经典诵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张店中学彭海兵
经典诵读是九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实上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考试发挥,长远看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其声情并茂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拉近与经典的距离,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九年级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实际的实用价值、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

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经典,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鉴于此,在九年级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针对本次“九年级语文经典诵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展开,我设计本次问卷调查,以期能全面、准确、具体地了解与掌握本校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为本课题提供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整体思路
(一)设计目的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了解九年级学生经典诵读习惯的一般状况,为“九年级语文经典经典诵读的研究”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同时也为九年级的经典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低效性,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设计依据
问题的设计,一是九年级语文经典经典诵读研究的方向与目的;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阅读习惯的若干个基本逻辑顺序;四是根据中学生诵读经典经典的习惯及方式。

(三)设计内容
针对目前九年级经典诵读情况,设计了18个题目。

依序涉及诵读兴趣调查、诵读原因(目的)调查、诵读时间调查、诵读范围调查、诵读方式调查、诵读效果调查、诵读环境调查七大方面。

基本做法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集中性不记名式调查。

选取本校九年级九十名学生,包括各个层次。

18道客观选择题,一般按由高到低的层次顺序设置了四个选项或三个选项。

包括一道多选题,目的是尽量使调查结果科学化、准确化。

去除3份无效答卷,在算百分比的时候,以87人为基数进行计算。

问卷分析
(一)九年级学生经典古文诵读兴趣分析:(1).你喜欢欣赏经典诗文吗?
阅读经典,持厌恶态度的学生不到1.2%,在背诵方面,喜欢背诵经典的学生占51.72%,79.31%的学生只在教师要求下进行背诵,99%的学生想去涉猎课外经典。

可以看出:九年级学生对于经典欣赏有一定的认识,主观上愿意涉猎课外经典,但主动诵读积极性普遍不高,且以应试及教师要求下被动
学习者居多。

究其原因,一是毕业年级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用于经典诵读方面的时间相应不足。

二是经典本身的语言环境缺失及经典本身难度较大。

三是经典教授的问题,出于应试目的部分师生将背诵、默写作为终极目标来对待,只重视背诵、默写的结果达成与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记诵积累的过程”。

容易使背诵在部分学生眼中变成一项繁重枯燥的任务,致使他们对诵读心怀恐惧,甚至影响到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为此,在诵读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与策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效果,获得成功体验。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要给学生的诵读营造一种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二)九年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原因(目的)分析:(5).你诵读经典诗文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诵读经典,但是有64.36%学生出于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提高学习素养或感受美
的熏陶为目的。

认为经典诵读对学业有帮助的占96.55%,37.93%的学生认为经典背诵较现代文偏少。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经典经典对他们学业及生活方面的积极意义。

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出于应试目的。

这反映出当前经典学习的功利性较为突出。

最大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试卷的命题特点,往往逼着教师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的强化训练。

(三)九年级学生经典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分析:(8).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诵读经典诗文?
对于诵读时间的调查,本问卷侧重了解学生在校内与课外的诵读时间比重,结果显示,82.76%的学生主要在早读课上进行诵读,自习课诵读的占1.12%,晚上在家诵读的占11.49%,另有4.59%的学生在闲暇时间进行诵读。

调查数据表明:在校内,教师留给学生诵读的时间主要在早读课上,早读课历来是经典诵读的主阵地。

有很少数量的学生选择在家进行诵读活动,而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经典阅读的属于更少的自制力较强且对经典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

针对阅读时间的分布,语文教师应对早读课进行合理安排,并制订经典诵读的内容与目标,优化课堂内诵读。

同时应沟通课内外,与家长进行沟通,在九年级这个特殊年级,在家挤出诵读的时间,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经典兴趣,争取使经典诵读成为学生精神的享乐过程。

(四)九年级学生经典经典诗文诵读范围分析:(9).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经典诗文?(可多选)
经典诵读范围调查设计四道题目,包括诵读偏好、诵读篇数、课外经典诵读情况和情感体验四个方面。

