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诗歌鉴赏-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查缺补漏试题(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统编版语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查缺补漏试题——诗歌鉴赏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②年最少。

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二十余岁以门荫入仕,但应试进士不第。

②庾郎:指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官讲读”。

③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描写春草嫩绿无边、春意蓬勃,衬托出下文少年的春风得意之态。

B.“宰地春袍”描写宦游少年身着拂地的青色章服,不言“青袍”而言“春袍”,更让人联想到少年的风华正茂、前程美好。

C.“堪怨王孙”是谁存怨呢?词人没有言明,既可能是王孙自怨,也可能是运用拟人手法,寓草在怨。

D.“翠色和烟老”写词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明写草色,暗寓人生遭际,情郁于中。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三句写秋天秋光遍地,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

B.“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承前,说因为时近重阳,要添衣御寒;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

C.下片前三句写黄昏院落,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词人酒醒之后,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

D.由捣衣之声、细微的蛩鸣声和滴漏声组成了婉转优美的交响乐曲,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词人对亲人及往事的无比怀念。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

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

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鸥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

C.“花外楼,柳下舟”句是虚写,写词人回忆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且“柳下舟”与“泊孤舟”遥相呼应。

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点明本词的主题。

“回头”写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态,又以重重烟柳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B.四、五两句描绘的是行人眼中的惨淡画面,移情于景,写出了浪迹飘零之苦。

C.该词写的是离别后的情景。

上阕实写,下阕虚写,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D.词的下阕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将情与景融于一体,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这首词的下阕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烧凤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两句写伤春,其中“愁草瘗花铭”一句意密而情浓,作者为花而悲、为春而伤的情感都寄寓在此五字中了。

B.“楼前绿暗分携路”,“绿暗”与前两句相照应,暗示春花在风雨中凋零的状况,该句抒发了作者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C.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不忍离别。

词中的“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D.“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前句意在伤春,后句则意在伤别,伤春与伤别之情交融,意蕴深邃。

(2)前人评论说,词下片“黄蜂”两句是痴语,是深语。

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

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

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

当此之际,凉风忽至,关河肃杀,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良。

“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

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D.本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中,“乱”字既写出雨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间接地塑造了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B.“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时空皆有变化,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雾月升。

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有冷漠空寂感,这是对女主人公愁闷原因的一种有力的暗示。

C.下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片之意,点明愁因。

“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突出一个“单”字。

D.这是一首绝妙的闺情词。

上片写室外,集中写秋暮的萧瑟之景,映衬凭栏闺妇的孤寂之情;下片写室内,集中描写闺中孤栖的情景。

(2)“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上片后四句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

D.上片借最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阅读《望海潮》这首词,完成题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呤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首“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一开头便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自“烟柳”开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B.上片用“怒涛、霜雪、天堑”等色彩鲜明有气势的词,展现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气势;下片用“清嘉”等优美舒缓的词语,突出西湖清幽的美景。

C.作者善于运用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千骑拥高牙”,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表现了柳永词婉约的特点。

D.本词全篇构思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形容得体,极力铺叙描写,体现了柳永词慢词的特点。

(2)本词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阅读《雨霖铃》这首词,完成题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送别气氛。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想到离别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想象虚写出离愁之深、之浓。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议论表明了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处已经由景语变为情语,是直抒胸臆之笔,更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2)下列有关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在饿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单纯客观地直抒别情,而是通过对景物进行描写,对氛围进行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无绪”“留恋”“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词句语言平直通俗,但感情真挚,出之自然,所绘形象生动形象。

C.“念去去”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去”字的叠用,更显示出了离别的深情,读时一字一顿,让人觉得路途茫茫,道路遥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了另一种意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空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所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部分
1. (1)D
(2)①爱春、伤春之情。

上片描写春草鲜嫩无边,春意蓬勃,深含爱怜;下片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伤春之情(或对春天逝去的无可奈何)。

②倦游思归之情。

上片写少年初入仕途的英姿勃发;下片写春光将逝,怨归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

2. (1)D
(2)①叠字: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把词人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词的音律美。

②排比:前后结句均用排比,“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声声凄切,句句血泪。

3. (1)B
(2)①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船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感的无奈之情。

②词人在寒冷的雪夜,形单影只。

冷冷清清,只有灯影相伴的孤单寂寞之情。

③词人欲梦中重温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却入梦不成的悲凉愁苦之情。

④词人思及国破家亡,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且行程不顺的处境,心怀悲愤之情。

4. (1)D
(2)①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表达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②都通过想象来虚写,都设想酒醒后的情景,突出离别后的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

③都采用意象“月”来渲染羁旅之愁,从而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④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羁旅之情。

5. (1)B
(2)因分离太久。

见秋千而思纤手。

因黄蜂扑而念香凝,这是痴语。

作者故意不正面写旧日荡秋千之人,却从侧而写黄蜂因索上凝聚着荡秋千人纤手上的香气而频扑。

黄蜂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从此角度来说,这是深语。

6. (1)D
(2)在抒情方式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①词人用“不忍”“思难收”“叹”等词直接抒发了自己羁旅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②用对写的手法,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对方入手,写故园之闺中人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这样,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

7. (1)B
(2)侧面描写。

不直接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的真实心理,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

鹦鹉“念”的“言语”实为女子所教,含蓄地表达了女子对“粉郎”的思念之情。

8. (1)C
(2)①孤独寂寞之感。

“无言谁会凭阑意”,表现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寂寞。

②春愁。

“黯黯”“草色”两句把自己的愁绪形象地描绘出来,芳草萋萋,愁绪无边。

③怀人。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自己因为思念“伊人”而变得憔悴、消瘦。

9. (1)C
(2)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10. (1)C
(2)D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词人漂泊江湖的感受。

这几句妙就妙在用
景写情,真正做到了“景语即情语”。

“柳”是“留”的谐音,表达不舍之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有今后难再重逢之意。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了一种特有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