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有新内容、新发展。
牛顿:光是 “粒子”。
惠更斯: 光是波。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光的本性之争
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认识是为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因此,改 造世界必须首先认识世界。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 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 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最后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 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透过现象看 本质。
第二,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 经验主义———“ 经验论” ▪ 教条主义———“ 唯理论”
▪ 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 性的重要性。
结绳记事
③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 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首先、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 其次、由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 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 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 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 着消极作用。应该以正确的理 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 素的作用。
第二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
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 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
践方案。
三是 通过反馈和调节,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4、中介系统
中介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利用工具、手段、程序和 方法以及各种条件。
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什么是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 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2、主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一个残废!
有伤风化! 美极了!
3、客体
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物质工具
观念工具
语言工具
民族语言
世界语言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如、狼桃的故事 鬼苹果的故事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
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与现实生活有关的 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 不断解决认识上面临的新课题,使认识不 断向前发展。
形式。 判断是对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
维形式。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
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鲸用肺进行呼吸 鲸不是鱼类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鸭子是鸟类动物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苹果(感觉)= 红或甜或硬或……
硬!
红! 甜!
感觉
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感觉的集合,是把事物感 觉 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各方 面特性的整体感性形象。
苹果(知觉)=红+甜+硬 +……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是感觉和 知觉在头脑中的回忆,是对客观对象的整体 形象的再现。
论一样。”从此,西红柿才法定为蔬菜,成是生吃还是熟食,
它总是同饭后才食用的水果不为人们餐桌上的第一佳肴 。
推理的含义: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苏格拉底必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 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
(一) 真理的客观性 (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 真理与谬误
(一) 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真理 谬误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 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正如 列宁所说:“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 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
(一) 从实践到认识
(二) 从认识到实践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
▪ 特征: 直接性 具体性 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的含义:
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方面的直接反映。
旧唯物主义:他们把认识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 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认识就像照镜子一样。
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的过程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 双向互动过程;同时,认识又是一个由不知到知、 由浅入深的能动的辩证过程。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革命的反 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 经验论----片面扩大经验感性经验的作 用。否认理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 作用。感觉经验是唯一可靠的,对事物 的感性反映是认识的全部内容。
42
认识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 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
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 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 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 重要作用。
2、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2)理论回到实践中去, 要有一定的中介环节(物质条件);
2、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3)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
2、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最后,要形成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所谓实践方法,就是在观念中形成的关于未 来世界的理想图式,包括实践的目的、方式 以及实施方案等即实践的观念模型。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 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 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 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 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 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 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 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是
总之
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
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
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 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
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 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
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 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
实际的实践活动。
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 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 无限性的原因是:
第一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 一次完成的。
第二
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 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 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 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 就算完成了。
“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 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
是一般蔬菜所不具备的;它又可以生食,同一般蔬菜也不一
样,形状色泽也都应当属于水果范畴。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最后只好把它作为被告,送进美国高等法院,接受审判。

经过审理,法院一致判决:“正象黄瓜、大豆和豌豆一
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在人们通常的谈论中总是把
它和种植在菜园中的马铃薯、胡萝卜等一样作为饭菜用;无
视频资料:长征五号曾114次试车 发现地球兄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 真理与价值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 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 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 类的实践活动。
《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 对客体的反映。
▪ 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从主观到客观。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
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2.认识运动总规律的重大意义
▪ 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 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坚持实事求是, ▪ 避免犯“左”的和右的错
误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视频:成功人士坎坷故事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水果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1895年,英国商人从西印度群岛运来一批西红柿。按美
国当时的法律,输入水果是免交进口税的,而进口蔬菜则必
须缴纳10%的关税。纽约港的关税官认定西红柿是蔬菜。理
由是:它要进入厨房,经过烹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商人则认为应属水果,据理力争:西红柿有丰富的果汁,这
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实践关系、认识关系.
实践 主体
实践关系
实践 中介
认识关系
实践 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 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 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二)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1.为什么说从认识向实践飞跃更为重要?
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另一方面、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2.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1)必须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知觉
表象
完整形象 直接保留 回忆再现
(2)理性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 特征:间接性、抽象性 ▪ 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判断的含义:
是对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 是对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 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等的判定和判明。
其二 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
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 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
视频资料:大师预测 盲人摸象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
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列宁全集》第 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认
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首先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
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 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如 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 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 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 义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