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文言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讲稿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
楼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说说“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中的“几度”二字表达的深刻含义。

(4分)
答:渲染了词人羁旅他乡的愁闷与无奈,(2分)以及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

(2分)(2)词作描写“愁”时,使用了“衬托”的表达技巧,请举2例说明。

(4分)
答:用“楼”之小,衬托“愁”之大。

(2分)以“海棠”之艳,反衬“愁”之深。

(2分)(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羁旅它乡,凭栏伤怀,思归念远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分)
答:①点明人物、季节;(2分)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

(1分)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
答: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

(2分)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

(1分)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分)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

(2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①。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3分)
答:虚实结合(1分)。

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1分)。

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1分,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

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

(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解析给2分)(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分)
答: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分),以景作结,寓情于景(1分),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1分)。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4分)
答: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

)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

(“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

)③归隐之思。

(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

)(写出一点1分,2点2分,
3点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
答: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可以画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
(一)金濂,字宗瀚,山阳人。

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

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帝嘉纳之。

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

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

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

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

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

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

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

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

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

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

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

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

未几,上皇还。

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

濂再疏谏,不听。

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

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

濂内惭,抵无有。

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

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

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

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

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

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

东宫建,复宫保。

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

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

在刑部持法稍深。

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

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俘。

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

景泰元年,英宗被明廷迎回。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陲晏.然晏:欢乐
B. 羸.师诱之
出羸:瘦弱
C. 帝欲宥.之宥:宽恕
D. 值兵兴财
诎.诎:匮乏
答:A(晏:安宁)
4.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 ( )
①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②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伏精兵,入其垒④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⑥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答:D(②为皇上诏令;⑤表现的是金濂厚敛。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排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见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答:D(“核实后被关进监狱”这一说法,不合史实。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4分)
答:按照洪武年间的旧例,派使者慰劳和奖赏(地方官员),这样清官和贪官就区分开来,守法有政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

⑵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3分)
答:银两、布匹和丝绸,诏书上没有写明(可以免除),如果一概减免,国家开支依靠什么?
⑶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

(3分)
答: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所到之处以办事严厉著称,然而对待下属时常常脾气暴躁。

参考译文: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

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授予御史。

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则官员清浊自分,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

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

因受推荐他升为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1436),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

这些建议多得讨论实行。

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

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西陲安然。

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输运粮食助边,运送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

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

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阶去征讨,不胜。

十三年(1448)十一月,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

他们到达时,御史丁蠧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

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

皇上于是调张阶去讨伐浙江之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攻下的其余贼人。

正值英宗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

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问,加封他为太子宾客,支给二职俸禄。

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

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

不久,上皇回来了,也先请如先前派遣使者往来,皇上坚决拒绝。

金濂一再上疏劝谏,皇上不听。

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1451)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

金濂传檄有关官员,只减征米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的照旧征收。

三年二月,学士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

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

给事中李侃等人请询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

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用度怎够开支?”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阴事。

皇上想宽宥他,而李侃和御史王允极力反对,遂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

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

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

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

东宫太子建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

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

五年,他在任上去世。

以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

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但对待属下多暴怒。

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

到他任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颇采取厚敛的办法来保证供给。

(二)(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

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

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

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

如或违此,则为肆纵。

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

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

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有删改)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左转修武令左转:左迁,降职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弭: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典:掌管,主持
答:.C(弭:平息,消灭)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答:B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明的治绩留任。

B. 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C. 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答:D(“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错)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

(3分)
答: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设一个床榻,他离开后就把榻悬挂起来。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3分)
答:(他)性格方正严峻,不轻易接待宾客,人民也敬畏他的高义。

(3)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

(4分)
答:现在您坐失(错过,耽误)鼓励百姓播种的时机,反而让他们从事驱赶禽兽、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意啊。

(“失”“劝”“除” “恤”各1分)
参考译文:
(陈蕃)开始在郡中任职,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中。

遇上母亲去世,离开官职服丧。

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征召他做别驾从事。

因为谏争与人不和,交回印符辞官离去。

后人公府征召举荐他为方正,都没有前往接受。

太尉李固上表举荐,征召任命为议郎,又调任乐安太守。

当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威严出名,下属郡县官员听说李膺来到,全都自动离职而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明而留下没走。

同郡人周璆,是位清高人士,先后几任郡守征召他全不肯去,只有陈蕃能请他到来。

陈蕃只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特别替他准备了一张床榻,他走之后就悬挂起来。

大将军梁冀威势震动天下,这时派人送信给陈蕃,拜托他办事,不能得到接见。

使者采用欺骗手段得到接见,陈蕃大怒,把使者鞭打死去,获罪被降职做修武县令。

渐渐提升,被任命为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山中贼人为害,公卿商议派兵征讨,又下诏令给各州郡,各地全都可以举荐教廉、茂才。