结果显示:喜欢诵读诗词曲赋与经典名文的学生分别占75.86%与22.99%;在经典背诵篇目上,47.13%的学生只能背诵20篇以下,60篇以上的占10.34%;52.87%的学生很少或根本没有诵读课外经典。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
大意??”并据此提出阶段目标: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经典80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记诵积累,不仅在于经典背诵的数量结果,还特别强调诵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语感培养等。

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选择易于背诵的诗词曲等古诗词,接近一半的学生不能获得情感体验,以调查样本为据,大部分学生不能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背诵篇目,这一现状应引起重视。

(五)九年级学生经典经典诗文诵读方式分析(12).你背诵经典诗文的方式是什么? (13).你是否经常摘抄,并主动积累经典诗文名句?
仿诵读;能主动摘抄,并积累经典名句的学生占14.94%,36.78%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提醒下进行积累,另有35.63%的学生偶尔积累,12.64%的学生从来不积累;能经常按照自己固定的符号系统进行诵读的学生占14.94%,85.06%的学生偶尔有或从来没有自己的诵读符号系统;能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解决诵读疑难的学生占31.03%。

不正确的诵读方法容易导致机械记忆,不能提高背诵速度和效果,也不利于长时记忆,同时会影响学生的诵读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如果教师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固定的圈点勾画符号系统并养成良好诵读习惯,帮助学生理解所背内容的意义,促进他们对所背经典深入加工,为学生走进文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那么日后就容易被提取,并加以应用和迁移,经典诵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起到陶冶情
操、健全人格的作用。

(六)九年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效果分析:(16).平时测试中默写是否达标?
诵读效果侧重调查学生对经典经典的默写及记忆情况。

默写测试的达标情况回答为:能全部达标的占37.93%,多数达标的占44.83%,少数达标的为11.49%,另有5.75%的学生回答从未达标;对学过的经典记忆情况为:18.39%的学生回答记得很牢,43.68%的学生回答记得比较牢,32.18%的学生回答记不牢,根本记不住的占5.75%。

诵读效果是检验学生通过经典经典诵读过程所达成的目标,按此结果估算,将有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不足,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背诵默写只是经典诵读活动的基本要求。

可见,经典诵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要提高学生的记诵水平,兴趣是根本,方法是途径,同时必须在记诵的基础上注重体味过程,才能充分挖掘经典中的人文因素,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七):中学生经典经典诵读环境调查:
(18).家长对你诵读经典诗文持什么态度?
关于本方面主要调查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否得到家长支持,以及能否沟通校内外进行经典诵读活动。

家长对学生诵读经典所持态度非常赞成的占75.86%,一般赞成的占18.39%,认为耽误学生学习的家长占1.12%,另有4.6%的家长认为无所谓。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沟通课内外,增强家校联系共同构建和谐、积极的诵读环境。

而在此过程中,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调查数
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经典诵读无法做到严格的教育与督促。

要形成良好的诵读环境,必须要向家庭延伸,积极倡导亲子共读。

建立学校、家长、学生联系制度,全方位记录学生在诗文诵读活动中的成长轨迹。

通过校报及问卷,引发家长对古诗诵读的关注和向往,力求带动一大批家长参与到对古诗诵读活动的思考与探究中来。

只有这样,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才能走向正轨。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经典诵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在九年级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时间不够充裕;兴趣不够浓厚;诵读范围过于狭窄;诵读方式方法过于僵化,有待进一步提高,使其趋于科学化、高效化;诵读效果不够理想,大多停留在记诵这一初级目标,缺少对经典经典人文内涵的领悟,陶情、益智、审美目标达成率较低;诵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方面。

“九年级语文经典经典诵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展开将注重以上方面并进行研究。

篇二:小学生经典诵读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小学生经典诵读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思礼小学语文课题组撰写人:侯东风
调查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我们语文课题组开展了“小学生经典诵读”调查问卷表。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的了解知多少,对阅读经典是否感兴趣等问题进行探讨。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从而是语文教师从枯燥的语文教学中
走出来,也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对学习、读书感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

调查对象:对象的选定,在校三——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要求学生在填问卷时,要认真对待,并能和家长共同完成。

我们这次调查主要是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的书籍等,以便教师能在不和语文教学想冲突的情况下帮助学生选择书籍进行阅读。

