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与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与途径
时间:2011-11-01 13:55来源: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作者:庄冬梅点击: 53次
把学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从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为以后孩子进入社会积蓄能力。

如:倾听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等等。

内容摘要:新课程思想下的教学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并适时作出激励性的评价,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积极自主活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内驱力。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学习内驱力策略与途径
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快乐主动地学习。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达到不教的境界。

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不断地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内在需要,同时不断地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K.L.HULL) 提出的内驱力的概念是指动物的生理需要。

即当动物有生理需要时,就会产生一种获得或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驱力。


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内驱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要(它们构成三种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

这种需要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新课程思想下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一、在情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附属内驱力
(1)以情促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

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附属内驱力的大小跟学生的情商因素有很大关系。

情商因素由学习主体的情感、兴趣、习惯、意志等因素心理成分构成,其中情感是核心。

有资料表明:情感因素占其它各因素
的25%,是所有因素中最具广泛性,融合性,最为活跃的因素。

正是这种融化在学生心灵深层次的情感,成为了指导学生行为的基本因素。

因为情商素养的发展既以这种情感为基础,促进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稳定的非智力因素的培植,使其增强对学习主体强劲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削弱、淡化、摒除消极性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主体的影响
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享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面对的是智商、情商有差异的群体,引导他们建构的知识有的是有趣的,但是更多是有用而非有趣的,甚至是枯燥乏味的,你怎样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继而激发学习激情,达到提升他们智能的目的?老师应该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心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上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奋发共进,从而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2)以情激疑,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在外部因素(如教师的引导、预设的情境)的诱导下才能有效地发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借助语言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是为了创设一种有利于认知过程的物理情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
现在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生而具有学习的潜能,教育的实质是创设情境,将他们的潜能释放出来,变成一种能力。

我在设计《始终眷恋着祖国》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中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重大成就。

我抓住这一机遇,适时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循循善诱,告知学生:"我们中国人是非常伟大的,我们的科技人员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卫星,有气象卫星、电视卫星、通讯卫星等,通过这些卫星,我们及时知道了天气情况;我们的科学家还计划到月球上去考察,探探月球中的奥秘,看看月球中有没有山,有没有水,我们人类能否在月球上生活等等。

同学们,你们长大了以后,想不想去月球?此时,全体学生高声回答:"想!",我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诱导学生:"如果想实现这一愿望,我们必须从现在学好学好知识,只有这样,才会看懂仪器上的各种数据,才有足够的力量去月球。

"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
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在做中学,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并亲身躬行的,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又赋于它新的内涵。

(1)活动应贴近生活。

全球企业界的教育培训经验告诉我们:在做中学,是一种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

“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要讲述的内容尽量寓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熟悉的、所了解的、所感兴趣的各种事物中。

(2)活动须凸显探究。

过去,老师讲,学生听,不会就大量练习,机械记忆。

专家讲:我们用马戏团训狗的方式训练学生。

可悲!我们都是那样过来的。

那是传统教育。

新课程,改变了这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除了模仿记忆外,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3)活动重在表扬和鼓励。

用发展的眼光、赏识的眼光看孩子!不能总盯在书本那点知识上。

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外,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还有更重要的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和体会赏识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

在一次研讨会上,近千人听于老师上《全神贯注》一课,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时,指名一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该生将"斯蒂芬•茨威格"读成"斯dìfèng •茨威格"。

于老师立即给以正音,并要求该生重读,出乎意料的是该生第八遍才将这个名字读正确。

于老师表扬该生虽经七次失败,却不气馁,最终取得成功的学习方法。

于老师告诉学生,外国人的名字就是难读,自己也是练读了好多遍才读流利的,还鼓励学生说:对这样难读的名字,读不好是正常的,读好了是超常的。

这位名师在近千人听课的情形下,面对学生的"出错",耐心地等待学生成功之举,赢得了听课者的钦佩。

而这样出色的教学机智充分地体现了他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做到了目中有人,心中有生。

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等待,凝聚着师爱,蕴含着期望,寄托着成功。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内容作出灵活的处理,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围绕特定的情景和教学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使学生通过表达、沟通、
计划、实验、归纳总结、交流、解释、询问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内驱力。

三、在氛围中学,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方法。

但课堂的教学沉闷依旧。

学生课堂学习内驱力不足.不但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要使学生拥有课堂学习持久的内驱力,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固有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受周围的变化干扰,那就需要在课堂中建设一种文化,一种学生认同,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能产生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堂文化机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其中积极的文化因子的影响,为此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良好为抓手,以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校园广播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耐挫教育等。

同时为城乡校际间学生的交流与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置身与实际情景中去感受、去体悟的经历,通过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这种需要的特点是指向一定的社会地位,是一种外部动机。

它能促使学生把学习的目标指向将来要从事的理想职业或学术成就上,以便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它促使学生去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较高的排列名次,使学生的
学习更加努力,能力更加得到加强。

它与认知的内驱力相比作用时间往往要长久的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随知识内容的变化而改变,这种内驱力一旦指向远大的理想,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持久力量。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理想前途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与抱负,立志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来促进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发奋学习,积极进步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


把学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从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为以后孩子进入社会积蓄能力。

如:倾听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等等。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把知识的传授融入一系列活动中,在活动中让学生愉愉快快地学习,轻轻松松地求知。

这样是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

(本文供稿: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庄冬梅)
参考文献:1.教育心理学P75《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选》
3.《陶行知教育名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