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 (二)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1. 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

读史使人(míng 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 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íng zhì)____________②(shàn biàn)__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逻辑_____________②相宜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B. 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

C. 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

D. 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

【答案】(1)①. 明智②. 善辩
(2)①. luó jí ②. xiāng yí
(3)①. L ②. lun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明智(míng zhì):懂得事理而又有远见,考虑得周到。

善辩(shàn biàn):善于说辞。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注音。

逻辑(luó jí):思维的规律、理清事物的本身。

相宜(xiāng yí):合适;符合。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音节查字法。

“伦”字注音是lún,因此音序查字要先查声母L,再查音节lun,从而找到“伦”字。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只,只要”;
A.“但”的意思是但是;
其他的“但”都是只、只要,仅的意思;
故选A。

2. 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戈壁长城旁,铺天盖地的飘飘雪花了整个天地,远处是皑皑白雪的祁连山。

大雪纷飞,如同一支支画笔勾勒出戈壁上的神奇色彩。

沙地上那些稀疏的植物,在雪中高高地凸显出来,在风中摇曳,像是迎接魅力无限的这一场飘雪。

戈壁上的雪花,像羽毛一样轻盈,像花瓣一样柔软,像珍珠一样莹润,带来无尽的诗意。

有的化作水汽,着大地;有的化作冰晶,着柽柳、梭梭、白刺、沙拐枣、麻黄、骆驼刺……

(1)文中横线处符合语境词语选项为()
A. 占据覆盖保护滋润
B. 覆盖占据保护滋润
C. 覆盖占据滋润保护
D. 占据覆盖滋润保护
(2)文中加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文中加波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D (2)将“这一场”移至“魅力无限”的前面
(3)运用比喻和排比(写出一个修辞方法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轻、软、润”的特点,表现了雪花带给人们的诗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①②空:“占据”指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覆盖”的意思是遮盖;指地面上的植被;指将草类、塑料薄膜或砂砾等铺在菜畦上或植株表面。

第①处要表达的意思是大雪充斥着整个天地,取得了整个天地,因此第①空应填“占据”;第②空要表达的意思是皑皑白雪遮盖住了祁连山,因此第②空应填“覆盖”;
③④空:“保护”指护卫使不受损害。

“滋润”指湿润;不干燥。

第③空要表达的意思是雪化作的水汽使得大地不干燥,保持湿润,因此第③空应填“滋润”;第④空要表达的意思是雪化作的冰晶包裹着植物,护卫着植物,使它们不受损害,因此第④空应填“保护”;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像是迎接魅力无限的这一场飘雪”语序不当,当句子里有多项定语时,定语的排列顺序分别是: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句子里的“这一场”是表述数量的短语,“魅力无限”形容词性的短语,因此“这一场”应放在“魅力无限”的前面。

因此这里应将“这一场”移至“魅力无限”的前面。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结合句子“戈壁上的雪花,像羽毛一样轻盈,像花瓣一样柔软,像珍珠一样莹润,带来无尽的诗意”可知,“像羽毛一样轻盈,像花瓣一样柔软,像珍珠一样莹润”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戈壁上的雪花比作羽毛、花瓣、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轻盈、柔软、莹润的特点,体现出雪花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3~19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6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古诗文中氤氲着浓浓的酒香。

我们从“今日听君歌一曲,①__________”体会“诗豪”的豁达;从“②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看到村民的热情好客;从“明月几时有,③__________”体悟词人对宇宙人生的疑惑;从“④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感受光阴流转的惆怅;也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⑤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领略登高的喜悦;从“⑥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体味寄情山水的情怀。

【答案】①. 暂凭杯酒长精神②. 莫笑农家腊酒浑③. 把酒问青天④. 一曲新词酒一杯⑤. 把酒临风⑥. 醉翁之意不在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暂、腊、浑”等字容易写错。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4. 为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某班级开展了“古诗词中的好‘丰’景”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渔人漾舟沈①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乙〕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丙〕
满筐圆实骊珠②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丁〕
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

①沈:同沉。

②骊珠:宝珠,这里指葡萄。

(1)甲诗描绘了什么样的丰收景象?
(2)乙诗和丙诗中画线句子在修辞方法上有何不同?请分析各自的表达效果。

(3)丁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甲诗描绘了渔民撒网捕鱼,鱼儿很多的丰收景象。


(2)乙诗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丙诗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乙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家秋天收获的产品争相上场的情景。

丙诗把葡萄比喻成骊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葡萄的形状和质地。

(意思对即可)
(3)丁诗表现了诗人丰收的喜悦、欢乐、满足、幸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首先,要理解诗句“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的具体含义。

