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4×2分=48分)
1.有学者指出,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民的生存状况反而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多的人买得起香料。
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认为这一时期欧洲农民的饮食和贵族可能没有太大的不同。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B.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
C.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D.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2.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4.下表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人文精神传播推动奢侈消费B.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战乱不断致使产品供应减少D.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
5.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1879年,一位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说:“我们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并与他们竞争是明智之举。
”“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文化使命’。
”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可能是()
A.君主立宪B.文化传统
C.殖民技巧D.工业技术
7.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议会就开始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如《济贫法》《工厂法》等,严格限定童工和女工的工作时间,改善被雇佣者的生活境遇。
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启蒙运动的推动D.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8.19世纪末,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次演讲中痛斥垄断组织的扩张:“公民正在遥远的后方挣扎,或者在钢轮下承受践踏直至死亡,公司团体本来应该是受到法律仔细约束的造物和民众的奴仆,现在却变成了民众的主人。
”这说明垄断组织()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权B.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
C.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D.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
9.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前面什么都有,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
”这表明了工业革命()
A.引发了社会的动荡B.使民众与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导致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反差
10.在历史上,英国曾是拥有最大的殖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
”这深刻反映了() A.当时的英国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B.不同时期的英国面临的发展需要不同C.自由贸易的发展改变殖民掠夺的方式D.北美独立导致英国殖民大国地位丧失
11.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
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
材料说明美国()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
12.1931年12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
这说明该计划() 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13.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
B.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
14.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于2017年1月23日签署命令撤出“TPP”,1月27日签署“限穆令”。
2月1日,英国议会下院授权首相启动“脱欧”程序。
2月5日,法国竞选总统玛丽娜·勒庞发表竞选纲领,承诺若当选,必以“法国优先”。
这与下列哪一做法相类似()
A.二战时期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
B.二战后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C.二战后签署“关贸总协定”,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D.大萧条时期各国采取利己主义政策,以邻为壑
15.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种很有形象的论调,认为美国的经济困难是由缺乏计划造成的,经济没有统一的规划以保证企业生产正常的数量,以正常的价格出售,因此出现了经济的不平衡、失业增加。
持此论调的人()
A.主张建立失业保险制度B.倡导生产决定需求
C.要求实施公平竞争法规D.强调加强产业竞争
16.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联邦德国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据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在国家财富再分配的基础上
B.资本主义福利政策不会给普通百姓带来好处
C.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不断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
D.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曾评论苏俄(联)某项经济政策:“照俄国人说,俄国现存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实行马克思主义;要像英国、美国之实业经济的那样发达,才可以实行马克思主义。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18.这一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的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忽视民主。
材料中这一体制()
A.是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B.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C.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D.开创了全新的工业化模式
19.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要想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
材料表明()
A.欧盟扩大主要源自文化认同B.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
C.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D.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
20.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
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
苏联被边缘化()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B.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
21.阅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趋于变弱
B.发达国家趋于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趋于接近
D.发达国家开始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2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23.进入20世纪70年代,维护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反对跨国公司的控制和掠夺,管制和没收外资企业的斗争有所发展。
1976年,发展中国家接管了1 447家外国企业。
目前,大部分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都实行了国有化,其他原料生产国也通过逐渐增股直至国有化的办法把某些重要原料掌握到本国政府手里。
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B.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C.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D.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24.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钱宗飞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在张家口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中国北方示范点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合理性是基于()
A.新独立的国家大量增加B.中蒙俄经济一体化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25分+12分+15分=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5分)
材料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
从18世纪末起,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
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
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
呢?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但不是全部。
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
这类输出包括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效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美]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
(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
“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
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
”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生于伦敦西部伊令,其父是当地数学教师。
17岁时,他得到奖学金,开始在查灵十字医院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
二十岁时在伦敦大学通过他初次的医学士考试,解剖学及生理学两个科目都得到最优等成绩。
184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描述了毛发内鞘中无人发现的一层构造,此后该层构造即被称为“赫胥黎层”。
1846~1850年以海军军医身份航行澳大利亚,研究海洋动物;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1854年担任伦敦矿业学院教授;1871~188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会长,同时被至少53个海外科学团体授予荣誉称号。
赫胥黎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
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作为教育家,赫胥黎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
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尖锐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他一生追求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方法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组织科学教育。
早在1898年,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
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
赫胥黎的传世名言:“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胥黎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赫胥黎获得成功的原因。
(6分)
