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4.0_的高职院校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组群逻辑与思路——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沿视角
西聚焦产业振兴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
的数据显示,广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
收入达到432.4亿元,同比增长79.3%,数字经济存续
企业共11242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到
6930家,在西部省区中排名第3位,全国排名第17位。

(二)广西高职院校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
建设情况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型之一,教育政策
的本质是对资源的配置,是一种价值选择。

面临产业
转型升级的新变化,国家为了适配产业人才的供给侧
改革,从教育政策的层面上对职业学校适应产业的发
展进行了引导和支持,广西高职院校经过“示范校建
设”“优质校建设”“双高院校建设阶段”的职业教育提
质进程演进,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正加快由“适应产
业发展”过渡到“引领产业发展”阶段。

根据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状态数据监测中心数据
显示,广西高职院校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呈
现以下三个特征。

1.新信息技术产业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和布点
从近3年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布点情况(表1)可
以发现,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信
息安全技术等与新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在高职
院校中开设的数量增多,其中开设大数据技术专业
的院校由2019年的11所增长到2021年的24所,连
续两年保持高位增长。

计算机信息管理由于就业问
题和产业需求问题已经停止招生。

表1广西高职院校近3年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布点情况
单位:所
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专业名称
大数据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
软件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动漫制作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云计算技术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移动应用开发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
2021年
24
21
19
16
16
15
13
11
10
8
7
6
5
4
3
2020年
15
19
19
18
14
16
12
10
10
8
7
5
5
4
3
6
2019年
11
19
19
19
14
17
12
11
8
8
8
5
5
4
3
6
(数据来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状态数据监测中心)
2.与新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规模逐步增大
从近3年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规模数据(表2)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与新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人数规模增长最快,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生规模连续两年增长,反映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增多,招生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而计算机信息管理由于专业停招,2021年该专业人数已经为0。

表2广西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人数分布情况
单位:人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合计
专业名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技术
大数据技术
动漫制作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云计算技术应用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
移动应用开发
计算机信息管理
2021年
15267
10002
7208
4217
3059
2238
3411
2152
2025
2000
1749
1619
963
829
466
57205
2020年
12386
9267
4586
1516
2848
1705
3179
1726
2027
1955
1130
1289
791
794
619
1149
46967
2019年
9269
6999
3635
643
2267
915
2769
1184
1957
1847
934
1006
523
587
587
897
36019(数据来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状态数据监测中心)3.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毕业生起薪逐年提升
从近3年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起薪统计表(表3,见下页)可以发现,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平均薪资水平由2019年的2618元,增长到2021年的3231元,年平均增幅306.50元。

薪资水平的增加除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改善工资分配关系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广西高职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对接新信息技术产业链情况分析
1.专业群契合产业链的适应能力正在增强
我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是广西新信息技术产业链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布局建设的南宁、北海、桂林、柳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建立,
表3广西高职院校近3年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起薪
有21所,占比60%;在校生规模1.52万人,占信息大
单位:元
前沿视角
整合资源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发挥规模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的资源整合力度偏弱、共享性不足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从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资源配置情况看,仍然沿用过去的办法按专业配置,没有从专业群的整体角度出发整合专业群建设资源;二是院校不断增设新专业,专业建设的积累和优势被新专业分散,有些新增设专业和原有信息专业没有任何相关度,造成教学资源无法共享;三是院校的专业群意识没有跟上专业群的发展,往往由于招生、教师排课、经济利益等现实问题,让资源共享的初衷难于落地。

(四)管理机制不能与时俱进,掣肘专业群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管理机制不能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校级层面上,专业群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统归教务处管理。

教务处面对全校众多的专业群,既要开展日常教学,又要统筹各类教育教学项目申报、监督计划任务实施,分身乏术。

二是专业群归属在二级学院,在跨院系组专业群、协调整合资源、资金使用等方面会遇到较大困难。

三是专业群没有设置专业群带头人岗位,部分核心专业带头人兼专业群带头人,在责权利无法分清的情况下,不知如何更好作为,这不利于开展专业群的建设工作。

三、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及模式
(一)专业群构建的政策基础
国家从宏观层面引导高职专业群建设,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的要求,这是专业群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201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这些政策明确了服务产业的导向,也是专业群构建的逻辑起点。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从政
策层面上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

当前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参差不齐,还不能完全满足对职业教育“上好学”要求。

“双高”校的建设有力推动了职业院校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打破了以往“千校一面”的办学格局。