这句诗描绘了渔人驾驶小船撒下大网,然后截住江流,一次性捕获数百条鱼的情景。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数百
鳞”,这些都与捕鱼和丰收有关。

本句诗描绘出渔人丰收时的热闹景象,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了大量的鱼获。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 人家秋获争登场”这句中,诗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常,“争”这个字是用来描述生物或人类之间的行为的,但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秋获”。

通过“争”这个字,诗人赋予了秋获以人的行为和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争抢着要登场展示自己。

这种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家秋天收获的产品争相上场的情景。

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秋收时节的繁忙和热烈,以及人们对于丰收的渴望和期待。

“满筐圆实骊珠滑”使用了比喻,将葡萄比作“骊珠”(宝珠),生动地描绘了葡萄圆润饱满、光滑如玉的特点,突出了葡萄的优质和丰收景象。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情感。

诗句“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肯作难”描述了人们在丰收年景中的喜悦和欢乐。

“丰年”、“喜色”、“眉尖上”、“一笑相携”,这些都与人们的喜悦情绪有关。

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和对人们欢乐情绪的描绘。

(三)(共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桓公①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②时种柳,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④流泪。

【乙】
支公⑤好鹤。

住剡东峁山。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⑥其翮⑦。

鸻轩翥⑧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丙】
顾荣⑨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⑩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⑪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恒公:名桓温、东晋人。

②琅邪:官名,指琅邪内史。

③围:有两种解法,一指两臂合抱,一指两手合围、此指后者。

④泫然:泪水下落的样子。

⑤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

⑥铩:剪掉。

⑦翮:羽毛中间的英冠、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

⑧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⑨顾荣:字彦先,
今属江苏人。

⑩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

炙、烤肉。

⑪左右:相帮,相助。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攀枝执条执:_________
(2)有人遗其双鸻遗:_____________
(3)尝应人请尝:______________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鹤轩翥不复能飞。

(2)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7. 根据乙文内容,说说“支公好鹤”中的“好”具体指的是什么?
8. 在为人处世上,选文丙说明了什么道理?
9.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白华先生说: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情。

”三则选文,从不同角度,共同诠释了一个主题“深情”。

B. 选文[甲]仅仅表现了桓公对柳树的深情。

C. 选文[乙]表现了支道林对“鹤”的深情,也是对世间万物的深情。

D. 选文[丙]表现了顾荣对炙人的深情,也讲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

【答案】5. ①. 拿,拿着②. 赠,赠送③. 曾经
6. (1)鹤振翅不能再高飞。

(2)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竟然是接受烤肉的那个人。

7. 起初,想把鹤留在身边,感受到鹤的懊丧,让鹤获得自由。

真的“好”就是尊重,就是成全。

8. 善有善报。

或不求回报的善意换来了善意的回报。

爱是流动的,付出爱得到爱。

9.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1)句意是:他攀抓着柳树的枝条。

执:拿着;
(2)句意是:有人送他一对鹤。

遗:赠送;
(3)句意是:曾经应人邀请赴宴。

尝:曾经。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
(1)轩翥:振翅高飞的样子。

复:再。

(2)其:代词,代指那个人。

所以:原因。

乃:竟然。

受:接受。

炙:烤肉。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

结合【乙】文“支意惜之,乃铩其翩”和“养令翮成,置使飞去”分析,刚开始支公舍不得放鹤离去,所以剪短了鹤的翅羽。

鹤张开翅膀却不能高飞。

后来看到鹤好像很懊恼沮丧的样子,便喂养双鹤到它们翅羽再次长成,给鹤自由,让鹤回归大自然。

因此可知,真的“好”就是尊重,就是成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

结合【丙】文“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可知,顾荣发现端烤肉的佣人脸上有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给他吃。

这是顾荣不求任何回报和报答的善意,但“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但在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遭遇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保护自己,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自己烤肉的人。

可知顾荣当初的善意得到了善意的回报,因此说明了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结合【甲】选文“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可知,看见从前自己做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他不仅感慨到树木都已这样,人又怎么能受得了时间的变迁呢?可知不仅表达的对柳树的深情,更有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感慨;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桓温北伐时路经金城,看见从前自己做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感慨地说:“树木都已这样,人又怎么能受得了时间的变迁呢!”他攀抓着柳树的枝条,泪流不止。

【乙】
支遁十分喜欢鹤,住在剡县东面的岭山。

有人送他一对鹤,不久幼鹤翅膀长成想要飞起。

支遁心中舍不得它们,所以剪短了鹤的翅羽。

鹤张开翅膀却不能高飞,于是回头看着翅膀,低垂着头。

看起来,好像很懊恼沮丧的样子。

支遁说:“既然有飞上云霄的本领,又怎么肯做供人玩赏的玩物呢?”因此喂养双鹤到它们翅羽再次长成,就放了它们,让它们自由飞去。

【丙】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脸上有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给他吃。

