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 第七课 好习惯是成功的捷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习惯是成功的捷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好习惯的定义,并列举出至少五种常见的好习惯,如按时作息、认真书写、积极阅读等。

理解好习惯对个人成长在学习、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具体重要性,能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掌握制定切实可行的好习惯培养计划的方法,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调整计划。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养成好习惯的强烈兴趣和积极意愿,形成主动追求良好生活习惯的态度。

增强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培养好习惯的毅力和决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全面深入地让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在促进个人成长、提高学习效率、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系统地教授学生培养好习惯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建立监督机制等。

难点:
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惰性和不良习惯的惯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实际行动,并养成习惯。

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环境,个性化地制定并执行适合自己的好习惯培养计划,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制作包含生动图片、有趣动画和简短视频的课件,展示好习惯的具体表现和成功案例。

插入互动环节,如提问、投票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表:
设计详细的调查表,涵盖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卫生等)、社交习惯(如礼貌待人、合作分享、倾听他人等)多个方面。

采用量化评分和主观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习惯状况。

3. 好习惯培养计划表:
制定模板,包括目标习惯、具体行动计划、执行时间、监督人、
自我评价等栏目。

提供不同难度等级和时间跨度的计划示例,供学生参考。

4. 奖励道具:
准备一些小贴纸、徽章、奖状等奖励物品,用于激励学生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的积极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故事分享:
老师讲述一个关于某位名人通过坚持早起读书的好习惯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故事,详细描述名人在养成习惯过程中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播放一段与故事相关的短视频,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2. 提问互动:
询问学生听了故事后的感受,引导他们思考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因为好习惯而成功的人。

让学生举手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例子,并简单说明好习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二)新课讲解
1. 概念介绍:
什么是好习惯?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下好习惯的具体表现,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运动员坚持每天锻炼、艺术家专注创作等,让学生直观感
受好习惯的多样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定义好习惯的共同特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好习惯有哪些?
老师分类列举常见的好习惯,如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做好笔记等)、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整理物品等)、社交习惯(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沟通等),并对每个类别进行简单解释。

开展“好习惯接龙”游戏,让学生依次说出一个好习惯,不能重复,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好习惯的认知。

2. 案例分析:
名人案例:
详细分析几位著名科学家、艺术家或企业家因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和创新习惯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如牛顿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专注、达芬奇对绘画技巧的不断练习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名人案例中好习惯对他们成功的关键作用,每组提交一份讨论报告,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身边案例:
邀请几位在学校或班级中在某些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好习惯,如某位同学因为坚持每天阅读而提高了语文成绩,某位同学因为乐于助人而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身边同学的好习惯对自己的启示,
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借鉴和培养这些好习惯。

3. 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好习惯如何帮助我们学习和生活?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讨论好习惯带来的具体好处,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心情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重点讨论,并制作一份思维导图,展示好习惯与该方面的关系及具体影响。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和补充,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强调好习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
1. 行为习惯调查:
让学生填写行为习惯调查表,在填写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每个问题的含义,确保填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填写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评,互相指出对方在习惯方面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学生根据自评和互评结果,对自己的习惯状况进行总结反思。

2. 制定计划:
老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制定好习惯培养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明确目标习惯、分析自身现状、设定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确定执行时间和监督人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调查结果和个人兴趣,选择一个或两个想要培养的好习惯,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

在制定过程中,老师进行
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培养计划,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建议,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计划。

(四)巩固练习
1.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场景卡片,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这些场景下如何运用好习惯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

场景示例包括: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如何保持冷静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如何运用沟通和理解的习惯解决问题等。

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在每个场景中好习惯的运用效果,以及还可以如何进一步改进。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学生对好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2. 情景模拟:
老师设置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早晨起床、晚上写作业、参加集体活动等,让学生讨论在这些情景下如何运用好习惯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进行情景模拟展示,展示在不同情景下如何通过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交习惯来更好地应对和处理。

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观察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老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将好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五)总结提升
1. 总结:
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总结好习惯的重要性、种类以及培养方法。

强调养成好习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2. 鼓励:
老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进步,特别表扬在制定计划和情景模拟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小组。

鼓励学生将好习惯培养计划付诸实践,并在班级中设立“好习惯之星”评选活动,每周对在培养好习惯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作业布置
1. 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并制定家庭好习惯计划,包括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好习惯和每个成员个人的好习惯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在下一次课上分享家庭好习惯计划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合作。

2. 实践任务:
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按照自己制定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认真实践,并每天记录进展情况,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取
得的成果。

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要求家长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

六、教学反思:
1. 观察学生表现:
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发言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等,了解学生对好习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制定计划和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和认真程度,判断他们对养成好习惯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2. 检查计划可行性:
认真检查学生制定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评估计划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行动计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制定计划的思路和依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计划。

3. 跟进培养情况: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实践好习惯培养计划过程中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建立反馈机制,让学生通过日记、小组汇报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4. 评估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对好习惯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有所提高,培养好习惯的技能是否得到掌握。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如学习态度是否更加积极、生活习惯是否更加规律、社交能力是否有所提升等,评估教学效果的实际应用情况。

七、教学评价:
1. 知识掌握: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好习惯的定义、种类、重要性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查学生能否准确列举出常见的好习惯,并分析其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好习惯。

2. 实践能力:
观察学生在制定好习惯培养计划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计划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运用好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能否将好习惯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坚持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3.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合作精神和积极态度,评价他们对养成好习惯的兴趣和意愿。

考查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和表现,评价他们是否具有
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

八、注意事项:
1. 确保安全有序:
在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时,要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避免学生因过于兴奋而发生意外事故。

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活动规则,保持良好的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尊重个性差异: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习惯,理解他们在养成好习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困难和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不盲目攀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营造积极氛围:
创造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信任。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养成好习惯的内在动力。

4. 加强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好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家中为学生提供良
好的榜样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