以专业群的内涵建设作为发力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

(二)专业群适配产业升级的外部逻辑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产业和地域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相对单个专业而言,专业群更具有外部市场和产业变化的适应性。

从这个角度看,从专业到专业群的变化,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

这是专业群构建的外部逻辑。

(三)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组建的三种模式
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的组群要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三个特征。

目前,主流的专业群组建模式有三种。

一是基于产业群,以产业链(产业群)为依托,体现职业岗位在流程上的相关性;二是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托,体现职业岗位在工作对象上的相关性;三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体现职业岗位在地域上的相关性。

1.基于产业链进行组群
这是电子信息类信息通信技术(ICT)内部专业组群。

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对应新信息技术中的产业链下游的行业应用“智慧城市”为例,按照华为“智慧城市马斯洛模型”结构,智慧城市分为“城市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行业数字化”和“智慧大脑”的层级划分,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对应的智慧城市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对应的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和移动通信专业对应华为“智慧城市马斯洛模型”的第一层,负责培养智慧城市5G移动通信、传感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
(ICT)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位于模型的第二层,负责为智慧城络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精细化养殖、生长环境监测等;产后,即农业生产后加工流通环节,利用大数据
前沿视角
(辅助专业)。

比如,面向信息服务的群内部专业组合方式,可以是单核心引领(如软件技术)、双核心引领(如人工智能+软件技术)。

其次,要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

专业群建设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建立专业群的动态调整机制。

这里的动态调整指两个方面。

一是动态的专业构成调整。

在通用和共享的平台上,各专业按照一定的组群逻辑,灵活地进行专业组合,拓展相近或相关专业,衍生开发,在保证专业群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外部适应性。

二是不断提升专业内涵。

各专业根据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变化,研究新技术,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充实课程内容,将新标准、新技术、新流程等和课程标准相结合,对接产业,保持专业群教学与产业发展相适配。

(二)明晰专业群的管理与治理
专业群是体现校企双主体办学、跨学科、跨专业的一种教学组织。

一是跨院系部管理。

专业群的管理和教学组织不能只在原有的系部、二级学院对专业进行内部重新调整,而是要在分析产业链基础上进行重构。

理想的模式就是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建立二级学院,教学组织由专业本位改变为以专业群作为单位,打破原有的以专业为基本单元的师资调配局面。

二是权责下放。

从院校管理的角度看,权责的下放将有效促进专业群对群内专业的资源和要素再配置,形成自下而上的变革诉求,从而形成人、财、物的二级管理,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

三是以群建制。

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行业和企业更希望对接的专业(群)能够有对应的自主权,减少由于流程过长带来的低效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属于层级管理,层层审批。

学校以群建院,有助于形成集聚的规模优势,更有效和灵活地构建对接市场的机制。

四是建立多元治理结构关系。

比如,成立职教联盟或者产业学院,以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等方式,处理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问题和权利分配关系,这有利于处理专业群和产业群之间的各种对接关系。

(三)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
建设满足信息通信技术(ICT)要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专业组群发展必然导致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解构,课程体系的重构将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

依据新信息技术的人才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按照“底层可通用、中层可共享、高阶分立、模块可互选”的原则,重构“人文素质+专业共通+专业方向(核心+综合+科创)+创新拓展”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满足新信息技术需求的专
业群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与新信息技术对接的“底层通用、中层共享”的专业群课程,这有待进一步探究。

(四)建设满足新信息技术要求的师资团队
打通专业界限,探索建设两大团队。

一是面向“底层通用、中层共享”课程的综合服务师资团队,二是面向“高阶分立、模块互选”课程的专业技能产业服务师资团队。

实行专业群的群团模组带头人管理模式,深化绩效分配方式改革,校企双向流动,协同开展教学创新和技术研发,强化教学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专业群建设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进行信息化的专业群建设成效监测分析和动态调整是保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学校要建立专业群的校内大数据监测指标体系,动态监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全过程,建立关键指标预警机制,形成闭环反馈,并定期进行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学习的诊断与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4.0是顺应工业4.0而产生的职业教育新形态,目的是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科融合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及持续终身学习能力。

笔者分析近3年广西高职人才培养现状,针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组群存在同质化、组群逻辑不清、资源整合力弱、专业群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从政策的演进、建群内外逻辑出发,提出组群的思路,以期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专业群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
[2]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3]吴刚.基于SEM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1(19).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职业教育4.0视角的ICT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GZJG2021A05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邓小明(1977—),广西武鸣人,副教授,现就职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教育。

(责编卢建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