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2分=48分)
1.解析:选D商品经济发展削弱贵族势力不能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故A项错误;与世界的经贸联系加强是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故B项错误;思想解放和价值观的变化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而展开的,故C项错误;14世纪中叶经历了黑死病后的欧洲,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故D项正确。
2.解析:选C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16世纪,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为了寻找到更多的黄金,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3.解析:选D从题干信息中可知,材料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
4.解析:选D从表格中看不出奢侈消费,故A项错误;自由放任政策产生于工业革命期间,故B项错误;1475年到1597年英国国内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乱,故C项错误;海外殖民获得大量金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
5.解析:选B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
6.解析:选C英国是当时的殖民霸主,由材料中“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可知,应是学习殖民技巧,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方面英国不如德国,故D项错误;A、B项与题意无关。
7.解析:选A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工厂法》等社会立法”,反映了工业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政治、法律的影响,故A项正确。
8.解析:选A材料表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但没有破坏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B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会造成侵犯人权和社会动荡,故D项错误。
9.解析:选D材料中“最好”与“最坏”、“充满希望”与“令人绝望”、“什么都有”与“什么也没有”反映了同样形势对不同的人来说完全不一样,可见民众生活差别很大,故D项正确。
10.解析:选C1852年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有“日不落帝国”的美称,故A项错误;1852年时,英国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是英国财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1852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殖民地落后,无法推行自由贸易,影响了英国的全球贸易政策,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的美国还无法和英国相抗衡,故D项错误。
11.解析:选A“90年代末,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可见在美国电力已经广泛运用,故A项正确。
12.解析:选C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D项错误。
13.解析:选D材料中呈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部门是“钢铁、铁路和纺织”,无法反映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新经济”的含义,故B项错误;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从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增长更快,故D项正确。
14.解析:选D大萧条时期,各国的利己主义与材料中“美国优先”“法国优先”“脱欧”等相符,故D项正确。
15.解析:选C持此论调的人强调,“保证企业生产正常的数量,以正常的价格出售”,即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
A项属于社会福利制度,故A项错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干预,使得企业的生产由无序变得有序,与倡导生产决定需求无关,故B项错误;实施公平竞争法规,是使企业的生产有序的有效措施,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加强对产业的监管,而非强调加强产业竞争,故D项错误。
16.解析:选A福利国家制度属于西方国家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给普通百姓带来基本的生活保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福利政策加大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扩大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福利政策建立的关系,故D项错误。
17.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用市场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进而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符合题目中“俄国现存的实业和经济还没有大发达,实在够不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
18.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这一体制”是斯大林模式。
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是以小生产者为主的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创了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模式,故D项正
确。
19.解析:选C据材料可得哈贝马斯认为文化凝聚力有助于继续扩大欧盟,故C项正确。
20.解析:选D苏联长期游离于世界大市场之外是由于其长期推行高度集中和排斥市场货币关系的“斯大林体制”。
苏联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虽然其后多位领导人都对这种僵化的“斯大林体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与触及,但都未能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最终致使苏联被日益边缘化,故D项正确。
21.解析:选B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在降低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实力变弱,可能源于其他行业比重的增加,故A项错误;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在降低说明这些国家其他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和新兴经济的发展,即这些国家不断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故B项正确;单纯从材料无法看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趋于接近,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消极影响,故D项错误。
22.解析:选D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三种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变革的总体趋势都是农业、工业比重逐步减少,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故D项正确。
高收入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低并不意味着高收入国家忽视农业生产,排除A项;中低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都是农业、工业比重不断减少,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各产业间发展不均衡,B、C两项错误。
23.解析:选D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据题干信息可知进入20世纪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维护国家自然资源永久主权,故D项正确。
24.解析:选D蒙古、俄罗斯不属于新独立的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蒙俄自由贸易的发展,但还未达到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故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是这一建议的合理性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在张家口建立中蒙俄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现了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这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25分+12分+15分=52分)
25.(2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英国……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可知原因一为欧洲粮食依赖外部市场;根据“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说明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二为工业革命导致对原料的需求扩大,城市化导致消耗增加。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最后三句话并结合史实可知欧洲应对“贸易入超”的措施有倾销商品;控制国际货运交通;资本输出;发展对外保险业。
第(2)问,结合材料中措施与史实可知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应从对欧洲、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市场的作用、对落后地区的刺激等方面分析。
答案:(1)原因:欧洲粮食依赖外部市场;工业革命导致对原料的需求扩大;城市化导致
消耗增加。
措施:倾销商品;控制国际货运交通;资本输出;发展对外保险业。
(13分)
(2)影响:对欧洲:增强欧洲经济实力;加剧欧洲各国之间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利益争夺的矛盾。
对世界: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形成;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加剧欧洲与亚非拉地区的贫富差距;刺激亚非拉地区向近代社会转型。
(12分)26.(12分)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概括观点,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以及其目的去评述。
答案:示例一
观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
论述:此观点正确。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观点:罗斯福新政是介于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间的一种统制经济。
论述:此观点不正确。
尽管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可能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因素,但将其在政治上定位为法西斯独裁统治,明显是错误的;罗斯福新政虽然在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同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但仍然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也保存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因而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并非是统制经济。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27.(15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海军军医身份”“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矿业学院教授”“积极提倡科学教育”“翻译成中文”等分析归纳其影响与贡献。
第(2)问,解题时可以从其社会经历、个人教育与科研态度等方面分析归纳。
答案:(1)贡献与影响:捍卫并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担任众多科学及社会职务,推动了科学普及与研究;积极提倡科学教育,推动教育发展;经他捍卫及完善的生物进化论影响了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
(9分)
(2)原因:在经历了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后,19世纪的欧洲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的氛围;个人方面,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及正规教育,广泛地涉猎各科知识,严谨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