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财政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免费搭车:经济人动机,打便车行为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投票规则:直接民主制下的一致同意规则
3、寻租行为:借助于政治权利谋求经济利益,表明政府干预产生社会成本(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
4、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5、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6、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亦称公共采购,指各级政府及其机构为了履行其正常职能,以法定程序,通过竞争性采购方式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购买。
政府采购制度包括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采购程序的立法,以及对采购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7、最低费用选择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8、税负转嫁:商品课税属间接税,其纳税人与负税人往往并不一致,纳税人可以通过商品或劳务加价的办法将商品税转移给消费者,或者通过压价的办法将税负转移给前一道供应方
9、v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
10、税制类型:?
11、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
12、国债限度: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
13、国债发行市场: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14、国债流通市场: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
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
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
15、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16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简单地说,预算外资金是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17、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
18、预算赤字:预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2)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的赤字缺口。
19、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指标有两个:一是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另一个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CDP)的比例。
这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反映的经济内涵不同。
前者可称为赤字依存度,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后者也可称为赤字比率,说明一国在当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员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
财政学:简述题
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答:(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不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
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答: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A 资源配制
提供公共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组合:私人边际收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之和
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的有效比例:挤出效应的边界
B 收入分配
税收筹资,税制构造
公共生产: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
转移支付: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给另一部分成员,社会救济和保障
C 稳定经济
D平衡经济、发展经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
3、简述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意义
答: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消除分散采购中的腐败现象,改善政府形象.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制定一整套法律法规制度,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4、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重点
答:(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
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资金兴建一批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
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政府增加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比如,扶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推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特别要注重对粮棉
油等农作物有明显增产、增效作用的良种应用、科学用肥、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增加农业部门的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使大多数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成为“熟练工人”。
5、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答:(1) 完全基金制。
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工人在就业期限或寿命内向社会保险计划缴款,这些缴款存入政府管理的基金中,该项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并生息;当一个工人退休后,每年领取的保险金主要来自其中的利息收入。
(2)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换句话说,支付给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来自于现在工作的人缴纳的税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保障税,有的国家也称为社会保险税或工薪税。
(3)部分基金制。
部分基金制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混合制度。
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一部分(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或称为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该基金用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答: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即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这“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1.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答:1.供求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2.税种的性质不同,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往往难以转嫁。
3.课税范围的宽窄,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因为课税范围宽,消费者难以找到应税商品的替代品,只能购买因征税而加了价的商品。
4.税负转嫁与经营者利润的增减关系,生产者利润目标与税负转嫁也有一定关系。
经营者为了全部转嫁税负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
此时,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售量。
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拉弗曲线对说明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
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高税率还往往存在过多的减免或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2)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而有利于收入的增长;(3)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
简述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
答:综观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决定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水平、征收管理能力、财政支出结构、税收政策目标以及周边国家示范效应等。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工业化国家以所得税为主,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商品税为主的原因。
(2)征收管理能力。
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相比之下,商品税的收入比重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课税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课税更容易些。
(3)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税专用的情况下,如果某项财政支出的需求较大且所占份额较高,那么,为此融资的相应税种的收入比重也会随之较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会保障税。
(4)税收政策目标。
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
所以,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旨在公平收入分配的发达国家,一般是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
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这种示范效应涉及资本、劳动力、商品在相邻国家间的流动。
1 简述所得税的类型
所得税可以分为:
(1)分类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
例如,把应税所得可分为薪给报酬所得、服务报酬所得、利息所得、财产出租所得、营利所得等,根据这些所得类别,分别规定高低不等的税率,分别依率计征。
分类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
这种税制的优点是征收简便、税源易控,可有效地防止逃税行为,但其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
此税制首创于英国,但目前实行纯粹分类所得税的国家已不多见;
(2)综合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
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
其优点是能够量能课税,公平税负。
但这种税制需要纳税人纳税意识强、服从程度高,征收机关征管手段先进、工作效率高。
综合所得税最先出现于德国,现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3)分类综合所得税。
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综合起来,采用并行征收制。
先按分类所得税课征,然后再对个人全年总所得超过规定数额以上的部分进行综合加总,另按累进税率计税。
这种税制既能量能课税,又使征收简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简述增值税的优点
答:1.增值税只就商品价值或劳务中增值部分征税。
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流转税相比,现行增值税只对商品销售额或劳务服务中由本环节创造的增值部分征税,因此,避免了重复征税和因此而形成的税负不均问题。
这是增值税的突出特点。
2.增值税课征方式采取普遍课征方式。
凡是有经营行为并取得销售或劳务收入的单位,都应该纳税;一种商品从生产、批发到零售,只要存在增值额,均应该纳税。
这样做,有利于上下游纳税人相互监督,减少增值税的流失。
3.增值税税负比较稳定、合理。
同一种商品或劳务,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始终保持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值税不受企业结构、生产结构和流通环节变化的影响。
4.在税率设置上考虑到国际竞争力问题,特地设置零税率。
对于需要出口退税的商品来说,在出口时一次性全部退还国内缴纳的增值税,有利于出口商品以成本价的面貌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进而提高了其竞争能力。
5.计征方法采取价外计算办法。
传统税制的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均是价内税,即以含税价格为计税基础;现行增值税实行价外税,即税与价格分开,以不含税价格为计税依据,在零售以前各环节销售商品时,在专用发票上分别填写税款和不含税的价格。
简述国债的功能
答: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
因为:(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然,对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不能绝对化,因为:(1)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2)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2.筹集建设资金
首先,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比如,我国1987年开‘始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建设债券、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增发的国债,都是用于重点项目的建设。
其次,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经济建设上,但财政赤字本身可能就具有生产性。
因为,财政赤字通常是由资本预算不平衡造成的,也就是说资本性支出超支造成的。
3.调节经济
国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宏观经济稳定作用。
如何理解国债负担
答:国债负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债权人负担。
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2)债务人负担。
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3)纳税人负担。
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
马克思所说的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就是指国债与税收的这种关系。
简述国债市场的作用
答:国债市场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
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
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答:国家预算原则主要有五条:(1)公开性。
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
每一收支项目的
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
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
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
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
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
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
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行费税改革
答:推行费税改革应做到:(1)费税改革必须与规范“费”同时并举,税收和收费是财政收入的两种形式,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在深化税制改革的同时,必须整顿收费秩序,建立规范的收费制度。
(2)费税改革应从中央政府做起。
收费主要是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而中央财政收入中收费理应是少量的,但目前我国中央各部门却存在大量收费项目,而且非规范的收费最初也是由中央各部门兴起的。
从这个角度看,首先应将中央各部门的收费项目纳入费税改革中。
(3)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
当务之急是摸清各级政府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数额,区分出符合规定且合理的收费和不符合规定且不合理的收费,坚决取缔不符合规定且不合理的收费。
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
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的按税种划分,有的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有的实行分成或共享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纵向调节的典型做法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金制度;(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如果理解财政平衡
答:对财政平衡不能作绝对的理解。
(1)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二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
大体平衡;(2)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3)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4)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
19、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简述造成财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
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
造成财政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外部冲击
外部冲击是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的,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
它是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变量。
比如,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外债成本的变动、国外援助规模的变动等,都会影响本国财政的收支状况。
3.无弹性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