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满清政权治国理念下的语言政策与语言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满清政权治国理念下的语言政策与语言发展
张晓传
满清政权是满族建立的统一的少数民族中央政权,一直将“国语骑射”和“尊儒崇经”作为其重要的治国理念。

满清政权一直重视语言管理,将语言文字的管理作为国家统治的重要工具。

语言政策与国家治理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满清政权的语言政策史就是满清政权的治国理念史,对其研究,可以为当今国家理念落实和语言政策实施提供借鉴。

一、治国理念与语言政策
治国理念是指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又被称为治国策略,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王朝都有自己的一种或多种治国理念,既有儒家内圣外王的“礼”与“德”理念,也有道家“无为而治”理念,还有法家“法”“术”与“势”理念等。

一个国家的治国理念对国家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历来是备受重视。

语言政策又被称为语言规划,“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的产物,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管理语言生活所做的各种规定和实施的各种活动,大到语言政策的颁布和实行,小到某一词语的使用和规范。

”包括语言地位规划、语言本体规划、语言教育规划和语言形象规划等,自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热点。

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对于国家的语言文字与民族团结等的具有重要作用。

语言政策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历来受到国家治国策略的影响。

一般有什么样的治国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政策,语言政策是治国理念的表现形式,与治国理念适应的语言政策会促进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与治国理念相悖的语言政策则会对国家的发展发挥消极作用。

二、满族政权的治国理念下的语言政策
清代是我国又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与蒙元王朝相比,满清统治时间比较长,并且不止一次出现过政治经济的大发展时期,如“康乾盛世”“同光中兴”等盛世局面。

这与满清王朝的治国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满清政权的治国理念主要有两个,在民族性保持的基础上产生的“国语骑射”与在国家一统基础上产生的“尊儒崇经”,这两个理念体现在国家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中,包括国家的语言政策。

满清政权治国理念下的语言政策主要有:
(一)“国语骑射”与满语语言政策
满清王朝是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建制以来一直重视民族性的保护与传承,皇太极曾指出“朕闻国家承天创业,各有制度,不相沿袭,未有弃其国语,反习他国之语者。

事不忘初,是以能垂之久远,永世弗替也。

蒙古诸贝子,自弃蒙古之语,名号俱学喇嘛,卒致国运衰微。

”基于这种理念,满清政府一直将满语看做捍卫国家民族性的重要工具,因此对满语和满文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语言规划,这些语言规划对满语和满文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对待满语满文的政策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家治国策略的改变而改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创立统一期。

该时期满族政权逐步建立时期,满语满文也基本定型,“国语骑射”国家策略确定。

满族源于女真,早期使用女真语,各个部落使用女真地域方言,有的部落使用女真小字,有的部落使用蒙古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逐渐统一各地方言,并指出:“汉人读汉文,凡习汉文与未习汉字者,皆知之。

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皆知之。

今我国之语,必译为蒙古语读之,则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

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反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于是命令额尔德尼、噶盖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被称为老满文或无圈点满文。

随着满族政权的不断壮大,满文使用数量和频率的增加,满文逐渐不能满足书写、记录和教学的需要,于是根据统治者的指示,达海在老满文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圈点和字母的方式,完善了满文,被称为“新满文”或“有圈点满文”。

这一时期,满族政权依然属于地方政权,当时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地方统治的维护与壮大,当时已经着手中央政权的建立,并且对满语满文的重视已经加大,满语的“国语”地位也已经确立。

2.完善规范期。

该时期满族政权已经由地方政权壮大为国家中央政权,地域广大,国力强盛,“国语骑射”成为重要的国家策略,对满语满文的规范也逐步加大,满文书写体系越来越完善。

满清入关之后,随着统治区域的加大与统治力量的加强,满语满文不能满足交际需要,满语满文中出现大量汉语的借词,书写和誊录也不规范,乾隆帝曾经指出:“近见清语中杂以汉语,语熟成风,乃将可以译成清语者仍用汉语,而书于章奏者往往有之,朕随所见即为改正,复派大臣详查更正。

”于是满语被进一步规范,新规范的满语被称为“钦定新清语”。

这一时期满洲八旗无论贵族还是一般的八旗子弟,满语水平衰退比较明显,乾隆通过对满语的规范,来加大满族民族性的认同,是对“国语骑射”的进一步维护。

3.漠视取消期。

该时期满清中央政权入住中原时间较长,统治阶层中汉族地主官员越来越多,并且很多身居要职,而八旗子弟尤其是京内八旗基本转用汉语,因此“国语骑射”也就名存实亡。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八旗子弟学校的满语教育也逐渐荒废,尤其清末新政时期,第中央和地方的学校作出改革,满语的教育和学习也逐渐减弱,后期满清政权不得不取消满语的“国语”地位,“国语骑射”的国家策略也就消失了。

(二)“尊儒崇经”与汉语语言政策
满清自建立政权以来一直重视教育,一直积极努力的学
(下转第53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32
了,于是人们赋予水以神圣的力量,遇水双手恢复,体现了人们对水的无限崇拜之情。

不光是大自然中的水,人的泪水也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恶毒的继母施计挖去主人公的双眼,面对双目失明的孩子非但没有半点怜悯而是直接将继子赶出了家门。

