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颐和园》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1
【教材内容】
《颐和园》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阁()漆()昆()殿()爽()提()各()膝()混()臀()大()栽()堂()廊()裁()党()郎()载()赏()朗()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⑴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⑵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
(想。


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三、复述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读懂什么。

2、学生汇报:
⑴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长)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课文用了具体的数字说明长廊的长。

你知道7000多米有多长吗?
⑵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长廊美,长廊周围的环境也美)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⑶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指导朗读:
突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
⑴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山脚下,从下往上看。

⑵从下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佛香阁、排云殿)
⑶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可见它的高;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可见它的美。

⑷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抓住佛香阁、排云殿的宏伟气势这一特点来介绍的。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⑴写树丛、屋顶、宫墙,重点描写颜色,突出美。

⑵写昆明湖,用比喻和反衬突出它的静和绿。

⑶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近到远)
4、指导朗读。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指导朗读。

八、朗读全文
九、创设情境,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

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再一次点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
景点,作者没有向我们介绍呢?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现在,每个同学选择一处颐和园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可以是作者介绍过的,也可以是作者不曾介绍过的,像导游一样,带领着老师、同学到颐和园游览、观光。

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

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争取将它背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练习当小导游。

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有什么不足之处,同学之间要相互纠正、补充。

(全班交流)
十、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当小导游,都很称职(根据本班情况继续加以评点)。

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做介绍。

可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介绍颐和园的景观。

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长廊──长
18、颐和园万寿山──美美丽的大公园
昆明湖──静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秀丽的景色,让学生领略颐和园的无穷魅力,为祖国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设计创意:
整堂课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能当好小导游把景物特点介绍清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1、能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换景的句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

3、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游览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认真地预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课件)
2、我们看到的颐和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这节课,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能当好小导游,把颐和园介绍得更美,有兴趣吗?可是,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地去学习这篇课文,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

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做一个合格的小导游。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当好小导游,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看,想一想作者到过颐和园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过渡;刚才不少同学表现得不错,弄清了作者的浏览顺序,是个初步称职的小导游,不过,还有更难的考验在等着你们呢?有信心吗?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浏览时地点转移的句子。

a、启发:小导游们,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览顺序的呢?请你把笔拿出来,用横线在书上作上记号。

b、抽生回答。

c、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得非常准,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开头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换,说清了游览顺序。

三、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导游们,我们先介绍长廊可以吗?
2、抽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作者介绍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长廊很长的?用笔作上记号。

5、哪些句子在写长廊的画和花的呢?
6、“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7、美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8、抽生上台当小导游。

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去介绍,学生上台介绍时出示长廊的课件。

四、自学课文后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介绍。

1、过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绍好吗?
2、总结学法。

3、学生自学。

4、小组汇报。

5、抽代表汇报。

(学生上台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出示相应的课件,有没有听
懂的可以提问)
6、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句和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重点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多读去体会。

五、抓写作特点,促作文教学。

过渡语:同学们也到过不少的地方去游玩过,你能像作者一样把游玩的景点写出来吗?
师生共同回忆、归纳。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六、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游记。

七、全文总结。

今天,我们在一个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作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小导游们精彩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3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特点及美景,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有序观察能力和按地点转换顺序,有序有
重点描写见闻。

4、概括中心,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
1、《颐和园》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搜集中国世界遗产资料
3、世界遗产风景书签
三、课时分配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师语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东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课题)那里风景秀美。

是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园。

今天老师作一回导游,寻着作者的足迹,带同学们去领略——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简介颐和园。

(出示课件)感性认识颐和园的几个主要景观。

3、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灯片,检查字音正误,区别字形,理解词义。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字、词,并回答认识理解这些字词的途径及方法。

让学生从中交流学习经验。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让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学生分组接力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4、自由读并讨论、理清课文思路。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

(三)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

思考:哪几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
山、昆明湖?
1、欣赏长廊部分:
(1)朗读训练: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

(2)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
(3)出示课件,指导看图(长廊图)板书:长廊长、美、奇
(4)在长廊中游赏,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划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

(5)出示文字灯片。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①导语:走在长长的长廊中,饱赏那美景,让人神清气爽,下面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览万寿山。

2、欣赏万寿山部分:
(1)指名读3、4自然段。

学生评朗读的效果。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特点?
(3)播放一段万寿山录像片。

(4)设问,在万寿山上看见了什么?
板书:佛香阁排云殿鸟瞰颐和园大半景色。

(5)出示灯片,图文对照找出各景物并重点理解“金碧辉煌葱郁掩映”的意思。

(6)师对照图着重介绍佛香阁,排云殿两面大景点。

板书:雄伟壮丽
(7)出示文字灯片②,生填空练习。

②登上万寿山,站在职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正前面,是向东远跳,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和。

(8)师小结。

置身于万寿山中,欣赏其美景,给人感觉如何?启发想象。

(9)生小组交流。

4、小结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自学讨论。

a、从万寿山,就来到了哪里?
b、昆明湖,十七孔桥各有何特点,划出有关词语。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图文对照,并理解“姿态不一”意思。

板书:昆明湖物多景美
(3)齐读第5自然段。

5、师小结。

a第二段描写了颐和园的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段与段之间又是如何过渡的呢?划出过渡句。

6、齐读第1自然段。

(1)导语:《颐和园》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2)出示文字灯片③
(3)齐读
(4)小结:这是全文中心句,总起全文。

7、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设问:游览完颐和园后,给人的感觉如何?(让人流连忘返)(3)齐读。

(4)小结:这一段是起总结全文作用。

四、课外拓展
1、复述课文内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美丽的长廊让人神清气爽,雄伟壮丽的万寿山使人大开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让人心旷神怡,置身于这美丽的在花园中,真叫人流连忘返。

2、学了这课文,你感受如何?请你把颐和园的美景告诉大家。

这是游记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课文是按参观(地点转换)顺序写的,全文结构特点,总一分一总。

3、讲述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遗产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均有发放风景书签激励学生环节]
五、教学赏析:
1、《颐和园》
是第七册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它具体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赏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几大景点描写,为此,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及仔细观察能力,掌握按参观顺序(地点转换)有序有重点叙述见闻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巧妙地将风景书签激励学生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课堂生机灵动的效果。

2、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直观展示各景点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直观认识景物特点。

通过助于学生从动态中去欣赏美景,理清景点的结构布局。

文字灯片,有助于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集图、声、像等为一体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本课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颐和园》教学设计篇5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

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画出二--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你发现了什么?(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句话看出的,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
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学习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或句子感受到的?
(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滑”可以换成“划”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

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

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

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拓展练习:说说石狮子有的在(),像在()。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

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