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古诗三首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酒、何、牧”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清明》,并能进行默写。

3.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清明》。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清明)
3.简介诗人杜牧:
【课件出示】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二、通读感知,体悟诗情。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并读通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的情况。

(1)教师范读诗歌,注意提醒学生读准“魂(hún)”“牧(mù)”两个生字的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节奏。

【课件出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落实字词,指导书写。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课件出示】
欲魂借酒何牧
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字形及结构特点,说说注意点。

③教师范写,学生认真仿写,教师巡视,并及时予以书写纠正和强调。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课件出示】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借问、遥指。

【课件出示】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馆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馆。

(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5)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

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课件出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清明时节雨纷纷,如同行人止不住的思念的泪水,诗中人物因这清明时节的雨而更加思念逝去的亲人,是真正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配乐古诗《清明》,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2.布置作业: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熟读并能够背诵和默写今天所学的古诗《清明》。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板书设计
清明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