一同就座的人都讥笑顾荣。

顾荣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而不知道它的味道的人呢?”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遭遇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保护自己。

顾荣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自己烤肉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
(一)(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

“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随着春天的到来,寒意渐退,气温回暖,降水开始增多,从天上飘落的也不再是片片雪花,而是丝丝细雨,“雨水”便因此得名。

②“雨”和“水”都是象形字。

甲骨文中的“雨”字,像雨滴下落之形。

《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

”从天上的云层中落下的水滴称为雨,降雨的过程也称为雨,例如,《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里的动词“雨”表示下雨。

不仅如此,其他事物自上而下像雨一样降落的过程也称之为雨,《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天雨粟”就是粟谷像下雨一样从天空落下。

汉乐府民歌《上邪》里“冬雷震震夏雨雪”中的“雨雪”是下雪的意思。

当“雨”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下”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

③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的形体一脉相承。

古人从流水的自然特点中生发出许多哲思,《道德经》中就以水为喻,阐发有道之人的至高境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对流水也有着独特的观察和体会、《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如奔流而去的江水,从不停歇,这是对世事变化的慨叹,惜时之意亦在其中。

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到来滋养出新的生命,它的离去喻示着生命的流逝。

或许正是在水的不断来去流动之中,生命不息,运转不止。

④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

雨水时节,冰雪消融,水边的生物活动日渐频繁。

南飞过冬的鸿雁北归,草木开始萌发出新芽,这些物候都预示着新的生命周期在雨水时节全面开启。

⑤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因自幼带有热毒而需要服食“冷香丸”,这味药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对季节有极高要求,其中就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十二钱,薛宝钗也感慨这样“可巧的雨”太难遇到。

正因春雨难得,古人用“润如酥”“贵如油”来表达对它的珍视和偏爱。

春雨的到来唤醒万物,孟郊的《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寥寥敛语便描绘出庭草雨后争春的情境。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一夜之间,细雨悄悄将花木洗刷一新,点染春色,正是春雨时节的喜人之处。

⑥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生发出无限生机,用“雨水”为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命名,不仅是对天气物候的观察和归纳,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礼赞。

愿你我在新的生命旅程里,不负一场好雨,不负一寸春光。

10. 选文第①段—④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雨水”这种节气。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选文采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

B. 选文引用资料丰富,增加说明的真实性,也使文章更有内涵与情趣。

C. 选文既生动形象,又有准确严谨的特点。

D. 选文不仅介绍了节气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对今天的生活有指导意义。

12. 选文第⑤段列举薛宝钗“冷香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案】10. “雨水”节气命名的由来;“雨”“水”的字形变化、含义及生发的哲思;“雨水”的三候现象。

11. A
12. 具体说明了雨水之日的水难得而珍贵(或答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章第①段“二十四节气或因季节变化得名,或因寒暑特征得名,或因天气物候得名,它们的命名反映着古人感知和认识自然节律的丰富角度。

‘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可以概括出,“雨水”节气命名的由来,它反映了古人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命名。


根据文章第②段“‘雨’和‘水’都是象形字。

甲骨文中‘雨’字,像雨滴下落之形……当‘雨’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下’的意思时,一般读为去声”详细解释了“雨”字的字形变化、含义以及在某些语境下的用法。

根据第③段“古文字中的‘水’,像水流之形,古人用弯白的笔画表示水流的形状……在先哲的智慧中,水与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则描述了“水”的字形、含义以及古人在其中生发出的哲思。

根据第④段“古人根据事物随时节而变化的表现,归纳了各个节气的物候,根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雨水的三候为:獭祭鱼、侯雁北、草木萌动……”则明确提到了“雨水”的三候现象,即雨水时节生物和自然的特定变化。

综上所述,文章第①至④段从“雨水”节气命名的由来、“雨”“水”的字形变化、含义及生发的哲思以及“雨水”的三候现象三个方面介绍了“雨水”这种节气。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

从原文内容来看,文章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而是围绕“雨水”这一节气,从节气的命名、字形的含义、节气的物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介绍。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文章条理清晰,但并不属于时间顺序的叙述方式。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首先,从第⑤段“雨水时节尚处初春,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可知,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雨水时节的降雨还未丰沛,雨水之日的雨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薛宝钗需要用到雨水之日的雨水作为药材,这不仅反映了雨水之日的雨水在古人心目中的珍贵程度,也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古人生活和医疗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薛宝钗的例子,作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雨水之日的雨水的稀有和珍贵。

