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均为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I组按传统找异感方法实施肌
间沟臂丛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ml。

观察和记录两
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组阻滞操作时
间短于II组(P<0.05),麻醉效果(VAS评分)优于II组(P<0.05),不良反应也低于
II组。

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盲探法操作时间缩短,
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罗哌卡因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66-01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广泛用于上肢手术,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周围
神经定位准确。

传统异感法是一种盲探式操作,受操作者的经验,患者的配合等
因素影响,缺乏客观性评价指标。

遇到定位困难或不合作患者时,阻滞不全或麻
醉失败时有发生,常需增加局麻药量或辅助药物来完善麻醉效果,这就增加了副
作用的发生率。

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对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采用常规肌间沟法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其
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17-75岁,ASA分级均为I-II级,无神经系统疾患,穿刺部位无破损、感染。

随机分为I组和II组,每组50例,I
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I组按常规肌间沟找异感法行臂
丛神经阻滞。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开放
静脉后患者去枕平卧,双臂尽可能贴于身体两侧,头偏向健侧,在前中斜角肌间
隙内略偏中斜角肌前缘处进针,I组采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PLEX-HNNS11型神经刺激仪,穿刺针为STIMUPLEX22G×50mm刺激针,将神经刺激仪的正极通过一次
性心电图电极和患者同侧上臂或前臂相连,负极与绝缘针相连,当针刺入皮肤后,开启神经刺激仪,初始电流强度为1mA,刺激频率为1Hz,调整针的位置至上肢
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明显的肌肉收缩后,逐渐减少电流至0.3mA时仍能观察到
肉眼可见的肌肉收缩时,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后即可注药。

II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当进针出现异感或突破感后,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后注药。

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
因+1%利多卡因20ml,注药后30min内每5min用针刺法做一次痛觉评估。

30分
钟后患者仍感疼痛或无法继续手术,可给予芬太尼0.05mg/kg,若无明显效果改为
全麻。

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麻醉效果评价由不知麻醉方法的其他麻醉医师
完成。

1.3.观察指标
1)操作时间:自穿刺针刺入皮肤至开始注药所需时间;
2)阻滞起效时间:注药完毕后至镇痛效果完善,可以开始手术所需的时间;
3)麻醉效果评价:采用VAS评分法:其中0分表示完全无痛,1-3分表示轻
度疼痛,4-6分表示疼痛较剧但能忍受,7分以上表示剧烈疼痛不能忍受。

4)不良反应:观察有无局麻药毒性反应,穿刺过程中有无出血,血肿形成
和气胸,呼吸困难及神经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VAS评分见表1,I组操作时间短于II组
(P<0.05); I组麻醉效果(VAS评分)优于II组(P<0.05)。

不良反应I组有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II组有2例出现霍纳综合征,1例出现局部血肿,1例出现喉返神经麻痹见表2.
表1 两组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和VAS评分比较
组别 n(例) 操作时间(min) 阻滞起效时间(min) VAS评分
I组 50 2.7±0.9* 12.9±3.2* 0.7±0.5*
II组 50 3.8±1.1 14.3±3.6 1.9±0.82
与II级比较,*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 n(例) 霍纳综合征(例)局部血肿(例)喉返神经麻痹(例)
I组 50 1 0 0
II组 50 2 1 1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肌间沟法、锁骨上法、和腋路法,常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合适的穿刺路径。

神经阻滞定位的准确性是影响局麻药阻滞效果的重要因素。


统找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盲探式操作,它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
正确的定位以及麻醉医师的经验,常需反复寻找异感,易造成神经损伤,且麻醉
效果不确定。

对于定位困难或不合作的患者会因麻醉效果不佳而增加局麻药量又
使药物毒性或并发症增加[1]。

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已广泛应
用于临床,它通过产生单个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运动分支所支配
的肌纤维收缩,使神经阻滞定位有了一个直观的指标,同时可直接通过与神经刺
激仪相连的穿刺针注入麻醉药[2]。

更重要的是穿刺针不触及神经干即可引起运动
反应,可减少神经损伤发生,且定位不需患者配合。

因此用于意识不清或定位困
难的患者,可确定麻醉效果,降低麻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I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98%,II组传统方法臂丛阻滞成功率仅为86%,且II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I组,说明采
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实施麻醉,大大提高了麻醉质量与麻醉安全,值得在临床
中推广应用。

在神经阻滞术中确定解剖部位,患者体位摆放,正确判断穿刺针位置,亦为
重要,同时在麻醉前给予适当的镇静药如咪达唑仑可避免肌肉收缩引起的不适感。

同时注药前应将管道排空,注药时反复回抽,以免局麻药误入血管。

参考文献
[1]蒋如,杭燕南.周围神经刺激器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与
复苏分册,2000,21(1):47.
[2]詹伟健,王宇川,陈华燕.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22(5):5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