陈蕃上疏反驳说:“从前高祖创立大业,天下人民放下重担,朝廷抚养百姓,就像养自己的孩子。

现在零陵、桂阳两郡的百姓,也是皇上的孩子。

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员贪婪暴虐,使得他们这样做的吗?应该严令三府,暗中考察州牧郡守县令县长,如果有那种在职而和睦团结,侵犯残害百姓的人,就立刻举报,改选清廉贤明奉公守法的人,能够宣传法令一心爱护百姓的人。

就可以不用烦劳朝廷军队,贼人就自己安定平息了。

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两千多人,三府中掾属官员超过了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该选择优秀的人授给官职,捡出恶劣的人加以清除。

哪里用得着颁发全部推荐人才的诏令,来助长托请做官的做法呢?”(陈蕃)因为这事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放出京城担任豫章太守。

(他)禀性方正严峻,不接待宾客,下属百姓也敬畏他的清高。

被征召担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有走出外城城门。

升任大鸿胪,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直言上疏进谏,桓帝发怒,判决他死刑。

陈蕃上书营救李云,因此获罪免官回到家乡。

又征召任命他为议郎,几天以后又任命为光禄勋。

延熹六年,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

陈蕃上疏进谏说:“臣子听说国君到苑囿打猎,只在促秋西郊之时。

顺应时节讲习武备,猎杀禽兽供给给祭祀,来加深孝敬之情。

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些,那就是任意放纵了。

何况现在有‘三空’的艰难呢!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是所谓‘三空’。

加上战乱没有停息,四方百姓流离失所,这正是陛下心情焦虑容颜憔悴,夜不能寐以待旦的时候。

难道能够耀武扬威,一心放在观赏车马奔驰上吗?还有初秋多雨,百姓开始种麦子。

现在放弃了鼓励百姓耕种的时机,而让百姓从事驱赶禽兽开辟猎场的劳役,这不是圣明君主体恤百姓的心意。

奏书上呈后没被采纳。

自从陈番担任光禄勋之后,跟五官中郎将黄琬一起主管选举,不偏袒权贵富豪,因而被有权势人家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三) 章惇豪俊,博学善文。

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

再举甲科,调商洛令。

与苏轼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横木其上,惇揖轼书壁,轼惧不敢书。

惇平步过之,垂索挽树,摄衣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曰:“苏轼、章惇来。

”既还,神彩不动,轼拊其背曰:“君他日必能杀人。

”惇曰:“何也?”轼曰:“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

”惇大笑。

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

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为服所白。

惇父冒占民
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

五年,召拜门下侍郎。

丰稷奏曰:“官府肇新而惇首用,非稽古建官意。

”稷坐左迁。

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

迨闻永乐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

西夏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

惇以为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

知天下怨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

优立赏逻,告讦之风浸盛。

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

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

言者劾其不恭,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右正言任伯雨论其欲追废宣仁后,又贬雷州司户参军。

初,苏辙谪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已。

至是,惇问舍于是民,民曰:“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徙睦州,卒。

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不肯以官爵私所亲,四子连登科,独季子援尝为校书郎,余皆随牒东铨仕州县,讫无显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有删节)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索挽树,摄.衣而下摄: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肇:开始
C.惇以为蹙.国弃地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僦:租赁
答:.A(提起)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章惇“穷凶稔恶”的一组是()
①朱服为御史,惇密使客达意于服②惇父冒占民沈立田,立遮诉惇,惇系之开封
③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如律④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⑤为山陵使,灵举陷泽中,逾宿而行⑥惇又以为强夺民居,下州追民究治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C(①表现章惇不恪守吏律;⑤表现章惇不能谨守其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章惇连自己的命都能豁出去,就更不会珍视别人的生命,所以他能杀人。

此后章惇为人处事的心狠手辣验证了苏轼的推断。

B.章惇在对待西夏等邻国的态度上与朝廷有分歧,属于“主战派”,他利用浅攻挠耕的战略,大肆开拓边疆,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C.章惇知道外交的失利使得天下人都怨恨自己,他想堵住人们的议论,于是请求朝廷审察任意乱说之人,并按照法律对他们从重定罪。

D.章惇虽然位高权重,但在封官晋爵上却能不循私情,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进士,却只有章援曾在朝任过校书郎,其余都到州县任职。

答:B(“肆开边隙”是“大肆开启边境的纷争”之意,“隙”是“纷争”之意,如《鸿门宴》中的“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赵彦若又疏惇无行,不报。

答:谏官赵彦若又上疏章惇没有德行,没有得到答复。

(2)民有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答:有一个喝醉了酒后胡乱说话的人,诏令已经宽恕了他的死罪,章惇最后还给他定罪并杀了他。

(3)前苏公来,为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

答:先前苏公曾来,因为章丞相几乎使我家破败,现在不能租给你了。

[参考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