这种具体的事例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雨水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雨水之日的雨水难得而珍贵的认识。

因此,第⑤段列举薛宝钗“冷香丸”的事例,其作用在于具体说明了雨水之日的水的难得和珍贵,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鹿城盛开三角梅
①走出海南三亚凤凰机场出港口,我们齐整地把几个行李箱放在路边。

②一辆广汽埃安像一条银鱼,“哧溜”,从车流中驶来。

车窗摇下,一个平头发型的青年核实了我们的身份后,跳下车,身轻如燕。

我感慨:“你真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要接的客人?”他笑了,说:“‘候鸟族’有特点啊,辨识度高。

”说着,提起路旁的行车,一件件放进后备箱,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③小伙子人不错,一般的网约车司机不会抢着帮乘客搬行李。

他若不上手,这几个大行李箱还真够我们忙一阵子的。

④车驶入主路,路两旁如画一般的风景,在车窗外渐次展开。

⑤突然,手机响了,小伙子摁下接听键,是一名客人去机场,预约的车没到,怕耽误行程,情急中想起他。

小伙子很愕然,蹙起眉头,说:“不应该呀,一般是我们等客人,怎么能让客人等我们?”可惜他分身无术,便安慰对方再耐心等会儿。

挂断电话,他看看似表盘上的时间,摇摇头,神色有点焦虑,嘀咕了一句:“再不到,真可能会误机。

”这时,手机又响了——原来网约车停在小区的拐弯处,客人没看见,一场乌龙。

小伙子如释重负,忙说:“没耽误您用车就好。

”感觉得出,他的急切和高兴都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没有一丝刻意。

其实,这件事和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此刻,车窗外,路边的三角梅正热
烈地盛开着,是那么鲜艳、动人。

⑥妻子夸赞小伙子:“你真是个热心肠!”
⑦小伙子有点腼腆地说:“服务行业嘛,就是要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⑧闲聊中,我们得知,他是陕西人,在北京顺义当过几年兵,退伍后来到三亚围世界。

先是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后来。

专职做了网约车司机。

看得出,在部队,他得到过很好的锻炼,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气场。

红灯亮了,小伙子踩下刹车,扭过头,笑着说:“你问干这行累?累呀。

不过,累点没什么。

我才三十出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也就才翻了少一半,远没到精彩的部分呢!”
⑨乐观是青春的鸽哨,它和憧憬连在一起,总是伴随着蓝天与白云。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笑问:“哎,你怎么断定出我们是‘候鸟族’?”
⑩小伙子嘿嘿一笑,神色中闪过一丝狡黠,说:“这不难判断呀。

特定的时间段,飞到三亚来,入住的是‘候鸟’集中的小区。

”我接着问:“你说‘候鸟族’有特点,是什么特点?”小伙子握着方向盘,头也不回地回答:“头发白,穿衣多,箱子大。

当然,如果加上米色礼帽和拐杖,就更容易识别了。

说实话,接你们这种行动自如的老人比较省事,看准了就可以;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我会在出港口等候,一直搀扶着到停车场。


⑪“那,要另外加收费用吗?”妻子问。

⑫“哪能啊!”小伙子语含惊诧,“举手之劳,还要收费?”
⑬一句话,顿时让我对小伙子更加刮目相看,距离一下子又拉近了不少。

我告诉他:“年轻时我也当过兵。

”小伙子听了,双眸一亮。

他摁下音响开关,车厢里立马回响起那首熟悉的歌:“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一时间,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军营。

那是属于男儿的回忆,连着边关的明月,连着青春和梦想。

本来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段相同的人生经历,有了命运相连的感觉。

良久,小伙子像对自己也像是对我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曾是一名军人。

”我也感慨:“是啊,军营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

”记忆像一幅山水长卷,可以将那些难忘的时光定格;没有什么可以将它冲淡或者抹去,因为,它已经被浓烈的情感着色。

我忽然想起,在首都机场出示退役军人优待证,可以优先登机,便问他是否办理了。

小伙子点点头,说:“办了,不过从来没用过。

”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他办了,是因为珍惜;他不用,同样是因为珍惜。

⑭正聊着,妻子突然捉出一个问题:“这条路你好像很熟,一直没看你用导航。


⑯小伙子莞尔一笑,说:“太热了,前两年,我还是你们这个小区的租户呢。


⑯妻子像是一下子想起了什么,有些激动:“啊,民是不是见过你呀?好像有点面熟。


⑰小伙子回过头来,高深莫测地眨眨眼,说:“嗯,有可能 ”
⑱“对了!前两年,你是不是一到周六下午,就在小区门口挂一块‘免费理发’的纸牌,高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妻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