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对临床上输血导致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有效降低此类不良反应的措施。
方法对4853例住院输血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4853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8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主要的表现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其中发生过敏反应51例,占不良反应总人数60.71%,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的;发热反应29例,占34.52%,主要是输注红细胞引起的;负荷过重的1例;占1.19%;其他反应3例,占3.57%。
结论在临床上要密切观察输注的整个过程,特别是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的输血,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危重患者不可替代的治疗措施[1,2]。
但是,由于人体血液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两个人的血液成分完全相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风险就会增大。
为了使医院的输血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为了解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特征,本院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具体要求,实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做了回顾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4853 例患者。
分布在内外科、妇儿科、骨科、血液科、肿瘤科等各个不同的科室。
1. 2 输血前试验所有的受血患者在输注前都采用进口的戴安娜微柱凝胶技术进行Rh(D)血型鉴定、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表明各例患者都是进行的同型输注。
1. 3 方法根据卫计委提出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具体要求,一旦发现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临床主治医生必须要填写完整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送输血科进行存档和统计。
2 结果
2. 1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本院收治的4853例输注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
见表1。
2. 2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布主要的表现有两种,即过敏和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51例,占总不良反应的60.71%,主要是由于输注血浆引起的;发热反应29例,占34.52%,主要是输注红细胞所引起的;负荷过重的人数为1例,占1.19%;其他反应3例,占
3.57%。
没有溶血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见表2。
3 讨论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为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新鲜冰冻的血浆中含有与白细胞相关的活性物质,并且与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有关[3]。
另有研究证实,多次输血以及妊娠输血都会在患者体内产生白细胞的同种抗体,当下一次输血时,在第一次输血时产生的同种抗体会与再次输注的血液成分中所残留的白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人体发热。
另外,血液中的白细胞活化后会释放细胞因子,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会导致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4]。
因此,给患者输注去除了白细胞或者灭活白细胞的血液将会是输血科学的发展趋势。
在这84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生1例循环负荷过重的患者,这是由于妇科手术后患者在短期内输入较多的悬浮红细胞所导致的。
在输血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疗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在对患者实施了利尿、吸氧等措施后症状减轻。
如果早期不能够密切观察,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
综上所述,医疗工作人员应严格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认真做好输血前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和消毒工作,血液从出库到输血完毕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还要确保血液“冷链”的完整性,不能一次取多袋血并室温中长时间放置。
对手术中的患者提倡稀释式自体输血、保存式自身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和老年男性患者输血的过程,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Sanders RP,Geiger TL,Heddle N,et al. Arevis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s. Transfusion,2007,47(4):621-628.
[2] 高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
[3] Spiess BD. Risks of transfusion. Transfusion,2004,44(12Suppl):4S-14S.
[4] 袁举,马建新.河南省人民医院2003-2005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5(10):2423-2425.
[5] 崔徐江,杨柳青,李达.对输血不良反应认知及预防的调查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23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