之后继子沿街乞讨,恰巧遇见归乡的父亲,被父亲带回家。

父亲请来给皇帝治病的国医给孩子诊治,借助收集到的无数人的眼泪,孩子得以重见光明。

泪水也是水,带有水最基本的意义,但如国医所讲泪水难求,难就难在它是内心情感真实的流露。

或喜或悲,或善或懊悔,都带有自然、无修饰和打破陈旧的意味。

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但心有大爱,愿意对他人,对社会加以关怀的人的眼睛里一定常含有泪水。

而故事中收集来的也一定是这种满含爱与关怀的泪水。

这一细节的描写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表达极其细腻。

3.借花草而生
继母故意刁难,让继女在数九寒天出门挖野菜。

无意中,她在山中发现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洞窟并与洞主人相遇。

洞主人帮助主人公在洞窟里挖到野菜并告诉她这里还生长着可以令人起死回生的花朵。

继女回到家中将野菜交给继母,对此深感疑惑的继母命令继女再一次去挖野菜并尾随其后。

得知奥秘的继母为了继续折磨继女将无辜的洞主杀害。

后来,主人公再次前往洞窟时用之前洞主人告知的花朵救活了他。

这里的细节与前面讲的主人公死后变成莲花是不一样的。

单纯的原始思维想要世界上所存在的这些美的事物,不仅可以装点生活,在赏心悦目的外表下也一定要蕴藏着一股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这其中所传递的是先民们心中对自然界中五彩斑斓的花朵的喜爱与珍惜,更是对孕育出如此娇艳花朵的大自然的无限敬意。

4.人的物化
有一对夫妻年逾四十没有孩子。

突然有一天,妻子一下子生了七个孩子,但不幸的是不久后自己染病离开了人世。

同几乎所有故事的发展一样,丈夫续弦之后,继母的恶毒随之展现。

继母谎称生病需要吃继子们的肝才能好,于是命令屠夫杀死孩子们。

屠夫的夫人用动物的肝脏代替之后帮继子们顺利出逃。

在好心人的关照之下七个孩子顺利长大成人。

长大之后的七个孩子飞向了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也就是现在的北斗七星。

不只北斗星是人变来的,在灰姑娘型故事的描写中,太阳和月亮也是人变来的。

人们崇拜勤劳的牛,崇拜自由的鸟,崇拜流动的水,崇拜美丽的花,人们渴望太阳给予的光明并对苍天充满敬意。

而另一方面,这些人们心目的神奇力量的化身又都是人变来的。

世间万物,人们所崇拜的、敬畏的、热爱的所有都是平等的、相通的。

生态批评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灰姑娘”,“灰姑娘”带我们完成了生态观念的洗礼。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努力追寻散落在故事中的生态意蕴的同时,找到了自然本该有的美和对待自然应有的赞美与敬畏。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
(上接第32页)
习汉语和汉文化,尤其是统治阶层,尤其是满清入关之后,对内对外一直奉行“尊儒崇经”的治国理念。

而“儒学”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几千年来封建文化统治的核心,“经”是儒家思想文化的载体,是满清学习汉文化的主要载体,“儒生”是儒家思想的传承与捍卫者,而无论是“儒家”还是“经”和“儒生”都离不开对汉语和汉文的学习,脱离了汉语和汉文,“尊儒崇经”很难落实到位。

清入关之后积极学习汉语和汉文,无论是重要典礼上的文书与记录,还是朝堂的奏折与文件等,一般要求满汉双文,并且八旗子弟的各种教育机构一般也安排汉语教习,教授八旗子弟汉语和汉文,以培养官僚为主要责任的国子监一直采用满汉双语教学。

其他八旗子弟的学校虽然对八旗子弟的汉语和汉文水平不做要求,但是多采用满汉双语教学。

并且大部分官办学校开设汉文化的伦理课程,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八旗子弟的汉语和汉文化水平。

另外,满清时期,为了满足满族子弟对汉文化的了解,翻译大量的汉文化经典,不仅包括“四书”“五经”,而且包括大量的白话小说,大大丰富了八旗子弟的生活,也加大了八旗子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另外满清政府编纂大量满汉学习的词典和工具书,如《五体清文鉴》等,主要以汉语作为中介语,来对应其他民族的文字,如蒙古语、藏语、回回语等,总之这些学习类书籍,为八旗子弟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

“尊儒崇经”促进了汉语的学习和推广,为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统一体的最终定型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一个国家的治国理念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有的策略能够持续到底,有的策略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有的则会出现较大的转变。

满清政权虽然一直以“国语骑射”作为重要的治国策略,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变化,这些在其实施的满语语言政策中有明显的体现。

究其原因,是受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同时,满清政权对于其民族认同的转变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入关时间的增长,以及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加强,满清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远远超过对本民族民族性的维护,尤其是“鸦片战争”使得满清王朝对于国家的认同远远超过对于民族的认同。

“尊儒崇经”一直是满清王朝的治国理念,自始至终一直秉承,尤其满清中后期,这种认识更加强化,对满清政权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满清自建制以来一直重视对语言的管理,对待不同语言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语言政策,一部语言政策史就是一部国家治理史,也可以说一部国家治理史就是一部国家语言政策史。

通过满清政权对待满语和汉语的语言政策可以更加看清满清国家治理理念及其转变的过程,通过国家治理理念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语言政策实施的动机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将语言政策与国家治理理念研究结合,可以更好促进历史和语言学的发展,也可以为当今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国家治国理念的确立与实施提供借鉴。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从语言政策看满族政权国治国理念及其转变(L16CZS002);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清代满语语言规划史研(W2015137)。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