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3周专题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选择题(3*24=72分)
( )1.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 B.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
C.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 D.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
( )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 )3.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在统一之初,北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是由于
①鲜卑族贵族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歧视政策②鲜卑族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
③北魏藩镇割据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战火连绵④南方政权不断北伐,威胁着北魏的统治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 )4.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 )5.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
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 )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 )7.下面是北魏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对此评述正确的是,该制度
A.是中央官制,加强了集权 B.意在减轻农民的负担
C.健全了基层行政体制 D.使政府对人民的统治松弛
( )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9.时人描述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增加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③商业也有较大发展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
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步伐
( )11.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 )1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 )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14.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的农民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的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A.( )15.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 )16.“孝文帝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这材料说明了作者
①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②认为北魏灭亡与孝文帝改革无关③将北魏灭亡与迁都洛阳联系在一起
④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③
( )17.《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
皆改之”。
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
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
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
( )18.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作者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 )1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
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
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
( )20.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之处有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③促进了社会性质改变④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 )2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 )23.观察下图,通过对这些铜钱的研究可以获知
①北魏手工业铸造业的发展水平②北魏时期货币发展的概况
③孝文帝对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的态度④长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24.系列电视剧《马大姐》的歌词中唱到“有一个大杂院,住着街坊和四邻”,其中“四邻”应源自于
A、宗主都护制
B、保甲制
C、什伍制
D、三长制,
二、非选择题(28分)
25、在古代改革中,往往都会涉及土地制度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
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
“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材料二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国有土地还授的规定。
按照这个规定,凡成年男子(年十五至七十)则从国有土地中授给露田(只准种庄稼,不准栽树之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此即所谓“正田”。
如果需要休耕,则加倍授露田,称之为“倍田”。
——田雨《谈北魏均田制的内容与性质》(1)根据材料一,回答商鞅变法对土地制度做了怎样的改革?(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均田制的实行发挥了怎样的进步作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均田制对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不同点和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的相同影响。
(6分)
26、(15分)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受之田率倍之。
……(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方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
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分)
(2)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兼山泽”吗?为什么?(4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5分)
(4)简要评述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4分)
第三部分试题答案
25
(1)开阡陌封疆,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
(2)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权,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不同点:商鞅变法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性质,而北魏均田制并没有改变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分配的土地仍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
(4分)
26、(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制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
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
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