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高效演练专题二1.4.2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
1.(2014·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析】选B。
欧洲西北部沿岸没有上升流,更无所谓减弱,因此A错;全球变暖会使北冰洋浮冰和大陆北部冰川融化,冷海水向南流动,使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所以B正确;极地东风带北移,说明极地高压减弱,极地东风应该减弱,故C错;中纬度降水增加应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而不是增大,故D错。
2.(2014·肇庆模拟)下图为我国2001~2010年城镇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变化。
导致农村和城镇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型能源的利用
B.经济水平的提高
C.节能减排的实施
D.生态农业的发展
【解析】选B。
由图可知,城镇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且城市大于农村,主要是城镇经济水平高,能源消耗量比农村大,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都大于农村;而新型能源的使用、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都会减少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量。
选B正确。
3.(2014·韶关二模)据北京市2014年2月23~25日天气情况表,关于雾霾形成的
气象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白天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较弱,污染物不易扩散
②晚上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大气湿度大,易形成降水
③阴转多云天气,风力较弱,污染物易积聚,加重雾霾的形成
④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白天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较弱,污染物不易扩散,①正确;晚上气温较低,对流弱,不利于形成降水,②错;阴转多云天气,风力较弱,污染物易积聚,加重雾霾的形成,③正确;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低,缺少水汽,不能形成雾霾天气,④错,故选C。
4.下面两则材料为我国西北H市大气质量相关数据。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H市大气质量标准(单位:毫克/立方米)。
材料二我国西北H市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年日均值)
(单位:毫克/立方米)
(1)H市超标最严重的污染物是。
其可能的来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析H市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原因。
【解析】第(1)题,据表可知,H市超标最严重的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的来源途径包括自然环境中的风沙扬尘和产业活动中产生的烟尘、粉尘、扬尘等。
第(2)题,结合材料二可知,污染物浓度冬春高、夏秋低;污染物的季节变化原因从天气、气候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风沙扬尘、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等
(2)特征:污染物浓度冬春高、夏秋低。
原因:冬春季节气温低,容易出现逆温,空气对流运动弱;冬春季节采暖燃煤,排放污染物多;冬春季节干旱、风大,容易出现扬尘天气。
【素材链接】总悬浮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相应的盐类颗粒。
总悬浮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物质,如风扬起的灰尘、燃烧和工业烟尘。
二次颗粒物是通过某些大气化学过程所产生的微粒,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因迁徙距离过远和在越冬地生活时间长,沿途及越冬地食物的数量、质量都可能造成秋沙鸭数量的减少,且全过程都有可能遭到人类或动物的捕杀。
结合减少的具体原因,分别从政策法规、湿地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来保护有限的中华秋沙鸭。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6.(2014·济宁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山和B湖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闽江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A地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气候湿润,处于闽江的上游河源地区;B 为鄱阳湖沿岸地区,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第(2)题,上游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加重,下游泥沙淤积,入海营养物质增多。
答案:(1)A山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B湖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
【方法技巧】环境问题防治措施——“五字法”
(1)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
(2)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示范区等。
(3)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4)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等。
(5)育:宣传教育、提高意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