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90份,收回问卷80份。

调查分析和结果:我们对收回的问卷作了认真的分析,总体上看,学生对问卷的回答都很认真,使这次调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学们及家长们都十分认真、诚恳的填写了学校引发的调查问卷表,在问卷调查中显示,100%的家长认为读书对孩子成长很重要,100%的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多帮助,部分家庭有专门的书房,书柜,由此可见,家长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因其条件的限制不能给孩子提供广泛阅读的平台。

问卷调查中,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

孩子们也渴望多读经典诗文,他们被经典诗文的魅力深深吸引。

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及书香校园的建设”成了我们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在调查问卷中还显示,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虽然支持,但很盲目,
无从入手。

如:不知道给孩子推荐那类书籍,因此,通过调查,也使我们教师对农村学生的阅读有了很多的顾虑。

究竟选什么样的书籍才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呢?经过我们语文教师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与家长的谈话,也为了和语文教学想协调,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的情况下,最终老师们一直认为把《三字经》和课标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作为首批诵读内容。

开展“经典诵读”工程,旨在使少年儿童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丰厚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孩子学生的智慧,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

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报告
——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摘要: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古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弄清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中存在对传统文化兴趣不大,学习根基不牢,戏曲备受冷落,书画后继无人,传统道德影响力滑坡,家长对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支持度不高。

由此推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塑造优雅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文化;社会氛围
一、调查目的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但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经典诵读调查报告)剧的看法是?”时,有206人选择了“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占了所有调查人数的41.2%,是所有选项中最多的,而选择“我很喜欢”的有93人,占所调查人数的18.6%,是所有选项中人数最少的。

这一结果证明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多喜欢西方的电影艺术,而对传统艺术京剧里面的故事情节都是王侯将相之间的事情不感兴趣,对于京剧表演者的花脸感觉有些害怕。

这是国粹京剧受到冷落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表5:你对国粹京剧的看法是?
(三)书画后继无人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然后今天的小学生很多无法辨认行书、草书、隶属和篆书。

在调查中,学生们当问到“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吗?”有208人选择了“勉强可以”,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1.6%,这个选项是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多的,有189人选择了“不能区分”,占所有调查人数的37.8%,选择能区分的只占20.6%,书法艺术在孩子的心理是陌生而无用的东西,印象现在学生们用的最多的是水笔,写的楷书,关于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古代字体,大概有79%的人无法识别,这一状况令人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后继人才感到担忧。

篇三: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于是我校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

20XX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两年下来,师都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从各个年级入手,并向全校推广,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近来国学与传统文化热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

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我校自20XX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
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
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

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

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中国文化经典源远流长。

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而《论语》中有很多句子早已被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
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

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即使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会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人生经验的日趋丰富,自然而然地进行批判、分析、贯通融汇,自觉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

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

同时,关于经典诵读的实践与课题研究风起云涌。

另一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加强了研究,既涉及到“注提实验”、培养生活情趣、开发生活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化等策略与语文素养的关系,还涉及到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评价研究,许多学者对语文素养的涵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这些研究涉及的层面较为广泛。

a、在开展经典诵读的效果上,一致认为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培养气质,滋养人生;能促进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能立体地开发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专注力、记忆力、自制力提高);亲子共读能促进了亲子相长等;王财贵教授用“九个认定”来评价经典诵读的效果。

B、在诵读内容上涉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大学》《论语》《中庸》,唐诗宋词,名篇美文等;种观点认为应由易到难逐篇全部诵读;另一种观点是摘取其中精华编制校本教材进行诵读。

c、在诵读形式上,一种观点认为应“自
吟、自解、自背、自用”采用“不求甚解”和“直面
经典”的方式重在反复诵读,博学强记,儿童不必懂,也不用考虑兴趣,背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诵读要坚持赏识为主、受益优先原则,在一系列有趣、持久、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

李视建还总结出“两个落实、三条原则、五项措施”和“一听二看三读四抄五赛”的有效方法以及“三线结合”开展诵读活动。

本课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索诵读传统经典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推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因为鉴赏的审美功能同道德教范、右脑的开发,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

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在他们心中会产生四大效应:第一,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心中会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

第三,培养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的内容是“传统经典”,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

教学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传统经典”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研究培养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